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東村:老院子裡的「紅色文化」 - 拂曉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2021-01-18 拂曉新聞網

    楚東村,位於湖南省東北角的長沙瀏陽,那是湖南與湖北、江西的交界處,楚東村正好位於大圍山山口,守衛著瀏陽的東大門。由於地理位置險要,上世紀三十年代,曾經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核心之一。

    為爭奪這塊根據地,這裡曾經爆發過多次激烈戰鬥。1927年,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最重要的戰鬥之一——東門戰役,就曾經在楚東村門口打響。那一年,毛澤東同志還考察了湖南長沙等五縣的農民運動,寫成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提出了解決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的理論和依據。

    如今,轟轟烈烈的革命年代已然離我們遠去,漫步在楚東村這個以紅色文化著稱的小村莊,又總能勾起我們種種歷史回想和回望。其中,最具歷史氣息的,是這裡一處名叫「錦綬堂」的深宅大院。

    這個大宅院位於楚東村正中心。它總共有108間房屋,19個天井,內部裝飾極度精細,每一塊木料都精挑細選,雕刻著各種歷史典故、祥瑞紋樣;書寫著歷代書法名帖,文學名篇。很顯然,這樣「土豪」的深宅大院,在當年的楚東村裡,肯定不是尋常老百姓能住的。

    這個錦綬堂,當時屬於本地的塗氏家族。塗氏家族是那個時候楚東村乃至瀏陽一帶非常有名的地主土豪,但他們在楚東村建起這棟地標式建築,最初卻和家族中一個柔弱的寡婦有關。

    清朝晚期,時任塗氏當家人的塗文綬,娶了一個劉姓的年輕女子。劉氏為人正直善良,聰慧能幹,贏得整個家族上下的尊重。但劉氏二十出頭那年,丈夫就病逝了,風華正茂的劉氏一夜間成了寡婦。

    在那個年代,女子被要求從一而終,劉氏的人生剛剛開始就結束了。從此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深宅大院中獨守空房,經歷了三十三年度日如年的守寡生活,劉氏已經變成垂邁的老人,地方衙門把她守寡的事上報朝廷,清政府於是給她修了一座「貞節牌坊」。

    一個女子用三十三年的美好年華,換來了這麼一塊冰冷的石頭,這對於今天的人而言是毋庸置疑的悲劇,但對於當時的塗氏家族來說,卻成為一種敲鑼打鼓、大肆炫耀的榮耀。塗家不僅動員全族人前來道喜,還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庭院來裝點門楣,這座庭院就是今天的「錦綬堂」。

    今天,我們只能通過很多文學作品去揣摩,像劉氏這樣的女子,在那樣的年代,面對貞節牌坊時內心會有怎樣的所思所想。錦綬堂的這段歷史,給我們實實在在呈現了封建禮教烙進婦女身心的枷鎖。

    但在被封建禮教荼毒的婦女中,劉氏只是僥倖留下確鑿痕跡的一個。從她小小的身影上折射出來的封建夫權,以及與之一體的父權、族權、地權、政權、神權,壓迫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像劉氏那樣默默地承受、忍耐、麻木、直至忘卻。

    要改變這樣的人生,改變這樣的鄉村,改變這樣的民眾,改變這樣的社會,唯有革命!

    1927年9月,由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在湖南、江西兩省交界處爆發,革命的烈火成為燎原之勢,很快燒遍了整個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1930年5月,彭德懷帶領的紅三軍團攻克東門,蘇維埃革命運動在大圍山地區興起。楚東村的錦綬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為了紅軍後方醫院和沒收土豪財產的保管處。

    1931年農曆二月,湖南省蘇維埃政府從平江開赴東門,錦綬堂又成了革命政府的辦公地。同時在此辦公的還有共青團湖南省委、省總工會、省反帝大同盟等。

    今天,我們還可以到錦綬堂北院的閣樓上,看一看當時蘇維埃政府的油印室,牆上留有油印傳單《紀念「三一八」告白軍士兵書》。還有一處牆上公示著一份財務報表,報表的內容是1931年4月的政府收入,總計3700塊大洋,每一筆收支都十分詳細。時不時的,你還能看到牆上印有「男女平等」「平均地權」的標語,雖然幾經風雨侵蝕,有些已經模糊了,但當年的各種革命鬥爭,卻通過這些斑駁的痕跡,給我們傳遞出了歷史的迴響。

    不錯,曾經作為封建權力和榮耀象徵的錦綬堂,伴隨著院門上的銅鎖被打破,伴隨著戴在農民身心上的枷鎖被打破,迅速轉化了它的存在價值。農會帶著農民兄弟衝了進來,不義的財產被沒收進來,革命的政府也搬了進來。

    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曾經在這裡孕育過;一種更加美好的生活構想曾經在這裡被憧憬過;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時代也曾經在這裡被革命的群眾努力爭取過。伴隨著錦綬堂大門的轟然敞開,伴隨著後來無數先輩的奮鬥和犧牲,新的時代慢慢到來。

    走到今天的錦綬堂,成為了歷史的見證。在經歷過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進入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今天,楚東村村民的生活已經是紅紅火火。

    大圍山上,到處都種上了梨、桃、獼猴桃等水果,這裡著名的「水果公園」就在錦綬堂旁邊,各種水果應有盡有,尤其以水蜜桃口感更佳,有些精品水果,每斤能賣到十幾塊,外地人常年開著卡車到這裡收購,成噸成噸地銷往全國。楚東村人靠著自己的勞動,生活得越來越富裕。

    走在錦綬堂和「水果公園」之間,似乎行走在一條歷史的分界線上:一邊是一座老宅的前世今生,一邊是一座新時代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果園畫面。這條線洞穿了歷史,連接著時代,反映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激勵著人們為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懈奮鬥。

相關焦點

  • 靈西閘橡膠壩的建造奇蹟 - 拂曉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短短的一個星期時間裡,就收到群眾建議100多條。    時為安徽省水利廳靈西閘設計組工程師的劉從太,現已是八十歲的老人,精神矍鑠。我在合肥採訪他時提到了靈西閘鉚固壩袋革新的事,劉老娓娓敘述了當時的情景:    「1967年元月,安徽省水利廳組織了新汴河工作組,我當時是成員。
  • 石家莊圖書館海量數字資源給讀者送上免費文化大餐
    日前,記者獲悉,為了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讓大家宅家不寂寞,石家莊圖書館整合了微信端海量的數字資源,讀者可以登錄石家莊圖書館微信公眾號(sjzlib)免費使用。據了解,石家莊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共有三個模塊:微服務大廳、數字圖書館、石圖動態。
  • 廟後周村文化禮堂榮膺市四星級文化禮堂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通訊員 劉潔芳)近日,廟後周村文化禮堂榮膺寧波市四星級文化禮堂稱號。    廟後周村位於西塢街道東南側,甬臺溫鐵路、楓溪河貫穿村莊,甬新河依村北而過,全村區域面積5平方公裡,共有村民1024戶,人口2768人,黨員67人。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近40萬元。
  • 85後社區黨委書記 不忘初心情系居民 - 西海都市報數字報刊平臺
    長江路社區地處老城區,有一多半以上是老舊樓院,樓院設施老化、下水管道年久失修、化糞池堵塞、院子髒亂差等問題,賈順坤都是全力去解決。 長江路27號院是一個大院,有居民90多戶,流動人口多,院子下水道經常堵塞,道路坑窪不平,院子靠近老城牆,還存在汛期的安全隱患。
  • 澤州縣西土河村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本報訊 為進一步弘揚紅色優秀傳統文化,澤州縣山河鎮西土河村黨支部在鎮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日前組織本地紅色收藏家、退休教師、老黨員、鄉賢、群眾共同尋找紅色記憶,深入挖掘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革命精神,建成了山河鎮西土河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 老石器,老院子
    收集石器這種愛好,其實包含了對擁有歲月感的老物件那種說不出的情懷,在院子裡擺上些石器,也為庭院增添幾分古雅沉穩的韻味,石缸養蓮植蒲,石磨鋪地做水景等等,令人賞心悅目。
  • 宅在家裡不妨去逛逛網上圖書館
    本報訊(記者 崔虹)日前,記者獲悉,為了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讓大家宅家不寂寞,石家莊圖書館整合了微信端海量的數字資源,讀者可以登錄石家莊圖書館微信公眾號(sjzlib)免費使用。  據了解,石家莊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共有三個模塊:微服務大廳、數字圖書館、石圖動態。
  • 深耕紅色文化的時代意義
    新時代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能夠更好地為實現民族文化認同、提升國家文化自信凝神聚氣,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鑄魂固本。利用好紅色資源  紅色文化資源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
  • 家院子裡栽什麼樹旺人旺財 院子裡栽什麼品種的樹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         誰人不想把家裡的生活過得紅紅火火呢?除了個人的奮鬥,如果院子夠大,栽幾棵樹,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觀賞上,都有很好的效果。那麼家院子裡栽什麼樹旺人旺財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院子裡栽什麼品種的樹比較好,可以幫大家選擇適合自己院子裡栽種的樹品種。
  • 中國質量報刊社:於千萬人中尋找優秀的你!
    >中國質量報刊社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管,致力於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報導市場監管工作、宣傳推廣質量安全知識、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市場監管領域歷史悠久、影響力強、權威專業的媒體集團本單位將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個人發展平臺。有意者請於2020年12月31日前,將個人簡歷(附照片及聯繫方式),學歷學位證書、身份證,自薦材料、相關代表作品及獲獎證書發至郵箱:bks_rlzyb@126.com。聯繫電話:010-84636699-6022/6021。請保持手機暢通,以便我們通知相關事項。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11月17日,由現代快報聯合南京市少工委、南京牛首山風景區,共同開展的2018年「誦讀學傳」系列活動第二期「牛首文化小課堂」開課啦!本期邀請了南京師範大學俞香順教授,為100位小記者講述《古詩詞中的南京》。「南京,六朝古都,人文積澱深厚。今天,我們不妨從讀詩開始,跟著古詩走近她、了解她。」
  • 「城市記憶平臺」繪製重慶文化全圖景
    ,我市集中發布了8個2020年重慶數字出版新項目,其中的城市記憶文化大數據平臺受到廣泛關注。  城市記憶文化大數據平臺由重報大數據研究院、重慶西信天元數據資訊有限公司、重慶華略數字文化研究院共同實施建設,實現了三個重大創新:  連通文化領域數據孤島,一站式聚合全市文化數據,打破文化數據孤島現象;基於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慧技術,國內首創「文化圖譜」,可挖掘發現文化資源間深層次關聯關係,並以神經網絡圖形進行呈現,描繪出重慶文化全圖景;創新性地在實景三維圖上實現文化資源時間屬性
  • 數字文化產業將迎來新一輪大發展——解讀《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
    文化和旅遊部近日發布的《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文化產業界引起關注和好評。近7000字的《意見》中,勾畫了未來發展趨勢,數字文化產業新一輪大發展的藍圖業已繪就,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呼之欲出。
  • 算易算平臺上線啦!全新傳統文化推廣平臺,給文化傳承增力量!
    很多人喜愛傳統文化,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提升,人們逐漸有了充足的時間來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國家也大力支持和扶持傳統文化文藝復興。傳統文化學習的一大難點在於很多人沒有系統的學習,僅靠自己的業餘愛好,在街上傳統文化都是古文,很多人久久不能入門!這樣使很多人半途而廢,也是阻礙傳統文化發展的一大因素!
  • 院子裡進蛇預示著什麼
    蛇進院子的機率,要比蛇進住宅大很多,因為院子裡面很多花花草草,是特別適合蛇生活的,所以自然會吸引蛇。在風水上看來,蛇進入院子裡面其實也是有獨特的預兆的,所以我們自然也需要知道。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風水學欄目看看,院子裡進蛇預示著什麼呢?
  • 西安思源學院【紅色尋訪之三】憶崢嶸歲月育時代新人——紅色文化...
    永濟市老促會秘書長張廣印對革命老區永濟當地抗戰的具體情況進行了介紹,著重對177師從吳王渡進入永濟,收復13縣,西北軍31軍團孫蔚如團長率部對日軍慘烈開展的中條山戰役等歷史事件做了講述。  陝西、山西自古就有秦晉之好的悠久歷史,運城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
  • 做紅色文化傳播人 菏澤9旬老人自辦紅色文化展覽館
    7月4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牡丹區何樓辦事處卞廟社區卞廟村,見到了紅色文化展覽館的創辦人高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紅色文化展覽館門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門上懸掛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進入館內看到,一樓是紅色文化展覽,主要陳列了革命老前輩的畫像和《毛澤東選集》等書籍,二樓則是陳列的書畫作品,其中不少為高彬自己創作的作品。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拾遺
    劉師培:以「惡札」聞名  劉師培以「惡札(書法非常拙劣)」聞名,周作人回憶:「申叔(劉師培)寫起文章來,真是『下筆於言』,細注引證,頭頭是道,沒有做不好的文章,可是字寫得實在可怕,幾乎與小孩子描紅相似,而且不講筆順──北方書房裡學童寫字,輒叫口號,例如『永』字,叫道:『點,橫,豎,鉤,挑,劈,剔,捺。』
  • 農曆雞年看巴西「拂曉雄雞」狂歡節
    (原標題:農曆雞年看巴西「拂曉雄雞」狂歡節)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圖)
    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基本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如今,隨著中國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如何更好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長期以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最大障礙在於中西方話語語境的差異和民眾的參與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