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挺唬人,其實真的沒多年,如果抹去「檢校」這兩個子,李元芳就真的牛了。
李元芳的「檢校千牛衛大將軍」,看著挺唬人,畢竟大將軍不是誰都可以當的。可是,在唐以前,大將軍屬於稀缺軍職,到了唐朝,大將軍簡直到了泛濫的地步,唐朝皇帝濫封大將軍,只是,這其中真正握有實權的,卻少之又少。像李元芳這樣的大將軍,完全是名不副實的,就因為「檢校」這兩個字,使得他這個大將軍大打折扣,實權沒多少,頭銜倒是顯得夠高大上。
檢校是什麼意思?
檢校之制始於南北朝,以他官派辦某事,加「檢校」,如檢校秘書等,非正式官銜。唐朝中前期,加「檢校」官職雖非正式拜授,但有權行使該是事職,但也僅僅是「代理」。太宗時期的著名文臣魏徵,就曾被任命為「檢校侍中」。從高宗時期起,「檢校」官職均為散官或加官,如太師太傅,成了有名無實的榮譽職銜,並沒有事職權,更多的是以恩寵而受職。在整個唐朝中後期,對「檢校」官職的分封完全到了無章法可言,基本上有些關係的,都可以被任命為「檢校官職」,泛濫之下的檢校制度,所有在官職前面加上「檢校」二字,基本都被認定為是有名無實的虛職,是榮譽大於實權。
千牛衛大將軍到底有多牛
「千牛衛」這個名字,全稱「左右千牛衛」,始於唐,也盛於唐。進入宋朝後,「千牛衛」這個禁衛職務便逐漸變得徒有虛名,變成了虛銜的一部分。
千牛衛說白了,就是唐朝的禁軍。其名稱來源於帝王隨身攜帶的一種防身御刀,叫「千牛刀」,據說,此種刀「銳利可斬千牛」,典出《莊子.養生主》。關於「千牛刀」出現的記載,較早可見於南朝劉宋,「後廢帝」劉昱因宮廷政變被殺,而齊高帝蕭道成之孫蕭之顯一手策劃了這一起暗殺行動,乘劉昱爛醉如泥之際,用劉昱自己的千牛刀親手結果了劉昱。
從南北朝北魏時期首次出現一種高級禁衛武官,他們除了負責皇帝的安全,還掌執御刀「千牛刀」,這種禁衛武官就是「千牛備身」。此後,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千牛衛這一禁軍體製得到不斷完善,歷朝歷代統領「千牛備身」的機構名稱不斷變化,到了唐高祖顯慶五年(660年),始定為「左右千牛府」,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改為「左右千牛衛」。
從千牛衛初始到成型這百餘年來,其定位一直都是非常準確的,那就是,這是一支扈衛皇帝,而且個個都配備千牛刀的皇家禁衛軍。千牛衛草創於北魏,卻完善於唐朝,而且,在唐朝中期達到鼎盛,左右千牛衛各設大將軍一人,正三品,統領各自千牛衛,輪值守衛宮廷,保護皇帝安全,其地位超然,品級雖不高,卻是皇帝貼身之人。
作為左、右千牛衛的最高管理者,左、右千牛衛大將軍日常工作是什麼呢?據《新唐書》記載「左、右千牛衛大將軍、將軍之職,掌宮殿侍衛及供御之依仗,而總其曹務、總判衛事,將軍副之。」可見,身為左、右千牛衛大將軍,其日常的工作量是相當大的,除了主掌宮廷侍衛,還要對皇帝上朝、出巡負責,特別是皇帝就寢和上朝,這必須要左、右千牛衛大將軍安排好千牛備身提前持御刀侍衛宿從,也因此,出於對皇帝的保護,對這些御前侍衛的挑選尤其嚴格,必須要「以高蔭子弟年少姿容美麗者補之」。為了確保安保措施萬無一失,身為左、右千牛衛大將軍,從不敢馬虎,光就是選取左右千牛衛備身,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既要考察對方的家世背景,又要考核對方的文化、武功,能成為千牛衛備身的,必定是萬中挑一,出類拔萃的。
榮譽大於實權的「檢校千牛衛大將軍」
李元芳每每關鍵時候亮出自己的身份,說自己是「檢校千牛衛大將」,是可以唬人的,雖然這是個虛銜,但這足可以嚇唬到很多人。
首先,「千牛衛大將軍」職務稀缺,常設只有左、右千牛衛大將軍各一人,而加「檢校」銜也不多見,這可以看出皇帝對這個臣子的肯定,一種榮譽上的授封,雖是虛銜,但這麼崇高的榮譽,不是一般人可能享受的到的。
其次,「檢校千牛衛大將軍」雖然是個虛職,但也是一個官,而且,還位居正三品,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正一品的官極為稀少,大多數的正一品官都是虛職,比如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和司空司徒,還有那些宗室王。而「檢校千牛衛大將軍」,雖虛授無實權,但在官階上卻是實打實的三品官,都說「官大一級壓死人」,實際上在李元芳和狄仁傑之間,兩人的品級多少有些錯亂,如果李元芳早早就被封為「檢校千牛衛大將軍」,那麼他的官階並不比狄仁傑低,甚至比他還高。
最後,就要說說「檢校千牛衛大將軍」這個官銜的非凡之處了,這個官銜,非武人不能勝任,李元芳是武人,但他遙領千牛衛大將軍,實際上是被武周皇帝武則天賦予了特殊權利,即以千牛衛大將軍身份,行使大將軍權力,在外有權調度內衛,遇亂則以千牛衛禁軍平之,因此,李元芳在《神探狄仁傑》整部劇中,都是最關鍵、最重要的存在,他雖然直接聽命於狄仁傑,其實真正的主人是天后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