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記者 孟姣燕 通訊員 曾勇波
15年前,寧鄉花豬瀕臨滅絕;2016年,出欄純種寧鄉花豬15萬頭,實現產值達16億元。寧鄉花豬,實現了從產量到產值的雙飛躍。
8月11日,記者來到寧鄉,探尋這個已有千餘年歷史的地方豬種再次騰飛的秘訣。
寧鄉花豬,歷來與浙江金華豬、四川榮昌豬、江蘇太湖豬並稱為「中國四大名豬」,是首批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
寧鄉花豬,體型小巧,外形漂亮,當地百姓稱之為「豬中熊貓」。在口感上,其肉質細嫩,肉味鮮美,油而不膩;在品質上,其肌內脂肪高於其他豬種,有益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是難得的高品質型豬肉。
上世紀80年代,寧鄉花豬市場拓展達到巔峰,遠銷東南亞國家。
然而,進入新世紀,市場對瘦肉需求越來越高,寧鄉花豬因脂肪含量高,加之飼養周期長而逐步被市場淘汰,一度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
為破解困局,寧鄉縣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安排專項經費,全面開展寧鄉花豬保種工作。
2004年,寧鄉縣畜牧獸醫水產局技術人員經過數月搜尋,終於在新化縣找回了3個已在本地消失的血緣。
目前,寧鄉花豬保種工作取得顯著成績,血緣擴充到10個,並獲得了「國家級寧鄉豬保種場」和「國家級寧鄉豬保護區」兩個國家級稱號。
「確保了寧鄉花豬『根正苗紅』,我們還通過推動標準化養殖、生態養殖來提升寧鄉花豬品質。」寧鄉縣畜牧獸醫水產局局長周旭文說。
在寧鄉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記者看到,外形「精緻」的花豬,會遊泳、能「跨欄」。「鍛鍊花豬跑步,目的就是為了讓它們的身材更標準,身體更健康。」公司董事長李述初告訴記者,只有養足8個月,養到75公斤左右的花豬才能出欄銷售。
據了解,寧鄉花豬長到75公斤的時候,脂肪和瘦肉的比例最好;如果超過75公斤,主要就是長肥肉。因此,不同於4個月就出欄的普通豬,8月齡的寧鄉花豬,肉中的肌糖原、甘氨酸、肌苷酸等風味物質積累得最好,口感也最佳。
「在餵養方法上,寧鄉花豬也有一套標準。從斷奶到出欄,用米糠、麥麩、紅薯等煮熟飼養,還要輔以青菜,不添加任何帶激素的飼料。」 李述初介紹。
記者看到,花豬的住宿福利也相當不錯。妊娠舍、仔豬舍、生長舍等乾淨整潔。「每間豬舍密度低,讓花豬有較大活動空間。」飼養技術人員介紹。
花豬養殖基地還建了化糞池和沼氣池發電站,環保處理花豬糞便。「我們在基地規劃建設初期,就將生態養殖作為目標,並不斷探索實踐。」李述初說。
生態養殖、綠色餵養的寧鄉花豬香飄萬裡。目前,寧鄉花豬肉已經在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熱銷,開設產品專賣店100餘家,順利進入了麥德龍、沃爾瑪山姆店等高檔商超,市場平均售價為每千克80元,最高售價達每千克240元,成為國內最貴豬肉之一。
除了冷鮮、冷凍、醃臘等系列產品,寧鄉縣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大幅提高花豬產品附加值。軟包裝類、罐裝類、肉乾類、禮盒類系列產品相繼生產,並通過線上線下模式銷往全國。
「與普通肉豬相比,養殖一頭寧鄉花豬的經濟效益要多出800元,前景非常可觀。目前,一年出欄純種寧鄉花豬15萬頭,量太少了,規模還不夠大。」周旭文說,到「十三五」末,力爭全縣出欄純種寧鄉花豬100萬頭,產值突破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