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公元前211年完成了國家首次統一,他自認功高三皇五帝,創立「皇帝」的尊號。以前封建王朝的掌權者都是」王「,從秦始皇之後掌權者都被稱為」皇帝「,一直持續了2000多年,直到1912年。
溥儀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由於光緒帝無子嗣,慈禧太后才從其他旁支選繼承人,溥儀1908年登基,年紀只有2歲多,什麼也不懂的年紀就被推選作為傀儡皇帝,而此時的大清江山已經在風雨飄搖中,離滅亡不遠。
1911年旨在推翻清朝的武昌起義爆發,由於清朝早已失掉民心,武昌起義勝利後的兩個月,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脫離清政府。裕隆太后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負責與革命軍議和。革命軍缺人缺錢,勢力單薄不得不對袁世凱做出讓步,只要清帝退位,就推選袁世凱當大總統。
1912年2月12日,溥儀宣布退位,不過他退位是有條件的,隆裕太后和袁世凱籤下了《清室有待條件》,裡面有8項規定,規定溥儀仍然享有尊號,還能住在紫禁城,民國政府需要給溥儀400萬銀元生活費……1914年,《國幣條例》出臺,貨幣從以前的銀子換成了銀元,銀元雖然名字裡有」銀「,但不是純銀,除了89%的銀還有11%的銅,價值是不如銀子,只是銀子的三分之一。
400萬銀元相當於現在的4個億,但在當時一銀元可以買到500個包子,30斤的大米,普通人一個月月工資也才5-10個銀元,兩銀元差不多是全家一個月的生活費,那麼溥儀有400萬銀元生活費,夠他花嗎?
溥儀雖然不是皇帝,但還是保持以前皇室作風,生活上仍然有宮女太監照顧,出門有轎夫抬駕,吃飯有御膳房做,養這些下人也是要花錢的,他一個月要花掉33.3萬銀元,不過他16歲那年的12月一下用掉了40萬,比以前多出了好幾萬,因為這年他大婚,一個月內娶了婉容和文繡,兩場婚禮讓當月生活費大漲。
溥儀的銀元不只是他一個人在用,還有其他皇室成員在用,據悉他光是付整個宮廷下人的費用都要350萬銀元,這400萬銀元顯然是不夠花的,那麼他該怎麼賺生活費呢?
故宮裡最不缺的就是從古時候傳下來的文物,足足有70多萬,這些文物自溥儀退位以後就不屬於他,但溥儀還是把老祖宗留下的文物以」賞賜「的名義交給他的弟弟溥傑,據統計溥儀運出去1000多件書畫,近400冊圖書,還有幾十箱玉石,這些東西以非常低的價格賤賣掉。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容忍不了北京還有一個前清的皇帝,發動政變廢除《清室有待條件》,將溥儀趕出紫禁城,400萬銀元生活費也跟著作廢。溥儀從紫禁城離開又搜颳走一批文物,去到天津租界張園和靜園的時候遣散了不少下人,他自己都難保,根本沒錢去養那麼多下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