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拼的閩南人,後臺比誰都硬核

2021-01-16 新周刊

閩南捕魚人請你吃個大章魚。/圖蟲創意

閩南人的肉,你可能吃不動。

文 | 馬路天使

原文原載於《新周刊》APP

就算沒到過閩南,你也一定聽過很多關於閩南人的「傳說」。

傳說中,他們常年食用新鮮海產,所以「肉質鮮嫩」,深得廣東人喜愛;

他們的血液裡有90%是茶水做的,從每天起床開始,他們的腸道就要接受鐵觀音和巖茶的「澆灌」;

他們富豪遍天下,胡潤百富榜上雷打不動的都是閩南人;

他們特別敢拼,是一群口袋裡有100塊錢就敢做10萬塊錢生意的狂人;

他們說話不分平翹舌,一口地瓜腔普通話聞名天下;

慌慌慌是誰?不是我普通話不好,是你名字太難念。

他們迷信得要命,上至喪葬嫁娶,下至吃喝拉撒都得讓神明拿主意......

由這麼多傳說拼湊起來的閩南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愛拼出狠人

1988年,臺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歌星葉啟田推出了一首歌。

誰都沒想到,這首歌不但火遍了臺北,還飄出了寶島臺灣,隨著太平洋的風吹到了對岸的福建,也吹進了東南亞閩南人的耳朵裡。

「你是福建人啊,那你一定會唱《愛拼才會贏》」/節目截圖

簡單卻直擊人心的歌詞,唱得全世界閩南人心情澎湃,逢人便安利這首歌:

「哇嘎哩共,最近有一首叫做《愛拼才會贏》的歌,真正摮......」(我跟你說,最近有一首叫做《愛拼才會贏》的歌,真的很厲害。)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這樣的一首歌,用豪邁的唱腔闖進了閩南遊子的內心——正是因為這股敢拼敢闖的勁兒,閩南人在遠離故鄉的地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近代以來,第一批下南洋的閩商中就出現了兩位現象級的「商業大王」。

「橡膠大王」陳嘉庚,在馬來西亞從一家小小的米店開始,舉債創辦菠蘿罐頭廠,最終菠蘿罐頭遠銷世界各地。後來接盤橡膠園,一舉成為東南亞橡膠產業四大開拓者之一。

在廈門,你能聽到很多建築、大學以「嘉庚」命名。/圖蟲創意

「萬金油大王」胡文虎則在東南亞創辦了著名的「虎標良藥」,成為中國和東南亞各地居家必備用品。胡文虎及其胞弟也一躍成為東南亞著名的「百萬富翁」和獨一無二的「藥業大王」。

萬金油,認準虎標。/星洲周刊 維基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東南亞的閩商發展到了巔峰時代。除了泰國是廣東人佔據優勢,東南亞其餘國家,均由閩商「佔領」。

如果稍微關注過每年的福布斯、胡潤富豪榜,你就會發現其中隱現著一個龐大的閩商帝國。

在印度尼西亞,被稱為印尼「香菸大王」的黃惠祥、黃惠忠兄弟創辦的菸草公司,在印尼排名第二。兄弟倆還以323億美元、350億美元身價分別於2017年、2018年蟬聯福布斯印尼富豪榜冠軍。

福建泉州籍富商,在印尼赫赫有名。/泉州商報

再把目光放到菲律賓,有著東南亞啤酒大王、航空大王等眾多封王稱號的陳永栽,以及SM集團創始人施至成則在20年內連續把持著菲律賓首富的地位。

在馬來西亞,閩南商人多達300多萬人,其中出生於泉州安溪縣的林梧桐所創辦的雲頂集團,以及廈門同安人郭芳楓創辦的豐隆集團等企業,更是在馬來西亞經濟中扮演著重要地位。

2019年年初,馬來西亞經濟部長阿茲敏還曾表示,富有上進心的福建籍華人是驅動大馬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之一。

福建社團聯合會

閩商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有目共睹。

難怪在著名經濟學著作《貿易打造世界》一書中,作者彭慕蘭與史蒂文·託皮克將「福建貿易網絡」作為開篇第一章。

愛拼才會贏,閩南人的打拼終究是贏來了應有的成績。

大海我問你

閩商馳騁商界所創造的奇蹟,並非歷史中的偶然。

在當今閩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地區,至今仍保留著「送王船」的習俗。每年,人們將用紙做好的王船點上火推入水中,以慰藉亡靈、祈禱平安。

在各個閩南人居住的地區,有各種不同的送王船習俗。/圖蟲創意

當被點燃的紙船在火焰中「噼啪」作響的時候,總讓人想像起當初閩南人在驚濤駭浪中求生的場景。

在古代,航海活動幾乎九死一生,但在家人困餓和海上生死一搏之間,閩南人只能選擇後者。

縱觀福建全省,丘陵山地面積約佔土地總面積的90%,說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並不為過。這種地理環境,幾乎奠定了今後閩南人生存歷史的悲壯底色。

坐動車經過福建,當列車不斷在隧道穿行的時候,你就會體會到什麼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航拍中國

最早,被漢王朝驅趕到福建的閩南人,幾乎過著簡單的田園牧歌生活,在漳州平原和泉州平原上,九龍江和晉江分別緩緩流過,耕地資源尚且滋潤充足。

但好景不長。

經過了從漢朝到北宋幾百年的繁衍生息,閩南地區幾乎人滿為患,無地可耕。

北宋詩人謝履路過泉州有感,寫了一首《泉南歌》,「泉州人稠山谷瘠,雖欲就耕無地闢」,很好地說明了閩南人當時的生存狀況。

無奈之下,閩南人將目光投向了廣闊而曲折的海岸線——從福鼎的沙埕南到詔安的洋林,長達3324公裡,僅次於廣東的3368公裡。越過海岸線,會不會有一線生機?

從中原起家的漢人,自古對海是有恐懼的

雖然眼前巨浪滔天,可飢腸轆轆的閩南人已經沒空去想「生存還是毀滅」的命題了。

於是,宋代泉州人便從泉州港揚帆出海,北上朝鮮、日本,南至東南亞,最遠甚至達到了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灣。

泉州六勝塔作為元代的航跡標,見證了泉州港口繁華的潮起潮落。/圖蟲創意

他們將中國絲綢、安溪盛產的茶葉和德化的白瓷運出,換回一船船大米和白銀,泉州港一時成了世界上最繁華的港口。

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應知刺桐港(泉州港別稱)即在此城……由是商貨寶石珍珠輸入之多竟至不可思議。」

船兒載著歲月駛向前方,來到了明朝。與宋元時期鼓勵出海不同的是,明政府對大海充滿了恐懼。

《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只聽迷津內響如雷聲,有許多夜叉海鬼,將寶玉拖下去......」/海龜夜叉 清代孫溫《彩繪紅樓夢圖》

一道道海禁政策帶著海防守衛一起,終結了泉州港海上貿易的繁榮。

稍微將目光往西邊移動,在隔壁海防薄弱的漳州,由泉州人開創的海洋貿易文化在這裡捲土重來,只不過這一次,前程將更加兇險難測。

月港遺址,訴說著漳州人航海偷渡之艱。/明代月港對外貿易參考

冒著被朝廷追殺的風險,漳州人決定鋌而走險。很快,在漳州曲折而荒涼的海岸上,無數秘密的港口悄然送出一艘艘商船。

今時不同往日,宋元時期,世界航海技術剛剛萌芽,再加上政府的支持,泉州海商幾乎獨霸海洋。

到了明朝,恰逢大航海時代,從漳州港出海的閩南商人一邊與歐洲船隊鬥爭,一邊遭到朝廷的圍追堵截。

根據歷史記載,明朝猖狂的海盜,有大部分其實是被迫偽裝成倭寇的閩南商人——只有化身海盜,才能避免被政府查到之後連坐親人。

如果你對這段歷史感到無比陌生,有一個人名字你應當聽說過——鄭成功。

鄭成功父親為明末壟斷福建-東洋貿易的海盜鄭芝龍。/趙文卓版本的《鄭成功》

在後來的歷史書寫中,鄭成功是一個官方英雄人物。但在那個年代,鄭成功的另一重身份是泉州「海盜」。

鄭成功帶領的民間貿易團隊,在與歐洲強盜和日本倭寇的刺激下,被迫武裝自衛,同時對抗政府,形成了一股民間海上武裝力量,保衛著海上貿易的平安進行。

搖搖蕩蕩的海船,載著閩南人求生的欲望,最後竟也闖出一條路來。從泉州月港到漳州港再到後來的廈門港,閩南人捨命相搏,到了清朝,閩南地區已然成了中國海洋的貿易中心。

海上歸來的閩南人,從西班牙馬尼拉那裡帶來紅磚建築風格。典型的紅磚閩南大厝,屋脊高揚,神明鎮宅,甚至比皇宮還要高調。/圖蟲創意

只不過,在清朝之後,隨著蘇杭以及廣東等地港口的開放,閩南港口的貿易作用逐漸示微。

相比起上海港口和廣州港口巨大的吞吐量,閩南地區這段轟轟烈烈的海上貿易經歷並沒有對中國的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卻在無意中孕育出了閩南人獨特的海洋性格——

敢拼、敢闖,一錘定生死。

如今,繁華一時泉州港已經不復昔日榮耀;曾見證了閩南人謀生之艱的漳州月港已然成為供遊人觀光的遺蹟;只有廈門港口,仍在不斷送走一代代閩南商人,再以開放的姿態擁抱歸來的閩南華僑。

今日廈門港,成為全世界閩南人的歸鄉之門。/圖蟲創意

神明很忙

如果說閩南人愛拼,那麼無處不在的神明則是閩南人硬核的後臺。

在兇險未卜的航行中,遇到詭譎風浪是常有的事情,閩南先人面對海的恐懼,絕不亞於闖入冥府的膽戰心寒。

當危險來臨之時,閩南人無可依傍,只能求助於心中的神明。

十九世紀中國貨船駛經燈塔/香港海事博物館

從神針大神、換水同郎、起針神兵等分工明確的海神到最為人所熟知的媽祖、保生大帝和天公......閩南人創造了無數神明來與自己作伴。

如今,海上兇險不再,可對於神明的信仰卻一直流傳。

在閩南的大街小巷,你很可能轉個彎就會遇到神明。在紅磚紅瓦、飛簷突出的閩南神廟裡,你總能遇到正虔誠舉香祈願的香客。

每個阿嬤,都有一套祖傳的祈禱詞。/圖蟲創意

在閩南,信眾和神明之間總是「你來我往」。平常,香客們拜望神明,到了特殊時期,神明則會「巡視探望」自己境內的民眾。

每年元宵節前後,是廈門海滄、集美以及漳州的大部分社區神明巡遊的時間。

村民們輪流將廟裡的神明請出來,由四個人一同抬在肩上,來到每家每戶「慰問交流」。

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神明也宅在廟裡。只能看圖片懷念一下了。/圖蟲創意

對小孩子來說,最開心的事情便是拿著用竹筒做的「油枝」(火把),跟在神明後面遊行各處。整個隊伍時而行進在鄉村小道,時而隱現在城市的車水馬龍中,仿佛時空交錯。

當巡遊完整個村社之後,神明們便集中在某個廣場,進行「跳火」儀式。信眾們抬著神明大步跳過用幹稻草生好的火堆,毫無懼色,跳過的火堆越旺,說明來年的運氣越好。

真的不是特效。/圖蟲創意

像這樣與神明交流互動的活動,在閩南還有很多。

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是閩南一年中的頭等大事。

初八晚上,人們便準備好供桌,擺好貢品。等待子時那一刻天公降臨,全家舉起香火,向空中祭拜,口中念念有詞,仿佛神明已然來到面前。

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門口支起桌子。/圖蟲創意

每家每戶都是如此,想必天公應該忙得不可開交。

大概是怕天公忙不過來,在漳州、泉州等部分地方,人們則會帶上自家的桌子和貢品到廣場集中祭拜,場面相當震撼。

在今天的漳州玉遵宮前,年年都有一場堪稱全閩南最壯觀的拜天公儀式。

近600百張供桌,整齊擺成方陣,每張桌上有序地擺好三牲(豬雞鴨),五果(五種水果)、六齋(六道菜)、發糕草粿,以及「酒水」、「金銀」(供奉給神明的紙錢)。

好面子的閩南人,拜天公當然也講究排場。/圖蟲創意

時間一到,眾人一齊向天公行祭拜禮,共同祈禱平安發財。

在今天的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閩南人居住的地方,也會在這天舉行拜天公儀式。

當年從福建遠渡重洋的閩南人,還在他鄉延續著家鄉的信仰和語言。通過祭拜神明的儀式,他們找到了「回家的路」。

除了天公生這樣重大的日子,在平時,每逢初一十五甚至是極為平常的日子,人們也會帶上簡單貢品,來到神廟上香祈願。

這還不夠,在閩南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神龕,隨時都可與神明交流。

甚至在現代設計感十足的民宿裡,閩南老闆也會特地為神龕留一個位置。/百合SAMA

這是閩南神明的可親之處,他們並非高高在上,而是積極參與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婚喪嫁娶,下至生意、求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有神明參與。

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就擲茭卜問神明;家有喜事,就去廟裡向神明「還願」,感謝神明的支持。

茭卜,是閩南人常用的一種卜算神意的道具。凸面朝上是神明說yes,凹面朝上則是神明說no。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神明是說yes還是no?/家中妹妹拍攝的簡易茭卜

借一柱香、一副茭卜,閩南人與神明們心靈相通。有了神明在身邊,人們的心靈便有了安身之處,也就有了不斷拼搏的勇氣。

香點燃了,打給神明的電話就通了。/圖蟲創意

如今,千帆過盡,苦盡甘來的閩南人,多了一份大風大浪之後的從容與豁達。

即便生意再忙,人生再奔波,也要耐下性子來享受一泡功夫茶。

於是,無論是在疾行的動車上,在繁忙雜亂的工地上,還是在郊區野外,閩南人總會悄然掏出準備好的茶盤三件套,細細品著茶香,穩穩地喝上一泡。

功夫茶,閩南人最後的倔強。/@--謝澤如

如果你性子急看不慣,閩南人則會邊嘬著茶湯邊用地瓜腔普通話,不疾不徐地跟你說:

「免緊張啦,喝完這杯,再去打拼也不遲。」

參考資料

[1] 閩南|地道風物

[2] 讓一讓,福建人要下海了|地球知識局

[3] 福建人是如何佔領東南亞的?|地球知識局

[4] 善信的閩南人,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神龕|Solidays

[5] 第一商幫!讀賤人在海外有多「野」?|21財聞匯

[6] 潮汕人喝茶,野到不行|九行

相關焦點

  • 網羅 閩南俚語測試 ! 90分以上的絕對是『正宗閩南人』!
    【閩南俚語等級測試】測試能拿90分說明你是正宗閩南人!如果拿滿分那你絕對是閩南民間的大神級人物!不服?來戰!A、一會兒B、健忘C、扒手D、沒力氣4、現今閩南一帶有【假憨食鹹豬屎】的口語,此典故和誰有關?
  • 閩南人過年的祭拜習俗盤點
    一、祭拜風俗最是多  閩南人十分重視祭神祭祖,尤以過年前後為最。  【十六「尾牙」敬土地】按照習慣,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閩南人要祭拜土地公,所以臘月十六的祭拜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俗稱「尾牙」。這也是與每年的二月初二第一個「做牙」日——「頭牙」相呼應的。「尾牙」這一天,一般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紙」以祭神,祭拜時在門前擺上長凳(或案幾),供上「五味碗」。
  • 閩南文化 時尚包裝回農村(圖)
    本報訊 (文/圖記者劉麗英)「閩南是咱的故鄉」、「阿公,你回來了」、「愛拼才會贏」……昨天下午,龍海體育場人頭攢動,鄉音悅耳。大型綜藝巡演活動《閩南走透透》首場演出獲得如潮好評,觀眾多數是年輕人。  來自閩臺演藝界和龍海民間的十幾個節目,洋溢著濃濃的閩南情韻,令觀眾倍感親切。
  • 命苦要成功想男人,還有比閩南歌更赤裸裸現實的華語歌曲嗎?
    陳小雲《愛人跟人走》 標準的第三者成功插足案例 袁小迪《愛愈深傷愈深》 用海誓山盟把人騙了去 可轉身就把人忘記 不過小妹妹痴情 依舊沒有把你忘記,時刻在真心思念你
  • 不用去廈門,家門口就能嘗到正宗閩南菜!
    / 「靠海吃海,以鮮入味」 /用最簡單的烹調,吃出最自然的鮮味閩南菜在所有的菜系當中,應該算是比較柔和的菜系吧,「清、鮮、淡、脆」就是最大的特點,新鮮捕撈當季小海鮮,用最簡單的烹調方式,就能吃到最鮮美的味道。閩南人喜歡說「愛拼才會贏」,也會講「歡喜就好」,就像閩南人一樣飯後會喝杯茶,特別家常和舒坦。
  • 小考要想證明你是正港的閩南人,先過了這關再說!
    A、倒過來放 B、倒出來 C、還給人家 D、回去  二、是非題(每題5分)  1、沒錯就是某打。四、俗語解釋(每題20分)  1、貴木塞八哦北( )  2、筆筆咯把西老地母( )  五、能力擴展(每題10分)  1.閩南人把西紅柿叫做
  • 神奇的閩南歌:聽不懂很上頭,罵渣男要愛情
    「閩南歌的爆紅恰恰是在於其豐富的現實感;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閩南歌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它的爆紅程度也是十分的高。而今天缺舟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神奇的閩南歌為什麼會爆紅。首先是他的歌詞含義我們可以看看其他地區的歌詞,都十分有著當地的特色。
  •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閩南四句」徵集活動 收到來稿近40篇
    晉江新聞網3月12日訊 由晉江市農業農村局與晉江經濟報社合作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閩南四句」徵集活動啟動後,市民的來稿很踴躍,短短幾日投稿就近40篇。  「社區農村來實施,排汙雜亂做整治,綠色景觀大投資,優化全民生活居維,護環境你我伊,共同美麗晉江市。」
  • 閩南民俗:正月初九「敬天公」——閩南「天公生」
    農曆正月初九,閩南傳統節日「天公生」。很多老閩南人對這一天的重視,可能更甚於春節,主婦們從初八這一天早晨就要開始準備了。不論是三牲五牲還是五果六齋,圓圓滿滿的一桌都是希望隆重為天公祖「慶生」,好為新的一年祈求平安幸福。
  • 當閩南人的「博杯」寫成了一首歌
    在閩南地區和臺灣,凡是有道教廟宇,在神像前幾乎都有一對筊杯。「筊杯」也稱「杯」,故閩南語「擲筊」又名「跋杯」「博杯」。然而筊杯並非僅在廟中使用,家中有供奉祖先者,往往也會備有一對筊杯。人們通常用博杯來請示神明。請示神明的人,就把「杯」擲到地上,看它的組合。
  • 閩南四句+漫畫 防颱風宣傳也「賣萌」
    ­  「有電無電隨時變,往往目睭歹發現,手癢毋通愛去踐,雨淡水滴驚碰電。」昨日,一組「閩南四句」防颱風漫畫在南安不少人的朋友圈「刷屏」,不少網友直呼——原來防颱風知識也能「賣萌」!­  記者獲悉,這一組漫畫選自南安市委宣傳部組織創作編寫的《「閩南四句」說颱風——颱風安全防範知識讀本》。該書目前已定稿,計劃近期正式印刷出版。
  • 黑人講閩南話,竟然還說得那麼溜!請收下我的膝蓋...
    身為閩南人你敢接受閩南話挑戰嗎?A、吃飯要好好吃B、以理服人,不靠權勢壓人C、吃飯吃不好D、吃飯要吃出理由臺灣某電視劇中某男演員說到「恁爸著是重情重義重粉味,愛鄉愛土愛查某。」由此可推斷該演員扮演的角色是?
  • 拼多多98年女員工猝死事件:我們都誤解了這個時代的奮鬥!
    誰也沒想到,4日,拼多多官方突然在知乎發帖,評價這次員工猝死事件:「你們看看底層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認為這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努力的,我們都可以。」儘管這個帖子一發出來就被秒刪,但不少用戶都在第一時間截圖。
  • 觀音媽、媽祖、七娘媽……說說閩南人的娘媽情緣
    在閩南,在家燒香拜拜的鄉裡人常常會被有念佛的朋友糾正的一件事,是把觀世音菩薩稱為「觀音媽」。媽祖的廟正式名叫天后宮或天妃宮,但閩南人一般不用這兩個名,而是稱「娘媽宮」,偶爾稱「媽祖宮」。七夕時祭拜的七仙女或織女,閩南人稱之為「七娘媽」。
  • 閩南人家最重視的天公伯生日要到了!你家準備好拜拜了嗎?
    天公是誰?正月初九天公生按傳統易理以一為陽數之始,以九為原始之紀念「天公」以象徵「始」和「終」的日子為主因此閩南人俗稱的「天公生」就是在正月初九  閩南人拜天公  至高無上傳說明朝某年春節閩南人相信玉帝操縱著人間興隆衰敗、吉兇禍福,更確信他也掌握人間萬物生長、保育和賞罰的大權,地位尊貴至高無上,因而祭拜天公的儀式也比其他神明來得更加隆重了。
  • 硬核女人,這樣打扮外柔內剛
    本是似水柔情的女人,逐漸活成了「硬核女人」。「硬核女人」一詞源於網絡,形容內心堅強,有堅定信念的女人,這類女性有些是被生活所磨礪,有些是成長環境造就,無論怎樣,「硬核女人」有自己的生活哲學。總體來說,我還是喜歡「硬核」的,要問為什麼?活的硬氣總比哀怨要好。可是,有些硬核女人,硬著硬著便成了習慣,不僅僅對事,對人也硬了起來。
  • 帶您了解閩南"土名"的起名雅趣
    以前的人都吃不飽,據說賤名比較好養,不容易夭折,所以我同學也很多小名叫「臭弟」的。  小纏:我一看到這三個名字,第一反應是讀成「longqi」、「longyao」、「longgou」,就是閩南人「隨隨便便」的調調,字面意思應該是「隨便養養」、「隨他餓去」、「隨便顧顧,」,表面上漫不經心,其實還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吧。
  • 展示「硬核」科技 東風無人駕駛汽車將亮相漢交會
    5G賦能智慧出行,硬核技術凸顯漢交會高科技元素。11月28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自動駕駛汽車Sharing-Van觀光車和快遞車兩款車型將亮相2020全球貿易大會暨第十一屆中國武漢(漢口北)商品交易會(即「漢交會」)。
  • 一家勾起兒時回憶殺的閩南餐廳!每一口都是小時候阿嫲做的家常菜
    一家勾起兒時回憶殺的閩南餐廳!每一口都是小時候阿嫲做的家常菜。紅磚 / 花磚 / 石欄 / 花瓷 / 藤椅,凱德驚現一家勾起回憶殺的閩南餐廳,這家店現場上演舌尖上的閩南,所有你想重溫卻吃不到的,小時候阿嫲做的家常菜,老闆都穿越時空給你帶來了!
  • 正月初九「拜天公」,閩南人最為重要的節日,甚至於比除夕還重要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囉嗦的厲大叔,今天是正月初九了,民俗稱為「天日」,並且今天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是天帝的誕辰日,所以也稱「天公節」。(這是不是就相當於中國傳統的聖誕節了)眾所周知,九為數之極,取六爻三三衍生之數,所以正月初九絕對是個大日子。那麼在正月初九又有哪些民俗及食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