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小將都有誰,第一位眾所皆知,第二位是梅長蘇的原型
大家看古代戰爭電視劇時,一定對這個詞不陌生——「白袍小將」。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兩軍對陣中,一身白盔銀槍的將軍往來衝殺,勇猛無敵。而敵對陣營總會喊上一句「白袍小將,報上名來」,或許是刻意營造白袍將軍的神勇,白袍將軍登場時,敵軍總是不知此人是誰,故而以白袍小將稱之。久而久之,白袍小將的大名就傳開了。
其實歷史上,有很多立下赫赫戰功、神勇無敵的白袍將軍,他們每一位從武藝到品行,都有著近乎完美的形象。小編猜想,大家看到白袍將軍,首先想到的應該都是趙雲。
趙雲
近年三國題材電視劇的大熱,讓趙雲再次進入了大家的眼帘,那左手青釭劍,右手亮銀槍,胯下白龍馬,一身雪白盔甲,於長坂坡視百萬曹軍如無物,懷抱阿鬥往來衝殺的雄偉英姿,總能使觀眾們熱血沸騰。而且,羅貫中老先生還把趙雲塑造成,畢生從未敗陣的常勝將軍。
陳慶之
第二位,那一定就是「千軍萬馬避白袍」的出處,南梁名將陳慶之了。或許有人對陳慶之不太熟悉,但《琅琊榜》中的林殊,歷史原型就是陳慶之。陳慶之穿白袍,倒不是為了在陣中凸顯自己往來衝殺,他作為一名儒將,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三軍統帥,運籌帷幄,決勝千裡。陳慶之統軍期間,北伐北魏,打的北朝第一強國是戰戰兢兢。故而民間有童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薛仁貴
第三位,小編覺得當屬唐朝名將,薛仁貴。薛仁貴臂力過人,自幼習武,使一桿方天畫戟。民間傳說,他剛入伍時被排擠,做了伙頭軍。直到太宗皇帝親徵高句麗,兵敗被困,薛仁貴一身白甲,單槍匹馬,直取高句麗大將人頭,解救李世民於危難之中,自此被封為應夢賢臣,徵東大將軍。雖說民間傳說有誇大成分,但薛仁貴喜穿白袍,戰功赫赫,也是不爭的事實。
以上三位,應該就是最為出名的白袍將軍了。其實歷史上還有很多白袍將軍,如五代十國的高思繼,被後人稱為白馬銀槍,五代第一名將,只是他的文學藝術形象較少,所以很少為人熟知,據傳中華武術裡的四季拳,就是高思繼所創。
還有清初大將,多爾袞也是一身亮白盔甲,不過多爾袞穿白盔的主要原因,小編覺得應該是他是滿清八旗,正白旗旗主,八旗制度森嚴,還是他父親訂下的,他總不好穿別的顏色的盔甲吧,至於他自己是否喜歡白色,那就有待大家自己去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