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冷靜期」保障消費「後悔權」

2020-12-01 大洋網

衝動辦卡可以「一鍵撤回」了。近日,上海、深圳等多地試點健身房預付卡消費「冷靜期」。如果衝動辦卡後悔了,消費者可以在7天冷靜期內要求退款。

從網絡購物的7天無理由退款,到體驗式消費的7天冷靜期,消費領域的「後悔權」邊界得到進一步擴展,這是一種進步。下一步需要通過完善法規配套建設,把「衝動後的冷靜」這一短期「後悔藥」煉成整治行業亂象的「長效藥」。

目前,7天退款冷靜期相關條款多數還限於行業自律,最終退不退款全憑商家自願。一旦商家拿著辦卡時消費者親筆籤名的所謂「不予退款合同」來對峙,就可能一招制敵,讓取消訂單變成消費者違約,令冷靜期陷入空談。對此,有法律人士提出,體驗式消費易造成買家權益受損的原因在於商家佔據了強勢地位,單方面制定了霸王條款;在此過程中,消費者承擔了過多責任甚至承擔了不該承擔的責任,這讓取消訂單或消費維權變得很難。

怎樣讓「冷靜期」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呢?不妨探討「消費冷靜期」入法。參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網購「後悔權」的做法,從法律層面明確冷靜期是消費者的應有權利和商家的義務。

實際上,有的地方已經在體驗式消費的細分領域做出了相關立法探索。日前,江蘇省針對預付卡消費管理公開徵求意見,除了提出15日內無理由退款之外,還嘗試建設統一的管理服務平臺,公示商家信息、提供風險警示。這一創新不僅讓消費冷靜期從空中落到了實處,而且為理順維權渠道、簡化維權程序提供了可能。

隨著快捷便利成為消費常態,冷靜期還應該向其他場景推廣,比如直播打賞冷靜期、購房冷靜期等。當更多消費場景有了冷靜和緩衝,就能為消費者的荷包「止血」,還能對變相融資、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進行常態化監管。

與此同時,冷靜期本身也需要冷思考。目前大部分體驗式消費都可能造成一定的成本損失,因此在規範商家行為的同時也應探討成本分擔機制,對後悔、冷靜做出合理的限制等。

冷靜期有法律支撐才能走得更遠。對於消費者來說,「後悔藥」不能常吃,但可以「常備」。這樣也才有可能找到行業監管的「長效藥」。

(廣州日報評論員 劉冉冉)

相關焦點

  • 設置打賞冷靜期,不如賦予消費者「後悔權」
    據悉,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出臺的主要目標是解決目前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未來將限制高額打賞,對激情打賞設置冷靜期。(10月29日《21世紀經濟報導》)在直播平臺上,觀眾可以給自己鍾愛的主播進行打賞,這是一種自願消費行為。可是,並非每一位觀眾都能做到理性消費,往往有人一時衝動,出手不凡,動輒上千,甚至幾十萬元、上百萬。
  • 冷靜期賦予消費者「後悔權」
    近日,上海、深圳等多地試點健身房預付卡消費「冷靜期」。如果衝動辦卡後悔了,或者遭遇健身房跑路,消費者可以在7天冷靜期內要求退款。不少網友對此感同身受,紛紛點讚。(圖片來自視覺中國)從網絡購物的7天無理由退款,到體驗式消費的7天冷靜期,消費領域的「後悔權」邊界得到進一步擴展,這是一種進步。
  • 消費需要「冷靜期」嗎
    健身行業有了「七天冷靜期」,這一新鮮事物自然會引發社會關注。對於這一新規大家也看法不一,有網友呼籲美容美髮行業也要如此,還有網友聯繫到離婚冷靜期,覺得會鼓勵顧客來打卡拍照就走。  仔細研讀上海這一新規,其實類似於網購的「七天無條件退貨」,消費者在付款一周內解約,可以全額退款,當然前提是未開卡使用會員服務。
  • 後悔權應成預付式消費標配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在健身、餐飲、娛樂、教育培訓等行業廣泛應用。預付式消費在帶給消費者一定實惠的同時,也因為消費周期較長,變數多,很容易引發消費糾紛。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衝動消費後後悔」「未消費不退款」等問題。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
  • ■議論紛生 消費需要「冷靜期」嗎
    健身行業有了「七天冷靜期」,這一新鮮事物自然會引發社會關注。對於這一新規大家也看法不一,有網友呼籲美容美髮行業也要如此,還有網友聯繫到離婚冷靜期,覺得會鼓勵顧客來打卡拍照就走。仔細研讀上海這一新規,其實類似於網購的「七天無條件退貨」,消費者在付款一周內解約,可以全額退款,當然前提是未開卡使用會員服務。
  • 」後悔藥」來了!多地推出預付卡「冷靜期」
    健身卡沒辦多久,卻遭遇健身房「跑路」,不少消費者遭遇類似負面消費體驗。近來,針對健身房等預付卡消費帶來的行業亂象,深圳、上海等地推出「後悔藥」,一段時間「冷靜期」內可予退費。
  • 新消法擬規定「冷靜期」 大額消費期內可反悔
    「後悔權」有望寫入新消法今日上午,記者從全國人大了解到,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於4月23日至25日舉行,會議期間,將首次審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下稱「消法」),飽受爭議的「後悔權」制度有望入法。
  • 健身卡「七天冷靜期」值得推而廣之
    其中設置的健身卡「七天冷靜期退費」條款引發網友熱議。(11月7日中國新聞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捨得為健康「埋單」,這讓進健身房健身成了一項時髦生活方式。而現在健身主要以預付費的消費模式為主,這也讓健身房成了衝動消費的重災區。   「七天冷靜期退費」就像網購七天無理由退換貨一樣,這保障的是消費者的後悔權與清醒權。
  • 預付卡「冷靜期」讓消費更安心
    近日,針對健身房等預付卡消費帶來的行業亂象,深圳、上海等地推出「後悔藥」,預付卡在「冷靜期」內可予退費。一石激起千層浪,預付卡「冷靜期」引起不少網友「點讚」,認為這一機制可以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預付卡,是商家為了促進銷售、加快資金回籠採取的措施。
  • 衝動消費?這個「七天冷靜期」可以有
    《示範合同(徵求意見稿)》提出,在冷靜期內,消費者如未開卡就可退款。這對於保障衝動型消費者的權益,減少投訴糾紛有重要意義。但需要提醒的是,「七天冷靜期退費」有「未開卡使用」的前置條件。消費者應重點關注開卡(會員卡啟用時間)的時間節點,一旦開卡入場使用將直接起算會籍期限,即使仍在7日內,都不再適用於冷靜期退費條款。
  • 網購「冷靜期」:給消費者的「後悔藥」
    為促進我國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商務部前天發布《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範》(簡稱《規範》),其中鼓勵平臺經營者設立「冷靜期」制度,被媒體稱為送給消費者的「後悔藥」。冷靜期制度允許消費者在冷靜期內無理由取消訂單,但冷鮮產品、食品、化妝品、藥品等除外,引起了社會各界關注。
  • 多地推出預付卡「冷靜期」 完善預付卡監管機制
    多地推出預付卡「冷靜期」,能否終結行業亂象?健身卡沒辦多久,卻遭遇健身房「跑路」,不少消費者遭遇類似負面消費體驗。近來,針對健身房等預付卡消費帶來的行業亂象,深圳、上海等地推出「後悔藥」,一段時間「冷靜期」內可予退費。
  • 多地推出預付卡「冷靜期」,能否終結行業亂象?
    新華社記者孫飛、胡林果  健身卡沒辦多久,卻遭遇健身房「跑路」,不少消費者遭遇類似負面消費體驗。近來,針對健身房等預付卡消費帶來的行業亂象,深圳、上海等地推出「後悔藥」,一段時間「冷靜期」內可予退費。
  • 衝動消費可反悔?健身卡這個「七天冷靜期」有用麼
    衝動辦了張健身卡,7天未消費可退卡!這樣的「後悔藥」你喜歡嗎?《示範合同(徵求意見稿)》提出,在冷靜期內,消費者如未開卡就可退款。這對於保障衝動型消費者的權益、減少投訴糾紛有重要意義。但需要提醒的是,「七天冷靜期退費」有「未開卡使用」的前置條件。消費者應重點關注開卡(會員卡啟用時間)的時間節點,一旦開卡入場使用將直接起算會籍期限,即使仍在7日內,都不再適用於冷靜期退費條款。其實,上海並不是第一個提出健身卡設置「七天冷靜期」的城市。
  • 辦健身卡將設「七天冷靜期」!這樣的「後悔藥」你愛了嗎?
    11月5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上海市體育局等共同制定了《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會員服務合同示範文本(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示範合同(徵求意見稿)》),其中設置的健身卡「七天冷靜期退費」條款引發網友熱議。衝動辦了張健身卡,7天未消費可退卡!這樣的「後悔藥」你喜歡嗎?
  • 上海:有「後悔藥」了!辦健身卡設「七天冷靜期」!但有一個前提
    不過這年卡的會費少則幾千,高檔點的可達上萬元,你要是後悔了想退卡,此前是不能像購物一樣享受7天無理由退換政策的,「辦卡容易退卡難」的消費糾紛因此時有產生。 為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2021年起,在上海健身會員卡辦卡設七天冷靜期,這對部分衝動辦卡的市民來說,算是有了「後悔藥」。
  • "消法"頒布十五年迎重大修改 買房或將有"冷靜期"
    去年10月,修改「消法」列入了全國人大常委會5年立法規劃,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俊海教授透露,「消法」修改將進一步拓寬「消法」適用範圍,囊括各類物質商品和精神商品;建議建立產品召回制度和對「網上交易」等三類產品建立消費者「冷靜期」制度;建議政府公權預防審查格式合同。
  • 「後悔藥」來了!擬設15天冷靜期!
    當中提到 江蘇擬規定預付卡不得設有效期 企業發預付卡要提供擔保 消費者付款後有15天「冷靜期
  • 江蘇新政:預付卡辦卡有15天「冷靜期」
    預付卡消費日益普遍,怎樣保證預付款安全?日前,《江蘇省預付卡管理辦法》正式出臺,將於2021年4月1日起施行。根據《辦法》,消費者付錢辦卡後有15天「冷靜期」,有權自付款之日起15日內無理由要求退款,經營者可以扣除其為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已經產生的合理費用。
  • 健身美容有了「消費冷靜期」!Tony老師還讓你辦卡嗎?
    近年來,預付卡消費亂象屢見不鮮,尤其是退卡難、維權難甚至商家跑路等問題備受消費者詬病。  近年來,多地試點推行「消費冷靜期」等措施,探索治理預付卡亂象。辦卡有了「後悔期」之後,能否規避消費者的衝動消費,為預付卡消費系上「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