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臥龍: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貓四肢毛髮變金色 已與母親分離

2021-01-20 中國青年網

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白色大熊貓影像。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中新網成都1月15日電 (龍婷婷)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15日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自2019年5月紅外線相機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隻白色大熊貓以來,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相機僅在去年2月份有2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異常珍貴。

在第一段視頻畫面中,白色大熊貓在雪地漫步或在「打坐思考」。它緊貼著安裝紅外線相機的大樹坐下,全程背對相機,像個文靜的「小姑娘」若有所思了3分多鐘。3天後在另一段視頻畫面裡,它穿過密林和小河溝,出現在1公裡外山脊上的另一臺紅外線相機裡,然後用了大約10分鐘到達山腳,山腳的紅外線相機記錄下它離開的背影。

據四川臥龍白色大熊貓保護研究項目執行人譚迎春介紹,從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影像判斷,這隻白色大熊貓從2019年5月到2020年2月期間長大了不少,體格壯實。相較於小時候的通體白色,它在成年後四肢的毛髮還顯出淡淡的金色。2020年兩次記錄中這隻白色大熊貓都是單獨活動,我們推算它目前已3歲左右,判斷它已離開媽媽,自立「門戶」了。

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白色大熊貓影像。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據IUCN熊類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晟研究員介紹,視頻中這隻白色大熊貓步伐穩健,身體壯實,毛色光亮,可以看出是一隻健康的野生大熊貓。「白化」現象雖然罕見,但在脊椎動物各類群中廣泛存在。「白化」通常是由於動物個體基因突變所致,使得動物體內色素合成受阻,在外部形態上呈現白色、金白色或淺金色。單純的「白化」突變並不一定影響動物個體的生存。這隻白色大熊貓能健康成長到3歲左右,說明它已基本適應了生存環境,生存狀態良好。

李晟說:「從之後該區域再未拍攝到它的情況來看,它可能已經從出生地遷移擴散到周邊棲息地。根據野生大熊貓雌性往外擴散的習性判斷,它很有可能是只雌性個體,在成年之後會離開母親的家域範圍,向外尋找新的棲息地。為了進一步了解這隻個體的狀況和白化突變基因在當地野生大熊貓種群中的分布情況,後續還需擴大監測範圍,並採用DNA檢測等技術找尋更多的證據。」

除了毛色變化之外,白色大熊貓的白化突變是否會對其生理和健康帶來其他附帶影響,目前還沒有定論。深入研究這一問題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人類對大熊貓這一古老物種的認知,併科學評估白化突變基因對大熊貓野外種群遺傳多樣性的影響,對大熊貓保護事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悉,四川臥龍白色大熊貓研究保護小組共15人左右參與該項目,歷時一年,對白色大熊貓首次發現地周圍15平方公裡的區域進行了高密度網格化紅外相機布控,以期通過持續的追蹤,進一步研究與評估白化症狀對該個體的生存和適應能力有何具體影響。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共獲得野生動物影像文件71100餘份。除大熊貓外,初步統計記錄到的其他動物種類有:川金絲猴、藏酋猴、小熊貓、黑熊、豹貓、豬獾、黃喉貂、水鹿、毛冠鹿、野豬、四川羚牛、中華斑羚、中華鬣羚、中國豪豬、巖松鼠、紅腹角雉、紅腹錦雞等17種伴生動物;其中,大熊貓、川金絲猴、黃喉貂、水鹿、毛冠鹿、野豬、中華斑羚、中華鬣羚、中國豪豬、紅腹角雉等物種出現的頻率都非常高。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貓四肢毛髮變金色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15日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自2019年5月紅外線相機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隻白色大熊貓以來,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相機僅在去年2月份有2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異常珍貴。圖為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白色大熊貓影像。
  • 全球唯一白色大熊貓長大變金白色,網友:確定不是北極熊?
    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自2019年5月紅外線相機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隻白色大熊貓以來,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相機僅在去年2月份有2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異常珍貴。
  • 全球唯一白色大熊貓長大變金白色,網友:想看沒黑眼圈的小眼睛
    自2019年5月臥龍的紅外線相機首次記錄到該白色大熊貓以來,截至2020年底,僅在2020年2月份有2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異常珍貴。據介紹,視頻中這隻白色大熊貓步伐穩健,身體壯實,毛色光亮,可以看出是一隻健康的野生大熊貓。「白化」現象雖然罕見,但在脊椎動物各類群中廣泛存在。
  • 36年前 這組報導率先為飢餓大熊貓發聲-新華網
    從瀕危到全球矚目,大熊貓命運由此改變  這是一組36年前的新聞報導。在《四川日報》首發,隨後被海內外媒體紛紛轉載。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被世界各國政府、動物保護組織反覆引用,堪稱搶救大熊貓的「動員令」和「雞毛信」。
  • 已經歷800萬年進化,老祖宗吃肉……近90歲高齡的「熊貓教父」解謎...
    活動由國家圖書館、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主辦,由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執行。也是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的系列配套活動之一。活動由國家圖書館、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主辦,由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執行。也是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的系列配套活動之一。
  • 大熊貓棲息地首次拍到雪豹出沒 網友關心:會打起來嗎?
    12月6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最新野外監測成果,臥龍「五一棚」區域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這也是紅外相機首次在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拍攝到雪豹出沒。很多網友都關心,它們會打起來嗎?雪豹為什麼來大熊貓家?
  • 功夫熊貓踢暴全球 超可愛國寶主題壁紙
    國寶大熊貓 太可愛了!  2008年是中國農曆的鼠年,不過鼠年的6月絕對是熊貓月。首先當說,四川臥龍震區的熊貓搬到北京動物園的熊貓館,來自全國各地的觀光客,可以一睹這些超可愛的國寶熊貓。功夫熊貓超靚壁紙  相信,這兩個元素從東西兩種文化,多種角度,已經將國寶熊貓炒成風靡全球的最熱偶像。
  • 四川人手一隻大熊貓?街頭遛熊貓的真相來了:是只染過色的松獅犬
    人來人往的斑馬線上,一女子牽著一隻疑似「大熊貓」悠然過街,惹得眾人矚目……最近,四川樂山一段視頻在網上火了。6月9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大熊貓」的主人後得知,這其實是一隻染過色的松獅犬。街頭遛「熊貓」 視頻截圖「太可愛了!」「這是真的嗎?
  • 大熊貓獲選成都大運會吉祥物
    來自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芝麻」獲選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8月19日,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命名儀式正式啟動。經過全球票選,來自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芝麻」成為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的真實形象,並面向海內外粉絲啟動全球直播。
  • 為何所有老虎的耳朵上都長有一片白色毛髮?科學家有兩種推測
    關於老虎,我們大部分人對它們都有較多的了解,比如,它們擁有龐大的身軀,粗壯的四肢,巨大的爪子,身上布滿黑色條紋,頭上還有一個「王」字……然而,你可知道,為何所有老虎的耳朵後面都長有一片白色的毛髮嗎?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還沒仔細觀察過老虎的耳朵。當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下圖這隻孟加拉虎媽媽的耳朵上時,你就會發現一個明顯的特徵:這隻孟加拉虎媽媽的兩隻耳朵上各有一片非常明顯的白色毛髮。
  • 未來人類模樣:四肢變長 牙齒減少 嘴巴變小
    未來人類模樣曝光:四肢變長皺紋更多似怪人  一組英國科學家日前對1000年後人類可能進化成的「新模樣」進行了大膽預測,由於智慧型手機和計算機等高科技產品應用日廣,生活環境改變  1000年後人類毛髮變少  中央加熱系統和高科技保溫服的發明,也意味著人類身體「自行保暖」的需要將降低,身上的毛髮將會變得更少甚至不存在。  皮膚下垂  未來臭氧層可能消失,過多陽光直射令皮膚下垂起皺。
  • 大熊貓分頭巡山,「飛鼠」高空滑翔……唐家河保護區的春天,熱鬧!
    19日,記者從四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3月17日一天之內,保護區工作人員分別通過紅外相機和新鮮糞便發現了兩處大熊貓的蹤跡,其中一處拍攝到了大熊貓活動的畫面。除了巡山的大熊貓,保護工作人員在放歸一隻灰頭小鼯鼠時,還拍到了一段「飛鼠」空中滑翔飛行的視頻。
  • 全球矚目的四隻秦嶺大熊貓寶寶「雲慶生」直播活動即將開啟!
    請點擊「e路詩語」關注 一本可以聽的詩書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嚴峻形勢,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克服困難,成功繁育出4隻可愛的大熊貓寶寶。
  • 秦嶺頻現棕色大熊貓
    從時間來看,每隔3年-4年發現一次棕色大熊貓,其中3月或4月份目擊次數最多,共發現4次。其中兩次是在爭偶,一次是在喝水,還有一次是傷病。有3次發現棕色大熊貓和黑白色大熊貓共同活動,其中母子活動兩次。  1985年,第一次發現棕色大熊貓  據大熊貓研究專家雍嚴格回憶,第一次發現棕色大熊貓是在佛坪。那是1985年3月26日,距今已過去30多年。
  • 重要部位毛髮變白了,是怎麼回事?毛髮顏色還能變回黑色嗎?
    身體重要部位的毛髮變白了,是怎麼回事?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在平時洗澡的時候,都要注意清潔一下身體的重要部位,如果在平時沒有做好充分的清潔工作,那麼隱私部位的健康,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可能會出現身體被細菌入侵的情況,毛髮的顏色可能會發生異常,出現毛髮變白的情況。
  • 2019絲綢之路·金色年華全國風採大賽 「太歲志懷」四川賽區總決賽...
    2019年9月27日絲綢之路金色年華全國風採大賽「太歲志杯」四川賽區總決賽在美麗的蓉城落下了帷幕,在經過成都分賽區,巴中分賽區,都江堰分賽區的初賽、複賽,經過層層選拔218位優秀選手進入了總決賽,大賽歷時4個月時間,參賽選手達上千人,全川約6萬餘人觀賞了此次盛會。
  • 人類褪去了全身的毛髮,卻保留了頭部和隱私部位的毛髮,這是為何
    人類的毛髮單單只有頭髮和隱私部位處有嗎?答案是否定的。有種說法是人類全身無毛,這種說法顯然是存在問題的,但是人類體毛稀疏卻是真相。科學家們通過對毛囊精準的計算發現,人類的毛髮和黑猩猩是極其相似的,唯一不同的就是大猩猩全身都是比較硬的毛髮,而很明顯,人類的汗毛佔更大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