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長春溥儀偽皇宮留詠》中提到:「狼狽苦圖謀,為奸兩不羞」。溥儀的這一輩子只有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才慢慢的知道了什麼叫做自由。如果人們看過《末代皇帝》這部影片的話,那麼對於溥儀的人生遭遇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簡單舉幾個例子來說,溥儀於1906年出生,1908年被送到了紫禁城,成為了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然後1911年民國政權成立,1912年封建王朝的歷史完全退出舞臺。雖然溥儀可以以滿清貴族後裔的身份,一直居住在紫禁城內。
但是在1924年,又被馮玉祥的士兵趕出了紫禁城。再到之後就是和日軍之間的聯繫,又讓當時的人們對溥儀的身份更加痛恨。因為溥儀戴上了一個傀儡皇帝的帽子和日本人走近,自然也就是中國人所不齒的事情,也就沒有必要再次詳談。
如果把注意力只放在溥儀被袁世凱逼迫退位的時候,那人們可能就會疑惑:為什麼清朝的禁衛軍沒有保護著溥儀呢?其實簡單來說,還是離不開這兩個原因。第1個原因是不需要保護。因為袁世凱在逼迫溥儀退位時,之前就已經和隆裕太后做了約定。
因為溥儀當時的年歲還小,在紫禁城內真正做主的人是隆裕太后。隆裕太后代表的是封建王朝後裔的權貴勢力,這時候雙方代表就坐在一起交談,袁世凱當時提出來的建議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朝退出歷史舞臺,那是遲早的事情。
這時候如果能夠接受袁世凱的提議,讓溥儀早早退位的話,那麼就可以被袁世凱所代表的軍閥勢力保護起來。一邊可以拿著生活費,一邊可以繼續享受在紫禁城內的生活,這又何嘗不是一件美事呢?
隆裕太后自然也不是一個不問世事的老太太,明明知道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的歷史在前,如此強大的慈禧太后也必須要收拾東西一路向西逃跑,又何況是自己的勢力呢?所以認清了現實問題之後,隆裕太后也就接受了袁世凱的提議。
所以溥儀退位談不上是逼迫,禁衛軍也談不上需要保護溥儀,這是兩方勢力商量下得出來的一個結果罷了。第2個原因是因為不得不同意。簡單來說,即便是隆裕太后沒有同意袁世凱的提議,堅持了溥儀去做皇帝,也不認同民國政權的建立。
那麼這時候就必不可少的會發生胳膊扭大腿的戰爭。隆裕太后自然不傻,知道不同意或者是派出禁衛軍的下場是比較悽慘的結局,所以這時候禁衛軍根本就不需要出場。威逼利誘這4個字,很好的形容了袁世凱當時和隆裕太后交談的情景。
然後再到1911年,民國政權建立。但是大家也知道,這雖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可是孫先生在這時也僅僅只是擔任了臨時大總統的身份,這場運動的最終勝利果實由袁世凱摘取。而袁世凱忙前忙後,在當時也的確是獲得了短暫的成功。
民國時期是一個亂世,但是亂世出英雄。除了今天講的xxx,民國短短幾十年還出了不少攪動風雲的才子佳人。像譚嗣同、梁啓超、袁世凱、魯迅等人,你又知道多少他們的秘辛,這一切盡在《民國往事》中!多讀點書總是好的,更何況這本書現在這本書正在打折,市場原價78現在只需要38.8塊錢,真的非常便宜,絕對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可以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