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珍貴視頻告訴你:為什麼說84年鄧小平閱兵是史上最有氣勢的一次?

2021-01-22 老南京
1984年閱兵式珍貴影像資料

來源:騰訊視頻





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時,恢復了國慶閱兵。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檢閱了受閱部隊。 


受閱部隊由10370人組成了46個方(梯)隊,其中空中梯隊4個,地面方隊42個。 


受閱武器裝備共28種,全部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其中19種是新裝備。這次國慶閱兵被民間評述為新中國成立後最有氣勢的一次閱兵。



1、參閱人員的個人氣質。84年的軍人很多打過仗,有那麼股子狠勁和傲氣,眉眼間流露出來那就是隱隱殺氣,自然而凌厲。後面兩次的參閱人員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把隊列走整齊,在過天安門的時候都是一種緊張的情緒,所以氣質上就不在一個檔次了。


2、徒步方隊參閱人員手中的武器。其實就是想說劈槍的問題。這個劈槍動作對閱兵徒步方隊整體效果影響非常大。因為我軍的齊步正步講究整體穩定,風格低調而堅實。劈槍動作的最大優點就在於讓一個本來很沉穩的方隊瞬間爆發出一股無以倫比的激情。


3、加上檢閱者是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閱兵總指揮是上過朝鮮的猛將秦基偉,現在還能回憶起秦基偉不標準的普通話和有底氣的話語。


4、一個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時代的開始。




往期文章精選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相應文章



了解南京的方式有很多

這是其中一種


關注這個號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相關焦點

  • 【史話】1981年鄧小平會見金庸都說了啥?
    資料圖片:1981年鄧小平會見金庸。鄧小平是金庸(查良鏞)武俠小說在中國內地最早的讀者之一。1973年3月,當金庸小說在內地尚為禁書之時,恢復工作不久的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託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並對其愛不釋手。
  • 一開始閱兵儀式可以帶實彈,1981年發生一事,給了人們深刻教訓
    很多人並沒有關注這個,大家在閱兵儀式上,拿著的槍裡面究竟有沒有子彈,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這裡面並沒有子彈,在大家閱兵之前,會有嚴格的檢查,在槍枝、大炮等武器裡面,禁止填裝彈藥,當然用來演示的子彈,也是真實的,只不過沒有安裝引信,並且切斷了發射的按鈕。其實這個慣例,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一開始的閱兵,是帶著實彈的。
  • 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
    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觀禮閱兵式,這是毛澤東最後一次國慶閱兵。由彭德懷元帥負責籌劃準備,卻由林彪元帥檢閱部隊,這是林彪惟一一次任閱兵首長。楊勇上將任閱兵總指揮,也是他惟一的一次。中國製造的第一代主戰坦克「五九」式中型坦克首次亮相,受閱部隊的最新式武器裝備都由我國自行製造。取消了三輪摩託車方隊和口徑在100毫米(不含)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隊,徒步方隊橫排面由20人增加到24人。
  • 閱兵儀式為什麼從不用真槍實彈,1981年發生的一幕,至今歷歷在目
    導讀:閱兵儀式為什麼從不用真槍實彈,1981年發生的一幕,至今歷歷在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1984年國慶閱兵中中國女排緣何引人注目
    自1959年國慶閱兵後,1984年的國慶閱兵,是時隔25年後的國慶大閱兵,也是筆者出生後首次看到的國慶閱兵,雖然那時筆者還是一個孩子,但是觀看閱兵時的情景還記得很多。多虧那時有了電視,筆者是通過家裡購買了一年之久的12寸的國產「熊貓」牌黑白電視機收看的。
  • 1975年,毛澤東對鄧小平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有何深意?
    接著,毛澤東批評說:「不要搞『四人幫』,你們不要搞了,為什麼要照樣搞呀?為什麼不和二百多個中央委員搞團結,搞少數人不好,歷來不好。這次錯誤,還是自我批評。」毛澤東又重複兩遍「三要三不要」。他說,這三條重複一遍,「其他的事你們去議,治病救人,不處分任何人,一次會議解決不了。我的意見,我的看法,有的同志不信這三條,也不聽我的,這三條都忘記了。九大、十大講過這三條,這三條要大家再議一下」。
  • 共和國13次大閱兵:開國大典震撼 84年女兵亮相
    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1959年國慶10周年,每年在天安門廣場都有一次大規模的國慶閱兵。  1950年10月1日那天,北京天安門廣場,第一次舉行了周年性的國慶大閱兵和盛大群眾遊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等在天安門城樓檢閱了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乘車檢閱部隊後,向全軍發布命令。
  • 70張動圖,1949車牌,南京元素...帶你回顧今日閱兵 !
    這次閱兵編59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總規模約1.5萬人,各型飛機160餘架、裝備580臺(套),是近幾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方隊數量創歷史新高,受閱裝備近半數全新亮相!  快來看現場動圖,回味那些令人血脈賁張的瞬間。
  • 2015年9月3日勝利日閱兵流程公布(最全)
    >2015年9月3日勝利日閱兵流程公布(最全)2015-09-01 14:33:4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2015年9月3日勝利日閱兵流程公布(最全)  ①9月3日早9點,國家主席迎候各國嘉賓,合影后共登天安門城樓,準備觀禮;  ②10點整紀念大會開始,70響禮炮聲後
  • 1972年,鄧小平
    因此,要追尋身處閉塞流放地的鄧小平思考的軌跡,還不如從他在1972年兩次出行中的言行來得實在。  1972年9月,已經感受到「好運氣」的鄧小平,通過江西省委向中央提出,到井岡山、贛州老區走一走。9月底,中央批准了這一要求。11月,鄧小平踏上了井岡山之行。
  • 鄧小平:反右派擴大化我就有責任
    年開始的「大躍進」是我們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不成功的嘗試。對於「大躍進」,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曾有過兩次重要的講話。一次是1980年2月29日,鄧小平在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時說:「不要造成一個印象,好像別人都完全正確,唯獨一個人不正確。這個話我有資格講,因為我就犯過錯誤。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我們是積極分子,反右派擴大化我就有責任,我是總書記呀。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我們頭腦也熱,在座的老同志恐怕頭腦熱的也不少。這些問題不是一個人的問題。
  • 莫斯科舉行活動紀念1941年紅場閱兵
    當地時間11月7日,莫斯科馬涅什廣場舉行圖片展,紀念1941年紅場閱兵。1941年,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為了鼓舞蘇聯官兵士氣,蘇聯高層決定於當年11月7日在紅場舉行閱兵式。部隊接受檢閱完後直接開赴戰場。1941年閱兵式被稱為戰爭史上的奇蹟,極大鼓舞了蘇聯軍民抗擊法西斯的士氣。
  • 鄧小平1983年因何痛下決心要全國「嚴打」?
    江渭清向鄧小平匯報說:「現在經濟發展,政治穩定,但社會治安情況很不好。城市裡女工晚上不敢上班,好人怕壞人,這樣下去不得了!這件事情,只有你老人家下決心才行。」當鄧小平徵求江渭清的意見時,江渭清說:「調查研究,半年準備,打幾個戰役,一個戰役打幾仗,該抓的抓,該殺的殺,還有的押送邊疆改造。犯罪分子最怕殺頭,還有怕吊銷戶口發配邊疆。」
  •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去世 鄧小平曾對他說:中國永遠歡迎你
    我當時希望能有機會結識中國的下一代領導人——不管可能會是誰。然而,所有的人都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但我的政治本能告訴我,這份新工作值得一試,並且能幹得不錯。  1974年11月1日:見小平,拘謹得忘了問問題  我前去拜訪(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當我們步入他的辦公室時,先被人領到屋子中間與他合影。
  • 蘇聯1941年冬季閱兵堪稱奇蹟,背後的悲壯卻超乎人們所想
    有個朋友突然告訴筆者,他前段時間去俄羅斯時看到了大名鼎鼎的列寧墓,這個外表看上去紅彤彤的建築就在著名的紅場偏西一側,雖然整體顏色並不光鮮,但卻非常惹眼。其實,蘇德戰爭初期蘇軍的潰敗是有原因的,當時的蘇聯同樣也制定了入侵德國的「大雷雨」計劃,甚至日期比1941年6月22日還要早了10天。然而複雜的原因導致蘇軍高層最終放棄了入侵,因此,不少人總是設想如果蘇德戰爭不發生,世界格局會怎樣,實際上,蘇德兩大強國之間必有一戰,只是誰先動手的問題。1941年10月上旬,德軍的裝甲軍團已經陸續開進至莫斯科城遠郊。
  • 為什麼要舉行9月3日抗戰勝利大閱兵 閱兵原因意義揭秘
    為什麼要舉行9月3日抗戰勝利大閱兵 閱兵原因意義揭秘 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9月3日,中國將在北京隆重舉行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的閱兵。
  • 推薦|84年,18次改變番號,這支紅軍連隊依舊有種倔強的驕傲
    「你的微信收到一張圖片」7月30日晚,當83集團軍某旅排長王彥朋看到王輝從內蒙古「心臟」發來的個人照片時,第一時間批評了這個十四年的老兵,並要求王輝立即撤回消息。這其實是老兵王輝第三次參加大閱兵了,但這次朱日和的沙場點兵卻燃起了他心中的澎湃,想和當年那個火車皮一起拉來的同年兵——排長王彥朋分享一下。
  • 2019年國慶是成立多少周年?2019年國慶是否有閱兵?
    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籤署、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聖人節。  2019年國慶是成立多少周年?建國70周年。  建國是國家大事,為了紀念國家本身,於是就有了國慶節。
  • 1973年鄧小平復出主持國務院工作經過
    在回顧這段經歷時,他是那般充滿感情地說:「林彪、『四人幫』總是想把我整死,應該說,毛主席保護了我。」「我是樂觀主義者,相信問題總有一天會得到解決。」「我長期在毛主席領導下工作,就我個人內心來說,對毛主席抱有希望。我相信毛主席了解我。事實證明,一九七三年他又把我接回來了,並很快委派我非常重要的任務。」 中共中央通知縣團級黨委,恢復鄧小平的黨的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