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至今都對於「祖先」是無比敬重的,同時對於自己的身後事也是十分看重的,就算是民間也對於這方面十分傷心,年年就算自己吃不起肉都要在祭祀先祖時打上一兩酒,提上二兩肉。作為尊貴的皇室成員則更是如此。
君不見秦始皇直接將萬裡河山都帶入陵寢,元朝的皇族為了不被盜墓又採用牛羊帶路入葬,但是大部分都是修好太廟,陵寢,定在龍脈之上,建設的猶如城堡一般,期待祖先保佑萬世太平。但是也是正是如此,「挖祖墳」也成為了一種爭鬥方式。
明朝末期(公元1606年)農民起義爆發,李自成攻入京城後,竟是將朱家祖墳破壞得亂七八糟,之後竟是準備「盡掘十三陵」。只是遭到了拼死抵抗而罷休。而後的崇禎皇帝聽到消息,怒氣勃發,氣血倒流。也派人去將李自成的祖墳盡數掘開。後來的人們猜測崇禎在眉山自殺,李自成兵敗也許就是二人「互挖祖墳」帶來的報應。
隨後的公元1644年清軍大入山海關,當時入主中原的皇太極也許是為了穩定人心,畢竟漢人的儒家思想已經深入骨髓。又或者是為了避免報應,吸取教訓,畢竟掘祖墳的崇禎皇帝與李自成都沒有好下場。
所以他們當時不僅沒有破壞明朝諸位帝王的陵墓,反而是加以修繕並且派重兵把守。甚至還將自盡於煤山的崇禎皇帝安葬進了十三陵的思陵。給了這位悲情帝王一個安身之所。清朝建立後,他們也開始建立自己的陵寢。
建立自己的陵寢後,清廷還發展了守陵人這一職業。一一部分是一些與皇室有著宗親關係的人擔當,並且還會有著一定的俸祿。一部分就是犯了什麼錯而被當朝皇帝貶去守陵,一般是一些后妃或者是朝中大臣。還有一部分就是世代相傳的守陵人。
所以從這裡看,清朝對於自己的陵寢是非常看重的。1912年溥儀宣布退位,統治中國近二百餘年的清王朝覆滅。當時的《清廷優待條約》上還專門有一條就是需要新民國派兵保護祖先的陵寢,每年還要撥專項款用於清室陵寢的修繕。
當時的袁世凱為了可以順利的交接政權,答應了這個條約。派兵前去看守陵寢,以前清朝的守陵人還繼續在那兒守陵,袁世凱撥款發工資以及修繕。但是後來1924年,馮玉祥逼宮脅迫溥儀離宮,袁世凱也已經死亡,清室的皇陵就開始有了偷盜現象。
但是現在新中國早已成立,當年的清廷與民國都已經不存在了。從1912年清室覆滅,中間經歷了短暫的民國時期,又到了現在的新中國2020年。清朝已經滅亡整108年。但是現在還是依舊可以聽到清朝「守陵人」的消息,這是為什麼呢?
現在的守陵人,一部分就是當年世代相傳的清室守陵人後代。他們世代集中居住在皇陵附近,以前都是八旗子弟,一部分人已經離開,但是一部分人還是忠誠地執行自己守陵的任務,純屬自願,沒有工資。
還有一部分就是國家的軍隊駐守,以及景區的工作人員。因為如今的清皇陵已經變成了一個景區,而且裡面有著屬於中國的珍貴文物,為了防止文物被不法分子盜取,所以他們也就變相的成為了清皇陵的「守陵人」。國家給予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