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好的木瓜豬腳醋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5月13日電 題:廣東臺山人添丁喜歡用「煮雞酒」和「煲酸醋」報喜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添丁增口,是喜添新丁、榮納嬌女的總稱。凡是家裡新添小成員,長輩們都很重視,並會張羅著以各種方式來向親戚朋友們報喜。而在僑鄉廣東臺山,人們喜歡用「煮雞酒」和「煲酸醋」來傳達喜訊。
廣式豬腳姜醋 李曉春 攝
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現在通訊發達,從產房獲悉嬰兒順利出生後,臺山人多數都會立即打電話、發簡訊、發微信給親朋好友,告知「產房傳喜訊——生了」。若按以前的當地習俗,新生兒的長輩們要在嬰兒出生十天內擇日烹煮雞酒,並囑咐幾個熟手的嬸姆過來幫忙,煮好的雞酒先祭祖,然後再由嬸姆們幫忙派給同村的宗親、自家的親戚或鄰居,逐一去報喜。
臺山人「開醋墱」煲酸醋 李曉春 攝
臺山人煮雞酒,多數選用雞、豬肉、木耳、黃花菜、姜、米酒等為主料。雞和豬肉洗淨後切塊,木耳和黃花菜要提前浸發好,老薑切片。「想把雞酒煮得好,要先把準備好的肉類食材炒白鍋(不用放油,直接生炒),然後將薑片用油爆香,再放入炒好的食材,加水後繼續煮」對臺山當地煮雞酒做法頗有心得的李曼紅介紹,「待鍋中的水煮沸後,就可以加入黃花菜、木耳和米酒,整個烹煮過程只需10分鐘左右,若煮得時間過長,會影響雞肉的口感。」這傳統的做法看似簡單,卻能把當地的喜菜傳統文化糅合在裡面,讓大家在品嘗到混合著雞油香和酒香的煮雞酒同時,也能嗅到添丁增口那幸福的味道。
據李曼紅透露,在臺山產婦坐月子時多數會煲酸醋,通常在產後第七天開始煲,並把這稱之為「開醋墱」(臺山人把煲酸醋的瓦煲稱之為「醋墱」),期間會每天或隔天添加新的食材煲熟以滿足食用需求,直到小孩滿月那天止停煲並清洗瓦煲,並稱之為「洗醋墱」。親朋戚友們獲知產婦和孩子從產房回家後,都會關心地問上一句「幾時開醋墱呀?」(意思就是說什麼時候開始煲酸醋),然後擇日帶著豬腳或小母雞等滋補食材和賀禮上門探望,順便可以吃上一碗味濃料足的酸醋。
據了解,臺山人煲酸醋的食材當中最為常見的有豬腳、花生、黃花菜、木耳、老薑、糯米醋、黃糖,還會選擇性搭配木瓜或雞蛋等。常見的做法是將砍小塊燙水後的豬腳、花生、拍好的姜塊放入瓦煲中煲10分鐘左右,加入削皮、切塊的木瓜、浸發好的木耳和黃花菜,繼續煲20分鐘,然後加入糯米醋、黃糖、雞蛋和少許食鹽,煲8分鐘左右停火。剛煲好的酸醋不用急著去掀開蓋進行調味,待瓦煲中的木瓜、醋、糖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促使食材之間發生變化,木瓜中的木瓜酵素可以讓豬腳吃起來更軟糯。這煲好的酸醋,除了提供給產婦食用之外,也可以與到訪的親友們一起分享。
備好煮雞酒的食材 李曉春 攝
據悉,酸醋菜式在臺山其實有兩款,加了木瓜、黃花菜、木耳的叫「木瓜豬腳醋」,而只有豬腳、花生、雞蛋、老薑的叫「豬腳姜醋」。與廣式豬腳姜不同的是,臺山人加入花生將其煲成濃湯菜式,而並非裹醬粘稠的燜煮菜式。除了煮雞酒、煲酸醋之外,臺山人在孩子滿月當天,還會用番薯、花生、黃糖等烹煮一鍋薯酸粥,和煲熟染紅的紅雞蛋一起派給親朋好友。
做好的煮雞酒 李曉春 攝
《舌尖上的中國Ⅱ》的「家常」專輯中,就提到廣東人坐月子時做的豬腳姜和紅棗鯽魚木瓜湯對產婦有滋補和催乳作用。其實,臺山人烹飪的煮雞酒和煲酸醋也有類似的藥膳功效,同時她們更喜歡與親朋戚友分甘同味,一起分享那份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喜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