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定位,我相信大多數有車的朋友都做過吧。把車子升起來,輪子在那轉,過一會電腦裡面就出來一圖,四輪定位各參數就全部顯示在我們面前,有主銷後傾、主銷內傾,車輪外傾、車輪前束等等。今天我們就挑其中2個參數(車輪外傾和車輪前束)來詳細講講。
車輪外傾角(車輛負載提前量)
當車輛行駛過程中,車輪無傾角,也沒有束角,是我們最理想的行駛狀態。可是實際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車子是用來載人拉貨的,特別是大貨車,空車和滿載的大貨車完全就是兩個狀態。所以為了給車輪懸架形變做出提前量,所以就有了外傾角。
添加完負載之後,相當於車輪上移,直銷位置也跟著上移,而車輪發生內傾,抵消空載時外傾的提前量。
對於外傾角的設定,家用車就比較微不足為了,空載滿載也就幾個人的體重,所以一般家用車也會設外傾角,但是幾乎看不出來。
外傾角好處:平衡負載,做出提前量。
外傾角壞處:以車輪外傾的狀態行駛,車輛易跑偏,輪胎易磨損,增加油耗。
車輪前束角(外傾角制約者)
車輛不可能一直荷載,那就意味著輪胎容易磨損,增加油耗,甚至一直有跑偏的風險。那個時候外傾角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咯。誰來限制它,抵消車輪內外傾的影響呢?這裡我們就要說第二個參數:車輪前束角。
前輪負責轉向,我們來仔細觀察前懸架,我們以奧迪A4L為例,下後控制臂和轉向拉杆控制著車輪的束角。下後控制臂是可以隨動的,而轉向拉杆在不轉動方向盤是,車輪前點和副車架是保持一定的距離的。
當車輪外傾時,整個車輪和軸承座是外移動了。接著看俯視圖,但是由於轉向拉杆的固定,當車輪內傾時,呈現前展,抵消內傾;車輪外傾時,呈現前束,抵消外傾。
轉向拉杆和轉向機之間靠螺紋連接,通過螺紋旋轉推進,調節轉向杆的整體長度,從而調節前束角。
車輪外傾時為負載做提前量,增加車輪接觸面積。車輪前束為了抵消車輪傾角的影響。兩者是相輔相成了,在動態中配合變化,為車輛前行保駕護航。
註:本文內容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卡車之家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卡車之家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 相關閱讀:
100%可回收 看廢輪胎搖身一變玩黑科技
避免車禍導火索 如何判斷輪胎更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