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去世時,清王朝已經滅亡55年,為何骨灰還能被放入皇家陵園?

2021-01-08 尚宮女史

如果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算起,清朝在296年的存在時間裡一共出現了12個皇帝,而這12個皇帝的陵墓主要集中在三個的地方,即關外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

關外三陵是努爾哈赤的福陵、皇太極的昭陵以及清朝往上四祖的永陵,這算是兩位皇帝;而清東陵則是順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鹹豐帝的定陵和同治帝的惠陵,這是五個皇帝;還會有清西陵則是雍正帝的泰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以及光緒帝的崇陵,這是四個皇帝。

這樣算起來,清朝三個皇陵區共有11個皇帝的陵墓,這就剩下了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即末代皇帝溥儀,他的陵墓並不在清朝的皇陵區內,但有意思的是,溥儀的墓也在一個皇家陵園內,難道清廷專門為溥儀建了一個皇陵區?

問題是溥儀還不到十歲,大清就亡了,而溥儀是在1967年去世的,都什麼年代了,大清都滅亡55年,半個世紀了,他連清朝的東西陵都進不去,還能指望誰給他單獨建個皇陵區?

別說,還真就有人建了一座皇家陵園,將溥儀的骨灰請了進去,這是溥儀萬萬沒有想到的,當然,溥儀可能也已經習慣了,畢竟他一生遇到的想不到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溥儀是個悲催的亡國之君,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不少,但如溥儀那般一生跌宕起伏的還真沒有幾個。溥儀出生的時候,大清已然大廈將傾,離著滅亡沒有幾天了。他原本是與皇位沒有什麼關係的,如果能按照他原本的身份,即便處在動亂時期,也未必不能保全自己,過上平靜順遂的一生,但溥儀註定是不一樣的。

因為同治帝沒有子嗣,光緒帝也沒有子嗣,所以光緒帝的繼承者只能從清朝宗室中選擇,於是剛過了兩周歲的溥儀就被慈禧太后選中了,那個時候的溥儀只覺得皇宮中的那個女人很醜,他本能的想要回家,卻並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早已經被並慈禧太后改寫了。

1908年的11月14日,光緒帝去世,溥儀即位,然後第二天,慈禧太后去世。溥儀那時候可能連皇帝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不用說治理這個國家,國政把持在隆裕太后和溥儀生父載灃手中。

當然,不管是誰在把持著朝政,清朝的滅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人們不會去同情一個還是幼兒的皇帝,反而會欺負這樣的一個小皇帝,畢竟主少國疑,欺軟怕硬向來是人之常情。更不用說,清朝在溥儀繼位之前就已經離滅亡只有一步之遙了。

1912年的春天,隆裕太后臨朝稱制,然後以自己的名義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然後大清就亡了。大清亡了這件事對六歲的溥儀來說其實算不得什麼大事,況且即便大清亡了,溥儀還可以暫住在紫禁城,還有個遜清小朝廷,他雖然是個退位皇帝,但也能算是個皇帝,好歹有享有點權力。

或許就是這一段時間的經歷讓溥儀對皇帝有了認識,他是存了光復大清的夢想的,即便他的能力配不上夢想,到夢想總還是要有的。所以1924年,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之後,還存有自己的皇帝夢,也就有了後來的偽滿洲國傀儡皇帝。

本來溥儀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小皇帝,還沒懂事,大清就沒了,但他卻在後來甘願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但偽滿洲國註定不會存在多久,1945年,39歲的溥儀再次頒布了《退位詔書》,然後開始了他顛沛流離的生活,說是顛沛流離其實也算不上。

就在溥儀準備逃亡的時候被蘇聯抓住帶到了蘇聯,關進了監獄,據說因為在監獄中受到了特殊的優厚,生活無憂,不必擔驚受怕,所以一度申請永遠留在蘇聯。

只不過溥儀想留在蘇聯,註定只能是一個不能實現的願望了,1950年,溥儀回國然後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勞動改造,這一改造就是十年,等他1960年出來之後還被分配了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勞動者。1962年,溥儀和護士李淑賢結婚,兩人的婚姻維持了不過5年,溥儀就因為尿毒症去世了。

他去世之後,政府對他的身後事比較關注,但因為溥儀的特殊身份,不能倉促決定,所以對於溥儀的身後事,政府決定溥儀的遺體火化之後,骨灰具體安放在什麼地方,充分尊重愛新覺羅家族和李淑賢的決定。

最後是李淑賢決定將溥儀的骨灰盒寄存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十三年後,即1980年,溥儀的追悼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之後溥儀的骨灰盒被安放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但這依舊是暫時的,是可以重新選擇的。

李淑賢一直沒有放棄為溥儀選擇合適的墓地,她是想讓溥儀葬進清皇陵的,但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如果能讓溥儀的墓地在清皇陵邊上也是好的,李淑賢的這個願望最終還是實現了,1992年,香港人張世義決定建一座公墓陵園,其地址就在易縣崇陵旁邊,也就是距離清西陵很近的地方。

張世義選擇這個地點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來這一塊靠近清西陵,本就是風水寶地,是很多人都願意選擇的安葬之地,二來也能靠清西陵為這座陵園招攬人氣,這樣建起來的陵園自然不會寂寞。

而且張世義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將溥儀的骨灰盒搬進這座陵園,這幾乎是一個絕佳的想法,溥儀的墓地在崇陵旁邊,這自然是溥儀願意看到的,是李淑賢願意看到的,而溥儀一旦進入這座陵園,自然就成了活廣告。

雖然大清早亡了,溥儀這個末代皇帝不值錢,但他的身份畢竟擺在那裡,是很特殊的,關於他的一切都可能引流,這何樂而不為呢?

張世義建成陵園之後,說服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盒放在陵園內,李淑賢點了頭,於是1995年1月26日,溥儀的骨灰盒由八寶山轉移至崇陵附近的這座陵園內。

也正是溥儀骨灰的入住,這個陵園有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即華龍皇家陵園。溥儀骨灰入住華龍皇家陵園之後,其原配婉容的衣冠冢也在該陵園內立了起來,還有祥貴人譚玉玲的墓,有了他們,華龍皇家陵園也就有了活招牌,越做越大,氣派非凡。

相關焦點

  • 1995年,溥儀墓被移出八寶山,末代皇帝回到了夢寐以求的清西陵
    ,而且也比較不容易招人議論,然而讓人費解的是,正當人們以為溥儀的骨灰會永遠保存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時,1980年的一天,即溥儀去世13年後,有人找到了溥儀的家人,希望把溥儀的骨灰遷移到河北的華龍皇家陵園,其後溥儀的家人同意了。
  • 歷史上九個大一統王朝,十二位末代皇帝,他們各是什麼樣的結局?
    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當中,一共出現過九個大一統王朝。這九個大一統王朝,分別是 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那麼,在這九個大一統王朝當中,他們的末代君主,又各是怎麼去世的呢? 1.秦朝 秦朝自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一共存在了14年。雖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但卻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短命王朝。 秦朝的末代君主,是秦二世胡亥。
  • 清朝滅亡已經108年,為何清皇陵仍有守墓人,工資誰發?
    作為中國封建帝制的專制的最後一個朝代,在1912年正式宣告結束。至此統治了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主義王朝正式結束,而這個王朝在統治期間則是讓這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遭受最大的恥辱。 在外國列強的蠻橫欺壓下,清政府選擇一味的妥協,並且籤訂下很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 末代皇帝溥儀
    3滿清進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福臨,登基時年僅5歲;而滿清的最後三位皇帝,同治帝登基時年僅5歲,光緒帝登基時年僅4歲,宣統帝溥儀登基時甚至不到3歲。從這一點來說,溥儀從1908年入宮伊始,這種悲劇就已埋下。清朝滅亡12年後,1924年10月,馮玉祥率兵進入北京發動政變,當時,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奉馮玉祥命令進入紫禁城,限令溥儀必須在兩個小時內撤離,為了恐嚇溥儀,鹿鍾麟假裝對軍警說:「趕快去!告訴外邊部隊,暫勿開炮,再限二十分鐘。」
  • 大清滅亡108年,為何清皇陵仍有人守墓,工資是誰發的?
    清王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們的資料相對都保存的比較多,甚至如今還有清皇陵的守墓人留了下來。 早期的清王朝守墓者,一般都是正統的八旗子弟,不是嫡系的都不能去。
  • 揭秘:多爾袞算命竟是清王朝覆滅的徵兆?
    大凡一個社會走向崩潰、滅亡,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徵兆,這種徵兆其實是一個社會預測,並沒有什麼神秘。    徵兆一:多爾袞算命    當年,清王朝開始問鼎中原,揮師入關時,攝政王多爾袞護衛年僅六歲的順治皇帝福臨進入北京。
  • 清朝已經滅亡108年,為什麼還有人在守住黃陵?
    當然我們大家都明白,皇家會建造皇陵,而皇帝就會埋葬在皇陵,那皇陵就需要一些人去守護。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都會演繹這樣的一幕,一些犯了事的人或者皇家子弟都會被發配去守皇陵。當然有些朝代他們是有守陵軍隊,不同的朝代守護陵墓的人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守墓人是國家下命令守護的,然而有一些守墓人是世世代代都在為皇家守墓的人。他們守墓不是為了錢,而是家族的世襲。
  • 大清亡了108年,為啥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工資?他們是誰
    公元1912年,繼位不到4年,年僅6歲的溥儀,在時代的洪流中不能避免地成為了過去,和他一起變成落日黃昏的還有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以及那個腐朽難堪的泱泱清朝,隨後即便他如何在復闢的夢想中掙扎都無濟於事,1967年的溥儀被以平民的身份葬在了華龍皇家陵園。
  • 清朝滅亡25年後,一個英國老頭披上清朝官服:我至死效忠清朝
    公元1937年,曾經統治中國的清王朝已經亡國25年。而在與中國相隔萬裡的歐洲,一個名叫雷基納德·約翰斯頓的63歲英國老頭跑到一座小島上,披上了清朝官服,升起了一面象徵大清國的龍旗。這個老頭還有一個中文名,叫莊士敦。時間輾轉至39年前。
  •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活到了1996年,生前透露出侍奉妃子的秘密
    1924年直奉戰爭時,馮玉祥進京後,把末代皇帝溥儀驅逐出了紫禁城。溥儀躲到他姑母榮壽固倫家,接著又去了日本駐華使館。孫耀庭的太監生涯,也宣告結束了。 雖然清廷滅亡了,但是在民國政府的「庇護」下,宣統皇帝一家每年還能得到民國政府提供的四百萬元生活費,並過上的「小朝廷」式的生活。而孫耀庭就透露出了一個伺候妃子時的秘密,那就是在鞋裡放蒼耳!
  • 溥儀晚年買門票回故宮,準備要回祖先牌位,卻因一句話啞口無言
    1906年,溥儀出生,但作為皇子出生的溥儀似乎並沒有一個一帆風順的未來。因為他兩歲的時候光緒帝就突然暴斃,而死因也不清。之後清朝最有權力也最有決策能力的女人,慈禧太后也接連著去世。整個清王朝陷入了無比的動蕩之中。風雲飄搖之下清政府陷入了一個不明朗的歷史拐折之下。但是,慈禧有先見之明地在去世之前就制定了接下來的皇帝繼承人。那就是還年幼的溥儀。
  • 清亡了108年,為何還有守陵人守墓,誰給他們發薪酬?他們是何人
    而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1636年清朝建立清兵入關後,雖然是滿族人,但也被中華文化同化,在喪葬禮節上也承襲了千年傳統。 而清朝皇室的陵寢,主要就是大清皇陵了。清朝從1636年建國算起,到1912年正是滅亡,國祚共276年。在這276年裡,除了最後的末代皇帝溥儀之外,其他共計九個皇帝都曾有各自的陵墓。
  • 大清滅亡後,一百多萬的清軍去哪了?還有一支熬到1987年
    大清王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清朝歷史上有著著名的康乾盛世,但即便如此到了清朝末期,清王朝也一樣變得腐敗不堪,最後在辛亥革命中走向了滅亡,清王朝的滅亡標誌著統治中國數千年的封建帝制就此消失。
  • 老照片:溥儀最後一任妻子抱著溥儀骨灰;墓葬寒酸與帝王不匹配
    溥儀跟他的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李淑賢是護士,溥儀一次生病時,二人邂逅。 溥儀和李淑賢。溥儀和李淑賢關係很好,二人雖然是黃昏之戀,但感情熾熱有如年輕情侶。
  • 溥儀退位後,請求要回祖先的牌位供奉,因為一個原因,沒有同意
    溥儀退位後,請求要回祖先的牌位供奉,因為一個原因,沒有同意清朝最為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經歷跌宕起伏後,最終於溥儀的手上滅亡。雖然是亡國君,但是這並不是溥儀一個人能夠決定的事情,在溥儀之前清王朝已經經歷了多年的腐敗,加上國際大趨勢的影響,封建王朝的破滅是不可避免的。
  • 溥儀有沒有後代?
    溥儀的簡介: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醇賢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
  • 陳麗華能在40年代出生於頤和園,她是否與慈禧或溥儀有親戚關係?
    這一點確實有可能,因為清朝滅亡前,也曾在清西陵和清東陵周圍遷移民戶,讓他們看護皇陵,還遺留下今天的護陵村莊。頤和園雖未有遷移居民居住的記載,但也有可能安置一些園藝、匠人移居園中。但這種人戶必然不是旗人,更何況是正黃旗,所以陳麗華不太可能是因父輩移居進園才出生於此。
  • 溥儀退位後,袁世凱每年給他400萬銀元,放現在是多少?他夠花嗎
    」千古一帝「秦始皇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公元前211年完成了國家首次統一,他自認功高三皇五帝,創立「皇帝」的尊號。以前封建王朝的掌權者都是」王「,從秦始皇之後掌權者都被稱為」皇帝「,一直持續了2000多年,直到19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