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紫金山天文臺編算出新中國第一部天文年曆

2020-12-01 中國科學院

  大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標準升降時間,日全食發生的準確時間;小到科學計算出住戶的日照日間。這些都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檯曆算研究室的工作內容。

  中國曆算歷史悠久,從先秦的古六歷到太平天國的天曆共有100多種曆法,歷代曆法的精確度在當時都具備很高水平。但在現代天文學發展上,舊中國卻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在1970年以前,我國出版的年曆都以參考蘇聯及歐美曆書為主。

  「天文歷算是天文學研究最基礎的領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成灼告訴記者,新中國建國60周年來,紫臺老一輩歷算工作者們,靠著自己的努力告別了「洋歷」,開始獨立編算自己的天文年曆。

  1969年紫臺編算出新中國第一本天文年曆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成灼的辦公室,從1970年到2009年的年曆都在書櫥中收藏著。其中最破舊的要數1970年那本了。「可千萬不要小看這本書,它可是新中國第一次獨立編寫的兩本天文年曆之一。」指著一旁有些泛黃、破舊的年曆,成灼說。

  記者看到,這本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1970年天文年曆》的序言中寫道:「中國天文年曆的誕生表明,依賴『洋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當時,我國出版的年曆都以翻譯蘇聯及歐美曆書為主。1962年時新中國處在四面被封鎖的國際環境中。沒有了國外曆書作為參考,中國曆書編算怎麼辦?「我們國內的建設要特別強調以自力更生為主,不要寄託希望於別的國家……」周恩來總理在196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段話為紫臺天文學家指明了方向。

  1964年紫臺取得獨立編算工作的初步成功,在此基礎上,1965年又進一步提高了編算質量,在短時間內編算完成1969年和1970年兩本中國天文年曆。這在當時可以說是獻給新中國建國20周年大慶的最好獻禮。

  國旗標準升降時間也是他們算出來的

  自此以後,中國現代天文歷算的研究開始步入正軌,尤其是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發展速度大為加快。成灼說:「現在,我們不但可以獨立編寫年曆,還能準確計算太陽、月亮等天體運動方位和速度,預報各類天象。」

  國旗升降時刻是莊嚴而聖神的。如何準確地計算出國旗升降的標準時間也成了紫檯曆算組專家們的工作之一。成灼告訴記者,從2002年開始,紫檯曆算組編算出全國各主要城市的日出日沒時刻,為嚴格規範升降國旗的時刻和太陽同步提供了依據,最後成功編算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標準升降時間》。同時,精確的日出日沒時刻還可以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比如路燈的自動管理,既節能又減少汙染。隨後,紫臺的專家們陸續編算出版了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多種民用曆書,包括《兩百年曆表》、《一百年曆表》、《新編萬年曆》、《大眾萬年曆》等。

  今年7月22日500年一遇的長江流域大日食就是對中國天文歷算工作水平一次很好的檢驗。成灼說,中國對日食的預報精確到了某一時刻某一具體位置的見食情況,不輸於任何發達國家。

  下一步研究室將瞄準國際前沿性課題

  成灼說過去歷算室的研究內容還比較單一,主要就是太陽系大天體的運動,研製歷表,隨著廣泛的高精度天文觀測資料的快速大量積累,紫檯曆算室的工作不斷擴充。成灼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天文歷算研究在雙星和多星系統高精度定位、自然衛星曆表、非線性天體力學與行星曆表表達、天體力學定性理論與三星系統穩定性、星系星團動力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瞄準國際前沿性課題,開展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究工作,這是中國天文歷算研究者當下的任務和未來努力的方向。(快報記者 安瑩 文)

相關焦點

  • 江蘇:紫金山天文編算出新中國第一部天文年曆-天文年曆 1970年...
    這些都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檯曆算研究室的工作內容。   中國曆算歷史悠久,從先秦的古六歷到太平天國的天曆共有100多種曆法,歷代曆法的精確度在當時都具備很高水平。但在現代天文學發展上,舊中國卻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在1970年以前,我國出版的年曆都以參考蘇聯及歐美曆書為主。
  • 中國天文年曆:今年大暑準確時間7月23日0時36分
    新華社天津7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根據新近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今年大暑的準確時間為7月23日0時36分。天文專家表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社會上的一些年曆在大暑的具體時間上可能會有不同,公眾應以紫金山天文臺的發布為準。
  • 紫金山天文臺出版「萬年曆」《一百六十年曆表》
    新華網南京8月28日電(記者蔡玉高)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劉寶琳主編的《一百六十年曆表》近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的歷表詳細、準確,還給出了2001-2060年的日月食典。     《一百六十年曆表》是1901-2060年的「萬年曆」,書中20世紀的歷表主要根據當年所用的曆書,其餘歷表則是根據太陽和月亮的運動規律,利用現代天文測算辦法計算得出。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紫金山天文臺推算精確時間
    節氣·歷史由來古人觀察太陽運動形成「二十四節氣」紫金山天文臺負責推算精確到幾分幾秒中國「二十四節氣」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介紹,古代中國的曆法是「陰陽合曆」。「陰曆」是根據月亮的圓缺,有初一、十五。而二十四節氣是「陽曆」,是古人根據太陽的周年運動來制定的。「古代人根據太陽在黃道的運動、不同的位置,按照太陽的平黃經,每隔15度劃一個節氣,形成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指導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
  • 【中國新聞網】紫金山天文臺:流星雨拉開2021年「天象劇場」大幕
    【中國新聞網】紫金山天文臺:流星雨拉開2021年「天象劇場」大幕 2021-01-03 中國新聞網 徐珊珊 【字體:大 中 小】
  • 2020年天象奇觀時間表 2020天文現象大事件中國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專家說,好戲,多吶!2020年1月4日,新年首場天幕大戲上演,象限儀座流星雨灑滿天際。6月21日的日環食最令人期待,12月14日的雙子座流星雨同樣精彩。  1月4日 迎來新年首場流星雨  2020年的首場流星雨——象限儀座流星雨將於1月4日達到極盛,每小時最多可見120顆流星。
  • 農曆編算有了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委22日發布了《農曆的編算和頒行》等334項國家標準。這次標準的制定首次將農曆編算和頒行納入國家標準化管理體系,填補了農曆曆法規範的空白,並有效維護了國家曆法的統一性和嚴肅性。  農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不僅是我國正式行使的曆法之一,也為全球華人普遍使用。
  • 紫金山天文臺:天龍座流星雨開啟十月「甜蜜暴擊」
    紫金山天文臺:天龍座流星雨開啟十月「甜蜜暴擊」 2019-10-0914:11: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玉素
  • 【遊俠導讀】6月23日將迎來端午節,天文年曆顯示,自今年以後7年裡...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自2002年以來,今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最遲。  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五月初五端午節。天文年曆顯示,2001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為6月25日,自此以後的10年裡,端午節對應的日期最遲為2004年6月22日,最早為2009年5月28日,最早與最遲相差了近一個月。  王思潮表示,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最主要是由農曆閏月所致。
  • 紫金山天文臺:「灶神星衝日」等天象閃耀6月夜空
    中新社南京6月3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3日發布消息稱,儘管6月觀星時間受限,夜空依舊精彩紛呈。「灶神星衝日」、「土星衝日」將先後登場,浪漫的流星雨也如期「赴約」。資料圖:流星雨爆發。天文專家介紹,對於中國大部分地區而言,進入6月就意味著夏天的開始。
  • 紫金山天文臺:北金牛座流星雨「接棒」夜幕「許願精靈」
    中新網南京11月13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3日消息,北金牛座流星雨即日起迎來極大。如果天氣晴好,公眾或許可以幸運地「遇到」美麗且明亮的「火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優雅地划過夜空。金牛座流星雨有南金牛座流星雨、北金牛座流星雨之分,他們也是流星雨界著名的「雙胞胎」。
  • 【中國新聞網】紫金山天文臺:6月中下旬將有木星合月及六月牧夫座...
    【中國新聞網】紫金山天文臺:6月中下旬將有木星合月及六月牧夫座流星雨 2016-06-13 中國新聞網 朱曉穎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