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 17:45 |五水共治 河湖長制
舟山,一個海島城市,陸域面積狹小,山低源短,無過境客水,水資源全靠降水補給,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地區。
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6.9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擁有量707立方米,僅為全省人均1/3、全國人均1/4。
同時,舟山蓄水設施規模較小,本地水資源調蓄能力嚴重不足,存在工程性缺水問題。淡水的缺乏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97年
舟山市委、市政府順應民心市情,審時度勢明確提出了「舟山發展水為先」的戰略思想。經認真分析後認為,實施大陸引水是從根本上解決舟山用水需求的必然選擇。在此背景下,舟山大陸引水工程應運而生。
1998年5月
大陸引水一期工程動工,並於2003年8月建成通水,總投資3億元,年均引水2160萬方。寧波姚江為引水工程水源地,供水範圍為舟山本島,主要是為緩解舟山本島用水供需矛盾。
舟山大陸引水一期工程是我國迄今輸水管線最長、管徑最大的跨海輸水工程,也是世界當時管線最長、管徑最大的跨海輸水工程。
2009年9月
大陸引水二期工程動工,2015年建成運行,工程總投資達17.3億餘元。工程供水範圍為舟山本島及其附近島嶼。目前大陸引水工程一期、二期,年引水能力8800萬立方米。
2016年9月
大陸引水三期正式開工,是國家172項供水節水重大水利工程項目,浙江省「五水共治」保供水「十樞」項目。
由寧波至黃金灣水庫引水三期工程(寧波陸上段、鎮海至馬目跨海輸水管道工程)、舟山本島輸配水工程、島際引水工程(岱山縣、金塘島)、大沙調蓄水庫工程及水務調度信息化管理系統組成。
工程設計流量1.2立方米/秒,年引水能力3200萬方,估算總投資23.6億。
這個關乎海島居民的「生命線」工程
舟山市大陸引水三期工程
目前有了新進展
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大沙調蓄水庫
蓄水階段通過驗收
作為大陸引水三期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大沙調蓄水庫工程,總庫容888萬立方米,主壩高50.5米,壩頂長300米,是舟山市目前最高的水壩,也是繼虹橋水庫、黃金灣水庫後,舟山市第三大水庫。
目前,大沙調蓄水庫已通過下閘蓄水階段驗收,具備蓄水條件,標誌著距離其長期發揮供水調節等綜合效益越來越近。
在小沙街道青岙村大沙調蓄水庫壩址下遊,舟山市原水管理中心島北管理處,工作人員通過自控監控系統觀測水庫及其下遊河道東岙弄泵站的運行情況。
據工作人員介紹,大沙調蓄水庫具有調節大陸引水、提高供水保證率、承擔本島北線區應急備用水源及提高本地水資源利用率等功能,是今後舟山市水資源調配的重要骨幹水庫工程。
舟山市原水管理中心島北管理處主任王海軍說:
我們管理部門會把水庫周圍的環境管理好,把大壩的沉降、位移和水質監測這一塊做到位。等水庫水位上來以後,將會緩解我們舟山的用水緊張現象。
看完大沙調蓄水庫工程
再來了解一下
島際引水工程的新進展。
近日,
衢山島引水工程
完成了最難的一個環節!
衢山島引水工程
海底管道敷設完成
衢山島引水工程由岱山本島費家岙下海,管線經岱北加壓泵站加壓後,穿過岱衢洋至衢山打水岙海岸登陸,管線總長24千米,年平均可引水450萬立方米,建成通水後,衢山島大陸引水每日最多可以補充原水1.7萬立方米。
經過半年的緊張施工,舟山大陸引水三期衢山島引水工程海底管道敷設全面完成,一條全新的海島用水「生命線」即將打通。
11月9日,在衢山打水岙海底管道登陸點,施工人員對全線管道作壓力測試。這是海底管道敷設的最後一關。經過1小時的緊張試驗,管道內的水壓顯示正常,並且沒有發生異常情況。
岱山縣引水辦工作人員裘彬說:
這個試驗主要是保證水壓滿足設計要求,這個試驗完成以後,我們就跟衢山島的陸上段、岱山側的入海點與陸上段進行對接。
壓水試驗成功,標誌著該工程最難的環節——海底管道敷設全面完成,也意味著衢山島告別靠天喝水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據了解,衢山島引水工程還有岱北加壓泵站正在建設中,目前岱北加壓泵站的主體建設已經完成,自動化電器設備將於12月底完成安裝,待該泵站正式運行後,岱山的水就可以流到衢山島的長岙水庫,也就是實現正式通水。
打通海島用水「生命線」
保障海島居民用水
期待工程早日完工!
海島居民用水更便利、更安心!
來源 | 舟山廣電、舟山市治水辦(河長辦)、舟山水務集團
編輯 | 羊齒 審核 | 朱智翔
160621110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