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海頓逝世211周年|15部交響曲珍藏「海頓爸爸」一生輝煌

2021-01-10 長沙音樂廳

2020年5月31日是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海頓逝世211周年紀念日。作為「維也納三傑」之一,海頓在音樂史上有著承前啟後的地位:他試著走出巴洛克晚期音樂的連綿與靜態,創造一種全新的戲劇性衝突;他通過不倦的創作確立了交響樂的結構基礎,也被稱作「弦樂四重奏的奠基人」。

海頓的音樂是嚴肅的也是活潑的,是古典的也是創新的。時至今日,他幽默、靈動而富有張力的音符仍能讓聽眾會心一笑。

以下15部交響曲是海頓數量驚人的一百多部交響曲中的精華,值得收藏。

01

83號「母雞」

匈牙利 艾斯特哈希(1785)

Symphony no 83 in G minor, H 1 no 83 "The Hen"

這是海頓的第三部「巴黎交響曲」。「巴黎交響曲」是海頓的第82至87號交響曲的總稱。作於1785-86年。由六首交響曲輯成:1、熊,C大調;2、母雞,G大調;3、降E大調;4、皇后,降B大調;5、D大調;6、A大調。因受託於「巴黎奧林匹克音樂會」而作,故後人加於此名。

02

94號「驚愕」

英國 倫敦(1791)

Symphony no 94 in G major, H 1 no 94 "Surprise"

傳說當時倫敦的貴族是音樂會的常客,但是他們來聽海頓的音樂會只是為了表現自己所謂的高雅品位,在那裡附庸風雅,每每在樂隊演奏時打瞌睡。海頓知道後非常生氣,於是他就寫了這部《驚愕交響曲》。

03

101號「時鐘」

英國 倫敦(1793-1794)

Symphony no 101 in D major, H 1 no 101 "Clock"

這是海頓第二次到倫敦旅行的第一年所作的三部交響曲之一。在1794年3月3日舉行的第四次沙羅門演奏會中初演。接著在3月10日的第五場演奏會中又再度演出。

04

82號「熊」

匈牙利 艾斯特哈希(1786)

Symphony no 82 in C major, H 1 no 82 "The Bear"

之所以為它起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標題,是因為在第四樂章開始的低音部有碎音C音如熊吼聲。

05

96號「奇蹟」

英國 倫敦(1791)

Symphony no 96 in D major, H 1 no 96 "Miracle"

傳說這部交響曲首演時,因為坐在後排的聽眾為一睹海頓指揮的風採,紛紛擠到臺前,天花板上的一盞吊燈突然掉下,幸好觀眾們都聚到了臺前無一人傷害。海頓見狀脫口而出「奇蹟」,成了此曲標題。後來被證實為軼聞。

06

100號「軍隊」

英國 倫敦(1793-1794)

Symphony no 100 in G major, H 1 no 100 "Military"

1791年海頓到倫敦後,因為其在歐洲的知名度,所以他的到來帶來了轟動。他面對的不再是少數皇親和貴族,而是大批大批慕名而來的音樂會聽眾。在這裡,海頓不再過多約束,盡情地發揮自己的音樂理念。在倫敦前後數年,海頓總共創作了12首大型交響曲,其中就包括《G大調第100交響曲》。這些也是其音樂生涯中最後的交響曲作品,堪稱巔峰之作。

07

44號「悲傷」

匈牙利 艾斯特哈希(1772)

Symphony no 44 in E minor, H 1 no 44 "Trauer"

這部E小調交響曲劇烈地反映了「狂飆突進」時代。其中的徘徊低緩的第三慢板樂章是海頓選作他自己的葬禮樂曲,這使得這部作品有了「悲傷交響曲」的別號。

08

88號

匈牙利 艾斯特哈希(1787)

Symphony no 88 in G major, H 1 no 88

這是應艾斯特哈希宮廷樂團小提琴手約翰·彼得·託斯特之約而作。這也是海頓「巴黎交響曲」中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第四樂章尤為著名),曾有許多指揮家錄製過本曲。這是海頓中晚期的代表作。

09

104號「倫敦」

英國 倫敦(1795)

Symphony no 104 in D major, H 1 no 104 "London"

海頓創作的12部《倫敦》交響曲是其100多部交響曲中的最高成就。這部海頓生前最後的交響曲是海頓晚期成熟創作風格的代表,也是他交響曲創作積累的結晶。

10

45號「告別」

匈牙利 艾斯特哈希(1772)

Symphony no 45 in F sharp minor, H 1 no 45 "Farewell"

1772年,海頓創作的這部第45號交響曲在公爵面前演出,在演奏到最後時,海頓讓樂手們收拾樂器,吹熄譜架上的蠟燭退場,只留下極少數的人,孤單地繼續演奏,藉此表現出樂團團員們的心情。 尼古拉斯終於領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馬上傳令讓全體人員放假回家。此曲因而得名。

11

48號「瑪麗亞·特蕾莎」

匈牙利 艾斯特哈希(1768-1770)

Symphony no 48 in C major, H 1 no 48 "Maria Theresia"

1773 年,奧地利皇后瑪麗亞·特蕾莎訪問艾斯特哈希堡,歡迎儀式持續了3天:第一天是海頓喜歌劇《被迫失真》的首演,第二天是大化裝舞會,第三天是盛大的宴會,下午演出海頓的歌劇《費爾蒙與波西斯》,晚上放焰火,由一千多名農民參加表演匈牙利舞蹈。海頓這部交響曲是為第二天的歡迎儀式而作,專為皇后演奏。

12

102號

英國 倫敦(1794)

Symphony no 102 in B flat major, H 1 no 102

102號交響曲創作於1794年夏秋季,首演於1795年2月2日。這部交響曲的特點在於戲劇性的簡潔——篇幅較短,但結構卻十分緊湊,樂句處理的技藝也達到了成熟的化境,同時又不乏海頓活躍、進取的創作特點。

13

85號「皇后」

匈牙利 艾斯特哈希(1785?)

Symphony no 85 in B flat major, H 1 no 85 "La Reine"

這部交響曲的別號起源於法國皇后瑪麗·安託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對這部作品的喜愛。

「皇后」交響曲被譽為海頓所有交響曲中「最具有高貴氣質」的一部。

14

93號

英國 倫敦(1791)

Symphony no 93 in D major, H 1 no 93

這部在哈德福夏郡鄉間創作的作品擁有輕鬆活潑的迷人氣質,1792年2月17日在倫敦漢諾瓦廣場音樂廳首演獲得具大的成功。《泰晤士報》稱作曲家海頓是「無人可與之比肩」,讚賞這部作品擁有「精巧的結構」、「新奇的思想」、「令人快意的變幻莫測」、「與作曲家崇高而偉大思想相結合……」。

15

103號「擂鼓」

英國 倫敦(1795)

Symphony no 103 in E flat major, H 1 no 103 "Drumroll"

第103號是海頓兩次英國之行中所創作的倒數第二部交響曲。當時海頓在英國已經十分有名,海頓在英國得到了十分熱情的款待,這段時間也是這位作曲家最為快樂和成果豐碩的時光。這首交響曲就是海頓在倫敦過冬時所寫。1795年3月2日在倫敦的國王劇場首演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欣賞了這15首「逗趣」無比的作品之後,

是不是覺得海頓爸爸超可愛!

傅聰先生對海頓的評價更是精妙:

音樂家裡恐怕沒有人比海頓更懂幽默

莫扎特的音樂是笑中含淚的

而海頓是真正的幽默。

本文素材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紀念「交響樂之父」奧地利「海頓年」拉開序幕
    為紀念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基人之一約瑟夫·海頓逝世200周年而舉辦的奧地利「海頓年」3月31日拉開序幕。  開幕式在海頓生前主要生活和工作過的艾森施塔特市的埃斯泰爾哈吉王宮舉行。奧地利總統菲舍爾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他說,海頓的一生「充滿艱辛,但他成功了」。海頓「不是一顆轉瞬即逝的流星」,而是一名「腳踏實地」的音樂家。
  • 海頓創作《倫敦交響曲》的幕後故事
    然而他最終取得了成功,因為在這裡海頓不再有創作上的過多約束和限制,能夠盡情地發揮自己的音樂理念,抒發自己的感情。在倫敦前後數年,海頓總共創作了12首大型交響曲,這也是其音樂生涯中最後的交響曲作品,堪稱巔峰之作。
  • 海頓為何是「爸爸」?讀了這篇你就知道
    三、維也納時期(1790~1809) 1790年9月,埃斯特拉奇公爵逝世後,海頓來到了維也納,他在音樂創作上完全得到了自由,並在同年12月15日去了英國,在英國,海頓受到了英國皇室以及英國諸多音樂家的高度讚賞,從此名聲大振。在那裡創作出了《驚愕交響曲》和《倫敦交響曲》等,演出獲得很大成功。
  • 海頓就是這樣幽默
    我喜歡海頓,不是因為他是堂而皇之的「交響樂之父」,而是因為他很有喜感,日子過得苦哈哈的時候,聽聽他的音樂,馬上就能破涕為笑,重新挺起胸膛做人。  他故意在《第90交響曲》的結尾設兩處綿長的停頓,讓觀眾誤以為樂章到此結束,拼命熱烈鼓掌,但其實這是他200多年前就挖好的幽默陷阱,一次次把觀眾騙到手,然後自己躲在不知道什麼地方得意地笑。
  • 交響樂之父海頓,驚愕交響曲,告別交響曲
    接著,樂隊若無其事地繼續演奏著,這時,受驚者才恍然大悟,這就是著名的《驚愕交響曲》。海頓40歲時,正在匈牙利一位公爵家裡擔任樂長。那時,被僱用的音樂家和主人之間,籤訂有詳細、苛刻的合同,而且不許反悔。其中規定,在創作上,必須按主人規定的日期和命題要求,準時完成交響樂或其他作品,連風格也要適合主人的愛好,每天上午作曲,下午排練,晚上要遵照公爵命令,舉行音樂會。
  • 混沌之美:海頓的《第83交響曲》"母雞"
    毫無疑問,《第85交響曲》與《第45交響曲》具有相似性,但海頓多年壘砌的豐碩經驗卻又使其具有更為典雅的氣質。而當我們面對《第83交響曲》時,問題似乎立刻變得複雜起來。很難想像,來自於18世紀80年代的維也納、巴黎或倫敦的海頓迷們聽到這首作品開始近乎尖利的增四度與隨後咯咯作響的雙簧管主題時會作何感想,他們會對作品嘖嘖稱奇,還是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呢?
  • 奧地利「海頓年」圓滿結束
    奧地利「海頓年」圓滿結束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1月05日10:22   新華網維也納11月4日電(記者劉鋼)奧地利為紀念著名作曲家約瑟夫海頓逝世
  • 奧地利啟動「海頓年」
    新華網奧地利艾森施塔特6月1日電 (記者劉鋼)2009年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約瑟夫·海頓逝世200周年。奧地利東部城市艾森施塔特的埃斯泰爾哈齊王宮6月1日舉行一場盛大音樂會,拉開了奧地利「海頓年」的序幕。  奧地利總理古森鮑爾和副總理莫爾特雷爾等政要參加了「海頓年」的啟動活動。
  • 古典時期——『交響曲之父』海頓
    『音樂鋼琴說』只分享最硬核的音樂知生平簡介: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奧地利作曲家)出生於羅勞的克羅埃西亞族村。他的父親是一名工匠,他的母親受僱於一個大家族她是一位虔誠的婦女給海頓灌輸以敬神的感情。海頓的家庭並不富裕。
  • 永恆的海頓-音樂沙龍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009年是偉大的作曲家海頓逝世200周年,9月25日,一場主題為"永恆的海頓"的專場音樂沙龍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舉行。此次音樂沙龍,是繼9月3日至17日"海頓音樂生涯圖片展"之後,國家大劇院舉辦的又一次海頓年紀念活動。
  • 海頓爸爸的鋼琴作品像父親一樣溫暖!
    海頓的一生以旺盛的創造生命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創作了104首交響曲、83首弦樂四重奏、52首鋼琴鳴奏曲,為世界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海頓的鋼琴音樂作品並非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其中蘊含的音樂特性與藝術特點都是值得人們欣賞的。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 海頓,奧地利作曲家,他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首交響曲,八十多首弦樂四重奏,及為數眾多的其他作品。在倫敦,接觸到巴赫的復調作品和亨得爾的清唱劇,與海頓交往,學習了交響曲和四重奏的寫作方法。莫扎特的作品數量驚人,他最大的成就在於歌劇創作,他一生中創作近20部歌劇,成為德國歌劇的奠基人。另外,莫扎特在器樂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忽視,他將協奏曲固定為呈示部和華彩樂段的形式。他的創作是歐洲音樂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貝多芬,德國作曲家。
  • 被公認為歐洲最優秀的作曲家海頓,垂暮之年達到了藝術生命的高潮
    海頓已經漸漸被社會公認為歐洲最優秀的器樂作曲家,他的《皇帝四重奏》、《倫敦交響曲》獲得了崇高的榮譽並受到最熱烈的歡迎,不過他仍然是宮廷樂隊的隊長且已年過半百。80年代最令海頓興奮的是與莫扎特的交往。莫扎特細膩優美的風格深深打動了比他大24歲的「海頓爸爸」,海頓對莫扎特的父親說道:「我一定要向你宣布,你的兒子是我所見到的作曲家中最偉大的一個;他的作品意趣盎然,他已掌握了作曲藝術的全部知識。」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已經名滿歐洲的海頓不僅全力推薦莫扎特,而且虛心地從莫扎特的音樂中汲取美與靈感。在海頓晚期作品中,人們不難發現那優美抒情的旋律與濃鬱深厚的詩情有著莫扎特音樂的影子。
  • 維也納古典主義樂派三傑之一海頓
    晚期的鋼琴奏鳴曲作品雖數量不多,共5首,象徵著海頓鋼琴奏鳴曲走向成熟,創作技法及創新性也達到了巔峰。海頓《C大調鋼琴奏鳴曲》創作於1794—1795年之間,1790年艾斯特親王去世,同年,海頓辭去職務,成為一名自由作曲家。
  • 海頓創作特點及作品
    :小夜曲,選自弦樂四重奏,作品17喬治.蓋伯勒 Georg Gabler海頓創作特點及作品一、海頓的生平簡介(一)18世紀50年代及之前海頓,全名叫作約瑟夫·海頓,是奧地利的一位作曲家海頓從小家境貧寒,他五歲的時候就跟叔父生活在一起,跟著叔父學習音樂,學到了很多音樂基礎知識,以及管樂器、弦樂器的演奏。7-17歲的時候,海頓作為唱詩班的一名男童,在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獲得了大量的實踐經驗。17歲之後,由於變聲,海頓被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除名,從此開始勤奮自學。
  • 「有海頓的地方就不會有不幸」
    2020年3月31日是奧地利音樂大師海頓誕辰138周年。「有海頓的地方就不會有不幸!」是1809年5月10日,海頓面對著拿破崙大軍隆隆的攻城炮聲留下的遺言,在四面的槍炮聲中,海頓對著驚慌失措的僕人如是說。說的是音樂即人類守護神。
  • 奧匈海頓愛樂樂團下周來深演奏「海頓音樂的精神」
    晶報訊(記者張瀛戈)被稱為「海頓音樂的代言人」的奧匈海頓愛樂樂團作為本屆文博會藝術節系列精彩演出之一,將於6月5日晚在深圳音樂廳舉辦一場高水平的國際音樂盛宴。南方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主任、教授,中央音樂學院歌劇中心特聘教授畢寶儀將作為本場演出特邀嘉賓參與。
  • 古典大師三重奏: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慢板與迴旋曲》K.617莫扎特最心愛的朋友,是他精神上的父親,「海頓爸爸」。海頓比他大24歲,亦師亦父。在那個年代,只有海頓真正認識莫扎特的才華,他對莫爸爸說,你兒子是最天才的音樂家。如今大眾知道海頓,是因為他寫了德國的國歌。其實海頓的功績遠不僅在此,他是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的創始人,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爸爸」。
  • 鋼琴家海頓在18世紀80年代創作的作品分析
    一個短小的終止出現在副部主題之前。而結束部主題則憑藉音階音型和分解和弦伴奏表現出華麗特徵。因此,我們從不同的主題因素中就能領略到平衡和對比。這在18世紀晚期的器樂音樂中非常典型。展開部動用的發展因素集中於主部主題和結束部主題,並且通過一個漸強在末尾將連接部因素加入進來。除了主部主題、連接部略有縮短,副部主題調性發生改變外,再現部與呈示部相比沒有顯著變化。
  • 海頓喊你起來聽音樂
    今天我要介紹兩首海頓的作品。其中有一首大家應該已經猜到了,就是《驚愕交響曲》。這首曲子之所以著名,就是因為流傳著一個故事:海頓為了嚇醒那些在音樂會上睡覺的人,特意在非常輕,沒有什麼變化,催眠似的音樂中突然加大音量,嚇觀眾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