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黑猩猩是否有生殖隔離?5名女性參與實驗,結果是怎樣的?

2021-01-15 小雨來侃侃

雖然人類的基因與黑猩猩相似度高達90%,但我們與黑猩猩是不同的兩種生物。在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我們與黑猩猩之間已出現了生殖隔離,所以無法孕育後代。但在科技起步的階段,有一位科學家為了驗證生殖隔離是否存在,曾開展過一個瘋狂的實驗。

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科學家想要驗證某一理論的準確性,都會進行大量的試驗。如今的科技水平已經非常高超了,如果我們要進行兩個物種的結合實驗,通常不會讓這兩種物種直接接觸。但是在上世紀時,科學界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如果想要驗證人類是否與黑猩猩能夠孕育出後代,只能通過簡單粗暴的試驗方法,那便是將兩者的生殖細胞結合。

人類與黑猩猩的實驗

這樣的實驗室有反倫理道德的,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這些實驗只能偷偷的進行。在1910年,有一名叫做伊萬諾夫的蘇聯科學家,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想要驗證人類是否與黑猩猩能孕育後代。這名科學家在生物雜交方面是非常在行的,曾經幫助前蘇聯改良了馬種,所以他認為憑藉自己的經驗,人類與黑猩猩也是可以孕育後代的。

實驗結果怎樣了?

他的這項實驗起初並非一帆風順,為了獲得優良的黑猩猩,他專門去了非洲的幾內亞,但是由於路途遙遠,有幾隻黑猩猩死亡了,最後只有一隻未成年的雄猩猩和幾隻雌性黑猩猩倖存下來。他給這些雌性黑猩猩提供了人類雄性的遺傳物質,但是並沒有任何結果,於是他轉變了思路,看能否利用雄性黑猩猩的遺傳物質孕育後代。伊萬諾夫開始尋找女性志願者,他提供了非常豐厚的報酬,雖然很多人認為這項實驗太過可怕了,但是仍然有5名女性接受了這項試驗。

根據歷史記載,雖然有5名女性願意接受實驗,但是這隻黑猩猩卻因為腦溢血而死亡了。在1930年他又找到了一隻黑猩猩,但是他卻因為政治原因被流放,沒過多長時間他就去世了。所以人類與黑猩猩的雜交實驗或許根本就沒有進行。那麼人類與黑猩猩究竟是否能孕育後代呢?

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手段來說,這樣的想法根本就是天方夜譚,這樣孕育出來的後代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有可能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所以在科學界這種實驗是禁止進行的。人類與黑猩猩雖然有著共同的祖先,但由於現在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了,即使真的能夠培育出後代,這些新個體又將以什麼身份生存呢?所以這樣的實驗並沒有太多的意義,科學家進行實驗的目的不也是為了造福人類嗎?不知道大家對這項實驗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找來5名女性,進行黑猩猩雜交實驗,結果怎麼樣了?
    科學家找來5名女性,進行黑猩猩雜交實驗,結果怎麼樣了?在上個世紀科學剛剛興起,湧現出了許多瘋狂的科學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進行了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實驗,他們想知道人類和黑猩猩之間是否真的存在生殖隔離,難道真的無法再產生後代嗎?這是在1916年前蘇聯的生物學家所進行的一項生物雜交實驗,通過生物技術,他曾經幫助前蘇聯改造了斑馬驢子等多個雜交體,他認為人類和自己的近親黑猩猩也有可能會創造一個新的生物體。
  • 與黑猩猩雜交實驗,5名人類女性願為科學付出,最終效果如何?
    人類源自於450萬年前和黑猩猩在演化之路上分化的類人猿,現在人類從基因上來說和黑星星的相似度依舊高達98%,但就是這2%的差異使得我們成為了和黑星星外邊、行為截然不同的物質。
  • 如果沒有生殖隔離地球會變成什麼樣,會出現半人馬嗎?
    生殖隔離這事,人類親身證明過,前蘇聯曾經進行了一項臭名昭著、黑暗、非常不人道的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有兩個:希望得到一個力氣大、生長速度快、容易成活、最好不能繁殖出後代的物種,說直白點,生出一幫勞動力,代替人類幹活。尋找人與猿演化中最重要的一環,即由猿到人,過渡的那一環,從而證明人類確實源於猿。幹這事的人是前蘇聯生物學家、畜牧業專家伊萬諾夫。
  • 人比猴子聰明不了多少 黑猩猩有高於人類的記憶
    追尋它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可能會為解決人類自身問題提出更聰明的答案。  動物的學習能力之強,其聰明智慧的程度有時是人想像不到的。  北京動物園副園長張金國認為,動物的智力水平,通俗地說是否聰明,可以從其思維、記憶、行為、模仿等幾方面來判斷。
  • 瞬間記憶力競賽黑猩猩擊敗大學生 優於成年人
    日本科學實驗得出驚人發現,可能緣於人類某種能力退化人類一直相信自己是最具智慧的靈長類動物,但一項最新的研究卻發現,其實在對數字的瞬間記憶力方面,5歲的黑猩猩比大學生都要強。他和同事吉崎井上選擇了3隻成年雌黑猩猩和它們的孩子——3隻5歲的幼年黑猩猩——進行實驗,並首先教會它們識別從1至9阿拉伯數字以及從1至9的上升排序。在第一組實驗中,6隻黑猩猩和12名大學生各站在一個觸控螢幕前,屏幕的不同位置會同時出現9個數字,並在瞬間消失後為白色正方形方塊代替。測試對象需要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指出9個數字所在的位置。
  • 跟人類最匹配動物就是黑猩猩:也會感恩分享食物
    在一項行為實驗中,黑猩猩對曾經幫助過它的同伴進行了獎勵,這表明人類協作的一些主要動機可能存在於與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物種。之前研究顯示黑猩猩以不同方式與其它同伴進行合作,但是該行為的動機並不明確。
  • 如果人和動物沒有生殖隔離,會生出半人馬嗎?
    此時的生命就沒有生殖隔離,所以在最早期生命根本沒有這麼多種類,它們之間可以隨意交換基因。因此有科學家認為,地球生物不只擁有一個祖先,在遠古時期很可能擁有一堆祖先。如果把生物的進化比喻成一顆大樹,那麼生命最起源處並不是只有一個枝幹,而是像紅樹林一樣錯綜複雜。如果沒有生殖隔離會怎樣?
  • 「隔離」日誌|在這場社會實驗中,重在參與
    「隔離」日誌|在這場社會實驗中,重在參與 蔣娃 2020-02-19 11:28 來源:澎湃新聞
  • 1961年,美國將一隻3歲黑猩猩送入太空,中途發生意外,後來怎樣
    但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社會科技文明迅速發展,進入太空不再是空談。而在人進入太空之前,已經有動物作為先鋒官陸續坐進了太空艙。歷史上第一隻從地球出發進入太空的動物是名叫「萊卡」的小狗,它完成任務後並沒返回地球,因為當初蘇聯科學家沒有設計返程計劃。萊卡是1957年去世的,它去世4年後,另一隻動物也被送入了太空。
  • 黑猩猩手指褪去毛髮,長得與人類無異,是基因突變還是另有原因?
    黑猩猩手指褪去毛髮,長得與人類無異,是基因突變還是另有原因?根據達爾文進化論,我們知曉人類的祖先是南方古猿。經過一步步的演變和進化,才有了現代人的形態。一開始很多人並不相信進化論,反倒對女媧造人的傳說深信不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女媧創造的,這屬於神創論,早已超乎人類的認知範疇。
  • 黑猩猩為什麼不能「握緊拳頭」?
    黑猩猩有時也被稱為「四手動物」,因為它們的手不僅是手,還承擔著腳的功能,腳也不光是腳,還得協助雙手,手腳並用伴隨其一生。而對於人類來說,自從直立行走以來,除了嬰兒期雙手需要輔助爬行外,其他時候雙手就不再參與行走。
  • 與人類基因高度相似
    具有生殖優勢 嚙齒類小鼠成科研「寵物」「所謂實驗動物,是指經人工飼育、對其攜帶的微生物實行控制、遺傳背景明確或者來源清楚的,用於科學研究、教學、生產、鑑定以及其他科學研究的動物。」北京實驗動物研究中心主任武會娟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而小鼠成為實驗動物,則有著很長的歷史淵源。」
  • 為何科學家大多用小白鼠做實驗,而不用靈長類動物?
    即使是高中或者大學裡面的生物課,很多實驗對象也都是小白鼠,可以說,大大小小的實驗中,幾乎試驗品和犧牲品都是小白鼠,那麼,為何科學家們一定要選擇小白鼠做實驗,而不選擇與人類更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特別是被稱作人類近親的黑猩猩呢?科學家給出了幾個原因。先看看為什麼黑猩猩不如小白鼠,其實最簡單的一點是,小白鼠很小,而且很好飼養,做實驗的話非常容易上手,而且不會佔用太大的空間。
  • 6個著名的心理實驗,結果出人意料
    普通人的能力有限度嗎?還是我們都容易受到瘋狂的影響?大雄今天將帶來一些著名的實驗。這些實驗的結果都讓人意想不到,它們將我們所了解的關於人類頭腦的所有知識都轉化成了一切。實驗1:測試對象都在同一棟樓裡。一個演員突然假裝癲癇症發作。
  • 這6個心理學方面的科學實驗 帶來了令不少人意外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為了幫助人類,科學家們總是不斷的進行著各種實驗,這也漸漸出現了那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的事物。但除了我們能夠想像到的常規的科學實驗。事實上,心理學家們也在不斷進行著實驗。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帶來6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科學實驗的結果。1、誰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
  • 美國心理學家進行實驗,結果刷新人類認知!
    一直以來血型與性格的關係就是科學家研究的方向之一,曾經就有美國的心理學家對人類的血型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血型是可以決定性格的,這是真的嗎?日本專家對血型和性格的研究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性格養成與多方因素有關,血型也許會影響性格,但不是決定性格的唯一因素。
  • 被註定的命運:實驗鼠怎樣拯救人類
    人類醫學的進步不是空中樓閣,實驗鼠為人類疾病研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人類最常見的遺傳缺陷之一,發病率為1/800~1/1000。大多數孕婦可從常規的產前篩查來了解胎兒是否受此病的影響。顧名思義,患者的21號染色體呈現三體現象,並且伴有發育遲緩,面部特徵迥異,智力遲緩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父母們有沒有可能通過產前治療的方法來幫助胎兒大腦的發育? 這條多餘的染色體對患者的發育到底有何影響?
  • 黑猩猩和人類祖先誰更聰明?科學家研究顱骨上的孔,找到新答案
    阿德萊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就將關注點放在了枕骨大孔上,並得出結論:通過枕骨大孔的血流與智力密切相關,而且根據枕骨大孔的大小,可以推測出人類祖先的智力。枕骨大孔是顱骨下方的一個圓形孔,它連接著顱骨和脊柱。枕骨大孔位置的改變也是人類演化中的一個重要變化,古猿的枕骨大孔在顱骨的後方,因此它們的頭向前伸出,頸部發達的肌肉用來支撐頭部,現代的猿類較多地保留著這一特徵。
  • 人類是如何逐步形成直立行走的?直立行走和哪些因素有關?
    根據達爾文的演化論,人類是從古猿演化而來的。但這條演化路線並不是必然的演化之路,如果地球歷史可以重新來一次,人類很有可能以另外一種方式生存。所以,關於人類為什麼要用兩條腿走路,其實是演化中的偶然。其實,關於人類為什麼會使用兩條腿走路,這個問題涉及到人類的演化歷史,因此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提出過假說,目前並沒有哪一種假說被一錘定音,當成人類直立行走的證據。具體我們來看一下。觀察情況說有科學家認為,人類之所以會兩條腿走路,是因為要觀察周圍的情況,比如附近有沒有敵人,有沒有獵物等。
  • 美國發現一隻會「說話」的黑猩猩,行為像人類,它還能持續進化嗎
    即使是到了二十世紀依舊有很多人質疑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因為達爾文的進化論有一個明顯的漏洞:科學家一直都沒有發現猿類到早期人類這過渡形態的化石。按照達爾文的觀點,這個過程的計量單位至少是千萬年,但是為什麼一直都沒有發現現實存在的證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