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都亡了108年,為何還有人守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何人

2021-01-09 騰訊網

1912年,在內憂外患和動蕩不斷的情況下,清朝溥儀宣布退位,結束了清朝在中國將近300年的統治。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結束統治無疑是極好的。他們籤訂了那麼多的條約,賠款都賠不過來,而只要宣布退位,這些賠款也不歸他們管了,而且作為前朝皇族,尚有一定權力的他們還可以申請一些特權,並且拿走許多財產。

袁世凱為了促成清朝的退位,也答應了溥儀很多優惠條件,比如溥儀後面還可以住在故宮裡面,然後每年給溥儀400萬兩銀元。身在故宮,溥儀還可以把故宮裡面的文物拿出去賣掉換錢,這也是退位之後的「隱形福利」。不過溥儀他們對於有一件事還特別的不放心,那就是清朝的皇陵怎麼辦?

由於當時清朝在民間的名聲不是很好,所以他們特別害怕被別人挖了清朝皇陵。而且清朝皇陵陪葬品又特別的豐富,像慈禧口中含著一顆夜明珠,價值8億。這樣豐富的陪葬品,在那個民不聊生,賣兒鬻女的年代,如果盜墓能夠發家的話,大家也並不害怕什麼鬼神之說。考慮到溥儀等清朝貴族抓著這一條不放,袁世凱也給他們安排了守墓人,每年發放工資。

清朝有三部分皇陵,一個是清西陵,一個是清東陵,還有一個就是以前他們在東北的時候搞的盛京三陵。為了保護好清朝的皇陵,也為了讓溥儀他們放心,袁世凱規定,只有清朝的上三旗的人才能夠去當守陵人,不僅如此,往往還會在守陵人當中安排清朝的皇室,這樣溥儀他們才能放心。袁世凱還給了他們權力,只要有人靠近到清朝皇陵的某個距離,他們可以合法射殺靠近的人。

不過等到後面袁世凱去世之後,守陵人制度漸漸地也得不到執行了。而固執的馮玉祥還在不久之後的1924年把十幾歲的溥儀趕出了故宮,這以後當然也沒有人再關注清朝皇陵,也沒有人去給清朝皇陵守陵人發放工資。所以這期間守陵人也開始鬆懈了工作,盜墓事件時有發生,期間也有守陵人勾結外人前來盜墓的事情。

直到1928年7月,孫殿英大肆發掘清朝慈禧的陵墓,挖出了大量的財寶,驚訝了世人。孫殿英把這些財寶送給了當時的權貴,讓大家都感受到清朝皇陵裡面寶物的珍貴,於是有更多的人前去盜墓,引起了溥儀等人的強烈反應。由於溥儀等人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民國政府還是重新安排了守陵人,保護清朝的皇陵。

後面新中國成立,昔日的王朝已經成為了過眼雲煙,大家都把清朝「皇帝」當作一種旅遊景點來看待,所以前來參觀清皇陵的人越來越多了。為了保護文物,國家將旅遊的門票收入的一部分拿出來專門聘請人員來管理清皇陵的文物和旅遊秩序,這也相當於一種別樣的「守陵人」吧!

相關焦點

  • 大清亡了108年,為啥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工資?他們是誰
    公元1912年,繼位不到4年,年僅6歲的溥儀,在時代的洪流中不能避免地成為了過去,和他一起變成落日黃昏的還有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以及那個腐朽難堪的泱泱清朝,隨後即便他如何在復闢的夢想中掙扎都無濟於事,1967年的溥儀被以平民的身份葬在了華龍皇家陵園。
  • 清朝滅亡已經108年,為何清皇陵仍有守墓人,工資誰發?
    正一品,已經是朝廷大員了,可見守陵待遇還是不錯的。除此之外,清朝還組建了一支最多3000人的護陵衛隊,主要職責是守護清朝的皇陵,如果有人私自闖入四百步以內,格殺勿論。 守衛皇陵,說簡單也簡單,只需要每天打掃一下,視察一下,防止著火即可。可是這份工作非常枯燥無味,按規定,他們是不可以和外界接觸的,基本上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 大清已經亡了108年,為啥還有人在守皇陵?國家給他們發薪水嗎
    帝陵的墓葬一般都很大,在離世前,這些皇帝都居於高位,天下獨尊,在離世之後,這些帝陵仍然要強調自己的尊貴地位。所以歷代帝王的墓穴就像一個地下皇陵,金銀財寶,各種各樣皇帝喜愛的物品應有盡有,最開始甚至還有兵馬俑,甚至是自己心愛的妃子等等。那些埋藏在地下的金銀珠寶,將成為盜墓賊爭奪的對象,為避免他們死後受到打擾,這些王公將派人守衛皇陵。清朝的末代也不例外。
  • 清亡了108年,為何還有守陵人守墓,誰給他們發薪酬?他們是何人
    而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1636年清朝建立清兵入關後,雖然是滿族人,但也被中華文化同化,在喪葬禮節上也承襲了千年傳統。 而清朝皇室的陵寢,主要就是大清皇陵了。清朝從1636年建國算起,到1912年正是滅亡,國祚共276年。在這276年裡,除了最後的末代皇帝溥儀之外,其他共計九個皇帝都曾有各自的陵墓。
  • 清亡了108年,清東陵為啥還有守陵人,他們到底是何人?有工資嗎
    也派人去將李自成的祖墳盡數掘開。後來的人們猜測崇禎在眉山自殺,李自成兵敗也許就是二人「互挖祖墳」帶來的報應。隨後的公元1644年清軍大入山海關,當時入主中原的皇太極也許是為了穩定人心,畢竟漢人的儒家思想已經深入骨髓。又或者是為了避免報應,吸取教訓,畢竟掘祖墳的崇禎皇帝與李自成都沒有好下場。所以他們當時不僅沒有破壞明朝諸位帝王的陵墓,反而是加以修繕並且派重兵把守。
  • 清朝已經滅亡108年,為什麼還有人在守住黃陵?
    當然我們大家都明白,皇家會建造皇陵,而皇帝就會埋葬在皇陵,那皇陵就需要一些人去守護。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都會演繹這樣的一幕,一些犯了事的人或者皇家子弟都會被發配去守皇陵。當然有些朝代他們是有守陵軍隊,不同的朝代守護陵墓的人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守墓人是國家下命令守護的,然而有一些守墓人是世世代代都在為皇家守墓的人。他們守墓不是為了錢,而是家族的世襲。
  • 大清滅亡108年,為何清皇陵仍有人守墓,工資是誰發的?
    再加上皇陵會有大量的價值連城的陪葬品,所有就有膽大的人盯上了這些陪葬品,也就是所謂的盜墓賊。既然有盜墓的那麼就一定會有守墓的,畢竟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家族的祖墳被人挖了。清王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們的資料相對都保存的比較多,甚至如今還有清皇陵的守墓人留了下來。
  • 清朝滅亡108年仍有專人看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你可能不信
    一開始主要是會派一些朝廷不和諧的大臣去守陵,斷送他們在朝政上的威信。後來,守陵人變成了一種對皇親國戚的懲罰,當你在宮中犯錯時,就會將你送到皇陵去面壁思過。但是可以想像,這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的守陵人,是不會很認真地去完成這項任務的。清朝於1912年正式滅亡,隨著清王朝的敗落,那些被強制送來守陵的守陵人,也開始蠢蠢欲動。
  • 秦始皇陵其實有守墓人,還是一個大家族,每20年換一代人
    ,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保衛著陵墓,這些人大多都是墓主人的朋友或者忠心的下屬,守墓最早起始於儒家。,因為他們不是幾個人,都是一群人一起守衛陵墓,所以需要落腳的地方自然就大了一點。 一般而言越豪華的陵墓越容易惹人注意,自然就是盜墓賊關注的重點,所以會安排上守墓人保護也不足為奇,秦始皇陵作為數一數二的陵寢會沒有守墓人嗎?秦始皇陵其實有守墓人,守衛著秦始皇陵的是蒙氏家族。
  •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大清朝享國276年,前後共有12位皇帝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大清十二帝,雖然清朝滅亡已經108年了,但是修清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並且為了保證所修的清史能夠讓大眾信服、可靠,工作人員需要大量的輔助研究作為理論支撐,還延伸出了無數的子項目,所以儘管清朝滅亡108年,但是因為史料的龐大,清史編纂工程是十分浩大的
  •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
    日本侵朝,李鴻章曾上「東事三策」,慈禧太后為何偏偏選了下策?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明實亡於萬曆?清亡於甲午戰爭?關於明朝的滅亡,史學界有種說法,叫「明亡實亡於萬曆」。萬曆即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是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 溥儀去世時,清王朝已經滅亡55年,為何骨灰還能被放入皇家陵園?
    這樣算起來,清朝三個皇陵區共有11個皇帝的陵墓,這就剩下了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即末代皇帝溥儀,他的陵墓並不在清朝的皇陵區內,但有意思的是,溥儀的墓也在一個皇家陵園內,難道清廷專門為溥儀建了一個皇陵區?問題是溥儀還不到十歲,大清就亡了,而溥儀是在1967年去世的,都什麼年代了,大清都滅亡55年,半個世紀了,他連清朝的東西陵都進不去,還能指望誰給他單獨建個皇陵區?
  • 對於《堂下何人》,他們有話要說
    而此舉直接導致了扮演大理寺左少卿龍蘊山(偵探)的玩家一直在質疑劇本盒子裡是不是漏掉了什麼關鍵線索,所有人的體驗當然會變成一團漿糊。以上這些狀況,都是我們親身經歷的。雖然我們已經耐心地對店家解釋過原因,但被損害的風評能否挽回,我們不得而知。《堂下何人》的故事發生在明朝末期。
  • 清朝守陵人待遇有多高?孩子一出生就是七品官,大清滅亡依然堅守
    而皇帝的陵寢那就更重要了,歷朝歷代的皇帝活著的時候就開始營建規模宏大的陵寢,為了保護自己陵寢還都安排人了保護,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守陵人」。守陵人大多恪盡職守,就拿清朝的守陵人來說,大清滅亡之後他們依然堅持守墓,實在是令人欽佩。
  • 清朝入關做江山,面對前朝的帝王靈位他們究竟是怎麼處理的?
    我們這到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那1950年的時候,經由當時的政務院批准,這裡批為首都職工文化活動的場所,毛澤東主席還專門題寫了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匾額,那太廟國學講壇就是由北京市總工會主辦,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承辦,中國紫禁城學會和北京電視臺《書香北京》共同支持的,我們也是希望藉助太廟深厚的文化底蘊來傳承和弘揚我們民族的
  • 清朝有十二個皇帝,其中有兩個皇帝被嚴重高估了,他們都是誰?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那據資料統計呢清朝一共傳了12個帝王,存在了268年。1912年我們知道清帝溥儀遜位,頒布退位詔書,清朝就此結束。說起清朝被高估的皇帝都有誰?看到這大家可能會疑惑,別著急慢慢往下看就知道了!
  • 108將中,有四人提前知道自己上應天星,他們是誰?
    將的排名,很多人都有過分析,其中不乏陰謀論者,說排名是宋江和吳用搞的鬼。魯智深在五臺山出家之後,因為不遵守佛家的規矩,甚至拉屎撒尿都在佛殿之後,結果被其他和尚告狀。後來他們就不告了,因為一開始大家就覺得魯智深兇惡,不同意他剃度,不過智真長老說魯智深「上應天星,正果非凡」。 說這話的時候,魯智深在場,所以他應該知道了自己「上應天星」。但這也只是可能,即便他知道,也只是大概。
  • 清朝末期的最後三位皇帝,是什麼讓他們都絕後了?
    然而,清朝末期的同治、光緒、宣統三個皇帝通通絕後了,這間接導致了慈禧的弄權,導致了國家的內亂。同治是慈禧的獨生子,19周歲就死去了,雖然年齡不大,但從他1872年10月大婚到1875年1月死亡,中間有兩年多的時間,何況清代的皇子婚前性行為實屬正常。
  • 羨慕日本,卻又掩耳盜鈴,為什麼說清朝的滅亡就亡在預備立憲上?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76期:羨慕日本,卻又掩耳盜鈴,為什麼說清朝的滅亡就亡在預備立憲上? 就大的趨勢來講,清朝的滅亡是順應形勢,也叫大勢所趨,是一種必然的結果。不管掌權者怎麼折騰,最終的方向是不會變的,頂多延緩一下前進的腳步罷了。 但任何一個朝代肯定希望能萬年延續的,不能說掌權者是自私自利的人,換誰都一樣,這也是人們的認知和當時的體制所決定的。
  • 一別四年 鄭州火車站小商品商圈鼻祖苑陵商場回來了
    苑陵商場已經裝修完畢,等待商戶入駐河南商報記者楊東華/攝河南商報首席記者李興佳實習生王嘉兆「歸來吧!苑陵商場漂泊在外的家人們!」2019年11月26日,苑陵商場負責人趙先生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與此同時,位於鄭州市二七區福壽街7號的苑陵商場,在歇業4年之後,重裝歸來,近期正擇機開業,大門上掛出了「歡迎回家」的紅色橫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