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那些自欺欺人的「動物」

2021-01-10 鳳凰網


《黑羊》

奧古斯託·蒙特羅索 著/米蓋爾·卡裡尼 繪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

「當他醒來時,恐龍還在那裡。」

這就是那篇著名的極短小說《恐龍》。作者是瓜地馬拉作家奧古斯託·蒙特羅索。它,還有那隻恐龍,在我腦海裡待了很多年。卡爾維諾認為找不到比它更短的小說了(當然他先是認定它是個好小說)。後來,在海明威的小說《伊甸園》裡,我看到了這樣一個句子:「他醒來時,那棵樹還在那裡。」當時我就頗為自豪地以為,蒙特羅索在寫這個小說之前,估計是看過《伊甸園》的。

但,這是個誤會。最近意外地知道,在西班牙語版本裡,這個一共用了7個單詞、43個字母和1個逗號的小說,要是直譯的話,應該是:

「醒來時,恐龍還在那裡。」

用發生在動物界的故事剖開人的假面

重要的差別是,它沒有主語。據懂西語的朋友講,通常西語的動詞變位已能說明主語,即使省略也不影響……但蒙特羅索的這個句子,卻因沒有上下文而無法確定省略的主語究竟是他、她,還是它。而我們看到的那些中譯本,譯者都補上了主語。這個小說,就這麼被毀了。因為在省略主語的情況下,整個小說除了隱含著夢中有夢、夢境變實境或實境如夢境之外,還有一個關鍵點——主體的不確定,這會與「醒來」後的那種狀態構成雙重懸置。而補上主語「他」,這種效果就沒了,作者精心營造的小說空間也隨之坍塌了。像蒙特羅索這種作家,非常清楚決定小說成敗的關鍵,是處理語言的方式。認識不到這一點,就很難理解他的小說藝術。

在《黑羊》裡,蒙特羅索展現了其小說藝術的另一種狀態。表面上看,這本書很像《伊索寓言》的現代版,多以動物為主角來說事。但是,傳統寓言的說教意圖導致了其有天生的封閉性,而蒙特羅索在《黑羊》裡所構建的,卻是開放性的敘事空間。其目的是要用這些貌似發生在動物世界的故事剖開「人」的假面——經常是非不清、忘恩負義的庸眾,盲目自是而又貪婪的知識分子、熱衷於混淆視聽的聰明人、慣於將一切庸俗化的乏味蠢人等等的面具。這些故事長則兩三頁,短則三五行,但它們能讓你在閱讀中不知不覺地慢下來,越來越慢,最後陷入沉思,然後再去重讀。在這裡,故事只不過是引爆思想的導火索,不論它們採用什麼樣的結構,都是以充滿背反邏輯和有悖常理的方式直指種種庸俗精神現象的本質。

批評虛榮的知識分子和有病的群眾

蒙特羅索的聚焦點主要有兩個,一是知識分子。比如他們追求思維新奇,就會有「譁眾取寵病」,在開篇的《兔子與獅子》裡,他讓我們看到那位心理學家置事實於不顧,「理由充分」地把獅子說成怯懦者而把僥倖逃脫的兔子說成了勇敢者;他們知識豐富卻又不懂權力本質,就有「權力幼稚病」,在《掌權的智者》裡,那隻知識化的猴子為改變「不公平」,說服獅子讓位給它,最後莫名落得渾身是傷,再哀求獅子收回權力,還給它筆;還有他們的「貪婪無知病」,在《獅子那份》裡,「牛、山羊、安靜的母羊」不但殘殺了鹿,還天真到要以弱勢群體的名義侵吞獅子那份鹿肉,結果獅子直接就獨吞了所有鹿肉,並對它們喊出的「社會契約」、「憲章」、「人權」等強烈口號置若罔聞。蒙特羅索就用這樣的故事生動地揭示,知識分子們在面對絕對強權時,最致命的問題並不是弱勢,而是虛榮、幼稚、無知和無法遏制的私慾。

另一個是群眾。比如他們的「不明是非病」。在《最後不知道該變成什麼顏色的變色龍》裡,為抵制到政局不穩的國度從政的變色龍的「模稜兩可與虛偽的本質」,動物們竟在狐狸引導下,「每天日夜不分地在口袋裡裝了幾塊不同顏色的玻璃」,以便在變色龍每次變色時拿出對應顏色的玻璃去看,這樣就能始終看到同一種顏色的變色龍。結果所有人最後都陷入了思維紊亂狀態,被真正掌權者獅子嘲笑;還有「犧牲另類病」,在《黑羊》裡,作為異類的黑羊被槍斃了,並在百年之後被塑像紀念。但結果卻導致了對黑羊的更為徹底的殺害:「只要黑羊一出現,就將它們快快處決,以便讓那些平庸的後代羊群也能夠藉此練習雕塑。」還有「忘恩負義病」,在《皮格馬利翁》裡,塑造了諸多雕像的詩人皮格馬利翁在賦予了那些雕像生命並給予啟蒙之後,竟因沒能滿足他們更大的欲求而險些被這些雕像挖掉眼睛。雖然皮格馬利翁一腳就把雕像踹倒摔碎,擺脫被挖眼的厄運,但對於讀者來說,這實在是個讓人不能不感到震驚的故事。總之,有病的群眾是可怕的。

「他們以為我在引人發笑,其實我想引起反思」

看這些小說,有時會忽然想笑,但又笑不出來,因為會感覺到某種孤獨而又憂鬱的氣息在悄然浮現。因為它們所觸及的,其實都是最殘酷的現實。蒙特羅索認為,那些稱其作品幽默的說法其實都是誤解:「很多人沒有完全理解我的書,因為它們並不產生幽默效果。他們錯誤理解了某些幽默、某些嘲諷傾向,或者我描述某些荒謬場景時他們以為我是在引大家發笑。我其實只是想引起大家反思。」他非常清楚,無論小說如何尖銳,跟現實的醜陋與殘酷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他的祖國瓜地馬拉,這個10.8萬平方公裡的拉美小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有著比任何拉美國家更多的死亡與犧牲。儘管他的後半生是在墨西哥度過的,但每次提及多災多難的祖國,他都會黯然神傷。「我們國家成立時,就一直在外國強權勢力的統治下,我們總是被各種形式剝削著。我們的國歌談到獨立、主權,但是直到現在,我們也沒有真正的獨立和主權。我們仍然是大國——特別是美國的殖民地。他們其實並不支持我們國家的民主。讓我們想一下他們是怎樣摧毀瓜地馬拉和智利的民主的。其實這兩個國家的民主都已經非常接近真正的民主了。不是因為我們低人一等,而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高人一等……他們對待我們的方式就好像是感覺我們並非人類。更糟糕的是在我們每個國家中都能找到幫助他們實現其陰謀的間諜。」這段道白,跟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拉丁美洲的孤獨》的立場是一致的,也是同樣的深刻。

當然在《黑羊》裡,蒙特羅索的興趣點並不僅限於這些。那些針對作家、典故等題材的,也都很耐人尋味。比如《想當諷刺作家的猴子》,猴子為成為諷刺作家深入群眾,成了廣受歡迎的角色,最後他發現每個素材的當事人都是熟人以至於無法下筆諷刺,就決定寫幻想、愛情,結果卻被當成了瘋子。在《猴子思索著那個主題》裡,寫的則是某種貌似深刻實則自相矛盾糾結不清的「文學思維」,又總是輕易就引發「聰明人」和愚蠢的人興趣。在《佩涅洛佩的布或誰騙了誰》中,蒙特羅索顛覆了荷馬的故事,尤利西斯離家遠遊的真正原因竟是老婆佩涅洛佩有嚴重的編織癖。而把顛覆與文字遊戲結合得最好的,當屬《愛做夢的蟑螂》,是以卡夫卡《變形記》著名開頭為素材的只有一個標點的小說:

「有一回,一隻名叫格裡高利·薩姆沙的蟑螂,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叫做弗朗茨·卡夫卡的蟑螂,夢見自己是個作家,寫關於一位叫做格裡高利·薩姆沙的職員,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蟑螂的故事。」

他通過這樣一種文字遊戲般的可能性發掘,逆轉了《變形記》開頭的悲涼困境取向,營造出奇怪的喜劇與遊戲意味。而在最後的《狐狸比較聰明》裡,他溫情地調侃了老友胡安·魯爾福不再發表作品。看得出他其實特別希望老友能改變主意,但他也更能理解這樣的選擇,正如他能理解生命的有限與神秘。

一個好作家,能讓人們習以為常的思維織物瞬間跳線解體。他不是社會新聞記錄員或維持秩序的保安,更不是流行聲音的伴唱、和諧社會的無腦饒舌證人,而是鑿開習慣思維的堅壁,讓想像的風湧入的「破壞者」,是引導讀者透過織物解體後的空洞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獲得新的思維空間的創造者。或許,也正因如此,蒙特羅索才會說:「我認為一個作家應該永遠都不知道該怎麼寫作。因為那樣非常不好。在藝術中,知曉往往意味著僵化。藝術的美存在於感知、冒險和尋找。」

相關焦點

  • 《黑羊效應》書訊
    所以,我希望都來讀讀這本書,並且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把自己的價值觀通通暫時擱下,無好、無壞、無善、無惡、無優、無劣、無愛,也無恨──每個人都只是渾渾噩噩地在這個社會中成長,被各種心理效應擺布,就像吃了迷幻藥一樣,在不清醒當中做出連自己也不明白的事。冀海波
  • 瓜地馬拉作家超短篇寓言集《黑羊》嘲笑人類愚蠢
    看動物們大膽嘲笑人類愚蠢《黑羊》包括四十則寓言,主角大都是動物,也有擬人的物體,如鏡子、善、惡,這些寓言短則寥寥數語,多的也就一千字,然而頗耐咀嚼。《百年孤獨》的譯者範曄認為他心目中的蒙特羅索是「寓言體的復興者,人世愚蠢之天敵,塞萬提斯的隱秘傳人」。
  • 原來,這就是「黑羊效應」
    「一群好人無故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好人坐視不管的心理陷阱」,這種社會現象,被稱為「黑羊效應」。 俗話說「好人有好報」,但殘酷冰冷的現實裡,好人不一定有好報,也可能成為無緣無故被蹂躪的「黑羊」。無處不在的「黑羊效應」 臺灣著名精神科主任醫師陳俊欽老師曾經寫過一本書《黑羊效應》。
  • 小說《黑羊》中的人性困局:當所有人都作惡時,我們該怎麼辦?
    著名臺灣心理學家陳俊欽曾寫過一本叫《黑羊效應》的書,據說他花了二十多年才破解了《黑羊》這篇寓言小說。首先,我們大概描述一下這篇小說的情節:有一個國家,裡面的人個個都是賊。每到晚上,大家都是以甲偷乙、乙偷丙、丙偷丁的方式互相偷竊,最後一個則偷甲的。總之每個人總能從別人那裡偷到東西,每個人也總被偷。
  • 天蠍為什麼喜歡自欺欺人?
    天蠍的傻是自己自欺欺人的傻,有的時候明明知道真相,事實是怎麼樣的,可是因為自己不願意去相信,依舊抱有著幻想,於是只能採取自欺欺人的手段來欺騙自己的愚蠢行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下天蠍到底有多喜歡自欺欺人呢?
  • 韓國選成語「自欺欺人」為代表2007年的字句
    中新網12月24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韓國「教授新聞」針對韓國資深新聞從業人士、大報評論委員、各學會會長及全韓各大學教授會會長等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四字成語「自欺欺人」遴選為最能代表二零零七年的字句。
  • 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的區別……
    有望探出一個階段低點只是這個過程會不會很慘烈誰也不知道 說到自我安慰在弱市中或者逆境中還是可以有的否則一味地悲觀失望或者怨天尤人也不可取但它不同於自欺欺人那是性質不同的事 比如,一個人很窮他可以說窮有窮的活法至少我還健康還可以奮鬥總有一天我會翻身這是自我安慰,也是自我激勵但若是你說我哪裡窮了明明很富有嘛日子過得很滋潤離世界首富也只差一點點這就是自欺欺人
  • 這幾個星座一腔深情,容易付錯,遲遲不願醒來,只會自欺欺人
    這幾個星座一腔深情,容易付錯,遲遲不願醒來,只會自欺欺人一段感情,擁有過就很難忘懷。即便深情已經演變為傷害,卻還是難以放開。如果之前的甜蜜只能成為回憶,那麼寧可在回憶裡沉醉入眠,也許知道不願醒來,只不過是自欺欺人,但還是不想分開。但有時候感情這東西散了,就不會再回來,死不放手最後換來的只是折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哪些星座一腔深情,容易錯付。
  • 多看看那些水汪汪的眼睛——10月4日「世界動物日」
    而往往這些視頻下面的評論區裡總會有一些雜音發出,認為我們本來也是要吃動物肉的,所以沒必要為死了一些動物憤怒,惺惺作態。還滿含惡意地將「愛狗人士」「愛貓人士」這名稱說的極盡諷刺,這篇文章不討論人類到底該做什麼,只是來聊聊動物們。
  • 唐代靈異動物記載——那些年代表祥瑞的動物
    在這三種文化影響,唐文化顯得豐腴而富麗,因而唐人的動物靈異觀念也是豐富多彩。人類很早就將獸類作為表達吉祥觀念的重要事物,最早在《呂氏春秋·古樂》中就有關於瑞祥牛的記載。祥瑞作為信仰崇拜的組成部分,關於動物類祥瑞的記載有很多,如龍、麟、龜、白狼、白雉、五色鳥等。但這幾類動物,屬於等級較高的祥瑞,自然界中有其他動物也被視為祥瑞,如虎、狼、鵲、鳥、鼠、蛙等。
  • 看看那些我們吸過的動物!
    新式吸動物第一步!什麼在吸引著你?據微博博主@音隱Myu的介紹,自己之所以去杭州的擼豬店「吸」豬,是因為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了對國外小豬寵物店的介紹,對沒有養過的動物想要見識體驗一下,因此就一直很想去。「新式動物咖的新就在於動物種類是我們日常基本接觸不到的寵物類型」。
  • 下周,一腔孤勇,自欺欺人,三星座斬斷情絲,果斷離去,尋覓夢想
    讓我們一起看一下,下周,一腔孤勇,自欺欺人,果斷離去,尋覓理想的星座吧。日常生活總給與大家許多嚴厲打擊,獅子座沒有淪落過去的痛楚裡,逐漸開始學著全力以赴發展,不再逢人述說自己的痛楚,看起來更為沉默無言,有些人說,聽過很多大道理,仍然過不太好這一生,獅子座會愧疚,乃至否認自身,痛楚煎熬的時光終究會造就強勁的自己,下周,一腔孤勇,自欺欺人
  • 「自欺欺人尺、原諒帽、撿不起來的肥皂、人生重來槍」意思是什麼
    下面我就給大家一一解釋一下這些詞的意思:自欺欺人尺看這個尺子的長度,一釐米兩釐米三釐米過後就是20釐米,用這個尺子來量身高什麼的話,那真是自欺欺人了。(原因是很多男生都說自己那啥動輒18cm長,這個尺子就是諷刺很多人自欺欺人,是用「自欺欺人尺」量的)原諒帽原諒帽其實就是生活常常提到的「綠帽子」,網友杜撰的原諒帽作用是如果帶上了這個帽子,就可以原諒一切事情。
  • 那些滅絕動物的25個有趣事實:無畏龍是地球上最大陸地動物-動物...
    據不完全統計,地球上99%物種已滅絕消失,無畏龍是生活在0.77億年前的一種恐龍,是迄今地球體型最大的陸地生物;旅鴿在過度捕殺之前曾是北美洲數量最多的鳥類;雖然當前動物滅絕危機並不明顯,但是多種跡象表明地球正處於另一場動物大滅絕。
  • 6月13日星座運勢:是非比較多的一天,建議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
    6月13日星座運勢:是非比較多的一天,建議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6月13日的星座運勢,今天可以說是是非比較多的一天,但是不建議你做自欺欺人的事,你需要更多的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並將這些創意落實到實際上,你會發現很多好的變化。
  • 「請美方學成語」系列|成語告訴你,「自欺欺人」很可笑
    「請美方學成語」系列網評之三自欺欺人,根據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語成語大全》,意思是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多指用自己都不相信的證據來誆騙別人。語見《朱子語類》第十八卷:「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 黑心塔羅師:1月天蠍座運勢,自欺欺人,不做爛好人
    :55:44 來源: 美食天天說 舉報   黑心塔羅師:1月天蠍座運勢,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