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紫金山天文編算出新中國第一部天文年曆-天文年曆 1970年...

2021-01-16 東方網

  東方網10月6日消息:大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標準升降時間,日全食發生的準確時間;小到科學計算出住戶的日照日間。這些都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檯曆算研究室的工作內容。

  中國曆算歷史悠久,從先秦的古六歷到太平天國的天曆共有100多種曆法,歷代曆法的精確度在當時都具備很高水平。但在現代天文學發展上,舊中國卻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在1970年以前,我國出版的年曆都以參考蘇聯及歐美曆書為主。

  「天文歷算是天文學研究最基礎的領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成灼告訴記者,新中國建國60周年來,紫臺老一輩歷算工作者們,靠著自己的努力告別了「洋歷」,開始獨立編算自己的天文年曆。

  1969年紫臺編算出新中國第一本天文年曆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成灼的辦公室,從1970年到2009年的年曆都在書櫥中收藏著。其中最破舊的要數1970年那本了。「可千萬不要小看這本書,它可是新中國第一次獨立編寫的兩本天文年曆之一。」指著一旁有些泛黃、破舊的年曆,成灼說。

  記者看到,這本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1970年天文年曆》的序言中寫道:「中國天文年曆的誕生表明,依賴『洋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當時,我國出版的年曆都以翻譯蘇聯及歐美曆書為主。1962年時新中國處在四面被封鎖的國際環境中。沒有了國外曆書作為參考,中國曆書編算怎麼辦?「我們國內的建設要特別強調以自力更生為主,不要寄託希望於別的國家……」周恩來總理在196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段話為紫臺天文學家指明了方向。

  1964年紫臺取得獨立編算工作的初步成功,在此基礎上,1965年又進一步提高了編算質量,在短時間內編算完成1969年和1970年兩本中國天文年曆。這在當時可以說是獻給新中國建國20周年大慶的最好獻禮。

  國旗標準升降時間也是他們算出來的

  自此以後,中國現代天文歷算的研究開始步入正軌,尤其是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發展速度大為加快。成灼說:「現在,我們不但可以獨立編寫年曆,還能準確計算太陽、月亮等天體運動方位和速度,預報各類天象。」

  國旗升降時刻是莊嚴而聖神的。如何準確地計算出國旗升降的標準時間也成了紫檯曆算組專家們的工作之一。成灼告訴記者,從2002年開始,紫檯曆算組編算出全國各主要城市的日出日沒時刻,為嚴格規範升降國旗的時刻和太陽同步提供了依據,最後成功編算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標準升降時間》。同時,精確的日出日沒時刻還可以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比如路燈的自動管理,既節能又減少汙染。隨後,紫臺的專家們陸續編算出版了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多種民用曆書,包括《兩百年曆表》、《一百年曆表》、《新編萬年曆》、《大眾萬年曆》等。

  今年7月22日500年一遇的長江流域大日食就是對中國天文歷算工作水平一次很好的檢驗。成灼說,中國對日食的預報精確到了某一時刻某一具體位置的見食情況,不輸於任何發達國家。

  下一步研究室將瞄準國際前沿性課題

  成灼說過去歷算室的研究內容還比較單一,主要就是太陽系大天體的運動,研製歷表,隨著廣泛的高精度天文觀測資料的快速大量積累,紫檯曆算室的工作不斷擴充。成灼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天文歷算研究在雙星和多星系統高精度定位、自然衛星曆表、非線性天體力學與行星曆表表達、天體力學定性理論與三星系統穩定性、星系星團動力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瞄準國際前沿性課題,開展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究工作,這是中國天文歷算研究者當下的任務和未來努力的方向。

相關焦點

  • 現代快報:紫金山天文臺編算出新中國第一部天文年曆
    這些都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檯曆算研究室的工作內容。   中國曆算歷史悠久,從先秦的古六歷到太平天國的天曆共有100多種曆法,歷代曆法的精確度在當時都具備很高水平。但在現代天文學發展上,舊中國卻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在1970年以前,我國出版的年曆都以參考蘇聯及歐美曆書為主。
  • 中國天文年曆:今年大暑準確時間7月23日0時36分
    新華社天津7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根據新近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今年大暑的準確時間為7月23日0時36分。天文專家表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社會上的一些年曆在大暑的具體時間上可能會有不同,公眾應以紫金山天文臺的發布為準。
  •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1月20日迎來「大寒」
    原標題:《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1月20日迎來「大寒」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據新華社天津1月18日電(記者周潤健)「過了大寒,又是一年。」《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月20日17時43分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專家提醒,出行要注意防寒保暖,道路安全。
  • 2021年愛牧夫星特朗精品天文年曆震撼上市啦!
    愛牧夫天文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於2008年在國內首先設計並發行了面向天文愛好者天文年曆,集天文年曆、天象預告、天文科普和月曆檯曆等功能於一身。自發行以來,憑藉著其準確的天象預報信息、精美的版面設計和出眾的天文圖片,受到了國內外廣大天文愛好者的喜愛與歡迎,年曆不僅暢銷國內及港澳臺,更是遠銷東南亞、日本和美國等地區與國家,包括了日本的《天文指南》雜誌社、美國的《天空和望遠鏡》雜誌社、美國宇航局、亞利桑那基特峰國立天文臺、LBT天文臺和新墨西哥州VLA天文臺以及國外一些天文愛好者社團等天文機構都有人在使用。
  •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明日6時3分「立春」
    據新華社電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2月4日(農曆正月初五)6時3分將迎來「立春」。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的公曆2月4日左右為立春,此時太陽達到黃經315度。
  • 農曆雞年共384天將現「一年兩頭春」現象
    昨日,我國農曆官方出版機構——紫金山天文檯曆算室傅燕寧接受長江日報記者專訪,為大家詳解我國傳統曆法,以及農曆幕後「推手」的秘密。不過對於「現代欽天監」的叫法,傅燕寧表示:「我們與欽天監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不僅編寫年曆還預報大行星運行軌道 中國現行的農曆由南京紫金山天文檯曆算和天文參考系編訂,南京紫金山天文檯曆算和天文參考系是農曆的官方出版機構。
  • 【遊俠導讀】6月23日將迎來端午節,天文年曆顯示,自今年以後7年裡...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自2002年以來,今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最遲。  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五月初五端午節。天文年曆顯示,2001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為6月25日,自此以後的10年裡,端午節對應的日期最遲為2004年6月22日,最早為2009年5月28日,最早與最遲相差了近一個月。  王思潮表示,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最主要是由農曆閏月所致。
  • 2012年中國天文年曆:7日1時19分迎「大雪」節氣
    新華社天津12月6日電(記者 周潤健、帥安寧)《2012年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2月7日1時19分迎來今年的「大雪」節氣。    據天文專家介紹,每年公曆12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即為「大雪」節氣。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 冬至:數九寒天|侵權|版權|文責|法律|中國天文年曆_網易訂閱
    2020-12-21 12:40:31 來源: 不雲不曰 舉報   《中國天文年曆
  • 羊年該從何時算起
    炸裂,「立節」為界,你到底屬啥  很多人都按農曆大年初一新年開始算自己的屬相,其實,依照我國傳統曆法,一個人的出生年和出生月份理工科的朋友別急,據說還有個計算公式:  立春日期=[Y*D+C]-L(21世紀C值=3.87,即年數的後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數減閏年數。  舉例說明:2015年立春日期的計算步驟[15×0.2422+3.87]-[(15-1)/4]=7-3=4,則2月4日立春。怎麼樣,是不是一秒變學霸?
  • 農曆雞年現「一年兩頭春」現象
    記者 高萌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渾儀製造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1900年,渾儀連同五件古代天文儀器被八國聯軍盜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於1920年將這批儀器歸還中國。
  • 農曆雞年共384天 將現「一年兩頭春」現象
    記者 高萌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渾儀製造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1900年,渾儀連同五件古代天文儀器被八國聯軍盜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於1920年將這批儀器歸還中國  不僅編寫年曆還預報大行星運行軌道  中國現行的農曆由南京紫金山天文檯曆算和天文參考系編訂,南京紫金山天文檯曆算和天文參考系是農曆的官方出版機構。  「歷算室是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一個部門,部門成立很早了,目前工作人員有10個。編制農曆其實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傅燕寧說,在推算農曆前,要做很多前期準備工作,一架精密計算機必不可少。
  • 中科院:2010年清明準確時間為4月5日5時30分
    新華社南京4月4日電 (記者 蔡玉高、周潤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根據新近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今年清明的準確時間為5日5時30分。王思潮表示,作為我國權威的天文測算部門,紫金山天文臺負責實施我國的日曆編算和發布,每年編算次一年的農曆日曆,其中包括朔望和節氣時刻,時間均精確到分鐘,作為標準在每年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中正式發表,並以《日曆資料》的形式對外發布。王思潮提醒,社會流傳清明時間的其他版本可能是由於有些日曆編印時的粗心所致,肯定是不準確的。公眾一定要以《中國天文年曆》為準。
  • 中國青少年科學年曆發布 匯聚2019年科學活動
    —「中國青少年科學年曆」正式上線,熱愛科學的「問號少年」,將擁有一個便捷的獲取科學活動資訊的平臺。該小程序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騰訊公司開發,並於20日開幕的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上正式發布。據了解,「中國青少年科學年曆」小程序致力於服務6-18歲的國內中小學生、和其學校及家長群體,幫助熱愛科學及科普活動的青少年獲得更好更全的科普活動資訊。
  • 遙望星空 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盱眙論道
    中國江蘇網10月20日淮安訊     10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共盱眙縣委和盱眙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在盱眙召開。  許昌銀攝  來自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上海天文臺、全國各高校天文系統、科協系統的70餘位專家,及江蘇省和全國各地的天文愛好者200餘人參加論壇。
  • 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與星空對話—新聞—科學網
    9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共盱眙縣委員會和盱眙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在江蘇盱眙開幕。本次論壇以「科學素養與星空的對話」為主題,吸引了來自海內外六位知名天文學家共聚一堂,探討天文與人類未來的發展,共話天文科學傳播的偉大力量。 本次論壇以主論壇和專題論壇兩個階段進行。主論壇環節由四位海內外知名院士進行主旨演講及圓桌討論。中科院院士汪景琇以距離人類最近的恆星——太陽為開篇,從古論今,講述了人類認識太陽的歷史與新徵程。
  • 2019年不宜嫁娶?天文專家有話說
    進入臘月後,農曆己亥豬年漸行漸近,年味愈來愈濃。天文專家表示,即將到來的豬年中,將出現我國傳統曆法中的「無春」現象,即農曆的一年中沒有「立春日」。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的時間一般都在公曆年2月4日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