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數據,來源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報告裡提到,有超過75%的在校大學生有創業意願。
當父輩期望兒女進入體制內、端起「鐵飯碗」時,這屆在校大學生,已經不滿足於坐在辦公室裡賺死工資了。在職場摸爬滾打,等待升職加薪獲得月薪上萬,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也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
我們躺在床上刷劇玩遊戲的時候,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已經用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愛折騰」仿佛成為了這屆年輕人的代名詞,我們採訪了幾位「愛折騰」的西安翻譯學院在校大學生,他們之中有人靠玩遊戲玩出一個上千人規模的公司,有人靠做線上平臺賺到了大錢。
還沒畢業,這幾位西譯學子就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學校的幫助,站在了比同齡人高很多的起點上。
孫晨曦
西譯文創產品設計及推廣
旅遊管理專業 大四在讀
在孫晨曦入校之前,西譯還沒有自己成規模的校園文創產品。
當時身邊總有同學們羨慕其他學校精美的文創產品、惋惜畢業後買不到學校紀念品。
「要是我們學校也有這一系列的文創,讓同學們畢業離校時帶在身旁,也能給大家留個念想。大家以後看到這些東西時,都能想到自己美好大學的點滴時光,那該有多好啊。」孫晨曦想。
想到就幹,她一不做二不休拉上兩位小學妹,三個人風風火火搞起了西譯文創。
然而把想法落地,卻比想像中困難得多。她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前期設計,要在兼顧學業的同時,調查同學們的需求,考慮大多數同學的喜好,孫晨曦和兩位學妹為了設計出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幾乎天天呆在一起。
從產品設計、找性價比高的工廠,再到最終落地推廣,孫晨曦和同伴用了四五個月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學校的指導老師始終站在她們身後,幫她們申請學校logo授權、為她們查詢利好政策。因為孫晨曦的產品面對的不僅是同學們,還有來校參觀者,指導老師站在學校的角度,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她們印象最深刻的時刻,是向學校展示她們產品的那一天。展示結束後,學校相關部門的老師都對她們的產品給予了高度認可。
那一瞬間,孫晨曦感到自己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這些來自學校的鼓勵,帶給她和小夥伴繼續堅持下去的強大信念。
除了精神上的支持與創業方向的指導,孫晨曦的小團隊還入駐了學校的創新創業孵化園,為她們提供免費的辦公場地,電腦印表機等辦公設備一應俱全,水電費全免,這對於一個初創團隊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幫助。
現在,孫晨曦和她小夥伴做的文創產品,已經和學校的各個部門展開了深度合作,還拓展了線上銷售渠道,就連畢業好幾年的學長學姐都紛紛在線上平臺下單。
孫晨曦說,做校園文創這件事,帶給她滿滿的成就感。她有信心帶領兩位可愛的小學妹,一起把西譯校園文創做成西譯的新名片。
徐雋文
網紅孵化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 大二在讀
鬥魚遊戲公會全站第5,旗下主播共計1200多位,截止2020年11月累積實現禮物收入1300萬元...
你能想像得到,做出這一切成績的網紅孵化公司,老闆居然是一個還在上大二的西譯學生嗎?
高中畢業後,在同齡人為了慶祝短暫的解放而出門旅遊玩耍或躺在床上刷劇玩手機時,徐雋文選擇當一位電臺主播。
每個月五六千元的收益,讓他看到了這個行業巨大的潛力。
恰好有別的公司邀請他去做電競直播,他在深入了解對比後,發現相比於小眾的電臺,電競直播的受眾面更廣、變現更快。
於是在大一時期,徐雋文開始小規模地嘗試孵化電競主播,在積累一定經驗和資源後,他又註冊了公司開始正式運營。
徐雋文說,初期創業時困難主要有三點:沒有線下場地、運營流失率高、商家資源少。
通過學校指導老師的幫助,徐雋文入駐了學校的創新創業孵化園,享受到學校提供的免費辦公場地和辦公設備,幫他對接銀行申請大學生貸款,解決了徐雋文最實際的困難。
同時,徐雋文和團隊又抓住2020年初短視頻與直播行業的黃金期,讓旗下很多新主播高效率地度過了起步的困難時刻。
經過一年的運營,徐雋文的公司已經順利步入正規,並在高新另外租賃了一百平米的辦公空間,現在有30多位夥伴和徐雋文在此一起奮鬥。
雋文現在的辦公室
在他人眼裡,徐雋文是小小年紀就成就斐然的「別人家的孩子」;但對徐雋文而言,賺錢的意義不在於錢本身,而是在擁有它後自己得到的選擇的權利。
雋文談到錢對於他的意義
施辰子
圖文設計
環境設計專業 大三在讀
從上初高中開始,施辰子心裡就有一本生意經。在別的孩子伸手問父母要零花錢的時候,他已經自己賺錢實現了「經濟自由」。
大一入校沒多久,施辰子就了解到學校對大學生創業有很多政策支持,這更加堅定了他創業的想法。
源於對平面設計的熱愛,施辰子決定從圖文設計起步。初期遇到的困難十分多,想法只是一個雛形,要從哪個方面切入、怎樣搭建團隊、如何尋找客源、怎樣規範工作流程...有一系列的問題等著他去解決。
然而施辰子並沒有被困難打敗,他說,創業是一條艱辛的道路,從一開始他就做好了吃苦和失敗的準備,所以這些困難對他來說,都在「射程範圍」內。
更幸運的是,指導老師帶他參加了很多相關行業活動,了解市場變化,學習新的東西;學校還會邀請一些名人導師前來分享經驗,每一次指導和講座,都會讓初出茅廬的施辰子得到或多或少的啟發,幫助他掃除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障礙。
經過兩年的發展,施辰子的公司已經實現了穩定盈利,然而施辰子卻說他的生活更加「艱辛」了。
工作和學業兩頭兼顧,創業這幾年施辰子很少按時吃飯,每天睡眠時間頂多6個小時,賺的錢也繼續投入公司。
但用施辰子的話來說,人生就是3個階段:成長、奮鬥、享受。他現在正是奮鬥的年齡,也十分享受這種刺激並艱苦的創業過程。
況且他現在做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身後一大群人的生活,要擔起小夥伴們的信任,並為他們負責,他要走的路還很長。
楊召玉
微信小程序開發
環境設計專業 大四在讀
也許是因為父母都是商人的原因,楊召玉在耳濡目染之下,似乎總能抓住一些先機,並用強大的執行力把自己的想法落實。
剛上大學,楊召玉做的第一份項目是淘寶客,簡單說就是一個淘寶購物返利、領優惠券的平臺。大一下半學期,微信小程序開始出現在眾人視線中,他運用曾經的建站經驗,把淘寶客網站做成了小程序。
通過淘寶客小程序的運營,他發現了小程序巨大的潛力,於是楊召玉乾脆召集幾位小夥伴,做起了微信小程序開發,專為企事業單位和一些創業團隊提供小程序搭建和售後服務。
隨後,楊召玉開展了視頻拍攝的業務,學校的教學視頻、企業的宣傳片等,都在他的涉獵範圍之內。我們看到的一些高校教學網課,背後都有楊召玉團隊的付出。
最忙的時候在創業初期,楊召玉一個人,既沒有團隊協助,又要兼顧學業,他白天下課後設計製作平臺派發傳單,晚上看數據選品,同時還要準備比賽,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兩瓣用。
單打獨鬥的日子委實不太好過,不過在老師的指引下,楊召玉入駐了學校的創新創業孵化園,他在這裡很快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並且搭建起了團隊。
除此之外,學校還定期提供創業導師講座和圓桌會議,全方位地為楊召玉和其他在校創業者提供創業方面的思路。
從項目梳理、培訓參賽,到後期的項目落地、未來發展,指導老師都給予了楊召玉耐心的指導,提供有效的建議。
在自己的努力和學校的幫助下,楊召玉的創業之路雖然波折,但卻在一點點穩步前進。
現在,小程序開發的賽道越來越擁擠,客單價也遠不如前,楊召玉準備逐步轉型成專業門檻較高的遊戲美術外包公司,臨近畢業,又有新的挑戰在等待著他。
赫坤
服裝租賃
英語專業(商務方向) 大四在讀
赫坤在剛入校的時候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並沒有創業的打算。
他在學習之餘,加入了學生會社團,業餘時間被活動排練和演出塞得滿滿當當,充實而快樂。
演出的次數多了,他發現自己和社團的小夥伴都有著同樣的困擾:每次演出前都需要去市區租演出服,往返路程太耗費時間。
於是赫坤就升起了一個念頭:要是在學校裡成立一個演出服租賃工作室,我們學院的同學,還有學校各社團的同學和老師,豈不是要方便很多了?
有了想法就開始實施,最初,他在校外租了一個小小的服裝租賃工作室,但房租、水電費等成本,讓赫坤有點難以承擔。
就在赫坤舉步維艱的時候,他聽說了學校裡的創新創業孵化園可以提供全免的辦公場所,通過學院主任的引導、創新創業學院老師的幫助,赫坤的團隊很快就順利入駐了孵化園。
與此同時,孵化園的老師還耐心指導赫坤參加各項比賽、參觀其他學校的創業項目,在學習和交流中,赫坤不斷總結經驗,調整自己的創業思路,現在,去赫坤的工作室已經得到了學校各個社團小夥伴的認可。
即便面臨畢業,赫坤也決心把團隊各方面做得更加完善,為學校社團和老師提供更加便利貼心的服務。
聽完他們的創業故事,已經畢業的我們不得不悔嘆,自己的大學簡直白上了——要是那時少點懶惰,多點想法和執行力,也許我們已經提前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畢竟在大學時期創業,有學校的利好政策支持和學校老師的指導,試錯成本也相對較低,和自己進入社會摸著石頭過河相比,風險要小多了。
我們還發現,人一旦跳出「打工人」的角色,進入「創業者」的世界,那麼所有思考的出發點,都會基於實現自我,而不是迎合他人。
我另一創業的朋友說,當他在一家企業工作時,他每天要想著怎麼把領導交代的任務做好,怎麼迎合領導的性格做事,怎麼變著法子完成KPI,怎麼和戲精同事暗暗較勁。
但他開始為自己做事時,他每天要想著怎麼提高自身實力,怎麼強化自我價值,怎麼打造個人品牌。最終不管去到哪個平臺,都能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
兩種狀態並非零和博弈,沒有孰好孰壞,但後者這條路徑雜草叢生、危機四伏、充滿未知,需極強的毅力才可一往無前。
而所有西安翻譯學院的在校大學生,在創業這條荊棘之路上,完全可以更有底氣一些。因為——只要你義無反顧地選擇創業,學校就是你堅實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