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望遠鏡的黑科技神器,實時觀測星座位置,3D立體也太好看了

2020-11-15 網易新聞

2020-11-04 15:47:52 來源: 雷科技

舉報

  不知道大家有多久沒有好好看過星星了,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除非藉助天文望遠鏡,要不然別說宇宙中的星座了,就連天上的星星都難以肉眼看清。畢竟現在的空氣品質遠不比以前,想看見小時候那樣滿天肉眼可見的星星,真的成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不過最近小雷我發現了一個黑科技,是一個可以讓你肉眼看見星空的黑科技神器。小雷一頓操作下來發現,它不僅可以實時觀看天空中銀河以及星座的位置,還可以模擬星空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並且還有"時間"快進、快退的功能,重點是所有的星空星座數據都是來源於歐洲宇航局,不用擔心被誤導。

  

  我們打開頁面後可以通過右下角的"搜索按鈕"來搜索自己想看的星系和星座,點擊下方的"星座名稱",還可可以查看每個星座對應的信息和講解。

  

  

  當然這麼好的東西小雷已經幫你們打包好了,只需要到 "雷科技" 公眾號回復【311】即可獲取安裝包。這不僅可以提升我們對宇宙的認知,家裡有小孩的朋友,還可以對其起到非常好的科普作用,所以趕緊安排上!

  

  

  除了上述小雷講的,它還有"星空遷移""AR增強效果"的強大功能。比如說晚上的時候,我們只需要點擊左上角的"指南針圖標"打開手機的定位功能,然後再點擊右上角的"相機"打開AR功能,然後將攝像機對準頭頂的天空,就可以實時看到頭頂的星座了哦!

  

  反正小雷親測真的是非常好玩又實用了,重點是蘋果和安卓都能使用,星空愛好者們真的不能錯過了!反正還有好多功能小雷我就不逐一講解了,大家自行去體驗吧!好了,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別忘了三連,下期我們不見不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武侯這個社區裡藏了家天文館 身在都市實時觀測雲嶺星空
    在成都市武侯區錦城社區「星辰」空間裡,也有一片浩瀚的星空等待孩子們的探索--八大行星的運行模型、十二星座的觀測圖、可租借的天文望遠鏡、可實時觀測雲嶺星空……這個面向居民開放的社區天文館裡,不僅有齊全的天文設備,也有科技含量高的互動體驗讓身在城市的孩子也能近距離仰望星空。
  • 人造星座阻礙望遠鏡觀測 美國一天文臺或受損50%
    這些人造星座,會不會阻礙天文望遠鏡觀測自然宇宙的視線?當地時間3月5月,歐洲空間局(ESA)發布了一項調查研究,主要針對歐洲南方天文臺(ESO)下屬的光學和紅外望遠鏡所受的影響,也兼顧了一些其他天文臺。研究顯示,這些新發射衛星將使得天文觀測重點夜空中肉眼可見的衛星數量翻倍。被寄予厚望的寬視場巡天望遠鏡損失最大,例如美國的薇拉魯賓天文臺將受到最高50%的嚴重影響。
  • 華為再出手, 逆天首發"天文望遠鏡級"拍照手機! 黑科技暗夜拍照, 50倍變焦, 能拍月亮銀河! 全世界徹底看傻眼了!
    小編真心沒能忍住內心的激情澎湃先讓我大喊一聲:中國黑科技又震驚世界了!>超黑科技拍照手機這一次真的是顛覆了所有人對於手機拍照極致巔峰的認知中國人真的霸佔世界科技的中心了!華為手機的黑科技簡直秒殺全世界!
  • 望遠鏡的眼睛有多大?這個參數很關鍵
    來源:科技日報建造口徑更大、觀測能力更強的望遠鏡,用它來窺探宇宙的奧秘,是天文學家們一直以來的追求。美國太空網近日發表文章,將正在建設中的歐洲極大望遠鏡稱為張望宇宙的最大眼睛,其口徑達到39.3米。但實際上,相對於口徑,對於天文學家而言,有效口徑是一個更有意義的參數。
  • 如果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北極星會看到什麼?
    如果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北極星會是怎樣的呢?北極星是離北天極最近的明亮恆星,地球自轉軸幾乎指向這顆恆星。因此,在地球的自轉過程中,北極星在夜空中的位置幾乎不會發生變化,不會像其他恆星那樣隨著地球自轉而東升西落。北極星所在的方位就是地理正北的方向,朝著正北方向看去,可以看到一顆比較亮的星星,那就是北極星。如果認識北極星,就能通過它在夜晚識別出方向。
  • 專業手機觀測app實時觀測星空,讓你體驗銀河的魅力
    AR星座是幻一款可以實時觀測星座的手機專業app,只要你手上拿了手機就可以觀測到天上的星空,是不是很奇妙。這款軟體裡面包含了我們我們熟悉的太陽,月亮,以及八大行星,以及9000多個天體的信息。app內含八大行星剖面模型動畫,清晰展示其內部構造;【月相查看】AR星座app支持查看月相,了解不同時間,月亮的的變化特徵;【24節氣】想知道24節氣是怎樣隨著時間變化的?
  • 能夠學習的天文望遠鏡,在性能上獲得了提升,可以減少錯誤和故障
    人類走進科技時代開啟了對地球之外星空的探索,由於宇宙浩瀚廣闊,我們無法前往各個星系進行探索研究。在人類沒有實現星際航行之前,我們研究探索宇宙主要依靠的還是天文望遠鏡。天文望遠鏡的發明可以說是人類探索星空最有力的一個科技設備,如果沒有它,我們對宇宙的很多認知也就無從談起。
  • 小米生態鏈:極峰天文望遠鏡評測
    前不久,小米科技旗下生態鏈企業:蜂語信息科技,發布了一款「極蜂天文望遠鏡」的新品,或許有些朋友對於蜂語不太了解,沒錯,對講機就是由蜂語科技負責的!那麼,今天我要給大家評測的東西,相信大家也應該知道了吧?正是來自蜂語科技的:極蜂天文望遠鏡。
  • 盤點《碟中諜》系列的「黑科技」
    原標題:盤點《碟中諜》系列的「黑科技」 虹膜及面部識別技術 影片中,伊森·亨特每次接受任務後,只有去某個地方掃臉才能解鎖新任務。事實上,這個神奇的掃臉技術,綜合運用了虹膜識別以及面部識別技術,通過獨一無二的紋理結構實現快速準確的身份確認。
  • 阿里巴巴達摩院黑科技再次亮相雲棲大會--【足幫幫】3D腳型掃描儀
    (原標題:阿里巴巴達摩院黑科技再次亮相雲棲大會--【足幫幫】3D腳型掃描儀)
  • 雙子座望遠鏡觀測的木星雲層深處,揭示了這顆巨大行星的新秘密
    研究人員在夏威夷的毛努阿科(Maunakea)上使用雙子座北望遠鏡使用稱為「幸運成像」的技術,收集了一些從地面獲得的最高解析度的木星圖像。這些圖像是與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的一項多年聯合觀測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支持NASA的朱諾任務。
  • 科技日曆|宇宙最大星系?29年前美國觀測到「埃布爾2029」:大小約為...
    到目前為止,人們已在宇宙觀測到了約一千億個星系。它們中有的離我們較近,可以清楚地觀測到它們的結構;有的非常遙遠,目前所知最遠的星系離我們有將近一百五十億光年。在宇宙中,可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個行星,而太陽是銀河系中的一顆恆星。在銀河系中這樣的恆星有2000多億個恆星,太陽僅是這2000億分之一。如此想來,銀河系實在是太大了!
  • 3D光學衛星星座 讓地球觀測迎來重大飛躍
    空中巴士公司(以下簡稱空客)7月8日與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籤訂了一份「3D光學衛星星座」協議,地球觀測工作將迎來重大飛躍。
  • 藏在2018年央視狗年春晚上的黑科技:海陸空立體炫技
    由零度智控和高巨創新共同組建的高巨零度無人機編隊用300架無人機組成了一隻立體白海豚躍過港珠澳大橋上空,向全國觀眾呈現了國內首個大型3D立體無人機編隊秀。大玩特效的周杰倫科技當道的今天,明星表演同樣少不了科技元素。2018狗年央視春晚開播,本次春晚除央視本部1號演播廳主會場外,還有四大分會場廣東珠海、山東泰安、海南三亞、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5大場地共同在除夕夜為大家奉上了眾多精彩的節目。
  • 專家揭秘海南衛星星座 十顆遙感衛星組成「自拍神器」
    答案是:依靠遙感衛星實時觀測得出的數據進行追蹤。  三亞中科遙感所的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目前接收著國內外20餘顆衛星的觀測數據,「我們接收的大部分數據是衛星觀測其他區域的數據。其中觀測海南區域的數據,無法達到實時、全覆蓋觀測,那麼有關部門就無法利用這些數據對汙染海面進行及時清汙工作。」三亞中科遙感所研究人員、海南衛星星座項目研發負責人李曉明說。
  • 韓天文研究院將與美國NASA聯合研製觀測太空的紅外望遠鏡
    打開APP 韓天文研究院將與美國NASA聯合研製觀測太空的紅外望遠鏡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09:29:48
  • 十二星座內藏著什麼秘密?藉助望遠鏡能看到很多深空天體
    隨著望遠鏡的發展,我們能從這個小小的玻璃鏡子裡發現更多的秘密,今天就帶大家盤點一下著名的黃道十二星座裡能用望遠鏡看到的星系天體吧現代天文學為了研究的便利性,對天空進行了劃分,根據88個星座劃分為88個天區,每個星座代表一個天區。下面就盤點一下大家比較知道的黃道十二星座這十二個天區內用望遠鏡能夠看到的天體。
  • 穀神星27日衝日 公眾可藉助小型天文望遠鏡觀測
    原標題:穀神星27日衝日  公眾可藉助小型天文望遠鏡觀測 7月27日1號小行星——穀神星衝日。屆時,藉助小型天文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感興趣的公眾可在夜空中尋覓其「倩影」。 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有數十萬顆繞太陽運動的小行星,肉眼一般無法看到。
  • 星空觀測指南·冬季星空(1)
    以北京為例,全天二十一顆亮於1.5等的恆星,冬季可見七顆;北天三大(亮)深空天體也處於極佳的位置。首先先介紹一點基礎知識。整個天空被分為八十八個星座,其中大多數來源於希臘神話。由於地球由東向西自轉,像太陽一樣,星空也會東升西落。
  • 今天|7月17日,25年前,每一架天文望遠鏡都對準木星,上海觀測到...
    這是自望遠鏡發明以來,人類首次預測觀察到的大規模天體相撞奇觀。我國8個天文觀測站捕捉到彗木相撞重要信息,為開展天體相撞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北京時間1994年7月17日凌晨4時15分,第一塊彗星碎片撞擊木星表面,彗木相撞開始。自此以後,全世界幾乎所有天文臺都在注視著這一進程。美國科學家為此還動用了「哈勃」太空望遠鏡、正在飛往木星途中的「伽利略」號探測器以及攜帶了探測儀器的飛機和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