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標準升降時間,日全食發生的準確時間;小到科學計算出住戶的日照日間。這些都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檯曆算研究室的工作內容。
中國曆算歷史悠久,從先秦的古六歷到太平天國的天曆共有100多種曆法,歷代曆法的精確度在當時都具備很高水平。但在現代天文學發展上,舊中國卻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在1970年以前,我國出版的年曆都以參考蘇聯及歐美曆書為主。
「天文歷算是天文學研究最基礎的領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成灼告訴記者,新中國建國60周年來,紫臺老一輩歷算工作者們,靠著自己的努力告別了「洋歷」,開始獨立編算自己的天文年曆。
1969年紫臺編算出新中國第一本天文年曆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成灼的辦公室,從1970年到2009年的年曆都在書櫥中收藏著。其中最破舊的要數1970年那本了。「可千萬不要小看這本書,它可是新中國第一次獨立編寫的兩本天文年曆之一。」指著一旁有些泛黃、破舊的年曆,成灼說。
記者看到,這本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1970年天文年曆》的序言中寫道:「中國天文年曆的誕生表明,依賴『洋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當時,我國出版的年曆都以翻譯蘇聯及歐美曆書為主。1962年時新中國處在四面被封鎖的國際環境中。沒有了國外曆書作為參考,中國曆書編算怎麼辦?「我們國內的建設要特別強調以自力更生為主,不要寄託希望於別的國家……」周恩來總理在196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段話為紫臺天文學家指明了方向。
1964年紫臺取得獨立編算工作的初步成功,在此基礎上,1965年又進一步提高了編算質量,在短時間內編算完成1969年和1970年兩本中國天文年曆。這在當時可以說是獻給新中國建國20周年大慶的最好獻禮。
國旗標準升降時間也是他們算出來的
自此以後,中國現代天文歷算的研究開始步入正軌,尤其是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發展速度大為加快。成灼說:「現在,我們不但可以獨立編寫年曆,還能準確計算太陽、月亮等天體運動方位和速度,預報各類天象。」
國旗升降時刻是莊嚴而聖神的。如何準確地計算出國旗升降的標準時間也成了紫檯曆算組專家們的工作之一。成灼告訴記者,從2002年開始,紫檯曆算組編算出全國各主要城市的日出日沒時刻,為嚴格規範升降國旗的時刻和太陽同步提供了依據,最後成功編算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標準升降時間》。同時,精確的日出日沒時刻還可以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比如路燈的自動管理,既節能又減少汙染。隨後,紫臺的專家們陸續編算出版了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多種民用曆書,包括《兩百年曆表》、《一百年曆表》、《新編萬年曆》、《大眾萬年曆》等。
今年7月22日500年一遇的長江流域大日食就是對中國天文歷算工作水平一次很好的檢驗。成灼說,中國對日食的預報精確到了某一時刻某一具體位置的見食情況,不輸於任何發達國家。
下一步研究室將瞄準國際前沿性課題
成灼說過去歷算室的研究內容還比較單一,主要就是太陽系大天體的運動,研製歷表,隨著廣泛的高精度天文觀測資料的快速大量積累,紫檯曆算室的工作不斷擴充。成灼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天文歷算研究在雙星和多星系統高精度定位、自然衛星曆表、非線性天體力學與行星曆表表達、天體力學定性理論與三星系統穩定性、星系星團動力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瞄準國際前沿性課題,開展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究工作,這是中國天文歷算研究者當下的任務和未來努力的方向。(快報記者 安瑩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