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是非常有名的教育類經典讀物,伴隨著「中國蕭邦」傅聰的消息它再次被熱議。
很多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傅雷對傅聰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教導。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這部書開頭時不起眼的兩封信,第一封就把我震住了。
第一封信寫於1954年一月十八日,信中有這麼一句話: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
第二封信則寫於前一封信的第二天,也就是一月十九日,裡面有句類似的話:
自問一生對朋友對社會沒有做什麼對不起的事,就是在家裡,對你和你媽媽作了不少有虧良心的事。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過這幾天特別在腦海中盤旋下去,像惡夢一般。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
不知你讀完什麼感覺,反正我非常驚訝。要知道傅雷作為一個有名的翻譯家,在文學、語言上的造詣極高,應當是位德高望重的父親才對,為何一來卻先寫下兩封懺悔信呢?
我一度憑此認為《傅雷家書》徒有虛名,一個會虐待兒子,良心上自覺對妻兒過不去的人,能成為引導別人如何做好父母的典範嗎?
直到我了解了這封信背後發生的事,我才明白正因為傅雷這兩封信的懺悔,才使得這本書在家庭教育領域極有影響力。
這要從傅聰小時候說起。
傅雷對兒子的教育極為嚴格,雖然經受過西方教育的薰陶,但是其骨子裡仍是那種中國傳統的嚴父式家長。他對禮特別看重,甚至專門編了一本教材規定孩子們的言行,比如吃飯時手肘該放哪,咀嚼的聲音多大就是不禮貌。
而小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規矩,傅雷的這些條條框框對喜歡釋放天性的傅聰來說簡直就是折磨。
但傅聰沒有一點辦法,因為他要是犯錯傅雷便會雷霆大怒,經常會出手懲戒一番。
楊絳曾回憶說,她與錢鍾書到傅雷家做客時,傅聰兄弟兩調皮趴在門外聽牆根,無意間被傅雷發現後,瞬間發怒狠狠呵斥了一番。
傅聰小時候有很好的音樂天賦。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擁有絕對的音準,哪怕是他背對著鋼琴,你無論按哪個鍵,他都能準確聽出來。由於他在這方面的天賦突出,傅雷就天天逼著他練琴。
但那時他才7歲,正是調皮愛鬧缺乏耐性的時候,但每當他稍有鬆懈,傅雷就要發脾氣。
父子兩經常一個人來樓上看書,一個人在樓下練琴,每當傅雷聽到音樂不對時,就知道他開小差了,便會去狠狠的修理他,有時甚至按著他的頭撞牆。
在兒子面前總是板著臉,一犯錯誤就嚴加指責的教育方式,被傅雷使用了很多年。
直到傅雷45歲,他們一家人送傅聰前去波蘭,代表中國參加第五屆國際蕭邦的鋼琴賽後,傅雷回憶自己教育兒子的前半生經歷,才開始反思自己以往的家庭教育,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第一封懺悔信。
過了一天,傅雷又寫了一封家書,在前一封的基礎上繼續反思自己對兒子教育的不恰當之處,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二封信。
結合這個背景,再來看《傅雷家書》前面兩封信,就會發現它們的不一般。這兩封信像是一個轉折點,代表了一個父親自我認知迭代後的蛻變。
傅雷在45歲父性真正的覺醒之後,明白了以前那種對兒子的愛太過於粗暴,僅僅是嚴格約束孩子的行為,並不是真正好的家庭教育。
身體力行的榜樣引導,真正的與兒子交心,才能調動他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助其成為人才。
所以,《傅雷家書》中後面的信都是傅雷,要麼輕聲細語的分享人生觀,或者語重心長的講述自己的世界觀,抑或是溫柔的表達自己對兒子的關懷。
讀起來的時候,就像是一位學富五車的慈父嘔心瀝血的給你傳遞能量,字裡行間全是說不盡的溫柔與智慧。所以,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說,這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小時候父愛缺失的那一段精神空白。
作為一本經典必讀書目,《傅雷家書》不僅是眾多「子女」們應該讀來洗滌自身的經典書籍,他更是眾多父母需要仔細研讀的書籍。
陳思和在開講啦的舞臺上,就曾說過這本書影響了很多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因此值得家長們好好讀一讀。
的確,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都是第一次給別人當爹,或者第一次給別人當媽,不必說教孩子做什麼學什麼,有些人其實自己的思想就存在很大的誤區。
比如很多人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就犯高高在上的毛病,殊不知傅雷用開篇的兩封信告訴我們,真正父性覺醒的父母,真正懂教育的父母一定是先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個級別上再對話。
育人先育己。
如果一個父母尚且是個「半罐水」,在人生觀、世界觀的指引上存在著自己不知道的誤區,那對於孩子家庭教育來說,必然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而《傅雷家書》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大師傅雷是如何給他的孩子傳遞價值觀的,當涉及到道德與利益如何抉擇、人際關係的拒絕與妥協等人生終極問題時該如何做等等。
比如,關於如何拒絕別人,傅雷告訴兒子:
人家拉你出去,你就以練琴的理由,多推辭幾次。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工作時間不跟人出去,做成了習慣,也不會得罪人的。
這個觀點是不是很受用?
我們若是只想著一味地討好別人,偶爾拒絕一次還容易得罪人。而一旦給自己定下規矩,該拒絕就拒絕,給別人留下有原則的印象,反而越來越不會因為拒絕人而影響關係。
這本書記錄了傅雷與傅聰父子之間從1954年到1966年之間的來信,以傅雷的書信為主,186封信都是一代國學大師的家庭教育智慧。
在傅雷這樣富含智慧的教育下,傅雷變得越來越牛,從代表中國參加蕭邦鋼琴大賽開始,傅雷逐漸在世界舞臺嶄露頭角,被譽為東方的蕭邦。一直到他八十多歲依然非常受歡迎,連鋼琴家郎朗也是他的忠實擁躉。傅聰最終沒辜負傅雷的苦心孤詣,也成就了《傅雷家書》裡的186封信的傳奇。
很久以後,有記者採訪傅聰時,想請他說說《傅雷家書》背後的故事,他卻擺了擺手說:
「唉,每個人見到我都要說《傅雷家書》,好像我老也長不大。其實,我也是望七之人,離開《傅雷家書》已經很久了……」
傅聰一代大師固然不再需要《傅雷家書》的指引了,但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它依然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從書中你可以讀出父愛精神洗滌自己,也可以從書中摸索出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論,這些都是這本書能帶給我們的好處。
記得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曾說,他跟老婆結婚之前,發現彼此都有一本床頭書,就是《傅雷家書》。
這樣一本上至名人下至普通人,都受益無窮的家庭教育讀物,我必須把它推薦給你。現在商家搞活動,原價65,現價只要43,有需要的朋友點擊下方卡片即可購買。
改變現狀最好的方式是先改變認知,改變認知最好的方式就是讀書,讀經典。
這就是很多牛人愛讀經典名著的原因。用很短的時間,就能讀到別人用一生才洞察出的智慧,看多了這樣的書,人能不牛嗎?從《傅雷家書》就開始讀經典吧~
#傅雷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