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了108年,為啥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工資?他們是誰

2021-01-12 騰訊網

公元1912年,繼位不到4年,年僅6歲的溥儀,在時代的洪流中不能避免地成為了過去,和他一起變成落日黃昏的還有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以及那個腐朽難堪的泱泱清朝,隨後即便他如何在復闢的夢想中掙扎都無濟於事,1967年的溥儀被以平民的身份葬在了華龍皇家陵園。

溥儀沒能享受到歷代皇帝的殊榮,無論是清西陵還是清東陵,他都沒能挨上邊,華龍皇家陵園雖稱「皇家」,但其實跟真正的皇家沒有太大關係。不過即便末代皇帝如此尷尬,清朝已亡國108年,清東陵卻依然受到了守陵人的悉心照料,這讓人不禁疑惑:他們為何這麼忠心?他們的薪酬又從何而來?

一、守陵人的忠心本質

清朝的清東陵始建於1661年,從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開始到溥儀繼位的那一年戛然而止,一共歷時247年,葬著161人,其中包括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而隨著陵寢的修建一起誕生的,是清朝的陵寢制度。

皇家的陵寢必然存在著大量的金銀珠寶,為了避免被盜被搶被毀,除了陵寢本身內部會有一些機關設計,或者掩人耳目的虛假傳說,歷代皇帝都會派人駐兵把守,同時建築都需要人維修維護的,這樣就催生了皇朝一個專門關於陵寢的機構——泰寧協,從雍正帝修建泰陵店伊始。

清朝的陵寢制度和泰寧協機構會嚴格把控守陵人的選擇,什麼樣的人才能當上守陵人呢?

答案是根正苗紅的上三旗。也就是正黃、鑲黃、正藍這三旗,他們是由皇帝直接統轄的三個旗,一部分軍隊出身的作為陵寢的侍衛進行巡邏防護,一部分宮女太監作為陵寢的看護進行諸如祭祀灑掃等工作,還有一部分是專業的陵寢修建人員,當然職業劃分可能並沒有這麼明確,不過這部分人員最終都會被賦予最低七品官職,對於很多人來說,可以算是一個好差事。

那他們會怎麼繼承這個職業呢?當然還是「父死子承」和「代代相傳」。從第一批守陵人開始,他們會在附近的地區建立一個村子,以便就近看管這個陵寢,除了伺候的人都是入土的人之外,他們其實和在宮中差別不算太大,有嚴格的制度和軍隊把守,但相對來說還是自由一些,皇帝不會總是惦記著一個陵寢,甚至還會避諱,他們因此也不必遭受宮中遴變的傾軋。

所以其實守陵人一開始並不是因為自己忠心,這只是一個職位,和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不過因為「代代相傳」的制度,和這個職位清閒,又是個「肥差」,所以很多守陵人都會願意讓自己的後代繼承。但這種繼承慢慢發展到後來,就變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不少守陵人都存有的信念感。

二、守陵人的薪酬來源

清朝的守陵人既然是安排了制度和劃分了機構的,那當然是由朝廷來支付薪酬,給他們賦予官職或發俸祿,這一是為了避免監守自盜,也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而清朝統治結束之後,1912年其實袁世凱並沒有對清朝的官員和皇族趕盡殺絕,甚至當時溥儀還住在宮裡,生活依然極盡奢華,這是因為他希望能讓溥儀儘早退位,所以給予了一系列的優待,這些優待裡面就包括了對皇陵的修建維護,當然守陵人的工資就歸袁世凱這邊的北洋政府發放了。

但軍閥混戰和政權更迭時期,已經沒有人還有心思管守陵人的工資問題,所以守陵人因為拿不到餉銀,紛紛開始逃跑,逃跑的時候還不忘帶走一些陵寢裡的東西,於是那時候的清東陵飽受劫掠,1928年流氓軍閥孫殿英更是借演習之名對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的陵寢「地宮」進行爆破,以至於大量珍寶流失散落。

新中國成立後,零星還留下來的守陵人們,就居住在第一代守陵人們居住的村落,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他們已經又發展起來,並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他們的薪酬可能是祖先的遺留,也可能是除了守陵人之外的身份給予的,當然更可能是國家發放的——作為文物保護的需要。

這時候的守陵人已不再將守陵當作職業或者任務,他們身上存在著對於很多人來說虛無縹緲的執著和信念。從一份職業發展到一份傳承百年的信念,清東陵守陵人這一百多年間的變更歷史和思想,都值得我們研究和欽佩。

相關焦點

  • 清朝都亡了108年,為何還有人守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何人
    1912年,在內憂外患和動蕩不斷的情況下,清朝溥儀宣布退位,結束了清朝在中國將近300年的統治。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結束統治無疑是極好的。他們籤訂了那麼多的條約,賠款都賠不過來,而只要宣布退位,這些賠款也不歸他們管了,而且作為前朝皇族,尚有一定權力的他們還可以申請一些特權,並且拿走許多財產。
  • 清亡了108年,清東陵為啥還有守陵人,他們到底是何人?有工資嗎
    隨後的公元1644年清軍大入山海關,當時入主中原的皇太極也許是為了穩定人心,畢竟漢人的儒家思想已經深入骨髓。又或者是為了避免報應,吸取教訓,畢竟掘祖墳的崇禎皇帝與李自成都沒有好下場。所以他們當時不僅沒有破壞明朝諸位帝王的陵墓,反而是加以修繕並且派重兵把守。甚至還將自盡於煤山的崇禎皇帝安葬進了十三陵的思陵。給了這位悲情帝王一個安身之所。
  • 清亡了108年,為何還有守陵人守墓,誰給他們發薪酬?他們是何人
    而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1636年清朝建立清兵入關後,雖然是滿族人,但也被中華文化同化,在喪葬禮節上也承襲了千年傳統。 而清朝皇室的陵寢,主要就是大清皇陵了。清朝從1636年建國算起,到1912年正是滅亡,國祚共276年。在這276年裡,除了最後的末代皇帝溥儀之外,其他共計九個皇帝都曾有各自的陵墓。
  • 大清已經亡了108年,為啥還有人在守皇陵?國家給他們發薪水嗎
    所以歷代帝王的墓穴就像一個地下皇陵,金銀財寶,各種各樣皇帝喜愛的物品應有盡有,最開始甚至還有兵馬俑,甚至是自己心愛的妃子等等。那些埋藏在地下的金銀珠寶,將成為盜墓賊爭奪的對象,為避免他們死後受到打擾,這些王公將派人守衛皇陵。清朝的末代也不例外。
  • 清朝滅亡108年仍有專人看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你可能不信
    導語:在清王朝走向衰敗後,「皇室守陵人」存在的意義也逐漸產生了變化。一開始主要是會派一些朝廷不和諧的大臣去守陵,斷送他們在朝政上的威信。後來,守陵人變成了一種對皇親國戚的懲罰,當你在宮中犯錯時,就會將你送到皇陵去面壁思過。
  • 清朝滅亡已經108年,為何清皇陵仍有守墓人,工資誰發?
    在清朝滅亡後,他們的皇陵依舊有人替他們看守,這種職業的人稱作守陵人。話說這種官職的人,在一般人眼中看來是十分的低下,但是在歷史記載中,他們大多身居要職。 據《清代國家中央機關概述》記載,清朝統治時期,制定了守陵人的職級,有文、武職大臣各正一品、從一品至正九品以及從九品等級別。
  • 大清滅亡108年,為何清皇陵仍有人守墓,工資是誰發的?
    皇帝作為封建帝制下的最高權力者,他們陵墓的選址也不是隨隨便便就選的,一般皇帝的陵墓都會選有龍脈的地方,這樣他們才會覺得自己的子孫後代才能得到福氣、坐穩江山。清王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們的資料相對都保存的比較多,甚至如今還有清皇陵的守墓人留了下來。
  • 清朝守陵人待遇有多高?孩子一出生就是七品官,大清滅亡依然堅守
    而皇帝的陵寢那就更重要了,歷朝歷代的皇帝活著的時候就開始營建規模宏大的陵寢,為了保護自己陵寢還都安排人了保護,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守陵人」。守陵人大多恪盡職守,就拿清朝的守陵人來說,大清滅亡之後他們依然堅持守墓,實在是令人欽佩。
  • 探秘清東陵 走進真實的「地下甄嬛傳」(圖)
    人們不禁要問:當時入宮的秀女何止千百,何以獨有慈禧脫穎而出,兩度垂簾聽政、兩決皇儲、乾綱獨斷、控大清國脈於她的股掌之上,並且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  這種能力,就是洞悉人性、工於心計、個人至上、敢作敢為,而這正是專制帝王所應具備的素質。  慈禧歸真後葬於定東陵,是清東陵最奢華的陵墓,其中「黃花梨木貼金三大殿」、「鳳壓龍丹陛石」是著名景點。
  • 清朝已經滅亡108年,為什麼還有人在守住黃陵?
    當然有些朝代他們是有守陵軍隊,不同的朝代守護陵墓的人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守墓人是國家下命令守護的,然而有一些守墓人是世世代代都在為皇家守墓的人。他們守墓不是為了錢,而是家族的世襲。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清朝已經滅亡上百年,為何一直有人在守住皇陵,他們是誰?工資又是誰發的?首先我們來說一說守陵人,在清朝有專門設置軍隊守護皇陵。康熙年間歷朝歷代都會有守護皇陵的官員。
  • 溥儀去世時,清王朝已經滅亡55年,為何骨灰還能被放入皇家陵園?
    問題是溥儀還不到十歲,大清就亡了,而溥儀是在1967年去世的,都什麼年代了,大清都滅亡55年,半個世紀了,他連清朝的東西陵都進不去,還能指望誰給他單獨建個皇陵區?別說,還真就有人建了一座皇家陵園,將溥儀的骨灰請了進去,這是溥儀萬萬沒有想到的,當然,溥儀可能也已經習慣了,畢竟他一生遇到的想不到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 108將中,有四人提前知道自己上應天星,他們是誰?
    甚至,在宋江等人齊聚梁山之前,已經有人提前知道了108將的排名。後來他們就不告了,因為一開始大家就覺得魯智深兇惡,不同意他剃度,不過智真長老說魯智深「上應天星,正果非凡」。 說這話的時候,魯智深在場,所以他應該知道了自己「上應天星」。但這也只是可能,即便他知道,也只是大概。 接下來這三位,是很清楚地知道108將排名。
  • 解讀,雍正為什麼要「另起爐灶」選址清西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遵化西北30公裡處,西距北京市區 125公裡,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清西陵位於河北易縣城西15公裡的永寧山下,離北京 120多公裡,是清王朝開闢的笫二處皇家陵園。遵化的陵寢被稱為東陵,易縣的陵寢習慣稱之為西陵。清東陵在京城之東,清西陵在京城之西,這種並列於神州,對京城形成陪護之勢的格局,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 民國時期,這座清東陵被盜,58年後考古學家再訪,卻有意外收穫
    孫殿英於1928年(民國二十七年)盜的墓是清東陵,清東陵乃是皇家重地,埋葬著順治、康熙等五位皇帝,還有歷代皇后和嬪妃的陵墓,這些都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現在我們對清朝後宮的眾多妃嬪所知甚少,一方面是史料記載得少,另一方面是她們的墓地被破壞得十分嚴重,從中無法挖掘出有效的歷史信息。
  • 《辛丑條約》還了10年大清就亡了,剩下的錢,民國是怎麼解決的
    他們開始準備快刀斬亂麻,在1900年的時候,就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藉口。挑起了聯軍侵華的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的一段屈辱史。毫無疑問,慌不擇路拋下國民逃跑的慈禧太后怎能抵擋列強侵華的腳步。這場戰爭大清輸了。而西方列強們則在經歷過一系列的談判之後,促使中國在次年,也就是1901年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 《延禧攻略》女主原型與清東陵地宮人物的「前世今生」
    他們分別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延禧攻略》中富察容音皇后的歷史原型,《如懿傳》中富察琅嬅的歷史原型;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延禧攻略》中魏纓絡的歷史原型,《如懿傳》中魏嬿婉的歷史原型;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延禧攻略》中高貴妃的歷史原型;《如懿傳》中高晞月的歷史原型;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延禧攻略》中嘉貴人的歷史原型,《如懿傳》中金玉妍的歷史原型;哲憫皇貴妃富察氏:《延禧攻略》中未涉及,《如懿傳》中在乾隆潛邸去逝的富察諸瑛
  • 大清滅亡後,一百多萬的清軍去哪了?還有一支熬到1987年
    大清王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清朝歷史上有著著名的康乾盛世,但即便如此到了清朝末期,清王朝也一樣變得腐敗不堪,最後在辛亥革命中走向了滅亡,清王朝的滅亡標誌著統治中國數千年的封建帝制就此消失。
  • 甲午戰爭、庚子國難都能挺過來,為什麼慈禧一去世,大清就亡了?
    你方唱罷我登場,我方唱罷他登場,背後卻是慈禧太后在坐鎮指揮,大清也就這樣在風雨飄搖中繼續漂泊。 但,慈禧老太太畢竟是人不是神,過了一個生日,吃多了拉稀,活活拉死了,還好,死之前光緒帝先她而去,算是保證了死後不被清算。 可是,為什麼慈禧太后去世也就三年時間,大清就亡了呢?
  • 斷父母誰先亡口訣
    斷父母誰先亡口訣若問父母誰先亡, 月令年柱細審詳年幹為父支為母, 五行生剋記心上月令克誰誰先死, 相生相比壽命長36、 天幹論兩至生人易孤獨, 戊午生人異緣佳日衝命宮走他鄉 , 時衝年柱祖不旺時柱若空臨亡時, 子女很難在身旁運衝時支多搬遷, 庚午迭見多傷殘甲乙巳午多伴侶
  • 大清20個藩屬國的結局:10個沒落,有1個王國堅持朝貢到1935年
    特別是在清王朝時期,我國版圖固定,而且幅員遼闊,更是擁有二十個藩屬國。 這無一不彰顯著大清帝國的強大,以及我中央政權的威力。那麼,曾經二十個藩屬國,他們又經歷了什麼樣的歷史?是否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