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庚子年,農曆上閏一個月。閏月的一年稱為閏月年。農曆年一般情況下有12個月,354或355天。極少數的年份只有353天(例如1965年)。
但閏月年則有13個月,一共384天,有些個別年份383天,還有極少數的年份能長達385天(例如2006年)。
那麼什麼是閏月呢?今年又為什麼閏四月呢?
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農曆的產生來自人們對月亮的觀察。月亮圍繞地球公轉一周,會出現一個朔望月。所謂朔望月包括朔月和望月。朔月是月球的暗面完全對著地球的那一天。這一天,肉眼在夜空中看不到月亮。望月則是月球亮面完全對著地球的那天,也就是月圓的夜晚。這一晚,天上月亮圓滿如同玉盤冰輪,皎潔無比。朔望記錄著月亮的變化,而當月亮走過十二個朔望時,一年也就過去了。
因此,傳統曆法往往以初一為"朔",初一的晚上看不到月亮。以十五為"望",十五晚上的月亮便是最明亮的。這樣有了一年的十二個月份。可十二個朔望差不多355天。怎樣才能讓曆法與地球公轉也契合起來呢?
這就有了閏月。
每隔2到3年,農曆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
那麼為什麼今年的閏月是閏四月呢?
閏年閏月所依照的曆法,是我國人民使用的又一套曆法體系——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為指導農時而創作。分為十二個節令和十二個中氣。一般一個月內有一個節令和一個中氣,比如立夏是節令,後面的小滿就是個中氣。日常生活中,節氣是與農曆相結合的。農曆的每個月必須對應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和一個中氣。如果一個月的節氣在月初,中氣卻落在了下一個月,那就必須置一個閏月,使得這個月同時擁有一個節氣和一個中氣。
2020年中,農曆四月有立夏做節令,小滿做中氣。農曆五月又有了夏至和小暑。這樣處在中間的芒種節令便多餘了,所以需要一個閏四月來擱置芒種。這樣,才能使二十四節氣和農曆的對照相互吻合。也能更為方便地幫助人們進行農業生產。因此,今年閏四月,也就有了兩個農曆四月。
閏四月在閏月中較為常見,而不少人也認為閏月適合辦喜事。新婚夫婦往往希望好事成雙,不少人習慣性挑選偶數日子辦喜事。閏月本身也是成雙的表現,因此往往也很受大家歡迎。
那麼閏月的日子是否真的適合辦喜事呢?選擇日子舉辦典禮活動又有什麼講究呢?點擊我的頭像,私信我「易經」,一起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