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盡不知熱
但惜夏日長
今天有一件挺大的事情,熱搜掛了一天。
拼多多員工加班後,在半夜 1:30 回家的路上猝死,經搶救無效死亡。
這個爆料在昨天晚上( 1 月 3 日 )就開始有了,不過只是小範圍討論,大餅朋友圈有不少討論。
但是這種網上爆料很容易翻車,沒辦法驗證真實性,即便脈脈上有實名用戶表明是真事。
等到了今天,微博上的消息開始噴發,全民激怒,熱搜掛了一整天。
知乎緊隨其後,甚至還爆出了 「 拼多多官方回答 」 的截圖,內容可以說是非常避重就輕且不要臉了。
( 拼多多官方曾將此答案截圖定性為謠言 )
下午 5 點左右,有消息表示拼多多官方回應員工猝死確有其事,並且發了一張回應的便籤。
加班+猝死這倆關鍵詞,最近幾年每幾個月就要出一回。
今天在準備寫這件事兒的時候,我腦袋裡甚至蹦出了個小人跟我說:
「 別寫了 」
「 寫個屁啊 」
「 寫兩個賤字兒有用嗎? 」
說實話,發生這種事兒的時候,我們次次罵,天天罵,普通人在罵,有影響力的 KOL 也在罵。
罵到狗血淋頭,罵到上熱搜,罵到 10W+,罵到 100W+,罵到對面公司老闆祖墳冒青煙,也基本上解決不了問題。
人家股價都不帶動一點的。。。
天天哭真能哭倒長城嗎?
不能。
張麻子天天罵,真能罵死黃四郎嗎?
不能。
公司最終還是照常運營,每個人罵完了都還要繼續在原有崗位上打工,畢竟房貸要還,車貸也要還,嘴上可以厲害點,身體卻要很誠實。
然後按照以往的加班後猝死常規劇本,過程基本都是:
家屬獲得賠償 → 輿論逐漸罵不動 →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勞資關係相關的事非常複雜,是整個社會的難題,我說不出什麼建設性的解決方案,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多半也提不出什麼完備的解決方案。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我有一瞬間不想寫這件事兒的原因。
但,思來想去,我覺得在我的認知範圍內,可以拋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
資本在抑制發聲、控制輿論上的能力是不是有點太強了?
作為一個相關從業者,拼多多這次的公關策略挺教科書的。
首先有個準則:不報就不會有,不蓋章承認的事兒就是謠言。
從昨晚開始,就不停有關於這件事兒的爆料。
作為事主,無論真假,總要有個回應對吧?
對不起,沒有。
這都是大廠的常規操作了,在行內叫「 冷處理 」。
因為所有輿情事件都不一定最終走向爆火,有可能傳著傳著就熄火,不出來表態就跟自己沒關係,日後也留不下把柄。
光是硬挺著不說話當然沒辦法冷處理,要輔以刪帖降低熱度。
現在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拼多多有在做刪帖,因為某些刪帖操作諸如 「 有償刪帖 」 在法律上是入刑的。
同時即便他真的刪帖了也不會給你留證據,比如 HR 讓員工在脈脈上刪貼,沒人會跟工作過不去,還是那句話,畢竟要討生活。
在微博平臺上之前還有一招 「 操作熱搜 」,不過微博被網信辦約談熱搜整改之後也不太能做了。
那不刪帖怎麼辦呢?
汙染信息流和權重。
今天上午,「 拼多多 」 已經上了熱搜。
但當你搜索 「 拼多多 」 之後,並不會出來相關消息,而是整屏幕的拼多多廣告頁面。
因為拼多多買了這個詞的廣告,開屏就塞滿你,百億補貼值得擁有~
你心說我往下劃頁面總會看到了吧?
對不起,往下劃你看到的是這些 ↓
你滾兩屏都看不到真正的新聞,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微博信息流是亂序,並不完全按照實時熱度顯示,優先顯示高權重內容。
劃到第 4 屏,你才能看到轉評贊明顯比前面那些 「 美好的內容 」 高的新聞。
知道哪裡不一樣嗎?
前面那些內容的標籤是「 口碑 」。
而後面的正常內容的標籤是「 熱門 」。
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正當的、儘可能的讓用戶看到你想讓他先看到的內容。
可惜,這並沒有奏效,人們的情緒越來越激烈,罵了一整天,還出了 「 知乎官方回答 」 的烏龍事件。
到這個時候,輿情到了白熱化的地步,不出來說點什麼已經不行了。
但宗旨還是那句話,要儘可能的撇開關係。
所以又出現了「 全網都在傳拼多多回應,但拼多多官方帳號並沒有發消息 」 的詭異一幕。
( 我這張截圖截圖時間為今天的 16:58 分左右)
這些信源有新浪財經、環球網、騰訊新聞、新京報、金融界等三方媒介,整齊劃一,前後時差不超過 20 分鐘。
那麼回應的內容是什麼呢?
是一張看起來並不像是回應而像是謠言的便籤圖。
前面提到的那些新聞,基本都是轉述這張圖片。
這大量的通稿,足以灌滿每個人的搜索和信息流。
這對於資本來講並不難,現在有無數家通稿供應商可以全平臺通稿直發。
平臺之全面、發布之速度,單篇價格之低廉,刷新你的認知。
當人們搜到這鋪天蓋地的通稿新聞的時候,極大的概率會認為這裡面的內容全都是真的。
而妙就妙在,拼多多正主沒有現身說法,微博知乎等平臺官方號都沒吱聲。
這個回應顯示煽動了一波 「 我們愛你,深深的想念你 」 的共情。
公關的祖傳技能 —— 打情感牌。
隨後,又用逝者父親的朋友圈,借逝者父親之口來表示 「 不要讓逝者捲入輿論是非之中 」。
這其實是非常慣用的技能了,讓事主出來回應以息事寧人,正所謂「 死者為大,你們就別來多 BB 了 」。
如果你仔細截圖的話,會覺得冰冷徹骨。
截圖者截逝者父親的朋友圈時間為 「 2 分鐘前 」。
公關極有可能剛剛與逝者父親商議,換來這個朋友圈。
朋友圈被發出之後,立馬截圖留用。
作為從業者,我很佩服這個高招。
但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這大概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 「 吃人 」。
聲明的最後呢,還反手闢謠,說那張價值觀非常扭曲的回應是謠言圖。
反正這個回答已經在問題下面找不到了,誰知道到底是謠言還是自己刪了呢?
死無對證。
資本的嘴,騙人的鬼。
一些知乎用戶開始反抗,表示圖絕對是真的,自己親手截的圖,發律師函都行。
按照常規操作,不管是不是真的,大公司都會借用司法流程較長的特點來把這件事兒拖到猴年馬月,到時候到底是不是謠言截圖,已經沒人在意了。
可偏偏知乎站出來了。。。
拼多多被光速打臉。
這個官方闢謠才是真正的謠言。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這個聲明並非由拼多多發出,而是由海量的通稿發出了嗎?
正所謂 「 不利的價值觀,必然是別人說的,我們自己不可能說 」 。
這波操作本來又是漂亮的輿論控制手段。
可惜,因為知乎的攪局失敗了。
這就回天無力了,總不能再出一個闢謠說剛才的大量通稿通知也是謠言吧?
於是,在晚上 19:45 分左右,拼多多終於用官方微博發聲了。
圖一就是前面提到的闢謠聲明,沒什麼改動。
而圖 2 是新東西,內容是「 關於闢謠的闢謠的闢謠 」 。
在這個 「 關於闢謠的闢謠的闢謠 」 上,加入了公關輿論引導上的常見的諸如臨時工/盜號/外包商這一類喜聞樂見的元素。
你看,這是外包商幹的,外包商價值觀扭曲,外包商思想不行,跟拼多多可沒關係啊~
總之,真的說成假的,假的再說成真的,實在不行了就說不知道。
無知群眾的輿論方向和獲取的信息,就被這麼輕而易舉的控制。
這都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有個媒體爆料說拼多多的店鋪被網絡博彩行業利用變成洗錢渠道。
馬上就有海量且整齊劃一的通稿出來寫拼多多表示不屬實、這個媒體是無良營銷號、為了博眼球、為了博流量而抹黑拼多多。
並且拼多多轉手起訴了人家一波 「 侵犯名譽權 」,索賠 1000 萬。
一年多以後,《 財新 》的深度稿件再次提起這件事,並且附上了公安機關給出的案件信息。
可惜,已經沒人在乎了這件事兒了,也少有人能看到這個新聞。
而那個當年指責拼多多店鋪涉嫌洗錢的媒體,被大量通稿永遠的扣上了 「 無良營銷號 」 的帽子,不知事情經過的吃瓜群眾還信以為真。
你說,可怕不可怕?
你說,恐怖不恐怖?
上一次洗錢風波的確用公關了力量擺平了一切。
這次的加班猝死風波,卻沒那麼幸運了。
再強悍的公關,再厲害的輿論把控,終有一天是要露出馬腳的。
因為謊言永遠是謊言,不公之事永遠是不公之事。
圈裡有句話叫從來沒有公關的勝利,只有經得起考驗的價值觀。
拼多多,請問你的價值觀呢?
隨便聊聊:
我就是個臭寫字的,寫這些東西是我能為這個事件所貢獻的最大的力量了。
大家平時上班多注意身體吧,人是需要睡覺的,而資本永不眠 。。。
防槓聲明:
1.沒有確鑿事實表明拼多多在主觀上進行了操縱話題、通稿購買、信息流汙染( SEO 優化 )等動作,本文只是客觀地呈現出了現有的結果,這些皆有可能是自然發生的巧合。文中一切關於拼多多的 「 公關手段 」,為本人根據行業經驗的合理推測,不代表拼多多進行了事實上的操作。
2.文中對拼多多 「 控制輿論 」 的形容,為本人基於客觀事實總結歸納出的合理推測結論,且 「 控制輿論 」 指與拼多多相關的輿論。
3.文中的部分引號用法,並非指 「 實際說的話 」,而是指 「 可能的潛在的內心戲 」 或者是引號的 「 突出強調 」、「 諷刺和嘲笑 」 等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