學佛一定要修忍辱波羅蜜,不然火燒功德林,得不償失。本文就和大家分享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成就忍辱波羅蜜。
廣欽老和尚講:人家侮辱我、欺負我、佔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佔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那麼如何成就忍辱波羅蜜,看到「忍」這個字大概都會有所啟發,上面一把刀,刀刃放在心上。世間人常說忍字頭上一把刀,說明「忍」是很難受的。
《金剛經》云:「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
對於初學佛的同修來講,這個「忍」就是要學著疏導,平衡自己的心理感受,生活中遭遇所有的煩惱,事實上都是因為自己的心不平衡所造成的,這是根本原因,並非是外界因素。忍辱波羅蜜能度化嗔恚煩惱,以忍辱波羅蜜來對治嗔恚。
下面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是什麼讓你生嗔恚煩惱,一語驚醒夢中人。
我們學佛的時候多半是從難忍能忍開始學習的,很難受但是要忍, 為什麼要要這樣的?聽說要是不能忍,就火燒功德林。嗔恨心一發作,所有的功德全部都燒掉,所以害怕,就要勉強忍著。如果不想勉強忍著,進一步就要明理,找找自己認為的那個煩惱是從哪裡來的,是別人給我的嗎?這又不是個禮物,如果說嗔恨是別人給的,那他長什麼樣子。如果說因為他說的一句話我很生氣,那張三也聽到這個話了,張三也沒生氣,怎麼我們聽到這個話就會生氣呢?他是對我說的不是對他們說的,原因找到了,就是這個想法讓我們起了煩惱,根源就在這裡。那個所謂的我,是我們自己主動去迎接過來的,既然嗔恨這樣禮物自己收了,那就自己享受吧。學佛就要嘗試著在這些遭遇中練習心念不受影響,慢慢的就練得去聽是非,根本不需要去接納。
佛陀當年在世,有一個人在大庭廣眾之中,指著佛陀的鼻子誹謗佛陀,他罵了老半天,自己也累了,停下來的時候,佛陀就問他。
佛陀:你有沒有一些朋友啊。
某人:我有很多朋友的。
佛陀:你這些朋友逢年過節會不會來看望你啊,你會不會到朋友家去走走啊。
某人:會的,禮尚往來啊。
佛陀:假如你帶禮物到朋友家做客,朋友不收你的禮物你會如何處理呢。
某人:朋友不收嗎?我就帶回來。
佛陀:剛才你送的禮物,我也不收,你可以帶回去了。
這是佛陀為我們示現,面對難忍的境緣如果輕鬆面對,心不要接納,他說他的,我們笑面相迎,他說他自己不可以嗎?反正我就這麼認為。你要認為他是在說你,就一定會不高興。哪怕指名道姓也沒關係,姓和名不過是個代號而已,同名同姓的人普天之下不計其數,真學佛就要這些似是而非的感覺想辦法擺平。擺平自己的情緒遠比要擺平外面的某個人要輕鬆得多。
忍辱對治嗔恚,真正落實的生活,就會得到殊勝的果報「得佛圓音,具眾相好」。佛陀的音聲圓滿具足八種功德,忍辱得相好,這是真實不虛的果報。所以要發大心,修忍辱波羅蜜,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