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普洱老茶,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號級茶」和「印級茶」。
「號級茶」指的是清朝年間的那些老字號茶商流存下來的老茶,至今已過百年的歷史;
而「印級茶」興於50、60年代,指的是普洱茶進入計劃經濟國營茶廠生產的一批時代產物。
兩者由於存世稀珍,往往只現在故事裡和傳說中,所能見到的情況也無非是博物館與拍賣會兩種。
1、1950年之前
這個時期稱為號級茶,俗稱「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同興貢餅,同慶號,同昌老號,宋聘敬號。通常都有一張糯米紙,印上名稱,就是「內飛」。
2、1950年~1968年
所謂「印級茶品」就是包裝紙上,「茶」字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3、1968年之後
此時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葉公司」字號,改由各茶廠自行生產,統稱「雲南七子餅」,如:雪印青餅,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小黃印等……
1950年~1968年的印級茶
紅印
紅印圓茶又稱現代普洱貢茶,始制於1940年範和鈞創辦佛海茶廠之時。
其餅茶內正均為紅色印記,且茶餅的外紙正面都印著「八中茶」中茶公司標誌。在八個「中」字組成的圓圈內,有一紅色「茶」字。
在中茶公司所產的普洱茶品中,而冠以「八中茶」標誌者且又「茶」字為紅色者,只有紅印普洱圓茶和紅印雲南沱茶,是空前絕後的。
紅印普洱圓茶除了其身世價值外,茶品品質亦屬現代普洱茶中的上乘之品。
除了茶菁肥碩,條索飽滿,顏色粟紅,茶麵油光、茶湯透紅及葉底柔軟新鮮等品質外,其中茶內正完全埋在茶餅中央,是舊式壓模製造,使用古老製作工藝,無不是臍臼圓型餅茶,茶湯厚釅、有蘭香或野生樟香味,紅印圓茶,是勐海茶廠得以在現代普洱茶史上笑傲群雄的依據。
黃印
「雲南七子餅」,其實就是現代綠印普洱茶茶品,是由勐海茶廠50年代未所產的,被稱之為「現代拼配茶菁的普洱茶品始祖」的「黃印圓茶」。
黃印圓茶,由於毫頭多,陳化後都轉變為金黃色,是以茶餅呈黃色,故其外包紙標記八個紅色中字組成的圓圈中「茶」字為黃色,而內正標記為綠色「茶」字。
60年代以「黃印圓茶」之拼配工藝。勐海茶廠推出了中茶牌圓茶的替代品,「雲南七子餅」。
在「七子餅」中,以勐海茶廠生產的「紅帶七子餅」和「黃印七子餅」最具代表性。
「紅帶七子餅」產於70年代,以生茶製成,「藍印七子餅」產於80年代,是輕度熟茶拼配。
「紅帶七子餅」,在港臺及南洋的華人世界中,往往被視為「中秋團圓」的象懲,故國家園夢,一餅以系之,茶情、鄉情、家園情,普洱茶是寄託。
綠(藍)印
綠印圓茶系勐海茶廠40-50年代製作的茶品,是「紅印」的姊妹產品。
勐海綠印圓茶有早期和後期之分,早期綠印圓茶也叫「綠印甲乙圓茶」或「藍印甲乙圓茶」,早期綠印無論在陳香、樟香、滋味、茶氣等方面都是一流的。
後期綠印其指是50-60年代勐海茶廠所產的大批量普洱茶。有一部分茶品,是用新樹茶菁製造,但仍以生茶方式製造,被稱之為「綠印尾」,在普洱茶極品中,有極高的典藏價值。
南京藝茗樓茶藝培訓學校成立於2004年,2008年在中國南京正式登記的非政府組織(NGO)。是江南較早一家正式註冊的以「茶藝教育培訓、茶樓經營培訓」為教學、研究和服務領域的官方批覆機構,也是國內「茶藝培訓」、「茶樓經營」、「茶藝表演」領域的先鋒,是江南茶藝師的搖籃,連續多年被評為「南京優秀培訓學校」、「茶文化優秀推廣單位」。
國家一級茶藝師
國家一級評茶師
國家茶藝師考評員
中國茶葉學會會員
南京品牌商會副會長
山東黃島茶協副會長
南京江寧茶葉協會會長
義德文化特聘易學講師
國際職業培訓管理協會委員
江蘇海事學院茶學社指導老師
江蘇省職業技能鑑定題庫審定專家
上海市收藏協會香藝專業委員會會員
生於茶鄉的鶴錦老師,自幼受茶香的人文薰陶,長大後更是專業修習茶學,在茶文化教育裡,鶴錦老師一直孜孜不倦地耕耘著。鶴錦老師作為江蘇省首位「茶藝師考評員」,參與了國家茶藝師資格考試試題庫編寫工作,成為江蘇茶藝師資格考試的積極推動者。曾受《揚子晩報》《金陵晚報》《生活周刊》《龍虎網》《南京樓市》等多家媒體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