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作家筆不輟,著書立傳贊勞模

2021-01-16 林州播報

世代農民,深居山區,高中學歷,這是任村鎮白家莊村農民白青年給記者留下的印象。但就是這樣一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歷時一年多,獨立編纂了一部26.6萬字的人物傳記——《紅旗渠勞模任羊成》,沸騰了這個小山村。



  寒冬時節,渠水靜淌,老樹矗立,在緊鄰紅旗渠的白家老屋中,記者見到了這位年近六旬的農民作家。


  「寫文章不用走後門」


  白青年夫婦熱情地招呼記者一行進入屋內。屋內光線昏暗,地上放了一盆燒火做飯後的木炭驅寒,牆上掛著幾張褪色的獎狀,唯一一件與時俱進的物件是一臺桌上型電腦。白青年自豪地告訴記者,這臺電腦用了十幾年了,是村裡最早的電腦。



  「我這個人就是愛看書,每天都看。」白青年笑著說,不管外出打工還是出遠門,書本是必帶的隨身物品。儘管生活拮据,他的精神世界卻並不貧瘠。


  上世紀70年代末,白青年在本村讀高中,作家浩然對他的寫作給予了極大鼓勵。白青年回憶,當時浩然在刊物《河東文學》開設「回復文學青年的提問」專欄,回復讀者來信。白青年試著給浩然寫了一封信,結果回信直接刊登在了《河東文學》上。「寫文章不用走後門」「文學寫作,失敗大於成功的多,必須堅持……」儘管已過去幾十年,白青年對回信中的這幾句話仍記憶猶新。


  正是這封回信,讓毫無文學「門路」的白青年堅持寫作30餘年。


  「不圖錢,就圖個高興」


  年輕時,和眾多林州建築工人一樣,除去農忙時節,白青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建築工地上度過。「我是走到哪兒寫到哪兒。」白青年告訴記者,很多作品都是在外打工時創作的。「白天打工,晚上寫作」,是他在外生活的真實寫照。


  白家莊距離縣城六七十裡地,白青年常騎一輛自行車到縣城去投稿。1980年,白青年在當時的《林縣小報》發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話小事》。時至今日,提起當年給予他寫作指導的文化站工作人員王買金、彭新生,白青年依然充滿感激。


  在白青年保存的為數不多的資料裡,有幾頁90年代的採稿通知單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採稿通知單上「付給稿酬」欄標註的稿酬多為1塊2、1塊5、2塊……「我寫文章不圖掙錢,就圖個高興。」儘管稿費寥寥無幾,白青年卻樂此不疲。


  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在國家、省、市廣播電臺、報刊發表各類體裁作品百餘篇,並多次獲獎,成為我市作家協會第一批會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白青年與紅旗渠有著不解之緣。


  1960年,白青年出生後還未取名。白青年的父親任鄉支書(相當於現在的村黨支部書記),當時紅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正緊張施工。在一次陪楊貴老書記到青年洞視察時,白青年的父親請老書記為自己的兒子取名字。楊貴說:「現在青年洞正在搞突擊,就叫青年吧。」就這樣,白青年的人生與紅旗渠有了割捨不斷的聯繫。


  從小就在紅旗渠岸邊長大,白青年耳聞目睹了很多有關紅旗渠的英雄事跡。提起創作《紅旗渠勞模任羊成》的初衷,他說:「我的父親當年也是修渠大軍中的一員,任羊成是眾多紅旗渠勞模的代表,勞模能夠鼓舞士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土生土長的紅旗渠人,應當為林州做一點貢獻。」




  「手稿摞起來近一米」


  在親朋好友的鼓勵和支持下,2016年下半年,白青年開始了創作,通宵達旦、廢寢忘食成了常事。為確保事件的真實性,白青年成了任羊成家的常客;多次開著僅有的一輛農用三輪車到東崗、任村、石板巖等地走訪。為寫好書中《除險隊軼事》章節,他曾不顧山高路遠、天氣惡劣,到石板巖專訪不下十次。


  經濟條件有限,草稿就寫在廢紙上,再整理謄寫一遍,最後再用手寫板「寫」到電腦上,成書時白青年已經手寫了三遍書稿。「光手稿摞起來有這麼高。」白青年用手比劃出了近一米的高度。

  白青年的妻子趙姣英身體欠佳,而他忘我地投身寫作,創作的一年多時間裡,兩季秋收的玉米被大雨淋溼也沒顧上收……趙姣英告訴記者,這兩年地裡基本沒有收成,村民們也都理解不了白青年的「不務正業」。


  2017年春節期間,初稿已經完成,卻有人給白青年潑了一盆冷水,對他說三道四……但白青年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這本書完成。創作期間,我市作家崔復生多次給予他鼓勵;楊貴老書記多次給他打電話,督促他將此書儘快出版,大力宣傳紅旗渠,並為其作序。2018年1月,《紅旗渠勞模任羊成》出版發行。


  就是這個骨子裡刻著紅旗渠精神的農民,用一雙長滿老繭的手,一字一句將任羊成的事跡編寫成書。為宣傳紅旗渠精神,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常鵬勇/圖)

編   輯 | 張振海

編   審 | 陳廣紅

相關焦點

  • 王振山原創丨走進農民心裡的作家
    走進農民心裡的作家文/王振山1941年農曆5月26日夜,在望泉寺村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裡,一個小男孩,大喊大叫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就是王克臣。1956年,在本村高小畢業的王克臣,硬是要到北京城裡去讀書。於是,從鄉下考入北京第48中學。
  • 中國勞模表彰制度簡史 - 工會要聞 - 新湖南
    2020年,是全國勞模表彰年。 勞動模範作為時代領跑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崗位上,用自己的勞動,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寫下了絢麗的篇章。評選和表彰勞動模範,繼而宣傳和弘揚勞模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創立和運用的一種有效的社會動員方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召開15次全國勞模表彰大會,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3萬餘人。
  • 文昌筆是可以旺文的風水筆
    文昌筆是可以旺文的風水筆。古代凡參加科舉考試,或欲以文武進祿者,均要拜文昌帝君,以圖吉祥。
  • 電視劇《老農民》故事梗概
    馬大頭的兒子馬仁禮帶著未婚妻喬月從北平回村避難,正好遇到土改工作組進村,馬家的土地被分給了農民,馬大頭氣絕身亡,喬月見風使舵,聲稱被馬仁禮矇騙,要和馬仁禮劃清界限,並開始向牛大膽示好。麥香村成立了兩個互助組,牛大膽當上了河東組的組長,帶領村民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喬月的殷勤感動了牛大膽,得知喬月也是苦出身,和馬仁禮並沒有夫妻之實,牛大膽和喬月結婚,這讓燈兒異常氣憤。
  • 市縣工會領導慰問勞模
    市縣工會領導慰問勞模 2020-11-24 23:2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筠工會)近日,宜賓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景洪倫,筠連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曾志鈞一行
  • 用農業科技肋力農民脫貧致富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迅速掀起學習勞模、尊崇勞模、爭當勞模的熱潮,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號召全市各族職工群眾以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為榜樣,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徵程,為全面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新疆貢獻智慧和力量。
  • 弘揚勞模精神,凝聚奮進力量!區領導慰問全國勞模吳卿敏
    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勤於創造、勇於奮鬥,做好新時代的答卷人、奔跑者,奮力譜寫路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相關部門要講好勞模故事、展示勞模風採,在全區營造關心勞模、尊重勞模、對標勞模、爭當勞模的濃厚氛圍,激發更多、更強的發展動力。  吳卿敏分享了在北京參加表彰大會的感受和體會。
  • 點讚勞模丨沈越超:社區百姓健康的守護人 
    勞模寄語:紮根基層衛生事業,盡我所能,守護百姓健康;傾我所愛,致力醫院發展。為此,沈越超積極開展農民、學生體檢工作,指定體檢方案和計劃,提高了農民、學生的體檢率。還利用業餘時間,在社區長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義診、問卷調查等宣傳活動,「有些老年人耳朵背、記憶力差,我就多講解幾遍。」「親情、全程、完美」的服務理念,提升了社區衛生站的知名度和信任度,而他本人作為轅門百姓的「保健醫生」已在北海街道小有名氣!
  • 愛灑郵路三十載 平凡崗位寫人生——記「全國勞模」鳳凰縣臘爾山...
    紅網鳳凰縣分站11月25日訊(通訊員 張霞 吳東林 歐林江)2020年是勞模和先進評選表彰年。11月24日,湖南省鳳凰縣臘爾山郵政支局投遞員龍金雲作為「全國勞動模範」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湖南省的「全國勞模」在人民大會堂前合影。
  • 《老農民》美麗帶著結婚介紹信來找大膽結婚
    這是一部尊重農民的電視劇,農民是主角,而非被觀看的對象。說起來,這些年農村題材的電視劇也不少,大部分都是喜劇,但仔細推敲的話,就會發現絕大部分都是在看農民的笑話。在此類片子中,雖然總會以「致富」之類主旋律引領,其實還是將農民置於「示眾」的地位,將他們與城市文化相對比,以這種觀念上的落差作為笑料,以博取觀眾一笑。這樣的喜劇底子上沾染著刻毒。而在《老農民》體現的則是一群農民在困難時代中屹立不倒。而農民前面的「老」字更是意味深長。該劇總導演張新建說,這個「老」字是個包含著文化內涵的尊稱,是指老祖宗、老前輩。但我總覺得在此處恐非如此。
  • 總書記一貫倡導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長期以來,廣大勞模以平凡的勞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鑄就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是我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強大精神力量。」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市勞模協會第四屆代表大會舉行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許琴)11月19日,南京市勞模協會第四屆代表大會舉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張一新出席大會。   會議修改了協會章程,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聘請許慧玲為市勞模協會名譽會長。
  • 勞模徐虎:「晚上七八點鐘的太陽」仍在發光發熱
    原標題:勞模徐虎:「晚上七八點鐘的太陽」仍在發光發熱上世紀90年代,一位上海普通水電修理工感動了中國。他叫徐虎,利用空閒時間義務為居民服務,被親切地稱作「晚上七八點鐘的太陽」。如今,這位退休已6年的老典型在忙些什麼?對於勞模精神又有怎樣新的體悟?記者日前回訪了徐虎。
  • 甘棠苑之歌(薛有生/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
    《甘棠苑之歌》文/薛有生(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但思想的光輝絕不會被歷史湮滅於是三千年後的今天你來了帶著虔誠帶著恭敬帶著尋道者的那份執著與真誠掘德政之井弘惠民之風你思索著怎樣把甘棠樹種在大眾心底怎樣把召公的遺願變成今天的踐行你慷慨解囊投資修繕訪能納賢著文立說
  • 讀書不只世界讀書日 看看10位資深作家平時讀什麼?
    李瑾(詩人,作家)推薦:《黃雀記》(蘇童 著)作家出版社「這部《黃雀記》帶有明顯的魔幻色彩,作者將一部中篇「抻成」一部長篇,不是注水,而是注入隱喻,給讀者提供一個巨大的想像的場域。坦白說,一般讀者觀此書,除了感受到震撼,要想解讀,還是非常有難度的。
  • 光榮屬於勞動者:勞模精神走過70年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成為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這次參加全國勞模會,是咱們工人階級的光榮。  在這趟「毛澤東號」機車上,來自吉林的李永有著「雙重身份」——他既是列車的司機長,也是被獎勵的首屆全國勞模,《我對大會的感想》一文就出自他的筆下。
  • 樋口一葉:並肩紫式部,日本最偉大的女性作家
    她的父親本是山梨縣農民,為擺脫階級制度的桎梏,棄鄉上京,並於明治新政府成立前擁有了士族(武士)身份,新政府成立後升任為政府下級官吏。一葉從小喜愛讀書,但母親反對其進學。一葉在11歲時被迫退學。於是一葉受到啟發,決定以筆養家。1891年,樋口一葉成為《朝日新聞》的記者。同時,她投入舊派大眾作家半井桃水門下,開始學習小說的寫作技巧。翌年寫成處女作短篇小說《暗櫻》,同年模仿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幸田露伴筆風寫成《埋木》,在浪漫主義文學刊物《文學界》發表。此後,她又相繼發表了《雪天》《琴聲》等短篇小說。
  • 文昌帝君與文昌筆
    因此,文昌星成為文人崇拜的星座,人們為了旺學業、旺事業運便興修文昌塔,而後來又衍生出了文昌筆。文昌筆利於讀書、功名及事業。令人頭腦敏捷,思維發達。「文昌星」為古代狀元的象徵,專助於學習,對於上學期間的孩子,學生,處於攻讀學問的人來說非常的重要。有利於文思敏捷,考試名列前茅,旺貴氣,有利於發散思維,旺文益智。
  • 敬庭堯著三羊開泰
    潑墨法是用極溼墨,即大筆蘸上飽和之水墨,下筆要快,慢則下筆墨水滲開,不見點畫,等幹或將幹之後,再用濃墨潑即在較淡墨上,加上較濃之筆,使這一塊淡墨中,增加層次。也有乘淡墨未乾時,即用濃墨潑,隨水滲開,可見韻致。或者筆頭蘸了淡墨之後,再在筆尖稍蘸濃墨,錯落點去,一氣呵成,即見濃淡墨痕。一幅之中都用潑墨即平,所以間以惜墨法,就是再用幹墨或燥墨勾出物象,稍加皴擦即可。潑墨得法,還須見筆,淋漓爛漫,有骨有肉。在幹筆淡墨之中,鑲上幾塊墨氣淋漓的潑墨,可使畫幅神氣飽滿,畫面不平有層次,增強幹溼對比的節奏感。
  • 兢兢業業,是工作中的「勞模」星座,早晚會成大器
    那麼,哪些星座是工作中的「勞模」,早晚會成大器呢?他們從不會涉足捷徑,也不會為了達到目標而陷害他人,相反會勤懇地面對工作中的一切,就像「勞模」一樣,默默做實事兒,因此,這樣的人,成大器也是早晚的事。他們就如同事業場中的「勞模」,不斷的刷新自身的技能,在工作之餘,還能學習到更多的事情,因此,只要能保持這種前進的姿態,成功自然也是手到擒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