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國古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文化上兼收並蓄,呈現出異常色彩與紛呈。唐朝繼承魏晉南北朝文化,對外來文化多持以接受態度,因而唐人的文化精神是龐雜而進取的。對唐時期的文化有直接影響的因素大致有三方面:老莊思想,佛教思想和胡人習俗。在這三種文化影響,唐文化顯得豐腴而富麗,因而唐人的動物靈異觀念也是豐富多彩。
人類很早就將獸類作為表達吉祥觀念的重要事物,最早在《呂氏春秋·古樂》中就有關於瑞祥牛的記載。祥瑞作為信仰崇拜的組成部分,關於動物類祥瑞的記載有很多,如龍、麟、龜、白狼、白雉、五色鳥等。但這幾類動物,屬於等級較高的祥瑞,自然界中有其他動物也被視為祥瑞,如虎、狼、鵲、鳥、鼠、蛙等。
1、梟
《朝野僉載》記載:懷州錄事參軍路敬潛因事被貶官,任遂安縣令。其後「有梟鳴於屏風,又鳴於承塵上,並不以為事。自餘妖怪,不可具言。至四考滿,一無所失,選授衛令,除衛州司馬。入為郎中,位至中書舍人。」與此相似的還有一條記載:「率更令張文成,梟晨鳴於庭樹,其妻以為不祥,連唾之。文成云:『急灑掃,吾當改官。』言未畢,賀客已在門矣。」文中梟鳴於屏風和鳴於庭樹,都預示著官職升遷,可見梟乃是祥瑞之物。此外,鳥因毛色特殊也被視為吉祥之物,如《朝野僉載》記載:「張鷟曾夢一大鳥,紫色,五彩成文,飛下,至庭前不去。以告祖父,云:『此吉祥也。昔蔡衡云:鳳之類有五,其色赤者鳳也,青者鸞也,黃者鵷雛也,白者鴻鵠也,紫者鸑鷟也。此鳥為鳳凰之佐,汝當為帝輔也。』遂以為名字焉。鷟初舉進士,後又未經考而授五品。此其應也。」
2、鼠
在漢語中,關於鼠都是以貶義詞出現,但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鼠,有著「吉祥」、「通靈」的象徵意義。如《朝野僉載》記載:懷州錄事參軍路敬潛因事被貶官,任遂安縣令。「每與妻對事,有鼠數十頭,或黃或白,或青或黑,以杖驅之,則抱杖而叫。至四考滿,一無所失,選授衛令,除衛州司馬。入為郎中,位至中書舍人。」「文成景雲二年,為鴻臚寺丞,帽帶及綠袍,並被鼠齧。經數日,大赦,加階,授五品。」同樣,以上兩則故事也都預示主人官職升遷,在古代,民間有些地方將鼠敬為「家神」供奉膜拜,對老鼠極盡推崇,如《廣異記》記載:「崔懷嶷,其宅有鼠數百頭於庭中,兩足行,口中作呱呱聲,家中無少長盡出,其屋轟然而塌壞。」文中老鼠更是成了救人於危難之中的先知。
3、蟾蜍
蟾蜍又叫蛤蟆,它之所以被視為祥瑞之物,最早應該源於圖騰崇拜。蛙繁衍能力極強,且蟾蜍又與月亮的陰性屬性相吻合,因此受到古人崇拜。唐時期人們對蟾蜍的推祟與當時社會環境相融合,仍舊錶現在人們迫切需要的功名利祿方面。如:「集賢張希復學士嘗言:李揆相公將拜相前一月,日將夕,有蛤蟆大如床,見於寢堂中,俄失所在。又言:初授新州,將拜相,井忽漲,深餘尺。」文中李揆在拜相之前,見家中有異常大的蛤蟆出現,這就預示了將獲功名之兆。除上述幾種常見的祥瑞動物外,民間故事中更有其它動物,它們以異於平常之狀出現,預示著好事將近,被人們奉為祥瑞之物。
4、蜘蛛
民間風俗畫中繪有三鼠、二蛛,象徵豐收。蜘蛛被視為祥瑞之物,二蛛寓意喜事成雙,喜從天降。唐代筆記亦有關於蜘蛛的記載。如故事:「鄭公歸心釋門,將入丈室,蟢子滿室懸絲,去地一二尺,不知其數,翌日拜相。」又有記載:「有蜘蛛大如慄,當寢門懸絲上。經數日,加階,授五品。」
5、豬
人們認為豬也能預示功名,如《朝野僉載》記載:「饒陽李瞿,雲勳官番滿選,夜夢一母豬極大,李仙藥佔曰: 「母豬,豘主也,君必得屯主。」數日, 果如其言。
6、白雉
《新唐書》記載:貞觀十七年三月,皇太子初立,有雄雉飛集東宮顯德殿前,褚遂良曰:昔秦文公曰得雄雉者王,得雌雉者霸,漢光武得雄,而有四海。陛下舊封秦王,故雄雉見子秦地,此所以彰表明德也。」白雉在此也兆示祥瑞,彰表帝王之明德。
7、白鵲
《舊唐書》記載:「貞觀初,白鵲巢於殿庭之槐樹,其巢合歡如腰鼓,左右稱賀。太宗曰:『吾常笑隋文帝好言祥端。瑞在得賢,白鵲子何益於事?』命掇之,送於野。」文中太宗雖言不似隋文帝好祥瑞,但左右大臣以此稱賀,可見他們都以白鵲為祥瑞之物。
對於唐代民眾來說,科舉功名以及官運升遷是人生的重大要情,受唐代科舉制度的影響,這一事件在唐小說中表現極為普遍,而魏晉小說中則很少見到。科舉給唐代帶來的影響從政治到文化,從社會心理到時代風習,不一而是,如此一個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在靈異觀念中必然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