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的天幹地支刻度
中國古代不用阿拉伯數字計時,而用六十甲子。六十甲子是漢族人民最早、最偉大的發明創造,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然而對於初學者來說,六十甲子是個很難的東西。
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天幹地支是中國古代先民對自然世界的詮釋。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十天幹」與「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組成了幹支紀元法。天幹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
六十甲子:用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個組合,稱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順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
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
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
已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
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
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
道教認為,天幹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故設天幹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幹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幹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於地上,但是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道。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闡述天地人之道。
古人有云:「天幹,猶木之幹,強而為陽;支,猶木之枝,弱而為陰。」可見稱為幹支的原始用意。由於天幹地支的意義均來自於樹木,所以他們的原始字義也被人們賦予了生動的說法。
![]()
天幹地支取法於樹木之象徵含義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燃著,見而光明。
丁: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繁榮。
己:起也,紀也,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萌芽。
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於下也。
醜:紐也,寒氣自屈曲也。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發已經過半。
巳:巳也,陽氣畢布已矣。
午:仵也,萬物豐滿長大,陰陽交相愕而仵,陽氣充盛,陰氣開始萌生。
未:眛也,日中則昃,陽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萬物之體皆成也。
酉:就也,萬物成熟。
戌:滅也,萬物滅盡。
亥:核也,萬物收藏,皆堅核也。
![]()
地支生肖對應圖
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
目前泰山碧霞祠按照國家關於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嚴格落實宗教活動場所「雙暫停」措施,暫時仍未開門開放。敬請廣大信眾香客及遊客知悉並相互轉告。具體恢復開門開放時間,泰山碧霞祠公眾號將第一時間通知預告,敬請留意關注。
▼▼▼
1、特別關注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暫不開展聚集性宗教活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