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入畫,枯木重春——張維文大師《坐看雲起時》作品賞析

2021-01-16 匠人百科

張維文,字藝林,號草根張。1964年生於山西長治,黨員、根雕藝術家、山西省優秀民間工藝美術家、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長治市農村實用拔尖人才、平順縣第二批拔尖人才、平順縣第三批拔尖人才,多年來一直從事根雕藝術的研究與創作,創作出眾多優秀作品深受業內人士和藏家愛好者好評。

中國人在骨子裡就有一種喜木情懷,自古以來木製品就充斥在國人的生活中,木頭製造的家具,各類大大小小的生活用品還有形態各異的木雕擺件。中國根雕歷史更是源遠流長,自夏商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根雕藝術作品,到明清時期根雕技藝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階段。每一件根雕工藝品,都非常富有時代的風採與神韻,都是根雕藝術的最高表現,也是技藝的一種傳承。

根雕藝術,主要分為根藝和根雕兩部分。根藝的特點是天然造型,突出「天然美」。根雕與根藝不同,它的製作可謂因材施「刀」,對天然造型有缺憾的根材,以雕琢來彌補它的缺憾,不過,不要篡改其「本意」,應以順從根材的天然為主,只是進行小雕小琢。保持其「不完美」,這樣才是根雕本來的味道,我們要的就是那種粗樸之美,沒有的,別人為做出一個新的「有」,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根雕是藝術家發現自然美、並輔之以人工造型美的藝術形式,它是具有獨特美感的生態藝術,富有極為豐富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魅力。根雕造型的奇特、根雕作品蘊含的意義、根雕技藝的精湛及根雕作品給人的感官體驗組成了根雕藝術獨有的「奇」「韻」「巧」「妙」四個方面的生態美學特徵。好的根雕藝人往往能最有效的利用枯木原有的自然紋路、形象,雕琢出形態古樸天真、自然生動的藝術形象。

看根雕作品,關鍵是看「天工」,所謂巧奪天工,不如遵循天工。根雕與木雕、雕塑、石刻等藝術的表現形式不同之處,就在於根雕是採用根的自然形態,「與天同創」。因此,鑑賞一個根雕作品,其藝術性應該看重下面4點:一是尋奇覓美;二是巧借天然;三是突出意趣;四是講究構圖。這也是就根雕創作的最基本的設想。

尋找理想的根材十分艱難,往往過百木而不遇,相千根亦難一得。一根在手,百看千相,反覆審察,要在愛護天然,不損天然,依形度勢,十分謹慎地略加整刪,在似與非似中尋求意境,在根木節、疤、瘤上找傳神。根雕大師張維文認為,根雕之寶,寶在自然,天人合一,神形兼備,這是根雕價值的根本所在。

《坐看雲起時》作品鑑賞

作者:張維文

作品名稱:坐看雲起時

作品賞析:張維文大師介紹《坐看雲起時》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唐代大詩人王偉的《終南別業》,這件作品為"組合式"作品。他介紹到原先只有"峰巒疊嶂"的感覺,大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態勢,而且層次變化特別豐富,讓人遐想。後來他又偶得一塊飄逸感靈動的崖柏根,似雲霧飄繞,就像組合成圖畫形式,從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詩詞《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中受到啟發,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張維文敏銳的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他將先得的素材當成山峰一角,將飄逸靈動的崖柏根視為雨後纏附於山上的雲煙,言有盡而意無窮。如若唐代詩人王維經歷了人生起落後,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坐看雲捲雲舒。作品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把詩人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刻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詩味、理趣二者兼備,極具功力。

古人講求以詩入畫,張維文老師這件《坐看雲起時》又何嘗不是如此?作品從材質、創作構思和意境表達都能讓人讚不絕口,無論是鑑賞還是收藏,堪稱精品佳作!

每一件根雕工藝品都注入了根雕匠人的心血,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一定能夠在歲月靜好中綻放光彩!

相關焦點

  • 從《枯木怪石圖》,看文人畫精神
    既無常形,也就不易被形所困,更避開了文人畫技缺乏的弱點。畫的亮點不在形似,那作品要表現什麼呢?於是蘇軾又提出了「常理」一說。  「常理」的「理」既是畫中物象的自然規律,又是文人的畫理與畫法,更重要的是畫外的功夫與修養。明代文人畫家董其昌說過,學畫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方能胸襟開闊,見識深遠。將學養、氣質、品格、情趣納入作品,這樣畫的意境就自然提高了。
  • 清雅入畫 瀟灑出塵——李鴻猷書畫藝術賞析
    書畫家、作家、藝術評論家李鴻猷先生清 雅 入 畫 瀟 灑 出 塵——李鴻猷書畫藝術賞析任 冉隨著國際藝術資訊的快速傳遞與廣泛交流,擁有幾千年文化藝術資產和文化積澱的中國畫,也同步在積極變革與創新。
  • 溫子升《搗衣詩》賞析:「七夕長河爛,中秋明月光」
    溫子升《搗衣詩》賞析:「七夕長河爛,中秋明月光」文:枯木《搗衣詩》【南北朝】溫子昇長安城中秋夜長,佳人錦石搗流黃。香杵紋砧知近遠,傳聲遞響何悽涼。七夕長河爛,中秋明月光。杜牧的《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等,今天我們選取南北朝一位著名詩人的七夕詩詞,略作賞析。這位詩人名叫溫子昇(495~547年),字鵬舉,祖籍太原,祖父時移居濟陰冤句(今山東菏澤市),晉朝大將軍溫嶠後代,兗州左將軍長史溫暉之子,是南北朝時期最為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之一。
  • 草堂讀詩丨賞析:曼德爾施塔姆《林中雪地的寂靜中》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 「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我們聽到的是曼德爾施塔姆的詩作《林中雪地的寂靜中》,由王守仁翻譯。今天我們一起來賞析這首詩。首先認識一下奧西普·艾米裡耶維奇·曼德爾施塔姆,他是俄羅斯白銀時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詩歌理論家。
  • 擅長畫牡丹的著名畫家,石開寫意牡丹作品賞析
    原標題:擅長畫牡丹的著名畫家,石開寫意牡丹作品賞析「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閱盡大千春世界,牡丹終古是花王。」牡丹歷來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也是歷代國畫家們的座上賓。
  • 斑駁畫卷中凝聚的吉祥寓意 ——絳州木版年畫代表作品賞析--中國...
    斑駁畫卷中凝聚的吉祥寓意 ——絳州木版年畫代表作品賞析2017-02-24 14:24:00
  • 天蠍座的法國印象派創始人莫奈Claude Monet簡歷以及作品賞析
    雷諾瓦作品賞析 格爾奴葉的浴者雷諾瓦作品賞析 格爾奴葉的浴者此畫又名《蛙塘島》,雷諾瓦畫《蛙塘島》是完全聽從了莫奈的勸告,著重表現水與倒影的關係。他以這一相同構圖畫了兩幅,試著以清晰的小筆觸來展現光色感受。水面光彩閃動,色彩極易體現出來,視覺印象強烈。這幅畫因而也成了雷諾瓦印象主義的「入門」創作。
  • 賀成——十二生肖畫賞析
    作品賞析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創作體會十二生肖圖產生於中華文明,又稱屬相。和中國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的年份相配的十二種動物圖形。首先起源於動物的崇拜,有圖騰文化和自然人文的和諧。龍沒見過,蛇因可怕而不敢表現,豬和鼠也是因形象不易入畫。中國畫的生肖圖還要體現筆墨的特點,造型到變型離不開真、善、美的標準,它不是以裝飾、通俗的民間繪畫種類。
  • 南博曬家底,大師打擂臺
    這張畫著八哥的畫不僅被乾隆皇帝題了詩,還被鹹豐皇帝也「光顧」過。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這幅畫曾是清宮舊藏,乾隆在御覽此圖時,除了御題「活潑地」三個大字外,還在畫面頂端幾近中間的位置題寫了兩首詩。
  • 十首描寫涼意的古詩詞,微涼漸入梧桐,詩意盈滿心中
    杜甫寫詩時汗流浹背,「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還是宰相詩人晏殊條件較好,「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夏夜追涼 宋代:楊萬裡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賞析:遠處的竹林和樹叢裡,傳來一聲聲蟲子的鳴叫,一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可是,這並不是風,或許就是大自然寧靜的涼意吧?
  • 一首詩寫盡舊友久別重逢的喜悅,杜甫《贈衛八處士》翻譯賞析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譯文】人生離別後不能時常相見,就像參星與商星永隔一樣。
  • 文人畫的前世今生|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文人畫嗎?
    文人畫以水墨為主,重意境,寫胸中塊壘,即:文人畫的鼻祖是王維,對,就是那個課本必背篇目的王維。王同學對佛教很是感興趣,這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名維,字摩詰,合起來就是佛教裡的「維摩詰」——於是他對哲理、意境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就特別推崇,他的《山水論》開篇就說:凡山水畫,意在筆先。這就定下了文人畫的基調。
  • 乙亥畫豬 十大國畫大師
    雖然在畫壇上,少人畫豬。但是「一年春作首,六畜豬為先」。在許多人的心目中,豬還是吉祥、豐收和財富的象徵。在明清以及近現代中,以豬為題材的藝術品,基本上都是取其大吉大利、富貴吉利之意,豬被譽為財富的象徵。而當前在我們一些年輕人的心目中,則更被看作是可愛和悠閒的代名詞。
  • 揚州八怪黃慎——書畫界的杜甫,詩、書、畫融為一體民生本色!
    「詩書畫」三絕談到黃慎,就不得不提其在詩、書、畫三大領域內的成就,因為三者成就之高,世人稱之為「詩書畫三絕」。黃慎《商山四皓圖》軸,紙本設色,清在黃慎的畫藝越來越成熟時,他的母親有一次提醒他:「兒為是,良非得已。然吾聞此事,非薰習詩書,有士夫氣韻,一畫工伎倆耳。」而他的同鄉也點撥他:「子不能詩,一畫工耳;能詩,則畫亦不俗。」
  • 作品賞析——《牧神午後前奏曲 德彪西》
    B站:來練365《牧神午後》《牧神午後》是一首夢幻一般的交響詩,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義作品,可以認為,德彪西通過這一音詩而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因而此曲被後人譽為"德彪西的第一顆管弦樂定時炸彈"。從這個標題可以知道,他的音樂是受他的朋友史蒂芬·馬拉美的著名詩篇《牧神午後》啟發而寫的。
  • 風雨樓中伽趺坐 蓮花開處心無染——弘一《如來造像》賞析
    弘一 《如來造像》弘一大師早年留學日本,從名畫家黑田清輝專習油畫;於國畫雖極精鑑賞,然不多作。出家前所作,僅有木炭畫(少女)複製品一幀。此幅釋迦佛坐像,姿態端嚴,筆法秀逸,是大師出家後罕見的得意作品。此幅為弘一法師作如來造像,淡墨寫就,線條筆筆暢無阻滯,如新嬰血管;髮髻與衣袍間略施顏色,極素極雅,顯露大師靜如止水,實非凡手所能為。上題華嚴經偈,六朝筆意,端莊高古。李叔同一生與眾多的文化名人相交甚歡,此幅為杭州王式園「風雨樓」舊藏,左下角「徙蘅仙館珍秘」即為其藏印。
  • 重點作品賞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
    據記載,春信曾研習中國明代畫家仇英的仕女畫,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纖瘦玲瓏、清麗雅致,與仇英筆下的仕女有許多相似之處,可見其受中國傳統繪畫影響之深。鈴木春信《萩》版畫 31×18cm中國美術館藏作品前景中描繪了一簇搖曳的胡枝子,兩個少女一人手扶細枝,若有所思,一人轉頭望向畫外,身後的河水向遠處蜿蜒流去。
  •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粗筆源自沈周、吳鎮,兼取趙孟古木竹石法,筆墨蒼勁淋漓,又帶幹筆皴擦和書法飛白,於粗簡中見層次和韻味;細筆取法趙孟、王蒙,布景繁密,較少空間縱深,造型規整,時見稜角和變形,用筆細密,稍帶生澀,於精熟中見稚拙。設色多青綠重彩,間施淺絳,於鮮麗中見清雅。這路細筆山水屬本色畫,具裝飾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氣諸特徵,也奠定了「吳派」的基本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