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媒體 劉洋/文
蔣詩舟/編輯
「一個賣玩具而不是做實業的公司,進入新三板怎麼會有人青睞?」一位新三板投資人曾經這樣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成立後的6年一直不溫不火,當時的資本市場還沒有發現這個企業的潛力,然而如今看來,泡泡瑪特已今非昔比。
6月1日晚,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是其繼2019年從新三板退市後,又一次向資本市場衝刺。而這次,泡泡瑪特是帶著年入16億營收的底氣衝擊資本市場,其快速的吸金能力和商業切入點也讓部分投資人直言:「跟不上節奏」。
從招股書來看,泡泡瑪特主要的營收來自盲盒。阿里《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同時,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
然而,由於一些隱藏款在二手市場上的超高溢價率,盲盒也因此被很多人稱為「韭菜盒子」。過去一年來,盲盒與球鞋、LOL裙成為二手市場炒作標的,但潮流易逝,如何保持IP的頭部地位,保證持續的創新能力,這是泡泡瑪特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讓資本市場繼續買帳的重點。
IP搭上盲盒快車後瘋狂吸金
「跑得快」能否「跑得遠」?
事實上,說是盲盒拯救了泡泡瑪特也不為過。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淨利逐年遞增,2018年營收同比2017年增長225.4%,2019年營收同比2018年增長227.2%;三年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年度溢利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這意味著,泡泡瑪特三年淨利潤暴漲近300倍。
但在2014-2016年泡泡瑪特曾連續三年虧損,淨利潤分別為-277.29萬元、-1598.04萬元、-2483.53萬元。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在成立後的前六年, 它是一家賣化妝品、服裝、玩具等產品的零售商,沒有獨有IP,利潤也不高。直到2017年,泡泡瑪特收入了Molly版權。Molly是藝術家王信明2006年的創意作品,泡泡瑪特在2016年發現了這個IP,並圍繞這款形象衍生出多款不同的產品,疊加盲盒等玩法,加速了商業化操作,並讓公司一舉扭虧為盈。
圖片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共運營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和51個非獨家IP,營收佔比分別為37.2%、35.4%和9.5%。在其運營的85個IP中,Molly的吸金能力最強,2019年以4.56億營收佔比27.1%,POCKY以3.15億營收位居第二,其餘還有Dimoo和TheMonsters營收過億,但佔比均不超過10%。
《財經》新媒體記者線下探店發現,泡泡瑪特除了Molly、TOKIDOKI、sonny angel、阿狸等IP的產品外,還包括漫威旗下的復仇者聯盟形象公仔、哈利波特、冰雪奇緣等。除了盲盒外,店內還售有固定款手辦、勳章等。該店店員告訴記者,目前銷售最好的就是Molly,盲盒售價29元-59元,而其他固定款則價格不等。
圖片來源: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截圖
據招股書顯示,目前泡泡瑪特有零售店、線上渠道、機器人商店、展會、批發五大銷售渠道,其中線下零售店是第一大銷售渠道,2019年線下零售店為泡泡瑪特貢獻了7.40億元,佔據總收益的43.9%,線上營收則達到32%。
圖片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
在泡泡瑪特的盲盒中,一個系列一般有13款,其中一款是限定隱藏。一般商家會公布其中12款的樣式,但不會公布隱藏款樣式。而且,在實際購買中,消費者也並不知道能夠買到哪一款,隱藏款則更難抽中。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刺激,正是吸引消費者「入坑」的關鍵,也正是這種玩法,令盲盒一度陷於「鬱金香」式炒作中。
閒魚的統計顯示,泡泡瑪特的盲盒中,漲價最迅猛的盲盒都屬於隱藏款,原價59元的潘神聖誕隱藏款,閒魚均價為2350元,溢價39倍;Molly胡桃夾子隱藏小王子,均價1350元,溢價22倍。盲盒也因此被很多人稱為「韭菜盒子」。
根據國泰君安2019年發布的有關盲盒經濟的研究報告顯示:天貓上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萬餘元收集盲盒。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購買盲盒甚至耗資百萬。其中95後佔大多數。
然而,歸根結底,盲盒依然迎合的是小眾人群的消費樂趣,更多的消費者對這種「刺激」並不買帳。一位消費者告訴《財經》新媒體記者,自己購買泡泡瑪特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送禮物,但在購買時只會選擇固定款。「主要是理解不了『盲』文化,我還是喜歡比較明確的購買方式,對於盲盒,購買一兩個還可以,再多了就不值當了」,她表示。
通過網絡調研,《財經》新媒體記者也發現,大多數網友對購買盲盒並不感興趣,小部分網友則是喜歡打開盲盒時的不確定性感覺。
儘管如此,「盲盒概念」仍讓泡泡瑪特備受資本市場青睞,就在4月,泡泡瑪特完成超1億美元的戰略融資,投資方為華興新經濟基金和正心谷創新資本,而據天眼查顯示,自2011年以來,泡泡瑪特已經完成了8輪融資。
圖片來源:天眼查
然而,狂奔途中,泡泡瑪特也是問題重重。
其中,IP的持續創收能力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今年2月8日,泡泡瑪特新品AYLA動物時裝系列在多個渠道發售,上線當天廣受追捧。但有網友在第二天發現,其與DollChatueau在2017年發布的席桑和翠絲特等娃娃雷同,涉嫌抄襲。雖然泡泡瑪特發布公告否認抄襲一事,但一套12個盲盒娃娃皆與DC家「撞」元素且高度雷同,引發消費者的強烈不滿,紛紛要求退款。
圖片來源:網絡
除此之外,泡泡瑪特的產品質量問題一直存疑。據統計,在黑貓投訴上投訴泡泡瑪特產品貨不對板、產品有瑕疵等問題的用戶有1339個,而且泡泡瑪特還曾被爆出過產品中存在甲醛超標問題。
在招股書中,泡泡瑪特也提到了這一風險,包括「通過第三方製造商生產產品會給我們的業務帶來風險」、「未能監控產品質量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造成不利影響。」
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則是,泡泡瑪特重度依賴明星IP有著「過氣」風險,而新的「IP」培育和創造能力尚未明確顯現。同時授權獲得的「IP」也有到期風險。
此外,盲盒銷售的門檻並不高,眾多企業已經紛紛入局,泡泡瑪特將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據Third Bridge高臨諮詢觀察數據顯示,酷樂潮玩盲盒銷售額已在億元以上,佔整個行業銷售額的10%之多,不及泡泡瑪特。另外,名創優品、雜物社等也已開發出盲盒玩具,而且部分商品售價更低。
對此,經濟評論人宋清輝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泡泡瑪特在過去3年裡營收迅速上升,主要原因是「後浪」的錢太好賺,但是這種營收能力並不具備可持續性,只是暫時迎合了喜好者的偏好。若不具備持續的營收能力,很快就會被取而代之。
快速狂奔時卻逢疫情阻擋
中國潮玩市場將走向何方?
潮流玩具(簡稱「潮玩」),也被稱為Designer toys(設計師玩具)或者Art toys(藝術玩具),起源於香港和日本。事實上,潮玩在國內的發展已超過十年,但到2018年,潮玩才逐漸從小眾圈子走出來,擁有了更多的大眾玩家。
而對於中國的潮玩市場,則顯示出快速增長、高度分散的特點。
根據泡泡瑪特招股書中援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潮玩的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6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20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4.6%。而在當前的風尚之下,中國潮玩市場估計將以29.8%的複合增長率繼續擴容,在2024年將可能達到763億元的高水平。
按零售估值計,2019年中國潮玩零售市場前五大運營商佔比分別為8.5%、7.7%、3.3%、1.7%和1.6%,其中泡泡瑪特位居第一。其餘公司體量則有明顯差距,整體較為分散。
圖片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
與此同時,潮玩面對的消費者也在迅速增多。根據公開數據統計,短短五年間,我國的泛二次元用戶數量已由2014年的1.5億人增長至2019年的3.9億人,年增長率超過10%,預計2020年用戶數量將達到4.35億。
2018年,可以說是中國潮玩市場的分水嶺,正因為盲盒帶動了潮玩的整體銷售量。據了解,2018年前後,泡泡瑪特、Hobbymax、52Toys和潮玩星球等潮玩與IP衍生品開發商相繼獲得融資,緊接著就在收攬IP資源、鋪設渠道等方向上紛紛發力。
據36氪報導,酷樂潮玩的創始人鄔勝峰曾談到,「2017年很多供應商還不敢嘗試潮玩或者銷量不如預期,但從2018年開始,潮玩產品變成玩具等相關企業開發產品的熱門方向,盲盒類的供應量也增多了。」
潮玩產業鏈圖譜 來源:創業邦
就盲盒而言,從整條產業鏈上來看,盲盒上遊主要為IP供應商、模具提供方及產品生產商,中遊環節參與者主要為盲盒企業,負責品牌運營及門店管理,盲盒企業通常會採用買斷或分成的方式與IP供應商合作,而產業鏈下遊則主要包括玩家及各類潮玩二手交易平臺等。
然而,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產業標準化尚未成型。隨後一場疫情的來臨,又讓整個行業陷入了暫停狀態。
對於潮玩的生產和銷售來說,人工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隨著疫情的爆發,大部分工廠都直接進入了停產狀態。原定的復工計劃一直在延後。與此同時,線下零售店紛紛關停,一個重要的銷售來源被切斷。另外,潮玩的聚集地——展會也因疫情紛紛延後。
在行業競爭尚未成型,再疊加疫情起到的加速淘汰作用,中國的潮玩行業正在重構。尋找獨角獸、52toy等其他國內新銳品牌,也在謀劃下一步市場形態的拓展。泡泡瑪特樂觀表示,國內的行業和市場,還具有相當大的探索和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