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區蹦鼓舞表演《獅鼓鬧元宵》榮獲佳績

2021-01-16 德州新聞網

2月19日,元宵節前夕,德州市2019年元宵節民間文藝展演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啟動月活動在中心廣場盛大舉行,由我區代表隊表演的蹦鼓舞《獅鼓鬧元宵》喜獲二等獎和優秀組織獎。

群獅歡騰鬧元宵,蹦鼓舞出新氣象。蹦鼓舞又叫跳鼓舞,起源於元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區東部馬頰河一代,曾一度十分流行,尤其在糜鎮、宋家、滋鎮、義渡、鄭家寨、神頭等鄉鎮,幾乎所有鄉村男女老少,都會跳蹦鼓舞。隨著時代的變遷,蹦鼓舞成了廣大群眾同觀共賞、同歡共樂的文娛形式,六百年來,經久不衰,每逢元宵佳節,群眾便自發地組織起秧歌舞隊,走街串村地表演,相沿成俗,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自娛性表演藝術。

該節目充分展示了我區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深入挖掘和保護民間文藝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調動了我區民間文藝愛好者的創作熱情,增添了我區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李宇 攝

相關焦點

  • 朝鮮族長鼓舞——鼓舞人生
    1.朝鮮族長鼓舞簡介朝鮮族長鼓舞也稱「杖鼓舞」,是我國朝鮮族人民常在娛樂時會跳的舞蹈。長鼓舞所敲擊的鼓是兩面的組成,但兩面的音高有所不同。舞蹈中,舞者兩隻手同時敲擊鼓的兩個不同面。到了明清時期,朝鮮族人口快速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與此同時,長鼓舞傳入中國。 3.朝鮮族長鼓舞特色「長鼓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於一體,是綜合性的民間藝術,不僅可做伴奏的樂器,而且還可作舞蹈道具,可集體表演,也可單獨展示。「長鼓舞」將舞蹈、鼓、樂融為一體。目前長鼓舞流行於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等。
  • 陵城區婚事緩辦、喪事簡辦、慶典免辦倡議書
    陵城區文明辦陵城區民政局2021年1月9日
  • 非遺廣東|「迴旋應節」——瑤族長鼓舞
    瑤族長鼓舞,瑤語叫「挨汪都」,又稱「打橫鼓」、「調花鼓」,是中國瑤族的一種民間舞蹈,主要分布於粵北山區連南瑤族自治縣的排瑤聚居地,多在瑤族傳統節日及慶祝豐收、喬遷或婚禮喜慶的日子表演。瑤族長鼓舞傳說瑤族長鼓舞歷史悠久,據排瑤民間的傳說,長鼓舞是1000多年前的隋唐時期,他們的祖先從湖南洞庭遷徙到連南時帶來的,而且起源於一個動人的愛情幻想故事:古時勤勞英俊的排瑤青年唐冬比,與化名房沙十三妹的仙女相遇相愛,卻被玉皇強行拆散。
  • 非遺廣東|「長盛不衰」——小長鼓舞
    小長鼓舞是瑤族支系「過山瑤」的民間傳統舞蹈,流傳於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瑤族聚居地。舞者在嗩吶伴奏下,手握長鼓邊敲邊舞,因其鼓形較小,為區別於瑤族另一支系排瑤的「長鼓舞」,而稱「小長鼓舞」。小長鼓舞表演多在廳堂或寨門坪進行。
  • 朝鮮族長鼓舞——熱血澎湃
    1.長鼓舞簡介朝鮮族長鼓舞是中國朝鮮民族用以自娛自樂的舞蹈藝術,又稱「杖鼓舞」。長鼓舞的鼓面分為高音鼓面和低音鼓面,高音鼓面用長約一尺的長鞭敲打,低音鼓用手掌拍擊。鼓面傳來的音高不同,節奏也不同,配合著優美的舞姿,音樂的搖曳,無論是觀賞者還是表演者都會隨著長鼓舞的進行變得格外興奮愉悅。跌宕起伏,戛然而止,朝鮮族長鼓舞有著讓人熱血澎湃的感染力。2008年6月7日,「朝鮮族長鼓舞」經由國務院審批,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歷史起源公元四世紀,印度的細腰鼓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後又流傳東至朝鮮。
  • 世界鼓舞,鼓舞世界,2020吉首鼓文化節開幕
    以鼓舞、鼓歌、鼓樂、場內表演加場外互動、時空連線等形式組成,力求成為一場展示「神秘湘西、吉祥首府、天下鼓鄉」和中國鼓文化的視聽盛宴。《開節祭鼓》表演中,兩位老巴代揮舞著手中的司刀、綹巾、竹柝等法器,吹響牛角號,向苗族鼓神祭拜祈福;《土家擺手鑼鼓》舞臺上,十多名土家兒女敲響身前的12面大紅苗鼓,舞臺最前方的4名土家阿妹隨著鼓點敲響手中的鑼,形成「鼕鼕鼓雜喃喃語」「一片纏綿擺手歌」的熱鬧喜慶場面;湖北土家薅草鑼鼓隊,身著土家族傳統服飾,表演起了薅草鑼鼓《么姑篩茶來》。
  • 越城區新添三枚「國字號」招牌
    近日,中央文明委公布本輪全國基層文明創建評選結果,我區形爾尚居家空間有限公司、府山街道書聖故裡社區、富盛鎮上旺村等3個單位(村)榮獲全國文明單位(村)榮譽稱號,8個全國文明單位(村、校園)榮譽稱號繼續保留。截至目前,全區成功創建全國級文明單位(村、校園)11個,不斷擦亮首位度中心城區的「文明底色」。
  • 朝鮮族長鼓舞源於印度,韓國這次不會再搞事情了吧?
    趁還沒有被韓國申報非遺,小編先帶大家認識一下朝鮮族長鼓舞。長鼓舞是朝鮮族民間舞蹈,歷史上,長鼓又以「腰鼓」、「細腰鼓」、「杖鼓」等名稱載入史書。《樂學軌範》記載:「文獻通考雲,羯鼓、杖鼓、腰鼓,漢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類皆廣首細腹,宋蕭史所謂細腰鼓是也,右擊以杖,左拍以手,後世謂之杖鼓。」
  • 臘月初一蹦一蹦,吉祥安康福運到,通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光榮院為...
    北方民諺有「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這「蹦」,一方面是指人們要多活動筋骨,在寒冷的臘月裡不生病;另一方面,「蹦」與「嘣」字諧音,於是在每年的農曆臘月初一,爆米花成了人們在新春佳節來臨前的一種希冀:在新一年的開始,要蹦蹦跳跳,把晦氣和疾病蹦掉。
  • 苑陵商場商戶全部搬走了
    苑陵商場外,商戶將商品擺在路邊銷售  河南商報記者 張科峰 李興佳/文 侯建勳/圖  鄭州火車站商圈存在了20多年的苑陵商場外遷,隨後將升級改造。  現場  苑陵商場商戶全部搬離  昨日的苑陵商場已人去樓空、大門緊閉。  「商戶全部搬走了,說是市場要升級改造,也不曉得啥時間開業。」商場被繩子圍起來,商場東出入口一側,幾名工人在施工。  兩天前,這裡是這樣一幅場景:商戶在做搬家收尾工作,不少商戶掛出「尾貨大處理」的牌子。
  • 慶陽在2020年甘肅省健康扶貧科普達人演講比賽中榮獲佳績
    經過激烈的角逐,此次比賽共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10名,我市劉穎瑩獲得一等獎,芮婷、張丹獲得二等獎,為她們點讚甘肅省衛健委黨組書記楊隴軍講話省衛健委黨組書記楊隴軍為榮獲比賽一等獎的選手頒獎參會領導為榮獲比賽二等獎的選手頒獎併合影專家評委--省婦幼保健協會、省科學技術協會會長、中國健康素養巡講專家安平對選手進行點評一等獎
  • 肖紫兮肖紫月參加花樣滑冰比賽 姐妹同心力創佳績
    姐妹二人都是將來的藝術之花,希望二人共同進步再創佳績!
  • 秦始皇陵為何遲遲不被發掘?
    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在20世紀70年代被發掘,出土了著名的兵馬俑。而後數次規模不等的發掘也是對陪葬坑的揭露。雖然古代文獻中,記載了秦始皇陵被數次盜掘的情況,但是在現代,地宮部分迄今為止一直沒有被考古發掘過。我國是個非常注重喪葬的國家,在秦朝的時候陵墓建造技術就已經非常高了。
  • 二月二龍抬頭民俗文化展演活動 舞龍舞獅鼓舞精神
    原標題:舞龍舞獅 鼓舞精神 各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和非遺項目的展示,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觀看。在色彩鮮豔的各種演出道具襯託下,現場充滿著濃鬱的傳統文化氛圍。   活動現場最引人注目的是舞龍表演,長度達到18米的巨龍,在舞龍隊員們的手中上下翻滾,氣勢恢宏,場面宏偉。同時,氣勢磅礴的龍鼓演奏配合中國傳統鼓上舞,剛柔相濟、盪氣迴腸。而來自素有「武術之鄉」美稱的河北滄州舞獅團,為大家上演了難度極高的武術舞獅——梅花樁舞獅。
  • 威海金猴集團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2009年以來,金猴集團多次參加閱兵鞋和閱兵靴的研發生產,榮獲「閱兵保障突出貢獻獎」,並相繼為全軍和武警部隊研發生產了50多個品種的軍用皮鞋及軍用皮具產品,其中所研發的「新型作戰靴」榮獲2018山東省「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金獎。
  • 信豐縣第九小學榮獲「縣九運會」羽毛球項目團體總分第一名
    >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王紅燕、郭學武報導:信豐縣第九屆中小學學生運動會羽毛球項目比賽於12月15日、16日在體育中心舉行,信豐九小共派出18名運動員參賽,14名運動員獲獎,3名運動員獲冠軍,最終以團體總分69分的好成績榮獲城區學校第一名
  • 合生雅居榮獲民族品牌金獎
    ▲ 嘉賓論壇「提質增效 · 綠色智造」6點30分答謝晚宴開始,伴隨著歌舞表演助興以及頒獎儀式將本次活動推向了高潮,合生雅居(廣州阿凡達家具有限公司)憑藉著多年來優秀的市場口碑以及過硬的品牌實力榮獲民族品牌金獎,獲此殊榮充分的體現了業界領導以及行業大咖對合生雅居在家居行業綜合實力與影響力的高度認可
  • 陝82帝王陵星羅棋布 珍貴遺產展輝煌文化
    漢景帝劉啟及皇后王氏同塋異穴合葬陵--陽陵。      考古專家介紹,除了前期的規劃,帝王陵的選址亦特別講究風水。後來的君主都以封土大小、高低來顯示墓主等級,封土愈修愈大,高大之狀猶如山陵,而陵又有崇高的意思,所以在戰國中期以後,君王的墳墓開始稱為「陵」。到秦始皇時更稱「陵」為「山」,名為「麗山」。從漢代文帝開始出現「以山為陵」,關中平原上的唐18帝陵均為「以山為陵」,氣勢雄偉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