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健身房等預付卡消費帶來的行業亂象,深圳、上海等地推出「後悔藥」,預付卡在「冷靜期」內可予退費。一石激起千層浪,預付卡「冷靜期」引起不少網友「點讚」,認為這一機制可以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預付卡,是商家為了促進銷售、加快資金回籠採取的措施。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使用預付卡的行業越來越廣泛、商戶越來越多,不僅有實體卡片,還有電子卡片。而隨著預付卡使用的日益廣泛,關於預付卡的投訴也越來越多。
有關預付卡的投訴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消費者還沒有使用完卡上餘額,商戶就消失了,導致消費者財產受到損失;二是在辦理預付卡之前商家的承諾,和辦理預付卡之後商家的實際服務水平和內容相差極大;三是消費者在使用預付卡時,商家利用「解釋權」單方面增加消費條件。
消費者辦理預付卡,最主要的目的是圖「實惠」。商家為了促銷預付卡,往往提供只針對持卡客戶的特殊優惠,甚至根據不同的預付數額提供不同的優惠幅度。消費者不辦理預付卡,則無法享受到這些「實惠」。
預付卡讓商戶維繫了客戶,回籠了資金,穩定了經營,卻讓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由「主動」變為「被動」,不僅在消費時間上受到限制,還承擔著商戶「跑路」或者違約的風險。一旦消費者遇到商戶「跑路」或者違約,想要維權,不僅非常複雜,而且往往維權艱難。
防止消費者陷入預付卡套路,最主要的是相關部門加強對商戶經營行為的管理,用規章制度監管預付卡的發售和使用。深圳、上海等地實行「冷靜期」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範圍內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值得其他地方借鑑。但設置「冷靜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預付卡的問題,還必須繼續推出相關制度、措施,規範發卡主體和發卡行為,限定發卡資金數額,對預付資金進行有效監管,最大程度減少消費者預付卡消費的風險,避免因為商戶「跑路」或者單方面增加條件等造成的消費者權益受損。
對於消費者來說,在辦理預付卡時,一定不能衝動行事,要多一些冷靜分析與判斷,要查看商戶的資質、了解商戶的信譽,對預付卡上的各種附加條件仔細閱讀,切忌為了貪圖小便宜,遭受財產損失,陷入消費陷阱。(馬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