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寫《重生》的時候,提到了一本叫《轉行》的書,裡講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職業轉型意味著重塑自我。
重塑自我就是重生,問題是,在重塑自我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事先計劃好這個重塑自我的路線。
在《轉行》這本書中,有兩個大的觀點:
1.我們不是只有一個自我,而是有多個自我構成的整體2.成功地轉型,來自對可能性的想像和嘗試
關於轉行,我們以前的理解是,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然後一步一步的通過行動靠近它,因為,沒有目標就失去了方向。而找到目標比較靠譜的方法就是職業測評,測測自己什麼個性,也就先了解自己,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然後,根據這個結果,再合理地制定出下一步做什麼職業,並鎖定目標。
但是,在《轉行》裡,作者直接否定了這個說法,因為我們的身體裡,不只是只有一個自我,而是有無數個自我構成,其中的任何一個自我,都有可能成為自己的目標,或者說,成為最終那個與現實打交道的真實自己。
所以,通過測試和設置目標,不但不利於我們轉行成功,還會讓我們失去更多可能的自我的機會。
關於「可能的自我」這個概念,目前已經被史丹福大學認知心理學家黑茲爾·馬庫斯作為理論提了出來,意思就是說,這「可能的自我」與真實的自我不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很多可能的自我,而這些可能的自我,有些是理想化的、討厭的、不想偽裝的自我。
在職業轉型中,這些「自我」就會在我們身體裡打仗,每一個「自我」都想成為王者,但最後只有一個能勝出,而其他的會被淘汰出局。
至於最後的王者是誰?不是靠測評個性得來的,而是靠不斷的嘗試。
在《轉行》這本書裡,有一個核心的理念,就是「邊做邊學」。通過測評找到的自我,是靜止的,束縛的,這樣的一個狀態,會讓我們失去很多其他可能的機會。而「邊做邊學」,就屬於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通過現實的反饋,進一步判斷自己的想像是對是錯,哪裡需要改進,以及更真實的路在哪裡?
我們的想法,最終能否變成一個可能選擇,除了依賴於邊做邊學的嘗試,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要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說到價值觀,我們需要知道一點,所謂的價值觀就是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在價值觀這一塊上,你認為重要的事情,別人可能覺得無所謂,你覺得無所謂的事,在別人那可能重於泰山。但這並不是說,我們的價值觀沒問題,或者說就是對的、就是好的。
因為在很多時候,很多人就是分不清哪些東西是重要的,哪些東西是更重要的,最後弄成了本末倒置,賠了夫人又折兵。
就那我們館裡有個別孩子來說,每次來上跆拳道課的時候,都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因為在練跆拳道的時候,腦子裡想的全是寫作業,甚至,利用中間休息的那一小會兒時間,悶頭算題。結果就是寫作業是應付,練習跆拳道也是應付,最後兩手一攤,什麼也抓不住,弄得自己也很鬱悶。
在跆拳道精神裡有一條,就是要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話能講,哪些話不能講。
這個時候,我們不是拿作業和練習跆拳道作比較哪個更重要,而是說,在做這兩件事的時候,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去做的這個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的價值觀,也是可以升級的。對標到「轉行」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想像得出,並不是所有的職業轉變都能稱得上轉行。即便它暫時符合你的價值觀。
這可能就是《轉行》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如果只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轉變了職業,這是不能稱之為轉行的,也就是說,這樣還達不到成功轉行的境界。
真正轉行成功的境界,指的是擁有我們真正想要成為的自己,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會獲得一種極其踏實的感覺。
(從這我們可以看出,想要轉行成功,我們需要先升級自己的價值觀)
共勉!
文章參考:《自我發展心理學》《悟道人生》《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