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淪為平民後想要回故宮取回祖先靈牌,故宮是這樣表示的

2021-01-09 餘生很長的

一般來說在古代不論家境如何,身份地位如何,都要遵循死者為大的道理,該有的流程和儀式也是不能少的。而條件好的或者有一定地位的人在死後也都是有靈位來供後人供奉的,尤其是皇帝。然後中國有以為皇帝卻沒能夠享受到這個待遇。

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他就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溥儀是生活在封建統治的最末期,他的人生可以說是非常的具有故事性,從一開始的皇帝到後來的平民,有曾經在牢獄裡待過,也許就是這樣的原因才不配跟自己的祖先一起被供奉吧。

在當年溥儀被特赦後,重新獲得了自由,但他當時提出了一個要求卻被當時的故宮拒絕了,是什麼呢?當時溥儀想要從故宮拿回自己祖先的靈位以便供奉,這個要求看上去非常的合情合理,為什麼故宮會拒絕這個要求呢?

我們要知道,溥儀的是末代皇帝,他的祖先都是誰,都是中國清朝的歷代皇帝啊。這些東西跟故宮一樣,已經不再是屬於溥儀的個人財產,而是屬於國家,對中國的歷史研究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而先帝的牌位更是價格不菲,一塊的價值大概在兩千萬左右。

而溥儀後半生也是非常慘的,既沒有要回自己的祖先供奉,膝下也沒有子女為自己養老送終,畢竟也是一位皇帝,恐怕沒有哪個皇帝像他這樣了吧。而當時就算溥儀要回了牌位,也是沒有能力管理好的,這也是對祖先的不敬把。

相關焦點

  • 溥儀晚年買門票回故宮,準備要回祖先牌位,卻因一句話啞口無言
    時代的犧牲品,別無選擇的傀儡,用這句話形容溥儀,想必是最恰當不過了吧。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皇帝,他的退位代表著一個時代一個社會制度的沒落,也是他人生轉折點的開始。曾經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設想的千秋萬代,只不過也是自娛自樂的一個夢魘而已。但作為爭權奪位的工具,溥儀的一生更是充滿著傳奇和悲憫色彩。年幼上皇位,卻在幾十年後淪為新中國的普通人。
  • 新中國成立後,溥儀想拿回自己家的祖宗牌位,故宮卻這樣回他
    溥儀這一生,那真是沒得說,估計全國人民都能說出來他一生都經歷過那些事情。從什麼都不知道的3歲當皇帝,到江山葬送在他手裡,被從故宮趕出去,還成了外國人的傀儡皇帝。不過相對其他朝代失敗的皇帝來說,能保住一條命,就算他生得逢時了。
  • 溥儀退位後,請求要回祖先的牌位供奉,因為一個原因,沒有同意
    溥儀退位後,請求要回祖先的牌位供奉,因為一個原因,沒有同意清朝最為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經歷跌宕起伏後,最終於溥儀的手上滅亡。雖然是亡國君,但是這並不是溥儀一個人能夠決定的事情,在溥儀之前清王朝已經經歷了多年的腐敗,加上國際大趨勢的影響,封建王朝的破滅是不可避免的。
  • 末代皇帝溥儀曾回故宮參觀,遇見一位老先生,當場嚇得臉色都變了
    三年後,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爆發,統治了中國兩百多年的大清朝被推翻,雖然說大清朝被推翻,但是溥儀依舊被允許住在紫禁城內,花銷也由國民政府買單,說實話,亡國之君這樣的待遇還說得過去。不過當時間來到了1924年,溥儀的舒服日子就到頭了,馮玉祥發動政變,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 大清12帝,故宮牌位為何只有11個?專家—因為有個人不配
    退位詔書頒布後,溥儀不再是皇帝,但最初他不是皇帝的時候,也享有很高的待遇,每年都能提取大量的錢,所以沒關係。然而,改革變得越來越徹底。溥儀作為封建地主階級勢力的代表人物,一直以來  都是無產階級廣大群眾心中的一根刺。因此,他最終被逐出了宮殿,失去了一切。當清政府徹底倒臺時,那些生活在紫禁城的溥儀周圍的人,也失去了效忠皇帝的心思,他們都自個顧自個。都在為自己計劃。
  • 周總理問溥儀想做什麼,他提出兩個職業被拒絕,如今被搶破頭
    ,做任何事情都將會被日本人監視,就連想要見到自己的家人,都十分的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溥儀知道溥儀無望,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在監獄裡,由於什麼都不會,受盡了他人的欺負,因此溥儀在監獄裡也學會了很多,直到1959年,溥儀才從監獄裡出來。周總理對於溥儀是十分照顧的,在監獄裡的時候就曾經問過溥儀在出來後想做什麼工作,溥儀表示想要成為一名醫生,因為溥儀一生生了很多病,每次生病都是優秀的太醫對其進行診斷,所謂久病成醫,所以溥儀對於自己的醫術很是自信。
  • 日本戰敗後對溥儀說:你要隨時準備自殺,結果,嚇得他天天算卦
    溥儀雖說沒有親自參與這次會議,但是,遠在長春的他同樣也能感到這種氣氛,當時的東北人民已經多次給日本捐糧捐物,卻還要在1945年從牙縫中再擠出幾十萬噸的大米來接濟日本。而偽滿洲國的皇宮以及國務院內的各種能拆卸下來的金屬也全都給了當時的關東軍。一開始,溥儀本來是要帶這些物資前往日本表示一番慰問。
  • 1967年溥儀去世之後,他留給妻子多少遺產?一看令人大吃一驚
    溥儀的前半生慈禧太后駕崩、光緒皇帝駕崩後,溥儀三歲就成為了皇帝,還是小孩的他,啥也不懂,卻成為了皇帝,也在他懵懂無知的時候,退了位,實屬悲劇;1917年張勳復闢後溥儀再度登基,這次僅持續了十二天,就再一次退位了;日本侵華後,日本人為了更有理由侵略中國,於是建立了偽滿洲國,而溥儀天真的想借日本人的力量重建大清國,自己重新當回皇帝;而只不過是一個傀儡罷了,不過也當了十一年的皇帝
  • 北京故宮真的有鬼嗎?88年大人物在故宮遇鬼事件
    也許是從小就聽,卻從沒遇到過鬼,溥儀絲毫不相信有鬼,完全當做笑話。只是,一件事瞬間改變了溥儀的想法。溥儀回憶,在他少年時(1917年前後),曾經違背祖訓在夜晚遊玩紫禁城的花園。溥儀這人性格毛躁,經常會異想天開。一天夜晚,溥儀心血來潮,拉著陪讀的弟弟溥傑,破例去夜遊後花園。溥儀雖退位,在紫禁城還是九五之尊。
  • 末代皇帝溥儀
    留溥儀在故宮,就等於給中華民國還留著一條辮子。這是多麼令人羞恥的事啊!」1924年離開紫禁城時,溥儀剛好18歲,我們無法想像假如溥儀一直留在紫禁城,歷史將會是怎樣的發展,但歷史不容假設,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即將劇烈地改寫這位紫禁城裡無憂無慮的少年此後的人生。
  • 溥儀「重遊自己家」說照片掛錯,專家:你懂什麼?溥儀:那是我爹
    溥儀重遊故宮,指著1張照片說掛錯了,專家反駁,溥儀:那是我爹。 故宮的建造按照《周禮·考工記》中的「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原則,整體建築造型優美,氣勢恢宏,完全展現了舊時代帝王家族的興盛繁榮之面貌。
  • 溥儀出獄後去看望太監,太監見到溥儀的反應,讓溥儀膽顫心驚
    在中國歷史上全部的皇帝當中,溥儀是極為特殊的一位,他一腳陷在舊時代的泥淖當中,一腳卻已經跨入新時代的大門。溥儀的一生是極為複雜的,清朝皇帝、偽滿洲國皇帝、漢奸、新中國公民,這一個個身份轉變的背後,代表著的,是不同時代下溥儀的自我選擇。
  • 老照片:圖1溥儀的「神棍」,常為溥儀算卦,圖7溥儀過生日很隆重
    溥儀在退居天津和偽滿洲國時期,他曾幫溥儀籠絡人。而且他會批八字、佔卦、扶乩等,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提到好幾次他為溥儀佔卜扶乩預測吉兇,就是溥儀面前的一個「神棍」。 1870年生,19歲中秀才,曾任清諮議局副議長、張作霖參議、溥儀的偽滿洲國奉天省省長、偽滿參議府參議,被民國政府列為下令通緝的東北十大漢奸之一。
  • 她在故宮上了44年班,發現秘史都寫在菜單裡了
    蓮子鴨吃到一起,感情才能到一起溥儀很愛吃西餐,他也是第一個有西餐廚師的「皇帝」(當時他已遜位)。廚師是他的英文老師莊士敦帶來的。景德鎮還給他特製了一套西餐餐具,現在還在故宮存著。1923年,溥儀過生日,幾位太妃賜給他一桌生日宴,都是中式的,有長壽麵,各種的燉菜,炒菜。
  • 溥儀請求國家將祖宗牌位給他,國家為何沒有同意?專家:價值不菲
    但是大清朝有輝煌的時刻也有衰敗的時候,清朝末年是被外國侵略者侵犯後由國內的人民推翻的,這比中國的任何一個王朝交替都要更加的悲慘。 別的我們暫且不說,光說清朝一共誕生了12位皇帝,但是在故宮中卻只有11個排位,而且曾經有上百年的時間只有十個排位,這是為什麼呢?
  • 1943年日本強收金屬製造武器,故宮66座大銅缸和銅炮被毀
    在中國的東北,也就是偽滿洲國,日本關東軍向溥儀提出要求。希望由偽滿洲國向日本提供金屬用於製造武器。溥儀只能無奈照單全收,答應照辦。溥儀深知此舉雖是日本人的無理要求,但也是日本人對他的試探,這是他為了表示效忠日本關東軍的證明。 1943年1月11日,溥儀召見偽滿洲國總務廳長官武部六藏,商討向日本提供金屬的辦法。
  • 清朝276年,有12位皇帝,為何故宮皇帝牌位僅有11個?原因很簡單
    中國古人非常講究名聲,尤其是權貴人家尤其在意自己身後能否進入祠堂,這樣才代表著一生沒有白活,死後可以享受四孫後代的供奉和香火。其實最為莊重嚴肅的祠堂當屬皇室的祠堂,因為裡面擺放的靈位不但代表著一個家族,更是象徵著一個國家最為尊貴的身份,但是清朝皇室有一個人卻沒有機會進入祠堂。
  • 清末格格金志堅:活到2004年去世,臨終前說了溥儀不敢說的話
    如果真正說來的話,對溥儀人生造成了最大影響的,恐怕是馮玉祥將軍。本來辛亥革命溥儀答應退位,他可以留守在滿心的故宮當中,繼續當他的富家郎。可惜天公不作美,他被馮玉祥從紫禁城中趕了出來,從此便開始了他漂泊半生的旅程。如果溥儀沒有從紫禁城中被趕出,說不定他的一生,並不會遭遇這麼多的變故。
  • 溥儀退位後,袁世凱每年給他400萬銀元,放現在是多少?他夠花嗎
    溥儀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由於光緒帝無子嗣,慈禧太后才從其他旁支選繼承人,溥儀1908年登基,年紀只有2歲多,什麼也不懂的年紀就被推選作為傀儡皇帝,而此時的大清江山已經在風雨飄搖中,離滅亡不遠。1911年旨在推翻清朝的武昌起義爆發,由於清朝早已失掉民心,武昌起義勝利後的兩個月,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脫離清政府。裕隆太后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負責與革命軍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