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牛郎織女我們本沒有愛情,只是兩顆星星

2021-01-18 教育那點小故事

最初的七夕壓根就跟愛情沒關係,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讓我慢慢道來。

七夕節

很久以前,人們沒有鐘錶計時,更沒有萬年曆,大家是怎麼判斷季節呢?

一個偶然的機會,古人發現了一個大秘密:為啥菊花一開放,有顆星星就會出現?一思考發現,原來星星是很守時的,踩點很準。既然如此,那看星星就知道季節了,於是星際探索之旅開始了。

古人的理論多種多樣,其中一種很厲害:天獅一個巨大的球形房子,叫做天球。裡頭住著所有的日月星辰,地球是房子的中心,大家都繞著地球轉。跟地球一樣,天球也有自己的赤道,叫天赤道。天球裡那些三五成群、閃閃發光的,就是星星,在古人看來,星星之間的位置恆久不變,所以叫恆星。於是古人就以恆星為參照,來觀察日月的行動路線。比如黃黃的太陽的年度行動路線,叫做黃道。

在我們中國,古人就將黃道和天赤道附近的星空,分成二十八個地盤,作為日月星辰的「宿舍」,叫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個宿舍分成四個片區。根據每個片區星星組成的圖案,腦補出一個動物,就是四象:北玄武、南朱雀、東青龍、西白虎。

牛郎星織女星

在北邊的保安是個龜蛇合體的神獸,在它鎮守的地盤上,有個宿舍叫牛宿,裡面住著好多星星,其中有四顆像個天文臺,於是被命名為漸臺,漸臺旁邊還有三個星女郎。人們把這幾顆星星組合起來,開個腦洞,發現它們像個織女在織布。三顆星女郎代號為:織女一、織女二、織女三。我們常說的織女星是指織女一,織女一是三姐妹裡面最亮的,在古代存在感爆炸。於是它承擔了一顆年輕恆星不該承擔的重任:當織女星在某個黃昏出現在正東邊,就代表咱們北半球快入秋了。

牛郎星在哪裡呢?在漸臺隔著很多小星星(銀河)的對面,這裡有個星星組合,叫河鼓。中期有顆特別閃亮的星。大家就把這兩顆被銀河隔開又顯得特別亮的星星,和當時社會分工聯繫在了一起:男耕、女織。所以現在知道了吧,人家的老本行是職業之神!二者各司其職,半點情愫都沒有。

後來人們的生活富裕了,越來越喜歡談戀愛,加上兩顆巨星微妙的天文位置,事情就變味了。於是有人天天給這兩顆星星傳緋聞,越傳越像那麼回事。於是這兩顆巨星就由職業的代言人轉型成苦情劇男女主角。

鵲橋hui

七夕節哪裡來的?

由於織女是女神之神,自然也成了古代女性的偶像。姑娘們為了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就在七月某天比賽針線活。這一天就是七月七,又由於是在晚上過節,就將這個節日叫做七夕。而這種祈禱心靈手巧的活動叫乞巧,所以七夕又叫乞巧節。所有的活動都是為姑娘們設置的,七夕又叫女兒節。

七夕節的風俗和愛情無關,卻是以愛情故事打底的。無論什麼年代,都有人談戀愛的。比如壯族朋友就把七夕當情人節過,那天姑娘們會在一起祈求好姻緣。

隨著西方情人節的侵襲,有關部門為了保護傳統文化,就提議把七夕當成中國情人節。又過了幾年,七夕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七夕本是女兒節 牛郎織女相距遠(圖)
    今天是七夕節,也是傳說中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日子。天文專家表示,今夜我市天氣晴好,市民不妨外出觀賞星空,去燈光較少的郊區效果更佳。  七夕本是「女兒節」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在七夕晚上坐看牛郎、織女星是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
  • 獨屬於女生的七夕節,如今變成了情人節!牛郎織女原先只是星座!
    農曆七月七日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七夕,同時七夕又被稱為雙七或重七。在七夕這天,天上牛郎織女會來到鵲橋上相見,因而近代又將七夕作為中國版的情人節。實際上古代的七夕節和婦女節差不多,是女性專屬的節日。
  • 今天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怎麼形成的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的演變流逝,七夕節現已成為中國的情人節。
  • 「七夕節」的主人公牛郎織女到底是個怎樣的傳說?
    「七夕節」在中國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節日,喜歡這個節日的大多是情侶,夫妻。有關「七夕節」的傳說,最能讓人信服的主人公就是「牛郎織女」了。最早把牛郎織女說成是夫婦的是在《洛神賦》中,書中還說了牛郎織女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會一次。不過,人們還是有疑問的,為什麼牛郎織女是夫婦,卻只能每年相見一次呢?傳說之一早先,織女和牽牛隻是宇宙中距離較近的兩顆星宿。
  • 不必慶祝七夕,牛郎織女不會團聚的
    將幾個傳說綜合起來,便逐漸產生了〈牛郎織女〉的傳說。」 我們的老祖宗仰望夏天的星空,通過「腦補」為閃亮的星星寫下了充滿想像力的故事。 「 牛郎和織女實際上相隔多遠? 搭鵲橋需要多少只喜鵲?
  • 易經:七夕節看牛郎織女星,上古觀星術入門,體味傳統文化魅力
    易經:七夕節看牛郎織女星,上古觀星術入門,體味傳統文化魅力七夕節原本是我國民間源於上古時期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眾多女性的節日,女生們會做比如乞巧、許願、祈福等極富浪漫色彩的活動。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人們崇尚美好的愛情,同時也崇拜織女的高超技藝。
  •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會成為七夕節的主角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會成為七夕節的主角中國人自古以來以嚴肅規矩著稱,相對於西方人的浪漫熱情來說顯得十分保守。然而在古人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也不乏有一些突破世俗的愛情故事,被傳頌了幾千年。在那個婚姻和愛情被藏在屋子裡不能拿出來見人的時代,那些愛情故事就像天空中一顆顆璀璨耀眼的星,讓人心懷神往。
  • 七夕節的傳說 牛郎織女的傳說永流傳
    七夕節乞巧,這個節日源於漢代,沿襲至今就成了我國傳統的情人節,關於七夕還有很多浪漫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你一定聽說過吧。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 七夕節的來歷 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傳統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夕節這一天,中國少女主要活動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
  • 毫不相干的兩顆星星,咋就變成了牛郎織女的傳說?
    牛郎織女的故事,本是星辰天文的自然神話,後來演化為古代民間傳說。這富於魅力的故事,流傳了一代又一代;兩人的愛情悲劇,也誘發著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感慨與嘆息。兩顆毫不相干的星星最初的「牽牛織女」,要追溯至先秦時代。
  • 民間以牛郎織女為載體的傳說(七夕),原來是要表達這個意願
    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在古時女子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
  • 七夕佳節,如何在天空中找到牛郎織女星?
    宇宙萬物神秘莫測,牛郎織女星更是被賦予了美好的愛情意義。相傳,在每年七夕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 七夕來了,你還不會指出牛郎織女星在哪裡嗎?
    明天( 8 月 25 日)是七夕節(七巧節),也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節日。七夕晚上,仰望星空,可以觀看到牛郎織女星 " 鵲橋相會 "。在大城市,也可用肉眼看到牛郎織女星。還不知道牛郎織女星在哪裡的趕緊學起來!
  • 七夕後的牛郎織女,又「異地」了?
    七夕結束,牛郎織女又要恢復「異地分居」了嗎?   還有網友戲稱,不知今年牛郎織女相見,有沒有測體溫、驗健康碼?   其實,牛郎和織女,人家今年嚴格地保持了「社交距離」——就跟千百年來一樣。而且,七夕過後的兩顆星星,壓根兒沒有漸行漸遠。不信?請您朝天上瞧。
  •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怎麼來的?七夕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牽牛星和織女星(製圖/溫濤)《大東》相傳是一位譚國大夫所作,譚國是商人移民,被周人欺負得很厲害,這首《大東》的諷刺意味很重,說的都是對星星們「崩人設」的吐槽。不過話說回來,牽牛和織女的「人設」,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 七夕來了,你能指出牛郎織女星在哪裡嗎?
    七夕來了,你能指出牛郎織女星在哪裡嗎?今天是七夕節(七巧節),也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節日。七夕晚上,仰望星空,可以觀看到牛郎織女星「鵲橋相會」。在大城市,也可用肉眼看到牛郎織女星。還不知道牛郎織女星在哪裡的趕緊學起來!
  •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節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簡短50字100字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 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什麼樣的?遠比古籍中收錄的內容精彩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七夕節」。因為這個節日的參與者主要是女性,而且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又稱這個節日為「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或「巧節會」。七夕節,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傳說,平添了許多神秘而浪漫的色彩。不過,七夕節的形成也不全都是受神話故事的影響。其實,它還有很多傳說以外的因素。
  • 七夕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來源於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是星宿崇拜衍化成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相傳很早以前,西河有個小夥子叫牛郎,年幼時父母雙亡,孤身一人無依無靠,只好投籬寄宿在哥嫂家裡。婚後不久,牛郎織女並育有一男一女,夫妻倆情深意重,一家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好景不長,此事很快傳到天庭,惹怒了天帝,因犯天規,天帝特譴王母娘娘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織女夫妻倆被迫分離,並責令只允許他們在每年七月七日晚天河上會面。
  • 牛郎和織女本是兩顆小星星,如何發展為戀人到夫妻的曲折故事
    再有幾天,就是七月七,傳說這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因為牛郎織女這個動人的愛情傳說,現在,中國人往往把七夕當作中國的情人節。大家都熱熱鬧鬧的過情人節,都知道情人節是因為牛郎和織女,但是對於情人節的起源,卻鮮有人知。牛郎和織女本來是兩個星座名稱,是怎麼一步步發展成戀人,夫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