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和人類祖先誰更聰明?科學家研究顱骨上的孔,找到新答案

2021-01-19 FUN知識點

一提到聰明,我們就會想到智力,進而聯繫到大腦、腦容量、腦指數、神經元等等,但往往會忽視其他因素,比如血液。阿德萊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就將關注點放在了枕骨大孔上,並得出結論:通過枕骨大孔的血流與智力密切相關,而且根據枕骨大孔的大小,可以推測出人類祖先的智力。

枕骨大孔是顱骨下方的一個圓形孔,它連接著顱骨和脊柱。枕骨大孔位置的改變也是人類演化中的一個重要變化,古猿的枕骨大孔在顱骨的後方,因此它們的頭向前伸出,頸部發達的肌肉用來支撐頭部,現代的猿類較多地保留著這一特徵。

但是採取了直立行走的古人類,枕骨大孔的位置逐漸從顱骨後方演變到了顱骨底部,頭不再向前伸出,而是在脊柱之上保持平衡,也就不需要過的肌肉支撐。與連接頭和脊柱同等重要的是,穿過枕骨大孔的頸內動脈為大腦輸送著氧氣,提供著能量。

從南方古猿到現代人,人類的腦容量已經擴大了近4倍,從400毫升到500毫升,增長到了大約1400毫升到1600毫升,這很容易讓人將腦容量與智力掛鈎,但是大腦不是靠體積處理信息的,而是靠神經元和突觸,即大腦神經細胞和細胞之間的連接。

人腦有超過800億個神經元和1000萬億個突觸,消耗著人體20%的能量,流向大腦的血液維持神經元和突觸的正常運轉。據研究,人腦每秒需要大約10毫升的血液,才能從中攝取足夠的氧氣和營養。人的大腦越靈活,腦的新陳代謝越高,所需要的血液越多,為腦提供能量的頸內動脈也就越粗。

通過測量枕骨大孔就能得知頸內動脈的大小,所以如果要比較黑猩猩和人類祖先的智力,測量出其枕骨大孔的尺寸是第一步。研究人員測量了現代猿類和南方古猿Lucy的顱骨,其中包括幾隻以「高智商」聞名的靈長類,比如學會了手語交流的黑猩猩華秀(Washoe)、能夠使用耶基斯語(一種計算機操控符號)的倭黑猩猩坎茲(Kanzi)、掌握了上千個單詞進行交流的大猩猩科科(Koko)。

結果發現,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和南方古猿的腦容量相當,都在400毫升左右,但是南方古猿的大腦的血量低於其他三種靈長類動物,南方古猿大腦血流量是黑猩猩大腦血流量的2/3,也就是說南方古猿可能沒有現代的黑猩猩聰明。

但是在數百萬年的演化中,人類的大腦在變大,大腦大小與頸內動脈的血流速度成正比,所以大腦變大的過程,也是頸內動脈血流速度變快的過程。從南方古猿到現代人,人類的腦容量擴大了近4倍,頸內動脈的血流速度快了9倍,表明大腦的代謝不斷變快,消耗的能量變大,神經元和突觸都更加活躍,人的智力也就隨之變高了。

相關焦點

  • 人比猴子聰明不了多少 黑猩猩有高於人類的記憶
    試驗人員先做示範,讓黑猩猩反覆看幾遍,然後,讓黑猩猩學習點擊觸控螢幕上的數字。待它們學會之後,試驗人員再把屏幕上的數字順序隨機打亂,讓它們按順序點擊數字。經過多次的訓練,黑猩猩熟練地掌握了操作。接下來,讓人與黑猩猩比賽,看誰的速度快。雙方同時開始點擊觸控螢幕上的數字。從1到10,試驗發現,人點擊的速度,沒有黑猩猩快。  張金國說,我們對動物的了解還非常少,非常淺。
  • 人類祖先如何開始了直立行走?6種不同的理論,哪個才科學?
    所以,要找到動物與人類的差異所在,只能回到人類故事的開始——直立行走,那是什麼給了人類祖先走向地面的勇氣呢?大約700萬年前,人和黑猩猩走上了各自獨立演化的道路,從目前已發現的化石資料看,二者最後的共同祖先是查德沙赫人(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其枕骨大孔的位置表明它已經具備了直立行走的能力。
  • 美國發現一隻會「說話」的黑猩猩,行為像人類,它還能持續進化嗎
    我們都學過現代的科學理論,知道人類都是由上古猿猴慢慢進化出來的,可是在古代因為當時科學條件的限制,古人並不知道人到底是怎麼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所以他們只能編造出一個神話體系的世界,而人就是神造出來的。在我國古代就流傳這女媧用泥巴捏出萬物的神話傳說,而在歐洲則是宙斯手下的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之後生下了世界上第一個人。
  • 科學家找來5名女性,進行黑猩猩雜交實驗,結果怎麼樣了?
    在人類進化的過程當中,大約在450萬年之前,黑猩猩和人類進化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種類,在基因的研究中,也發現人類和黑猩猩的相似度達到了98%以上,僅僅是2%的差距,就讓黑猩猩和人類成為了兩個不同的種族,不管是在外貌,行為,智力,等多個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差異。在後期的進化當中,人類和黑猩猩就出現了生殖隔離,這也就意味著黑猩猩和人類無法進行雜交,更無法產生後代。
  • 科學家怎樣測試哪一種動物最聰明?
    根據研究人員的發現,儘管狐猴的大腦比類人猿小200倍,但它們在某些認知任務上的表現要優於類人猿。 一段時間以來,大腦體積和智力之間的關係一直是爭論的焦點。所謂的「一般智力假說」認為,大腦體積越大,記憶容量越大,學習速度越快。這個觀點已經被用來解釋為什麼人類,相對於他們的身體大小而言,擁有更大的大腦,是如此的聰明。
  • 跟人類最匹配動物就是黑猩猩:也會感恩分享食物
    在一項行為實驗中,黑猩猩對曾經幫助過它的同伴進行了獎勵,這表明人類協作的一些主要動機可能存在於與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物種。之前研究顯示黑猩猩以不同方式與其它同伴進行合作,但是該行為的動機並不明確。
  • 人類與黑猩猩是否有生殖隔離?5名女性參與實驗,結果是怎樣的?
    雖然人類的基因與黑猩猩相似度高達90%,但我們與黑猩猩是不同的兩種生物。在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我們與黑猩猩之間已出現了生殖隔離,所以無法孕育後代。但在科技起步的階段,有一位科學家為了驗證生殖隔離是否存在,曾開展過一個瘋狂的實驗。
  • 科學網—老母親「露西」的大腦更像誰
    320萬年前,人類的老母親「露西」似乎能直立行走,但仍在樹上生活。這種古老人屬的大腦比分布在東非各地的黑猩猩的大腦更大。 最近,一項對遠古幼崽的新研究發現,雖然南方古猿阿法種有著類似猿類的大腦結構,但大腦要花更長時間才能發育到成年個體大小,這表明它們的嬰兒可能更依賴於看護者的照料,這是一種類似人類的特徵。
  • 黑猩猩手指褪去毛髮,長得與人類無異,是基因突變還是另有原因?
    黑猩猩手指褪去毛髮,長得與人類無異,是基因突變還是另有原因?根據達爾文進化論,我們知曉人類的祖先是南方古猿。經過一步步的演變和進化,才有了現代人的形態。一開始很多人並不相信進化論,反倒對女媧造人的傳說深信不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女媧創造的,這屬於神創論,早已超乎人類的認知範疇。
  • 老母親「露西」的大腦更像誰—新聞—科學網
    320萬年前,人類的老目前「露西」似乎能直立行走,但仍在樹上生活。這種古老人屬的大腦比分布在東非各地的黑猩猩大腦更大。 最近,一項對遠古幼童的新研究發現,雖然南方古猿阿法種有著類似猿類的大腦結構,但大腦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發育到成年的大小,這表明它們的嬰兒可能更依賴於看護者的照料,這是一種類似人類的特徵。
  • 恐龍化石發現子彈孔,尼安德特人頭骨也出現子彈孔,是誰開的槍?
    雖然恐龍早就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但是人類是在19世紀才發現恐龍存在的,而我們對恐龍的認識也是通過化石,恐龍對於我們仍然是遙遠的生物。恐龍作為曾經的地球霸主,統治地球的時間長達1億多年,如果不是一顆小行星的墜落,也許人類會與恐龍產生交集。
  • 人類最早的祖先是誰?女媧、夏娃,還是鮮為人知的「露西」
    人類最早的祖先是誰?這是一個令人費解,然而又很有趣的問題。在中國傳說中,一說女媧創造了人類,二說女媧和伏羲結合,繁衍了人類,但不管哪種說法,女媧都是人類的祖先。在西方神話體系中,上帝創造了亞當和夏娃,之後繁衍了人類。按照這種說法,夏娃才是人類的祖先。
  • 巴拿馬猴類進入石器時代,科學家擔憂:它們會變新型的人類嗎?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  眾所周知,人類的共同祖先是原始時期的猿類,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它們和人類的基因重合度達到百分之九十六,也可以理解為人類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  眾所周知,使用工具的能力是人類區別與其他動物最顯著的一個特徵,在2017年,德國生態學家發現,在巴拿馬一座偏僻的島嶼上,島上的小白免捲尾猴已經可以使用工具來獲取果實,於是就對這些猴子進行了一年的研究觀察。
  • 科學家發現只有人類大腦會隨年齡增長而萎縮
    科學家近日研究表明,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類的大腦會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不斷萎縮。  來自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切特—舍伍德(Chet Sherwood)博士帶領了幾位研究人員組成了專門的研究小組,他們首先對99隻,年齡從10歲到51歲的青老年黑猩猩分別作了腦部掃描磁性共振圖像,隨後篩選了87位平均年齡為22歲到88歲的試驗者,對他們也進行了腦部掃描磁性共振圖像,並將黑猩猩和人類的腦部掃描圖像進行了對比。
  • 研究證實獼猴會算術 推翻運算能力為人類獨有理論
    中國網4月23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4月21日報導,獼猴與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7.5 %,但如果是在DNA序列上進行對比相似度就下降至93%。遺傳上如此高的相似度,正說明了追溯至600萬年前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後來分離各自進化。2500萬年以來,獼猴便是經歷了不同進化之路的靈長類分支。
  • 人類起源的秘密,露西理論和夏娃理論,人類祖先究竟是誰?
    然後將亞當的脊椎取下創造了夏娃,亞當與夏娃成了所有人類的祖先。在中國比較流行的就是女媧造人說,女媧根據自己的體貌特徵,用黃土捏出了人。然後吹了一口仙氣,所有的人就變成了真人。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只能寄託古人對於人類起源好奇的一種希翼,並不具備任何科學依據。
  • 世界上最聰明的6種動物,看完超乎你的想像,太厲害了吧!
    分為家豬和野豬。現在一般認為豬是豬科的簡稱。豬依據品種的不同,體貌特徵也各不相同。但通常以耳大,頭長,鼻直,腰背窄為主要形體特徵。毛髮較粗硬,根據品種不同,分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及花色。人們一向認為豬笨,這真是天大的冤枉! 最近,有人對豬的生活習性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與研究之後,證明豬是一種善良、溫順、聰明的動物。
  • 人類的祖先是啥?可以用《易經》解釋嗎?
    2002年4月,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公布了一項研究發現:靈長類動物(比如說,我們人類就是最典型的靈長類動物)的共同祖先,即一種體積和鼴鼠或者松鼠差不多大小的哺乳動物,曾和恐龍們共存在地球上,在大約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就已經存在,還幸運地躲過了後來導致恐龍大規模滅絕的那場距今6500萬的全球性生命滅絕大災難。
  • 國外研究發現:黑猩猩原來喜歡吃小猴子的腦漿
    國外研究發現:黑猩猩原來喜歡吃小猴子的腦漿 時間:2018-04-14 01:29:52 來源:網絡
  • 摸骨、看相、尋找遺傳密碼……何以追溯人類祖先家譜?
    看面相就能找到很多信息:比如面相是像現代人類還是更像猿類,頭骨是否渾圓,腦容量有多大,牙齒是否原始,等等。而高解析度工業CT技術、3D復原、幾何形態量化各個微小解剖部位等手段,使得古人類學者從頭骨中獲得了更多的形態數據。之後,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就能繪製出人類祖先的系統發育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