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逼溥儀退位時,宮內1萬多禁衛軍為何不來救駕?他們去哪了

2021-01-18 歷史微論

《遊長春溥儀偽皇宮留詠》中提到:「狼狽苦圖謀,為奸兩不羞」。溥儀的這一輩子只有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才慢慢的知道了什麼叫做自由。如果人們看過《末代皇帝》這部影片的話,那麼對於溥儀的人生遭遇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簡單舉幾個例子來說,溥儀於1906年出生,1908年被送到了紫禁城,成為了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然後1911年民國政權成立,1912年封建王朝的歷史完全退出舞臺。雖然溥儀可以以滿清貴族後裔的身份,一直居住在紫禁城內。

但是在1924年,又被馮玉祥的士兵趕出了紫禁城。再到之後就是和日軍之間的聯繫,又讓當時的人們對溥儀的身份更加痛恨。因為溥儀戴上了一個傀儡皇帝的帽子和日本人走近,自然也就是中國人所不齒的事情,也就沒有必要再次詳談。

如果把注意力只放在溥儀被袁世凱逼迫退位的時候,那人們可能就會疑惑:為什麼清朝的禁衛軍沒有保護著溥儀呢?其實簡單來說,還是離不開這兩個原因。第1個原因是不需要保護。因為袁世凱在逼迫溥儀退位時,之前就已經和隆裕太后做了約定。

因為溥儀當時的年歲還小,在紫禁城內真正做主的人是隆裕太后。隆裕太后代表的是封建王朝後裔的權貴勢力,這時候雙方代表就坐在一起交談,袁世凱當時提出來的建議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朝退出歷史舞臺,那是遲早的事情。

這時候如果能夠接受袁世凱的提議,讓溥儀早早退位的話,那麼就可以被袁世凱所代表的軍閥勢力保護起來。一邊可以拿著生活費,一邊可以繼續享受在紫禁城內的生活,這又何嘗不是一件美事呢?

隆裕太后自然也不是一個不問世事的老太太,明明知道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的歷史在前,如此強大的慈禧太后也必須要收拾東西一路向西逃跑,又何況是自己的勢力呢?所以認清了現實問題之後,隆裕太后也就接受了袁世凱的提議。

所以溥儀退位談不上是逼迫,禁衛軍也談不上需要保護溥儀,這是兩方勢力商量下得出來的一個結果罷了。第2個原因是因為不得不同意。簡單來說,即便是隆裕太后沒有同意袁世凱的提議,堅持了溥儀去做皇帝,也不認同民國政權的建立。

那麼這時候就必不可少的會發生胳膊扭大腿的戰爭。隆裕太后自然不傻,知道不同意或者是派出禁衛軍的下場是比較悽慘的結局,所以這時候禁衛軍根本就不需要出場。威逼利誘這4個字,很好的形容了袁世凱當時和隆裕太后交談的情景。

然後再到1911年,民國政權建立。但是大家也知道,這雖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可是孫先生在這時也僅僅只是擔任了臨時大總統的身份,這場運動的最終勝利果實由袁世凱摘取。而袁世凱忙前忙後,在當時也的確是獲得了短暫的成功。

民國時期是一個亂世,但是亂世出英雄。除了今天講的xxx,民國短短幾十年還出了不少攪動風雲的才子佳人。像譚嗣同、梁啓超、袁世凱、魯迅等人,你又知道多少他們的秘辛,這一切盡在《民國往事》中!多讀點書總是好的,更何況這本書現在這本書正在打折,市場原價78現在只需要38.8塊錢,真的非常便宜,絕對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可以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溥儀退位後,袁世凱每年給他400萬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慈禧臨終前讓年僅三歲的溥儀繼位,在他登基之後清朝就滅亡了,不過溥儀和滿清貴族很幸運,他們並沒有受到迫害和欺壓,相反袁世凱對滿清皇室極為優待,僅溥儀每年就能得到袁世凱資助的400萬大洋,這些錢用作生活費綽綽有餘,所以溥儀退位後依然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 溥儀退位後,袁世凱每年給他400萬銀元,放現在是多少?他夠花嗎
    溥儀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由於光緒帝無子嗣,慈禧太后才從其他旁支選繼承人,溥儀1908年登基,年紀只有2歲多,什麼也不懂的年紀就被推選作為傀儡皇帝,而此時的大清江山已經在風雨飄搖中,離滅亡不遠。1911年旨在推翻清朝的武昌起義爆發,由於清朝早已失掉民心,武昌起義勝利後的兩個月,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脫離清政府。裕隆太后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負責與革命軍議和。
  • 溥儀退位,袁世凱每年給他400萬銀元,放現在是多少?一算嚇一跳
    而溥儀一生發生改變的最重要的節點,就是1912年退位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之後,南方各地勢力紛紛響應,清朝在南方的統治已經形同虛設,唯一能夠調動的軍隊只有北洋軍了。在攝政王載灃的安排下,還是皇帝的溥儀發了《罪己詔》,派遣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軍隊南下平亂。
  •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談退位條件:什麼都能答應你,唯獨此事寧死不從
    從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1912年溥儀下詔宣布退位算起,總共歷時296年。溥儀在退位時年僅6歲,要說整個清王朝最後一個實際掌權者應該就要算隆裕太后了。 其實慈禧之所以挑選隆裕為皇后的原因,除了她是自己的侄女之外,其實就是想讓隆裕監視光緒皇帝的一舉一動,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光緒和隆裕是不可能有真實感情的。再加上隆裕性格柔弱,和慈禧的性格幾乎是反著來的,所以雖然貴為皇后她卻既得不到慈禧的喜愛,也不為諸妃所尊重。
  • 溥儀退位之後有多大影響力?一直到解放後周總理都感嘆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之下隆裕太后以宣統皇帝的名義頒布了《退位詔書》,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瞬間瓦解,大清朝雖然亡了但溥儀仍然享有皇帝尊號,在紫禁城小朝廷他依然是皇帝,兩千多年來遺留下觀念深深紮根在人心,在很多中國人眼裡沒有皇帝是萬萬不能的,即使溥儀退位在他們心中溥儀依然是皇帝
  • 孫中山辭職後,袁世凱做了臨時大總統,為何他不敢坐龍椅?
    孫中山辭職後,袁世凱做了臨時大總統,為何他不敢坐龍椅?孫中山做了臨時大總統之後,為何不敢做龍椅呢?很多人提到的一個原因是迷信或者說是詛咒,說龍椅只能是皇帝坐,袁世凱不是皇帝,坐下去的話會有危險等等。其實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 袁世凱和「戊戌變法」:袁世凱出賣譚嗣同是賣友求榮嗎?
    但總的來看,清帝溥儀退位和中華民國成立這兩件大事都和袁世凱的功勞有關。袁世凱出生於清鹹豐九年(1859年)農曆八月二十日,字慰亭,別號容庵,河南項城人,出身鄉紳家庭。袁世凱從小輕文重武,愛好兵書,自幼即與淮軍發生關係,被淮軍統帥李鴻章所器重。1881年,朝鮮發生內亂,袁世凱跟隨吳長慶(淮軍頭領,先後任清浙江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奔赴朝鮮評定叛亂。
  • 清朝都亡了108年,為何還有人守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何人
    1912年,在內憂外患和動蕩不斷的情況下,清朝溥儀宣布退位,結束了清朝在中國將近300年的統治。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結束統治無疑是極好的。他們籤訂了那麼多的條約,賠款都賠不過來,而只要宣布退位,這些賠款也不歸他們管了,而且作為前朝皇族,尚有一定權力的他們還可以申請一些特權,並且拿走許多財產。
  • 老照片:隆裕太后去世被贊「堯舜」 袁世凱送奠儀一萬元
    隆裕太后生前在御花園內。 步軍統領衙門的軍官臂纏黑紗。大總統袁世凱臂戴黑紗,前往紫禁城致祭自己的前主子,並下令:為太后舉行國葬,全國降半旗,官員和士兵左臂纏黑紗,持續27天,不公宴不作樂,以誌哀悼。他還個人掏腰包送奠儀一萬銀元。
  • 末代皇帝溥儀八字解析
    古代的女子講究三從四德,哪三從呢?在家從父,出門從夫,夫死從子。平生以丈夫的事業為事業,以兒子的前程為前程,丈夫或者兒子都出人頭地了,自己也就揚眉吐氣了。從財格局就是這一種,就是順從財星,財旺則名利皆旺。
  • 老照片:圖1溥儀的「神棍」,常為溥儀算卦,圖7溥儀過生日很隆重
    溥儀在退居天津和偽滿洲國時期,他曾幫溥儀籠絡人。而且他會批八字、佔卦、扶乩等,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提到好幾次他為溥儀佔卜扶乩預測吉兇,就是溥儀面前的一個「神棍」。 袁金凱,跟袁世凱差一字。1870年生,19歲中秀才,曾任清諮議局副議長、張作霖參議、溥儀的偽滿洲國奉天省省長、偽滿參議府參議,被民國政府列為下令通緝的東北十大漢奸之一。
  • 溥儀逃亡時,將此物縫進棉衣裡26年不離身,今成「國寶中的國寶」
    要說最為令人熟知的幾個皇帝,除了康熙乾隆之外,恐怕便便要屬於末代皇帝溥儀了,因為大家對於第一和最後的總是印象深刻。 所以年僅三歲的溥儀便被當作了一個替罪羊,推上了皇帝的為位置。 1912年,年僅6歲的溥儀被迫退位。當時的溥儀什麼都不懂,全都是隆裕太后一手操辦的。好在退位之前,隆裕太后和袁世凱籤訂了《清室優待條件》其中有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清廷的皇室在退位之後依舊能夠住在紫禁城,所以溥儀依舊過著他瀟灑的皇帝生活。
  • 袁世凱最「虧本」的買賣,僅83天,就將幾十年的積攢全部消耗殆盡
    說起清朝的滅亡,就不得不提袁世凱,他是無法繞開的一個人物。這位手握重兵的清朝最後一位權臣,看到共和已經是眾望所歸,所以乾脆反戈一擊,逼迫隆裕太后在《退位詔書》籤字,正式宣布「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從此終結了綿延千年的封建制度,推開了共和的大門。
  • 「辮子」難剪,效忠大清數十年的袁世凱,走進民國身份卻變不過來
    然而,僅僅在百年前的中國,在辛亥革命摧毀持續兩千多年的專制帝制之後,當了半生人臣、「奴才」的袁世凱,在臣民和國民兩種身份之間,經歷了怎樣的轉變?第一,袁世凱成長的時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並非是一個典型的傳統時代,幾十年來的洋務運動和列強發動的一次次侵華戰爭,使他經歷了前人根本沒有經歷過的社會變革。
  • 民國三大軍閥當中,除了稱帝的袁世凱,你還知道誰?
    民國三大軍閥當中,除了稱帝的袁世凱,你還知道誰?在新舊社會交替的民國,有桀驁不馴的文學大師、溫柔多情的才子佳人以及性格各異的軍閥大佬。提到民國的軍閥,很多人自然就會想到北洋軍閥中的代表人物袁世凱,民國三大軍閥當中,除了稱帝的袁世凱,你還知道誰?
  • 袁世凱上任時 曾將過年日子改成陽曆1月1日 為何老百姓堅決不從?
    袁世凱春節這個稱法出現的時間很晚,而且是袁世凱第一個批准這麼叫的。老百姓過年一直用的是農曆,而且在古代朝廷也是用的農曆。那什麼時候政府部門開始用公曆了呢?孫中山退位,袁世凱上任,他繼續推行新曆,但是他並沒有廢除農曆,因為百姓按照農曆生活千百年,根本廢除不得。他下令,元旦為春節。元旦是公曆一月一日,而春節則是農曆的一月一日,他的命令無疑是改變了百姓過慣了的春節習俗。而春節,也是在這一次被正式使用的。
  • 袁世凱去世前,曾囑咐兒子:他們3人可救國,他們是誰?
    否則,袁世凱也不會面對全中國人民的抵制,還毅然決然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雖說袁世凱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軍閥統治者,但是他畢竟年事已高,且封建王朝的統治沒落是必然的。但是袁世凱卻想稱帝,雖然袁世凱早表明了態度。他治理的國家和封建時期不同,可百姓們卻渴望的社會民主統治。而不再有高高在上的在位者。 在這一點上,袁世凱顯然不符合百姓的內心渴求。
  • 農曆新年有4000多年歷史,為何蔣氏要廢除?過春節要謝袁世凱
    其實「過年」起源於4000多年前,據說是在大舜繼承天子位時,把大舜祭拜天地的那天當作「歲首」,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各個朝代「過年」的時間並不一致。一直到漢朝漢武帝時期,頒布了一部《太初曆》,恢復了夏朝以正月初一為「歲首」的曆法,之後歷朝歷代一直沿用,人們也就形成了「過年」的傳統,「夏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陰曆和農曆。
  • 溥儀67年死後老婆得多少遺產?數目說出來你不信,畢竟曾是皇帝
    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是溥儀,他也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一輩子也是非常悲催,他曾經三次登基,娶了5個老婆卻沒有留下一個孩子,最終成為了新中國的一個普通公民。    我們覺得溥儀的生活,它實際上是磕磕碰碰的,他只有三歲時,慈禧就讓他繼承王位。年輕的溥儀對自己的未來一無所知。溥儀六歲時,全國上下爆發了場革命,在袁世凱的壓力下宣布退位。
  • 溥儀去世時,清王朝已經滅亡55年,為何骨灰還能被放入皇家陵園?
    這樣算起來,清朝三個皇陵區共有11個皇帝的陵墓,這就剩下了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即末代皇帝溥儀,他的陵墓並不在清朝的皇陵區內,但有意思的是,溥儀的墓也在一個皇家陵園內,難道清廷專門為溥儀建了一個皇陵區?問題是溥儀還不到十歲,大清就亡了,而溥儀是在1967年去世的,都什麼年代了,大清都滅亡55年,半個世紀了,他連清朝的東西陵都進不去,還能指望誰給他單獨建個皇陵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