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天宮一號將與神八神九和神十對接

2021-01-10 搜狐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胡雪琴︱北京報導

  9月,「天宮一號」發射在即,如一切順利,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將出現又一座裡程碑。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天宮」承載著中國人長久以來對太空的遐想。「天宮一號」究竟是什麼?它與「神八」、「神九」、「神十」什麼關係?

  「天宮一號」是一個小型的空間實驗室,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完成與「神八」、「神九」、「神十」飛船進行交會對接的試驗,如果試驗成功,中國人將掌握載人航天空間站的基本技術。

  「天宮一號」模型在2009年央視春晚第一次公開亮相後,曾多次在大型科技展覽上與公眾見面,其外形類似短粗的圓柱體,直徑比神舟飛船更大,前後各有一個對接口,就像一扇圓形的門。屆時,航天員將通過這扇門從飛船進入「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與真正的空間站還有一定距離,可以說是一個雛形。可以把「天宮一號」比作一個小房子,長約9米,最大直徑3.35米,重量約8.5噸。有「兩室」或者叫「一室一廳」,學名為「實驗艙」和「資源艙」。

  實驗艙本體分為三段,分別為前錐段、圓柱段和後錐段。前面兩段可以容納3名航天員生活,最後的後錐段則安裝著一些設備。資源艙則包括發動機和電源裝置等。

  在新能源的使用上,「天宮一號」也很時尚,它安裝了5片機翼,即5片太陽能電池板。這號稱是中國中低軌道太空飛行器最複雜的太陽翼設計。

  9月底「天宮一號」發射後,預計要等兩個月,「神八」才會升空與其對接。有知情人士透露,「天宮一號」將與「神八」、「神九」、「神十」對接。而「天宮一號」壽命只有兩年,那麼,「神十」是否會在2013年前發射升空?另外,有消息透露,2015年前,我國將再陸續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屆時,這兩個「天宮」將共同組成中國的空間站嗎?

  這些答案都有待揭曉。

  火箭,火箭

  「天宮一號」原定8月30日的發射再次推遲。

  8月18日「實踐十一號04星」(下稱「04星」)發射失利。因為「長徵二號丙火箭」出了故障,這是長徵系列火箭31年來首次失利。而運送「天宮一號」的火箭屬於同一系列,為「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新中國的航天史其實始於火箭研製。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獨家專訪時,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孫家棟院士回憶了這樣一段往事。

  1957年10月,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1958年,中科院提出要放重型衛星,向國慶10周年獻禮。但1959年1月,因國家經濟困難,衛星研製工作暫停,集中力量先研製探空火箭,由錢學森負責。「當時,我們對此還不是很理解,但今天看來,就覺得這個決策無比英明。因為火箭是衛星的基礎,火箭技術不過關,飛彈、衛星根本就無法上天。」1964年6月,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0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重量83.6公斤;美國衛星重8.2公斤;法國衛星重42公斤;日本衛星重11公斤。而「東方紅一號」重達173公斤,超過前四顆衛星重量之和。「中國衛星的重量讓國外震驚,因為這恰恰說明我們的火箭威力大,能把那麼重的大傢伙送上太空。」孫家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火箭技術是基礎。曾經擔任過「長徵三號」、「長徵二號丙」火箭的總指揮,也是從「神舟一號」至「神舟五號」發射的火箭總指揮的黃春平向媒體透露,「中國航天和世界先進國家航天的差距,就是火箭發動機的推力不夠。國際上的先進水平,可以把25噸至50噸的重量送入太空,而我們最多才能做到9噸。」

  據記者了解,科學家們對「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做了170多項改進,其中有5項新技術是首次使用。目前,中國正在研製用於發射空間站的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運載能力將從9噸提高到25噸,這將是技術上的一次巨大進步。

  直到「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的故障查清,「天宮一號」的發射才正式進入倒計時。

  為何要建空間站?

  美國《航空周刊》官方網站2009年10月16日曾刊載題為「中國開始登月研究」的文章。文章提到,有中國航天專家在10月15日召開的國際宇航大會上表示,2020年中國將打造重達60噸的空間站,該空間站可載3名太空人,將由3個太空艙組成。

  如果上述消息屬實,2020年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太空節點,因為屆時,目前人類建造的唯一在軌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將退役,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人類唯一的在軌空間站。

  不過,美國40多年前就實現了載人登月,中國現在僅僅實現了繞月飛行;國際空間站早在1993年就完成了設計並進入實施階段,但中國的「天宮一號」才剛要出發;國際空間站重達400多噸,而2020年的「中國站」才只有60噸。

  但無論如何,中國似乎是個後起之秀。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太空計劃問題專家詹森·弗裡斯對中國的「天宮」空間交會對接試驗評論道:「有些人將這比作我們美國的『雙子星座計劃』(美國於1961年—1966年實施的系列載人空間試驗,其中軌道會合和對接試驗是重要組成部分)中所採用的技術,但我們是通過人來完成的,而中國如果能通過機器人來完成,這將是一大技術進步。」

  世界上第一個多艙長久性太空站是由原蘇聯上世紀80年代建設的「和平號」空間站,但由於繼承者俄羅斯財政難以維持其運行開銷,在軌工作12年後,在2001年自行銷毀。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1983年由美國總統裡根率先提出,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它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歐洲航天局11個成員共16個國家聯手籌建,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由多國合作建造的最大的空間工程。

  16國研究設計10年,直到1993年才完工。最早計劃於2004年建成,後來多次更改計劃,致使完成時間一再後移。建設經費也在原定830億美元的基礎上不斷追加,最終確定為1140億美元。

  有人質疑,空間站是個太燒錢的行當。在俄羅斯已經放棄「和平號」,美國縮減太空計劃規模,國際空間站的前途也變得撲朔迷離之際,中國為什麼要揮師挺進?

  有美國專家稱,中國「要將自己放在太空飛行國家中的最高層」;有學者認為,這只是中國推進國家綜合實力的舉措;有學者認為,空間站建立能極大助推中國經濟發展,在太空育種方面,可以培育很多新品種蔬菜;在工業方面,可以製造在地球上無法製造的材料;可以用來進行科學實驗、太空觀測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履謙表示,「空間站是人類航天事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航天國力。如果我們現在不去掌握這項技術,等到需要使用空間站時再來建造,就會落後了。」

(責任編輯:UN008)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害怕太陽風暴 或導致電子設備失效
    海口市民在家中觀看天宮一號發射直播。昨晚,受颱風影響,海口部分小區停水斷電,這並沒有影響人們對天宮一號的熱情,圖為市民點燃蠟燭通過筆記本電腦觀看發射過程。 徐勤濤 攝    天宮一號與神八交會對接,宛如在太空中「穿針引線」。
  • 太陽能電磁振技術讓天宮、神八能量更充足
    太陽能電磁振技術讓天宮、神八能量更充足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今天凌晨天宮與神八的成功交會對接讓國人又一次振奮。而在成功背後,凝聚了航天人的心血。太陽能電磁振、先進引導裝置就是其中之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的副總經理左群聲接受人民網專訪介紹,在交會對接任務當中,太陽能電磁振技術是一個新的亮點。
  • 天宮一號成功發射 浩瀚太空迎來第一座"中國宮"
    2010年10月,中國宣布正式啟動實施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計劃在2020年前後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而實施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突破和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是建設載人空間站的基礎和前提。
  • 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明年發射 至少一次載人(圖)
    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  如果一切順利,此刻,浩瀚的寰宇已迎來新的客人,天宮一號的首位「伴侶」神舟八號飛船已發射升空,即將和天宮一號團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昨天宣布,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第五次會議研究決定,神舟八號飛船瞄準11月1日5時58分07秒發射,2天內完成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天宮」和「神八」的「擁吻」高潮即將上演。
  • 中國天宮二號將於9月15日發射
    「天宮二號」整體外觀「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從外形上看和」天宮一號」差不多,還是以資源艙和實驗艙組成的兩艙結構。根據計劃,今年10月,中國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對接,進行30天的航天員中期駐留試驗;明年,「長徵七號」火箭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進行對接,進行推進劑在軌補加等空間站建造運營關鍵技術的驗證。
  • 21世紀最大噸位單體太空飛行器,天宮空間站核心艙!配4臺電推動力
    ,爾後由機械臂輔助轉位對接至兩側停泊口,除此之外後續發射的巡天號光學艙在執行在軌維修任務時也將對接此口。朝向正前方的即為軸向對接口載人航天工程基於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兩次空間實驗室任務,通過神舟八號、九號、十號、十一號四艘飛船進行了10次空間交會對接,成功率100%。
  • 科技|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到底是座什麼「宮」?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天宮一號的主要目標是驗證交會對接技術,而天宮二號則將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試驗以及航天醫學實驗,安排了一批體現科學前沿和戰略高技術發展方向的科學與應用任務。
  • 神十入湘,以「九天攬月」精神續寫「十四五」新輝煌
    12月25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完成正式交接,將長期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陳列。交接儀式完成後,現場粉絲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合影,曾天上追星的「神十」又成為了陸地上的明星。「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當年,毛澤東曾奮筆寫下《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展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氣魄,表達中華兒女的凌雲壯志。
  • 奇門遁甲有八神,而八神是怎麼排入九宮的,卻少有人知道
    八神入宮涉及上冊,因為講奇門遁甲要將整個來龍去脈交代清楚,無論用的是哪一 種奇門遁甲,是飛盤還是轉盤,以及時家奇門、兵家奇門、道法奇門、法家奇門,關於 意象都需要理解它最真實的含義才能發展。八神落在八個宮中,但列表中出現了九神,其中有原因,要講一下飛盤和轉盤的區 別,很少有人知道飛盤和轉盤的是什麼,正好在此做個交代。
  • 八神基礎知識講解,你知道多少?(附課程)
    奇門遁甲基礎篇——八神奇門遁甲中的八神,又叫八將,類似於納甲筮法的六獸和八字命理學中的神煞,是古人在天人感應中發現的與九宮八卦具有對應性質的八種神秘力量。這八神他們分別是值符、騰蛇、太陰、六合、白虎(下有勾陳)、玄武(下有朱雀)、九地、九天。
  • 現代奇門遁甲中確定八神的50%的數字吉兇!
    八神是奇門遁甲手機號碼預測中居首位的數碼,象徵著一個人的頭腦,一個軍隊的指揮系統,直接關係到整個單宮數碼的吉兇所在。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神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統治者,或是德行高超,能力無比的人死後的精靈,具有左右人們意志的力量。用現代社會的語言來說,神就是大的環境和氣候賦予我們能夠有所作為的條件和平臺,提供我們能夠發揮自身聰明才智的生存空間。
  • 奇門遁甲之神盤八神|奇門遁甲|朱雀|勾陳|騰蛇
    在飛盤奇門遁甲中,用的是九神,即:值符、螣蛇、太陰、六合、勾陳、太常、朱雀、九地、九天。而在轉盤奇門遁甲中,用的是八神,又稱八詐神,即:值符、螣蛇、太陰、六合、白虎(陰勾陳)、玄武(陰朱雀)、九地、九天。八神對應洛書數:從坎一宮到乾六宮順時針依次為值符、螣蛇、太陰、六合、白虎(陰勾陳)、玄武(陰朱雀)、九地、九天。
  • 神舟九號航天員訪港前發出便箋感謝港人[2012-08-10]
    新華網香港8月9日電(記者劉歡)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9日消息,三位完成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在啟程訪問香港前發出便箋,表達對港人的謝意。
  • 箭向蒼穹啟天宮——「天宮二號」發射側記
    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9月1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 八神綜合分析
    八神,又叫八將,是八種不受人控制的神秘力量。值符---具有東方甲木的性質,為最吉之神。若逢空亡,不起作用。螣蛇---具有南方火的性質,為虛詐之神。專管驚恐怪異、 虛詐不實之事。太陰---具有西方陰金的性質,為蔭護之神。一般為吉神使用,表示有貴人暗中幫助。六合---具有東方乙木的性質, 為護衛之神。
  • 首架私人飛船「龍」對接空間站
    剛過去的一年,中國「天宮一號」和「神八」飛船發射,並實現完美對接;這一年,美國的太空梭計劃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而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的發射則近乎完美;這一年,接替哈勃的下一代空間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幾經周折,差點因為經費問題而夭折,但最終被成功挽救。今年,中國將執行神舟9號和10號計劃,大幅推進我國的載人航天和空間站建設進度。
  • 全方位解析八神真正含義,輕鬆掌握應用
    奇門遁甲中的八神,又被稱為八將,類似六爻納甲中的六神和四柱八字中的神煞,是古人在天人感應中發現的與九宮八卦具有對應性質的八種神秘為量。它們是值符、螣蛇、太陰、六合、白虎、玄武、九地、九天。
  • 天宮二號總設計師詳解太空宜居生活:失重照樣踏實睡
    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後,將開展平臺和空間應用載荷測試,並於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前,做好與神舟十一號飛船交會對接的準備。長徵二號F T2火箭與之前的長徵二號F T1運載火箭技術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與可靠性,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6次飛行。
  • 天舟一號發射成功 陝西航天人搭起「天舟」神梯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收官之戰,標誌著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二步將圓滿完成。  位於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研製交付了長徵七號和天舟一號全系列動力。據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介紹,在此次飛行任務中,航天六院為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提供了6臺120噸和4臺18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為「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提供了四種共36臺不同推力量級發動機,猶如搭建了「天舟一號」通往太空的「神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