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用裕民 政府「緊日子」換百姓「好日子」

2021-01-13 中國青年網

觀察「十三五」期間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減稅降費、特別國債……一系列熱詞亮眼,其背後是積極的財政政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這些政策表述的細微變化,寓意深遠。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說,「十三五」是一個特殊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面臨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新階段,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改革也是勢在必行。

對於「改革」,財政部部長劉昆的理解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絕不是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此,財政要做兩方面工作:一方面加強逆周期調節、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保持合理適度財政支出強度;另一方面是優化資金配置和結構、提高使用效率。兩者的核心都是「節用裕民」,劉昆說:「要把有限的財政資源用到刀刃上。」

減稅降費落地生根

如果要選一個「十三五」時期的財稅熱詞,「減稅降費」無疑佔得重要的一席。

減稅降費是積極財政政策最重要的體現。5年來,伴隨經濟總量穩步增長,我國財政收入總體保持平穩增長。與此同時,結合稅制改革,重點圍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我國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減稅紅利不斷向深度釋放。

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減稅降費累計將超7.6萬億元,特別是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到2.36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2%,拉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是一場真正「刀刃向內」的改革。

減稅降費並不是2019年才提出的,過去,各部門也分別採取過一些改革措施,但落到老百姓頭上的實惠並不明顯。一組可以參考佐證的數據是,財政收入的增速往往遠高於GDP的增速。

2019年,GDP同比增長6.1%,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8%,GDP增速跑贏了財政收入的增速。「政府是動真格了。」施正文說,減稅降費要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期,這給了市場主體寶貴的信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認為,「十三五」期間,我國企業稅費「包袱」輕了,企業「錢袋子」鼓了,減稅降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一個顯著的例子是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給企業生產帶來困難,但很快,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的部署,減輕了企業負擔,提振了發展信心。

今年9月,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其監測的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景氣調查問卷數據。數據顯示,89.4%的重點稅源企業預計今年四季度生產經營形勢「平穩」或「好轉」,較三季度預測提高4.7個百分點。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今年8月,全國企業購進貨物服務總金額同比增長9.6%,快於銷售收入增速0.2個百分點,反映企業對經營前景充滿信心。

危難時刻彰顯「財稅擔當」。財政把更多資源讓渡給市場主體,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培育內生動力。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短期內財政收支矛盾會凸顯,但從長遠看,隨著企業效益改善、稅基擴大,財政收入形勢會逐步好轉。劉昆說,要算大帳、算長遠帳,即使眼前困難再大,也要堅決落實落細相關政策措施,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越是困難的時候,政府越應該往前衝。」施正文說,財政收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錢袋子」著力為企業和百姓增支,這種擔當體現的才是人民的政府。

積極財政有保有壓

減稅和增支,是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的兩大工具。

2016年至2019年,全國財政赤字規模從2.18萬億元增加到2.76萬億元,今年為應對疫情衝擊,進一步提高到3.76萬億元。通過統籌財政收入、赤字、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方面,財政支出從2013年的14萬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3.9萬億元,年均增長9.6%,高於同期財政收入年均增速2.4個百分點。今年預算安排財政支出24.8萬億元,繼續保持較高的支出強度。

與此同時,為支持地方穩投資、補短板,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016年至2020年新增債務限額從1000億元增加到3.75萬億元,發揮對拉動投資的槓桿作用。三大攻堅戰、三農、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各項事業的發展,都能看到財政資金的身影。

劉昆說,「十三五」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期。我們正好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5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總體保持穩中向好態勢,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保持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一個重要前提是營造穩定可預期的宏觀環境。要做到這些,財政無疑要有保有壓,大力提質增效。

保的是民生,壓的是「三公」經費,這從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能看出來。

比如2020年,政府把嚴禁新建樓堂館所、嚴禁鋪張浪費等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

同時,要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重點領域支出要切實保障。這在數字上體現為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增長8.3%;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550元,同步提高個人繳費標準;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5%,並適度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要大力提質增效,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一定要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一定要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這必須真正堅持節用裕民。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副院長於洪說,與以往不同,「十三五」期間積極財政明顯的特徵體現為結構性的調整。在當前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持續增大、加力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為確保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只能在結構調整中更加突出政策的提質要求和增效導向。

她說,積極財政需要用政府的「緊日子」換來人民群眾的「好日子」,而更關鍵的是,以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助力經濟行穩致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2021甘肅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政府過「緊日子」 換百姓「好日子」
    2021甘肅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政府過「緊日子」 換百姓「好日子」 甘肅省公務員考試筆試內容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以及申論,對於申論而言,主要是以4道題為主,3道客觀題,1道大作文,掌握的內容在於平時的積累,比如申論熱點、申論範文,
  • 2022國考申論熱點:政府過「緊日子」 換百姓「好日子」_北京中公教育
    從制度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上進一步倡導厲行節約、堅持過緊日子,為新一年的奮鬥徵途注入了強大正能量。公考角度解讀[提出觀點]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性質所決定的。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麼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麼地步,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 用政府「緊日子」 換百姓「好日子」
    在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煙臺市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厲行勤儉辦一切事業,大力壓減一般性和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僅2020年市級就壓減各類支出16.4億元,全部用於「六保」「六穩」重點領域,用政府的「緊日子」保障人民群眾的「好日子」。
  • ...佔財政支出比重達76.6%用政府「緊日子」 換百姓「好日子」
    原標題:五年全市民生累計支出2883.9億元,佔財政支出比重達76.6%用政府「緊日子」 換百姓「好日子」   1月6日上午,煙臺市曬出「十三五」財政帳本:「十三五
  • 【中工漫評】有了「緊日子」,好日子就更多了
    他說,新的一年,政府要過「緊日子」,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據新華社)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 「中工漫評」有了「緊日子」,好日子就更多了
    他說,新的一年,政府要過「緊日子」,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據新華社)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 用「緊日子」換取老百姓「好日子」
    最近人們注意到這樣兩條新聞:一則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強調「堅決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杜絕大手大腳花錢、奢靡浪費等現象」;另一則是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做好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抓住「兩節」這一特殊時間節點,倡導勤儉節約文明過節新風尚。
  • 人民日報:用「緊日子」換取老百姓「好日子」
    最近人們注意到這樣兩條新聞:一則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強調「堅決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杜絕大手大腳花錢、奢靡浪費等現象」;另一則是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做好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抓住「兩節」這一特殊時間節點,倡導勤儉節約文明過節新風尚。
  • 一把手訪談|封毅:繼續用政府過緊日子換百姓好日子
    為此,財政將努力寫好五篇文章:一是在「開源」上下功夫,持續培育稅源、壯大稅基,做好財政「蛋糕」,增加可統籌的財力;二是在「節流」上下功夫,牢固樹立緊日子思想,防止大手大腳、鋪張浪費、跑冒滴漏,把每分錢花到最需要的地方;三是在「保重」下功夫,有保有壓,保障區域協調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民生支出等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四是在「增效」上下功夫,將績效管理嵌入財政政策設計和財政資金使用全過程
  • 用「緊日子」換取老百姓「好日子」(人民論壇)
    最近人們注意到這樣兩條新聞:一則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強調「堅決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杜絕大手大腳花錢、奢靡浪費等現象」;另一則是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做好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抓住「兩節」這一特殊時間節點,倡導勤儉節約文明過節新風尚。
  • 政府"緊日子"換來群眾"好日子"——聚焦南昌縣2020年高質量發展...
    政府"緊日子"換來群眾"好日子"——聚焦南昌縣2020年高質量發展成績單之民生篇 2021-01-14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凡2020丨「緊日子」與「好日子」
    中國之聲中國經濟年終特別報導《非凡2020》第四篇《「緊日子」與「好日子」》,用聲音刻錄中國經濟這一年。減稅降費,市場主體感受最明顯、受益最直接△江西強達電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臨近年末,江西強達電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依舊設備聲轟鳴,三條生產線上的上百名員工正在趕製一批出口法國的印刷線路板。
  • 政府精打細算過緊日子 全力保障百姓過好日子
    一般性開支壓減5%、部門結轉資金全部收回、「三公」經費只減不增、民生支出全力保障……今年兩會後,各級財政部門將這些「文件中的要求」逐一落實到每一筆預算,具體到每一項支出中,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用政府的緊日子保障群眾過好日子。
  • 「非凡2020」「緊日子」與「好日子」
    今年地方落實減稅政策形成了減收,這對政府的「錢袋子」無疑是一種考驗。那麼,剛性支出的錢從哪裡來?張連起表示,中央財政通過安排特殊轉移支付和抗疫特別國債等直達資金,全面彌補了地方一般公共預算的減收,還較大幅度增加了地方財力,從而有力支持了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的落實。張連起介紹:「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中央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市縣,非常精準!
  • 地產新聞聯播丨財政部部長劉昆:政府過「緊日子」,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房地產報」01財政部部長劉昆:政府過「緊日子」,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近日,財政部部長劉昆接受新華社專訪,詳解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劉昆說,新的一年,政府要過「緊日子」,讓人民過上好日子。022020年萬達廣場出租率99.4%來自萬達集團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萬達廣場出租率99.4%,租金收繳率99.9%;為支持中小商戶抗擊疫情,2020年全國萬達廣場減免租金超過43.3億元,如扣除這一因素影響,2020年全國萬達廣場租金同比2019年增長8.1%。
  • 求是網評論員:「緊日子」裡面出政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性質所決定的」。如果說革命戰爭年代「節約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今天,我們過緊日子是要換來老百姓的好日子,「緊日子」裡面同樣出政治。  「過緊日子」是我們黨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必然要求。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徵,也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
  • 政府過「緊日子」,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財政部部長劉昆詳解2021年...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政府過「緊日子」,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財政部部長劉昆詳解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新華社記者申鋮國計民生,大小帳本,新的一年有新的安排。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發揮好財政職能作用,推動新徵程開好局、起好步,尤為關鍵。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再發力?減稅降費、直達資金有何新安排?
  • 財政部部長劉昆: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好日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朱彩雲 記者張均斌蔣肖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讓人民群眾過好日子。」今天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財政部部長劉昆介紹,堅持過緊日子是長期的方針政策,並不是短期的應對措施。
  • 李克強:要精打細算、嚴控開支 堅決做到政府過緊日子
    李克強:要精打細算、嚴控開支 堅決做到政府過緊日子 關注中金在線: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李克強在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講話強調,要精打細算、嚴控開支,堅決做到政府過緊日子
  • 江西南昌縣:政府「緊日子」換來群眾「好日子」
    近年來,該縣聚焦失能特困老人、政府兜底老人和農村留守老人三大群體,完善建立了「1+N+X」三級養老服務體系,「1」是指縣社會福利院,「N」是指多個民辦養老院、鄉鎮敬老院等養老服務機構,「X」是指頤養之家、社區嵌入式養老院等養老服務站點。截至目前,該縣有養老機構26家、社區嵌入式養老院6家、養老服務站點327家。  「政府支出可以減少,但事關群眾福利的民生實事投入不能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