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想成為蘇明玉,卻活成了樊勝美,原生家庭為什麼難以超越?

2021-01-09 怡如晨曦

近幾年,「原生家庭」一詞被廣泛提及。

電視劇《都挺好》和《歡樂頌》的熱播,更是讓人們對原生家庭的理解越來越深刻。

那麼,什麼是原生家庭呢?

每個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家。

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

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建立的家。

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因為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所以每個人都會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傷害。

但是有的人卻能勇敢地走出原生家庭的傷,而很多人一生都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桎梏。

比如,同樣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被父母和哥哥輕視。

但《都挺好》中的蘇明玉憑藉自己的努力,逐步治癒了原生家庭的傷,

成為了一個自信獨立、灑脫透徹的女孩;

而《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卻在長大後依然被原生家庭牽絆,

成為了一個安於現狀、企圖用婚姻改變命運的女孩。

從蘇明玉和樊勝美的身上,我們更能體會原生家庭對個人的性格,乃至命運的影響。

然而,當我們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創傷時,為什麼困難重重?

心裡明明想成為蘇明玉,為啥卻活成了樊勝美呢?

01.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的舒適區

「舒適區」是美國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論,圖裡的3個區可以表示為學習事物的等級:

舒適區、拉伸區(也稱學習區)和恐慌區。

最裡面一圈,「舒適區」, 對於你來說,是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事。

中間一圈,「學習區」,對自己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感到不適,但通過努力還是可以完成,不至於太難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區」,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太多的事或知識,會感覺很不適應,可能導致崩潰或放棄。

如果始終待在你感到的「舒適區」,就不會有任何的進步,

因為「舒適區」內的都是習以為常,不需要努力就可以達到的。

但因為「舒適區」是人們已經習慣的心理模式和行為模式,

一旦需要嘗試新的模式,內心就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是恐慌。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比如構建相同的行為模式和思考模式,而且這種影響深藏在潛意識中,難以察覺。

簡單來說,每個人會在無形中重複父母的某一行為和思考方式,久而久之習以為常,形成慣性。

生活中表現最明顯的表現是:

當我們做某事,他人給我們提出更好的建議時,我們常常會覺得難以接受,或哪怕內心已經認可但仍不願嘗試。

這是因為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已經固化,想要改變或進行新的嘗試,就會打破原有的慣性,這會讓內心感到不安。

所以從本質上說,我們難以超越原生家庭的桎梏,是因為我們更習慣呆在舒適區。

在這個區域中,我們更有安全感,不會感到焦慮和恐懼,內心更容易幸福。

而這也正是《歡樂頌》中,樊勝美始終被原生家庭拖累的原因。

她長期被親媽壓榨,結果辛辛苦苦賺的錢都給了不爭氣的哥嫂,無力反抗後默許了親媽的做事邏輯:

對於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就寄希望於他人,然後把對方當成救命稻草。

樊勝美雖然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她自己的人生邏輯和做事方式其實也是這樣的:

把婚姻當做改變命運的捷徑,把愛自己的男人當成了救命稻草,給對方施壓,希望對方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完美戀人。

王柏川為了討她的歡心,不得不逼著自己成為她心中的理想戀人,因而倆人相處時彼此都感覺很累。

02.留在舒適區,是天性使然

人和低級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是有思維的,可以主動思考和自我反思。

也就是說,人類之所以被稱為高級動物,是因為人類擁有理智,能夠克制動物本能。

但是本能的力量太過強大,理智的力量和本能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所以想要時時刻刻打敗本能,就相當困難。

大腦的進化歷程可以幫助我們深刻地看清這一點,《認知覺醒》一書中,作者詳細介紹了這一歷程。

起初,地球上並沒有生命。約3.6億年前,地球進入屬於爬行動物的時代。

為了適應陸地生活,爬行動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大腦」。

本能大腦的結構很簡單,只有原始的反射區域,以便於對環境快速做出本能反應。

比如遇到危險就逃跑,遇到獵物就捕食,遇到心動的異性就求偶等。

我們如今看到的鱷魚、蜥蜴、蛇等就是爬行動物。

因為爬行動物既沒有情感也沒有理智,只有最簡單的本能反應。

所以很多學者把本能大腦也稱為原始腦。

到了大約2億年前,哺乳動物開始登場。

它們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不僅讓體溫保持恆定,還進化出了情緒。

有了情緒後,哺乳動物就能在惡劣的環境中,更好地躲避危險保護自己。

比如恐懼,可以讓自己遠離危險,興奮可以讓自己專注捕獵,傷心能引來同伴的關注等。

與之相對應,哺乳動物的大腦裡也發展出一個獨特的情感區域,「情緒腦」。

直到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才從哺乳動物中脫穎而出,在大腦的前額區域進化出了「新皮層」。這個新皮層直到7萬~20萬年前才真正成形,它讓人類擁有理智,比如建立文明和秩序,創造預言和文字,從此在地球上佔據了絕對的生存優勢。這個新的腦區被稱為「理智腦」,也有人稱之為理性腦或思考腦。本能腦和情緒腦雖然看起來很低級,但它們掌管著潛意識和生理系統,時刻掌控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調控著呼吸、心跳、血壓……因此其運行速度極快,至少可達11 000 000次/秒,堪比當今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的個人計算機;而理智腦的最快運行速度僅為40次/秒,並且理智腦運行時非常消耗能量。

所以雖然我們的理智腦不斷進化,而且越來越聰明,但做決策時本能腦和情緒腦仍然主導著我們的大腦。

這決定了人類在基因中更加偏好原始本能,比如避難趨易——只做簡單和舒適的事,逃避有難度的事。

比如急於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結果,如果不能馬上看到結果,我們就會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棄。

由此可以看出,想要成長和進步,就是不斷和人的天性或者說本能作鬥爭。

這一過程註定了超越原生家庭的路上充滿了困難和艱辛。

03.如何找到原生家庭的問題並改變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有哪些明顯的問題,先從此下手,具體尋找的方法如下:

(1)「最」字法。

關注那些最觸動自己的點:你最討厭的和最喜歡的人和事,最反感的某句話。

這些能觸動你情緒的,必定有更深次的原因,結合自身成長進行思考。

(2)「總」字法。

總結不自覺地跳出來的某些重複念頭,心裡總是揮之不去的事或經常犯的同一種錯誤。

這種情況的存在,是因為我們內心有很多未完成的心結等待打開或喚醒。

然後把這些想法或問題一一列出來,看看它屬於哪個大腦對應的問題。

本能腦的常見問題:做事沒有耐心,行動力弱,遇到困難就想放棄,急於求成;

情緒腦的常見問題:容易被情緒控制,衝動不顧後果,容易被他人的話激怒或感動;

理智腦的常見問題:習慣用自己的固有經驗解決問題,容易被事情的表面迷惑,看不到本質,沒有舉一反三的能力。

其次,針對某一個大腦的問題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這一過程中,需要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讓自己在「舒適區」外邊緣一點點拓展,這樣不至於自己自信心受挫;

第二,刻意練習,讓自己逐漸養成習慣,哪怕中途間斷也不要給自己壓力;

第三,看到自己的進步,及時給自己獎勵,形成正向反饋。

《微習慣》一書中,作者史蒂芬·蓋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要求自己每天只做一個伏地挺身、每天只讀一頁書、每天只寫50個字。

這種簡單無負擔的習慣養成法,最終促使他擁有了良好的身材,養成了閱讀習慣,還寫出了自己的書。

如果你恰恰是一個行動力很弱的人,也可以試著像作者一樣,輕鬆地開始和訓練,

直到習慣養成,然後給自己小小的獎勵。

再次,及時反思和復盤,以免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景或問題時,犯同樣的錯誤。

最好能把反思的內容寫成日記記錄下來,這樣可以隨時翻閱,提醒自己。

比如,當別人否定我的意見時,我的情緒腦往往佔了上風,習慣打斷對方給自己辯解。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就不斷暗示自己:先耐心聽完對方說的再解釋。

剛開始我還是常常忍不住打斷對方,但每次發生同樣的事情後,

我就及時反思,發現對方說的確實很有道理,是自己看問題不夠全面。

然後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我還是不斷暗示自己,結果發現自己等待的耐心越來越強。

希望我們都可以用正確的方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讓自己更強大。#原生家庭#

我是怡如晨曦,一個有趣而深刻的小姐姐,專注個人成長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第一次讓我們覺得原生家庭恐怖的是不是來自於樊勝美母親那一句:小美啊,你要幫幫你哥哥呀。樊勝美那麼辛苦的賺錢,結果不過是杯水車薪。父親躺在醫院病床上等著手術費的時候,母親想到的只有女兒可以借錢,而不是兒子也可以出一份力。女兒獨自在上海打拼,母親一個電話沒有,兒子出逃在外,卻要求女兒給兒子寄錢。
  • 《安家》和《完美關係》同現翻版樊勝美,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宿命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和《都挺好》中的蘇明玉這樣有話題性的角色影響,現在的編劇也都想製造類似的話題了。《安家》中孫儷飾演的女主房似錦在家中排行老四,剛出生就差點被親媽扔進井裡淹死,所以她原來的名字是房四井。房似錦上面有幾個姐姐,下面還有個弟弟。房似錦從小就不受家人待見,只有爺爺是真正關心她的人。工作之後,房似錦賺的錢也大部分貼補了家裡,沒有存到什麼錢。
  • 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嗎?
    戲劇來源於生活,《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安家》裡的房似錦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她們的原生家庭想必大家都已經領略過了。劇中的人無論她們表面上看起來再怎麼堅強,背後都承受著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而這份痛無人能分擔,唯有自己去承受,消化。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她們是怎麼做的吧!
  • 《都挺好》揭露「原生家庭」的複雜面相 網友:又好氣,又好笑,又無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都挺好》揭露「原生家庭」的複雜面相 網友:又好氣,又好笑,又無語 2019-03-12 11:47 來源:滬江 作者: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羈絆?
    點擊右上方,關注@庫小七站長,和你一起實現個人成長曾經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是個聰明、能幹、大氣、多金的女強人。可我們都知道,她是一個從不幸的原生家庭裡走出來的女孩子,最起碼對她來說那是個不幸的家庭。母親重男輕女,父親唯唯諾諾,即使知道妻子對女兒的苛待,也不敢替女兒說句話。
  • 把長大後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礙,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
    文|舒平最近,孫儷主演的電視劇《安家》火了,劇中的房似錦原名房四井,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由此,原生家庭的話題再度被熱議。很多人說,從女主房似錦的身上,看到了《歡樂頌》樊勝美、《都挺好》蘇明玉的影子,只是如此嗎?她們的身上,又何嘗沒有我們自己的影子?我們對劇中人物的共情,或多或少,也是我們自己的心理投射。
  • 曾沛馨自揭原生家庭傷疤!從小被父親家暴,19歲買房寫弟弟名字
    但是樊勝美的故事不只是存在電視劇裡,先是永遠比電視劇更殘酷,有的人看起來光鮮亮麗,但真實的生活卻鮮血淋漓,女團成員曾沛馨就是這樣的人。 11月25日,KSGirls成員曾沛馨在綜藝《送一百位》女孩中自揭原生家庭的傷痕。
  • 孩子小時候原生家庭不幸福,會影響長大後的性格嗎?
    說這個故事,就是想說明: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那是絕對的!正如《原生家庭》裡所說:孩子對語言信息以及非語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綿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選擇地全盤吸收。他們傾聽父母的言談、觀察父母的舉止,並且模仿父母的行為。他們接觸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參照標準,於是在家中獲取的關於自身及他人的信息便被孩子當作普世真理,深深銘刻於心。
  • 女人如何逆天改命,改變來自原生家庭的不良影響
    隨著「原生家庭」這個概念漸漸深入人心,我們開始意識到童年時期父母的教養方式,對一個人的性格、三觀、乃至人生中的各種關係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我們必須正視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種種影響,比如沒有安全感、自卑、低自尊等,但絕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原生家庭。
  • 家庭聚會上,姑姑問我工資多少,剛想說1萬4,想了想還是說了6千
    爸爸不管去哪都會帶著男孩,整天都把男孩抱在懷裡,明明女兒們懂事乖巧,學習成績也很好,但從來沒見他誇過一句。這對女孩們很不公平,但這個家庭有一點好,女孩可以讀書。但更多家庭不讓女孩讀書,她們被迫早早外出打工,然後被嫁出去換來男方的彩禮,這個彩禮錢就作為家中男孩未來結婚的錢。
  • 從明月身上可以看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力
    她問凌宵想吃什麼蔬菜,然後一轉頭又否定掉他的選擇。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你想改變,除非你有能力進行一定程度地脫離或者可以接觸到其它方面更強大的力量。一個強勢的媽媽基本上會把孩子捆在自己身邊,所以掙脫的糾結會貫徹在一生中,一如凌宵和媽媽的關係。明月有一個十分強勢的媽媽和過度弱勢的爸爸。媽媽會一面批評月亮不會點菜,一面問月亮想要什麼蔬菜,然後一轉頭就否定掉月亮的選擇。
  • 測原生家庭,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時間久了就發現一切都不太順暢-一方面,處理不好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另一方面,又時時刻刻都希望可以順從父母和家人讓他們開心:曾經驕傲的性格竟然成了我最大的羈絆。甚至有人會發現,自己長大以後,竟然變成了和曾經自己想遠離的父母一模一樣的人,就如《都挺好》裡的明玉,從小就想要逃離原生家庭的她,在成年後即使事業有成,身上卻到處都是母親的影子。心理學上早有證明,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作用。無論你多不願意承認,這都是事實。
  • 聊聊原生家庭對你現狀的影響
    家庭對我們的影響無法磨滅、不可替代、不能忽視夫妻情感、子女教育、婆媳關係等家庭裡的瑣事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言行改變我們的性格聊個命主案例這個命主近43歲事業有成,卻未組建家庭根據他的命盤能斷出此人夫妻宮美滿並且有桃花入命
  • 《都挺好》薇薇安飾少年蘇明玉 神似姚晨演技獲好評
    該劇講述了從小生長在重男輕女家庭環境中的蘇明玉,早早離家獨自打拼,卻在嚴厲強勢的母親突然去世後,不得不再度面對家人與親情。《都挺好》在開播後迅速因其特殊的都市家庭題材而引發強烈討論,同時劇中由薇薇安飾演的小年蘇明玉也因與飾演成年蘇明玉的姚晨驚人的相似度被贊堪比無縫連接。隨著《都挺好》的播出,還是新人的薇薇安因出色的表演也引起了很多觀眾的關注與討論。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看得很多人憤懣不平,我們接受不了的,不止劇中不斷壓榨女主的母親形象,還有這種嚴重違反我們常識的情況:本應呵護孩子的母親為何成了「吸血鬼」?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
  • 為什麼男人只想睡覺樊勝美,愛安迪?背後的原因太真實了
    電視裡總有一些我們羨慕和想成為的角色。例如,在《歡樂頌》,安迪,她是高智商,高情商,她可以賺很多錢。她長得很漂亮,身材很好,神智正常。這是很多女性羨慕的,想成為安迪,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還是以樊勝美的身份生活。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婚姻觀的影響竟然這樣大!
    像霍建華這樣,因為原生家庭不幸福的緣故而否定愛情和婚姻的人,不在少數。有位網友曾這樣解釋自己不相信婚姻的原因:「我爸媽吵了二十多年,每次吵架都摔東西,我家的餐具都是不鏽鋼的。那時我就想,以後一定不要結婚,一定不要過這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