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的生命線

2021-01-16 銀川晚報·輕鬆閱讀

生態環境是城市之本。近年來,銀川在黃河流經領域顯現出河湖密布的綠洲生態特徵。

銀川作為西北三面環沙中的一片綠洲,在城市建設中堅定不移實施生態優先戰略,改善環境,保護溼地,以此來增強城市生態抵抗能力和城市生態免疫力,從而構建水資源環境良好的存續發展模式,不斷提高現有水資源環境功能,實現綠色轉型發展,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以水為重以民為本

近年來,銀川市堅持降汙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項共治,協同推進水環境治理。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並通過西線供水工程等項目適時解決了一些「老大難」問題,切實保障了居民飲用水安全。

「以水為重,以民為本。」談及銀川市的惠民西線供水大工程,家住銀川市北郊的居民王建華說,感覺也就一年多的工夫,徹底解決了用水高峰期停水的煩惱,還用上了優質的黃河水,生活的幸福指數又增加了。西線供水工程的建設、輸送,惠及三區兩縣180萬人口供水,解決的不僅僅是老百姓用水的窘境,更是讓銀川市民喝的水、用的水以及景觀水域的水質全面提升。

銀川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地下水為單一水源的首府城市,西線供水工程完成了從抽取地下水到引取黃河水的轉型,如今銀川實現了以地表水為主、地下水為輔的雙重水源,使居民的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要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就要徹底截汙治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現如今,我市一改過去黑臭水體舊貌,使其變成宜居宜遊的生態景觀。

位於西夏區的陳家圈溝,曾給人的印象就是一條臭水溝,但現如今的陳家圈溝已是今非昔比。「環境一下子就變好了,以前的臭水溝變成了景觀帶。」陳家圈溝附近生活的一名何姓市民深有感觸地說,治理效果是實實在在,看得到的。西夏區陳家圈溝這處黑臭水體的治理變化只是銀川市開展「黑臭水體」的一個縮影。

近三年來,銀川市採取截汙納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溝體砌護、水生植物種植等多種治理手段來「控源截汙」。2017年底,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基本完工,西大溝、陳家圈溝兩條黑臭水體在已完成整治工程的基礎上,納入銀川市西北區域防洪排澇及湖庫水系綜合整治工程。

2018年,銀川市重點開展溝體水質提升達標考核,對已完成整治任務的黑臭水體進行為期半年的溝體斷面水質監測,全面消除9條黑臭水體。生態環境部和住建部通報銀川市為100%全部完成整治任務的9個城市之一。

2019年銀川市入選國家第三批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充分發揮「河長」在溝體長效管控中的重要作用,統籌完善「廠—網—河」一體化運營管理機制,實行「一溝一策、責任到人」的常態化管理模式和全流域、全過程的治理整治模式,不斷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果。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

政策惠民,百姓才能安居樂業,遵循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銀川市實施擴湖增容、退田(塘)還湖、河湖連通、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修復、溼地管理等項目建設。

全市現有典農河、排水溝道66條1000公裡,100畝以上的湖泊128個;已建成鳴翠湖、閱海、黃沙古渡、寶湖4處國家級溼地公園;鶴泉湖國家級溼地公園試點及6處自治區級溼地公園、3處溼地保護小區、8處市級溼地公園;三區溼地率達到10.65%,三區溼地保護率達到78.5%。自2002年以來,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的空氣溼度從30%提高到如今的50%。

銀川也已成為中國西部以及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重要的遷徙路線和棲息繁殖地,棲息著239種野生鳥類,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種,「生態立城」戰略成效凸顯,先後獲得國際溼地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十大新天府」等多個榮譽稱號。

「近年來,銀川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聚焦黃河流域水汙染治理,堅持保清水和治汙水並重的治理思路,持續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水系開挖建設、湖泊擴整連通、溼地修復保護,使銀川市民感受到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銀川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杰說。

記者 寇莉蘋

相關焦點

  • 堅決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會議提出,2021年要紮實抓好生態環境保護,保護好黃河、治理好汙染、建設好生態,堅決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會議提出了2021年全區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其中明確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時代使命,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決守好三條生命線,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 守好長江一公裡「生命線」 泰興一半長江岸線建生態溼地
    泰興沿江岸線長約24公裡,該市劃出50%的岸線,計劃總投資約6.2億元,實施12公裡長江生態溼地和綠色廊道建設工程,完工後將串起沿江「翡翠項鍊」,讓黃金岸線更具「顏值」。「生態環保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更關係到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泰興市委書記張育林說。近年來,該市將環境治理和修復作為壓倒性任務,標本兼治,著力打贏全市汙染防治攻堅戰,打造長江生態大走廊「綠色名片」。
  • 濱海新區不斷改善生態環境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新聞中心-北方網
    近年來,新區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土汙染治理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力度持續加大,天藍、水清、土淨,一幅綠色生態新畫卷已經在廣袤的新區大地上徐徐展開。  藍天碧水淨土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2020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新區開展了230項汙染防治攻堅重點項目,紮實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等標誌性戰役,大幅降低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群眾環境獲得感不斷提升。
  • 【生態環境改善】《秘境之眼》 豹
    【生態環境改善】《秘境之眼》 豹 2021-01-05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命線、健康線、環境底線——環保戰疫的三重防線
    3月13日,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楊龍文說:環保人嚴防死守,在社區拉起生命線;醫廢處理,在城區拉起健康線;汙水監測,在排口守好環境底線。嚴防死守,在社區拉起生命線他們是市生態環境局的75名黨員,他們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在桂花社區責任網格為7088名群眾拉起了一道生命防線。
  • 寧夏: 守好「三條生命線」 引領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維護政治安全、改善生態環境「三條生命線」,向結構要質量、向轉型要效益、向創新要動力,奮力走出一條符合寧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天更藍 水更清 地更淨 環境更優美 嘉興港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原標題:天更藍 水更清 地更淨 環境更優美 嘉興港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淨、環境更優美,是嘉興港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實足音
  • 環境改善怎麼樣 讓小動物「說話」:北京將建20餘處生態監測站
    森林、溼地、綠地,究竟能給城市生態環境帶來怎樣的改善?讓數據和「小動物」說話,本市將在全市範圍內建設20餘處生態監測站,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及小動物的種群分布、遷徙情況等,更加直觀地體現生態建設成果。
  • ...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PM2.5、PM10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
    6 月 3 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省生態環境新聞發布會,對 2019 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進行通報。記者獲悉,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多項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 71.8%,全省 16 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累計 70 天,同比下降 50.0%。
  • ...環境執法更精準——河北生態環境執法指揮調度系統入選數字中國...
    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局工作人員正在通過生態環境執法指揮調度系統查看當日全省各地的執法情況。近日,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生態環境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了以「大數據助推治理現代化,雲智慧賦能美麗中國建設」為主題的數字生態分論壇,公布了20個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生態分論壇優秀應用案例,河北省生態環境執法指揮調度系統入選。大數據賦能,生態環境執法更精準、高效。
  • ...奮鬥新時代——重溫囑託看變化】雲南:守好民族團結「生命線」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幾年來,雲南緊緊守好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守海人」嶽平:用生命守護海南生態環境
    中新網海口9月28日電 題:「守海人」嶽平:用生命守護海南生態環境記者 洪堅鵬「我嫁給嶽平26年,他是一個溫文爾雅、勤儉樸素、血性的男人。他平日正常上班、加班,很少過問家事。
  • 新華網評:生態文明建設要嚴守三條紅線
    宋 燕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對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重要原則、進行了具體部署,發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進軍號令。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 發改委解讀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
    我國資源環境方面的基本國情,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一句話是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加劇特別是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另一句話是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資源約束趨緊。
  • 2019年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總結
    2019年以來,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為核心,全力推進中央和省環保督察整改,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三線一單」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
    將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底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資源利用上線硬約束,確保生態環境安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持因地制宜。根據生態環境特徵、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科學劃定環境管控單元,實施差別化生態環境管控措施,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堅持統籌協調。
  • 高安市;「三個致力」保障水生態環境穩定向好
    高安市;「三個致力」保障水生態環境穩定向好   近年來,高安市踐行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致力於生活汙水處理、汙染源頭防控、水利設施建設,立足實際、細化責任、強化措施,確保水生態環境穩定向好。
  • 2019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遴選大比武活動成績優異的9名選手代表海南參加第二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取得了輻射監測專項團體三等獎和2項個人三等獎的好成績。本次大比武活動,是弘揚「工匠精神」、提高監測數據質量、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先鋒隊的一次大練兵,是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的一次大檢閱,對引導社會公眾全面了解生態環境監測、促進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珍稀特有水生動物是檢驗長江生態環境的公證員
    珍稀特有水生動物是檢驗長江生態環境的公證員時間:2020-12-20 23:08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16日,農業農村部長江辦、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等長江流域管理部門聯合發布《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
  • 海南生態環境持續保持全國領先 PM2.5濃度創歷史新低
    人民網海口1月18日電 (樊歡迪)1月18日,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第八場新聞發布會舉行,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海南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持續保持全國領先。環境空氣品質方面,「十三五」期間,各項指標顯著改善,均創歷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