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工沒多久,同事小M就和我吐槽說,今年的同學聚會上她被表白了,但是說喜歡她的居然是讓她連夢到都會嚇醒的男生。
事情時這樣的,剛上初中那會,小M長相秀美,頗受歡迎。可那時,總有個男孩會無故欺負她,上課扯頭髮、用筆尖戳她背、給她起奇怪外號、帶頭起鬨。
不久後,班上開始流言四起,說她跟誰誰是一對,又跟誰誰幹過啥,甚至難以入耳的言語也經常波及她家人……
那時的她還以為忍一忍就好了,可當欺凌開始後卻不是退一步海闊天空那麼簡單的。
多年以後小M還記得,後來一群人朝站在教學樓底下的她扔粉筆頭的場景,被集體冷暴力的孤立無援,還有回答問題時同學們看笑話的眼神,更忘不了周末回家路上被男孩和他的一幫馬仔(玩得好的朋友)堵在路上的膽戰心驚……
只是沒想到,「真香」的大型翻車現場說出現就出現,當年一起欺負她的那群人開始變成了高喊「在一起」、「原諒他」的起鬨者。
(圖片來源於網絡)
What?你以為這是「霸道總裁愛上我」式的浪漫告白?
但事實上,它卻是受欺凌者一生都難以磨滅的痛苦。
在這裡要特別奉勸少年們一句,「醒醒吧,其實現實裡那些受欺凌者是不可能愛上施害者的!」
或許在一些人眼裡,那只是同學間的推搡打鬧,但在挪威卑爾根大學的Dan Olweus的出版作品「校園侵害行為:施虐者與替罪羊」 中卻已明確把它定義為校園霸凌——即一個學生長時間並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
校園霸凌並非只是校園暴力,Dan Olweus從五個方面闡述欺辱行為:暴力霸凌(肢體暴力,肉體上的在勢力不對等的情況實施的霸凌行為),言語霸凌(辱罵侮辱被霸凌者),社交霸凌(排擠針對擠兌,團體性的散播謠言以及針對行為),網絡霸凌(在網絡上辱罵,散播不實謠言和被霸凌者隱私,大肆造謠)和性霸凌(包括以身體,性,性取向等為目標進行霸凌)。
很多人以為校園霸凌離自己很遠,可在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一份全球校園霸凌現狀的報告裡顯示,每年約有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學校暴力和霸凌。
2.46億這個龐大的數據意味著什麼?
每天都有無數孩子在遭受著校園霸凌,而它可能就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
2
那些被家長視為「小打小鬧」的校園欺凌,真的具備攻擊性嗎?
就拿去年賺足觀眾眼淚和票房的《悲傷逆流成河》來講,女主易瑤因為家庭原因不幸染上性病,被唐小米發現並有心利用,散播流言。
同班同學也開始隨大流,對易瑤處處刁難、嘲諷,讓她的校園生活陷入黑暗,遭受各類殘酷欺凌。又因為中途一場意外,易遙被污衊為殺人兇手,最後女主不堪忍受,選擇跳河自殺。
吶,你看,其實那些遭受校園欺凌的人活得都不容易,因為太難找到積極生活的意義!
在影片評論中曾有人質疑說:
這種赤裸裸的將校園暴力展現得有些做作浮誇。
可也有人這樣回復得到了高贊:
但事實上現實生活中校園霸凌比你想的更痛苦,更直接,你體會不了那種絕望。
是呀,世上最難的事,大抵就是讓沒有相同經歷的人感同身受。
可你有沒有想過,你看到的電影可能是生活的真相:
2018年6月20日,甘肅慶陽高三女生小憶,因遭老師猥褻,在一次次投訴無果後,被同學有意無意孤立、排擠,成為同學眼中的怪人,抑鬱跳樓自殺身亡。事發現場視頻顯示,在警方和消防人員救援期間,現場有圍觀者起鬨鼓掌,甚至有人喊「怎麼還不跳,把驢都慫栽倒了」,也有人在社交媒體寫「樓下好熱,快跳啊,你到底跳不跳?」雖然消防員是冒著生命危險,從窗戶裡翻出去一直緊緊拉著女孩,但最後小憶還是推開了救援人員的手,墜樓而亡。
為什麼受欺凌者會這麼絕望?
那是因為與弱小相比,沒有人關心你的弱小更讓人無助。實際上,當欺凌發生的大多數情況下,攻擊受害者的遠不止一個,旁觀者的嬉笑嘲弄也極具傷害力!
3
還記得不久前發生的8歲女孩被打致下體流血事件嗎?
此事件多番反轉後的最終調查結果為:
一年級男生馬某某、趙某某,懷疑8歲的同班女生趙某某偷拿了馬某某的一塊橡皮,並借趙某某的一元錢未還,二人對趙某某進行推搡毆打,致其下體出血。
一年級的小學生把同學打致下體出血,還影響未來生育?你以為她們之間是有什麼仇什麼怨,可真相是連狗屁藉口都沒有!
而最可氣的還是:涉事馬某某、趙某某因年齡未滿14周歲,不予以處罰。
你是不是也疑問《某某保護法》在這次到底是保護了未成年還是保護了未成年人渣?
我們都知道重慶萬江墜車事件後,公交車鬧事行為才有了新立法,從重處罰,嚴厲打擊危害公交車行為。
這一立法當然可喜可賀,因為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們出行時的生命財產安全了。可保護未成年人遠離校園霸凌的立法呢?我們孩子的健康成長誰來守護呢?
4
對於霸凌發生的原因,曾有網友這樣分析:
@Echo:絕大部分的校園暴力施暴者其實就是那無法安放的青春叛逆期,和年少輕狂的囂張戾氣,可能一句話,一個眼神,或者因為學習的好壞,甚至有些人會欺負長的不好看,或者胸大的女生,任何一個點都有可能成為校園暴力的藉口。
對的,其實總的理由不過是,誰叫你運氣不好,遇見了我!
所以,別總錯怪那些受欺負的孩子,多給她們一些耐心,不要再說「你不惹TA就不會被欺負」這些話了。
同時,為了能有健康快樂的校園,父母教導孩子時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例如,有網友曬出教導女兒的話:
@從頭開始:女兒上小學開始,就給她說,咱們不欺負人,但別人欺負你不要怕,手頭能抓住什麼就照欺負你的人身上砸,爸爸給她(他)看病,賠其它費用,一定不要忍讓。高一的時候還真是和一個渣男生打起來了,一個上課、下課老蹬孩子凳子抖腿的渣子,屢次三番說,不改,老師也不調整位置,女兒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與之交手。因為住校,周六才看到女兒的胳膊被渣子掐到留有青色的指甲印,女兒說渣男也沒有沾光,被她用鐵質文具盒扇到臉腫,之後就被調開座位,也沒有人敢欺負她。現在女兒讀研一,仍舊告知她不要怕任何人,被欺負的時候就是要敢反抗,我不怕給對方花錢治病,但教育女兒一定不要欺負別人。
是呀,我們家長除了教孩子忍受和逃避之外,還要教孩子去勇敢面對。
也有網友說,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打回去,因為一般人不會再惹刺頭兒。
雖然我不推崇武力解決,但任何人都具有正當防衛的權利,有必要時孩子也可以做出武力反擊。
只是你不擔心未成年人的正當防衛能力嗎?他們是否能理解正當防衛的條件和限度呢?
所以,你一定要讓孩子樹立求救意識:如果遇到欺凌,一定要大膽向父母、老師求救。
當然如果孩子遭遇欺凌卻不說,我們從這16個字就可以進行判斷:
突然厭學、沉默寡言、無辜受傷、衣服破損
最後,如果你正在遭遇或遭遇過欺凌,無論什麼原因都不要放棄希望,去求助、去反抗,勇敢嘗試解決方案,相信正義遲早會降臨。
別忘了,十幾億網友都在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