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鄧小平

2021-01-09 搜狐網

  1972年,鄧小平

  在鄧小平和他的同事們做出那個改變中國的重大決定之前,早在江西新建縣的那條小路上,他就在思考關於路的問題:「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是筆直的。走。」

  國家歷史特約作者 徐慶全

  在江西新建縣的兩年多中,鄧小平基本上處於離群索居的狀態,但他從未停止思索——那條「鄧小平小路」,即被後人譽為思索之路。

  在千萬次地踏過這條小路的時候,鄧小平在思考什麼?後人可以發揮各種各樣的想像,來演繹這一段歷史。但歷史本身的嚴肅性,是排除演繹和想像的。因此,要追尋身處閉塞流放地的鄧小平思考的軌跡,還不如從他在1972年兩次出行中的言行來得實在。

  1972年9月,已經感受到「好運氣」的鄧小平,通過江西省委向中央提出,到井岡山、贛州老區走一走。9月底,中央批准了這一要求。11月,鄧小平踏上了井岡山之行。

  井岡山之行,在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裡有詳細的記載,而能夠展現思考軌跡的,是他在泰和與一位原紅一方面軍的老紅軍、老戰友池龍見面時的談話。池龍是原空軍的幹部,「文革」中被打倒,剛剛獲得解放。談話中,池龍指著身上被打的斑斑傷痕悲憤地控訴林彪集團的暴行。鄧小平說:「這幫人整人是不擇手段的。『文化大革命』是『左』了,被壞人鑽了空子。」談到毛澤東和周恩來時,鄧小平說:「毛主席是個偉人。總理吃了很多苦。很多老幹部,包括軍隊的老同志,都是總理保護的。」對於林彪,鄧小平說:「林彪這個人不能說沒本事,但是個偽君子。利用毛主席的威望發布一號命令,貶低毛主席,抬高自己。」接著,他又說:「林彪垮臺了,我們黨的日子會好點。就是有那麼幾個書生在胡鬧。」

  毛毛寫道:「這是六年以來,父親第一次對『文革』事物發表這樣多的談論。他談了毛澤東,談了周恩來,談了林彪,談了中央文革的『書生』們,對『文革』中中國政壇上的政治人物進行了評論。其實,這些想法在他心中早已形成定論,只是他為人嚴謹,從來不輕易議論。這次,政治環境已經改變,又在革命聖地與革命同志相遇,便將心中蘊藏了多年的想法說出,一吐為快。」

  歷史昭示的事實,遠比毛毛的分析更富有新意。1973年鄧小平復出後,對「文革」一直是抱著牴觸的態度,只著眼於在各行各業大規模整頓,實際上,他在千萬次走在「鄧小平小路」上的時候,已經對「文革」形成了深層次的思考。這種思考,使他已經認識到「文革」是中國一場災難了。而到了1975年,毛澤東對他最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由他主持,中央作出一個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決議」。按照毛澤東的說法,這個「決議」的基調應該是:對於「文革」,總的評價是「七分成績,三分缺點」。但是,鄧小平沒有接受毛澤東的這個建議。鄧小平明確地說,由我主持寫這個決議不適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為此,他寧願再次從政壇上沉寂下去。

  由此說來,鄧小平在泰和與池龍酣暢淋漓的談話,說毛澤東、說周恩來、說林彪,實際上是在闡發自己對「文革」的思考,雖然「政治環境已經改變」,但遠沒有改變到可以公開地臧否「文革」及仍在中央的「幾個書生」的程度。但鄧小平毫無顧忌地說出來,事實上在梳理自己的思考軌跡。

  1972年12月5日,再次出行,到他所熟悉的中央蘇區故地。鄧小平此行,實為故地重遊,尋找當年的足跡而抒懷自然是此行的主要目的,但著眼於調查研究也是此行的由頭。因此,他興致勃勃地參觀會昌的物資交流大會,一一查問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及農民收入情況。在瑞金,他參觀工具機廠、電線廠和紅都製糖廠。鄧小平一路參觀,顯然比他上次井岡山之行多了一個內容,要對「文革」中的經濟狀況有一個親身的了解。他在1973年復出後,大刀闊斧地對各行各業進行整頓,雖然不能從這種調查中微言大義地予以解釋,但他對「文革」中經濟的凋敝狀況,顯然早就有所了解。

  在瑞金製糖廠,鄧小平聽完匯報後,要去車間。工廠的人說有兩條路,近路不好走,鄧小平說:「不要緊,為什麼有近路不走,偏要走遠路?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是筆直的。走。」

  這樣的言論隱含著什麼?

  此時,鄧小平重新復出已成定局,未來的道路怎麼走?他顯然認真地思考過:在毛澤東維護「文革」的前提下,他如何既能堅持自己否定「文革」的主張,又能在政壇上發揮自己的作用?他的答案是什麼?「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是筆直的。走。」

(責任編輯:guoqiang)

相關焦點

  • 鄧小平1973年在鷹潭
    劉書興欲攙扶他上樓,鄧小平擺了擺手,用親切的微笑代替感謝。 站在二樓樓梯口的服務班班長鄭飛鳳見狀,快步跨下幾級臺階,扶著卓琳向二樓走來。 這一天是1973年2月19日,農曆癸丑年正月十七。無巧不成書,鄧小平與卓琳下榻套房的房號也是219。
  • 1978年的鄧小平
    如何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把農業生產搞上去,是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後反覆思考的問題之一。   1977年11月17日,在廣東視察的鄧小平聽取廣東省委匯報時指出,過去許多行之有效、多年證明是好政策的要恢復。
  • 鄧小平1975年整頓為何從鐵路開始
    1975年,鄧小平第二次復出後整頓經濟,選擇鐵路作為突破口。袁寶華在鄧小平的直接領導下,參與領導了我國的國民經濟整頓,他曾回憶起當時的情況。  從整頓鐵路秩序入手  「文革」十年動亂,我國經濟已瀕臨崩潰邊緣,社會秩序混亂,形勢十分嚴峻。
  • 1984年的鄧小平
    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前夕,鄧小平在談到全會的中心議題時說:「最理想的方案是通過一個改革文件。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政治上、經濟上都起了很多的作用,這次三中全會能否搞一個改革文件?這個文件將對全黨起巨大的作用。」
  • 79年春節鄧小平訪問美國 向卡特暗示要懲罰越南
    資料圖1972年尼克森訪華,開啟了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進程。但是由於雙方在全球戰略的分歧,以及雙方國內政治的動蕩,正常化的進程始終不能取得進展。1977年,卡特總統會見中國駐美聯絡處主任黃鎮,表示希望中國領導人能夠訪問美國。黃鎮告訴美方,只要華盛頓還有臺灣當局的大使,中國領導人訪美就是不可能的。
  • 1973年鄧小平復出主持國務院工作經過
    編者按:近日,《黨史文苑》發表文章《鄧小平走出江西謫居地》。文中記述「文化大革命」中,鄧小平受到錯誤的衝擊,被下放到江西勞動。根據毛澤東的批示,1973年2月,鄧小平走出江西謫居地回到北京,重新恢復在國務院的工作。
  • 鄧小平的91個生日:怎麼過?在哪過?和誰過?
    從1974年生日起,也就是鄧小平的七十大壽,鄧家決定開始以家庭聚會的形式給鄧小平過生日,從此以後就成了一個習慣;1976年在「打倒」的狀態中,全家人苦中作樂,決定「一定要給老爺子撐腰,一定要讓老爺子這天覺得快樂」。
  • 1935年—1945年:鄧小平在陝西
    從北伐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中國革命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鄧小平的革命生涯翻開了新的一頁。從1935年到1945年,鄧小平先後7次踏上陝西這片革命的熱土。 1935年10月,鄧小平隨原紅一方面軍改編的陝甘支隊翻越六盤山,於19日到達陝西保安縣吳起鎮,至此,紅一方面軍長徵勝利結束。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72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72  8月3日 在江西下放勞動的鄧小平致信毛澤東,批判林彪集團叛黨叛國。14日,毛澤東在鄧小平的信上批示:「他(指鄧小平)在中央蘇區是挨整的,即鄧、毛、謝、古四個罪人之一,是所謂毛派的頭子。整他的材料見兩條路線、六大以來兩書。」「他沒有歷史問題。即沒有投降過敵人。」「他協助劉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戰功。除此之外,進城以後,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沒有作的。
  • 1975年:鄧小平與軍隊整頓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一號文件,任命鄧小平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接著,在很快召開的中共十屆二中全會上,鄧小平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得到追認,並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鄧小平復出之時,由於「四人幫」的幹擾破壞,全國各方面的工作都陷入了嚴重的混亂狀態。
  • 張靜:鄧小平與中美科技合作的開展(1977~1979年)
    [15] 在第一位訪問美國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美期間,中美在科技與文化領域的合作以政府間協定的方式得以最終確定。1979年1月31日,鄧小平副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卡特總統共同籤署了兩國間科技合作協定和文化協定。《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為期5年,它規定中美將在平等、互惠和互利的基礎上,在農業、能源、空間、衛生、環境、地學、機械等科技領域以及管理、教育和人員交流等方面進行合作。
  • 1972年3月份黃曆 1972年3月農曆陽曆表
    1972年3月是個吉祥的月份,很多人在查詢1972年3月份黃曆,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1972年3月份黃曆,包含1972年3月份黃曆禁忌注意事項、1972年3月農曆陽曆表,快點來看看吧。更多》》1972年農曆陽曆表1972年3月份黃曆公曆1972年3月1日農曆1972年正月十六星期三 衝雞(乙酉)煞西宜:祭祀 齋醮
  • 從1975年整頓看鄧小平同志的領導藝術
    ▲在鄧小平偉大的人生旅程中,在毛澤東和周恩來、葉劍英支持下,大刀闊斧地領導1975年整頓是最為光彩奪目的篇章之一。程中原、夏杏珍著的《鄧小平與一九七五年整頓》一書,對鄧小平領導1975年整頓的歷史背景、指導思想、發展過程、顯著成效及其歷史地位做了深入的論述。
  • 關於鄧小平領導1975年整頓若干問題的探討
    原標題:關於鄧小平領導1975年整頓若干問題的探討 〔摘要〕對於鄧小平領導的1975年整頓,學術界已經進行了相當充分的討論。但仍然有若干問題沒有取得一致的認識。包括鄧小平領導的1975年整頓是不是「全面整頓」?1975年整頓為何突然中斷?
  • 【史話】1981年鄧小平會見金庸都說了啥?
    資料圖片:1981年鄧小平會見金庸。鄧小平是金庸(查良鏞)武俠小說在中國內地最早的讀者之一。1973年3月,當金庸小說在內地尚為禁書之時,恢復工作不久的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託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並對其愛不釋手。
  • 1992年春節期間,鄧小平乘船遊覽上海外灘
    鄧小平與上海有著難解的緣分。1920年9月,時年16歲的鄧小平與同伴一起在上海乘坐郵輪,踏上了赴法勤工儉學的道路。1927年回國後,上海一度成為鄧小平早期革命戰鬥生活的重要陣地。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時刻關心著上海的發展,為上海發展謀篇布局。在其晚年,從1988年到1994年,他更是連續在上海度過7個春節。   鄧小平對上海寄託著殷切的期盼。
  • 1981年對臺軍售危機:中美關係準備倒退到1972年以前 國曆獨家
    1984年4月28日, 裡根訪華,鄧小平與其會見文 | 司馬亮《國家人文歷史》2010年3月下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歡迎廣大讀者以個人名義分享至朋友圈>1980年,美國總統大選。後來鄧小平說,布希這次是代人受過。儘管中國領導人發出了上述警告,裡根當選總統後仍採取了激怒中方的行動。裡根就職前夕,先派其外交顧問克萊因訪臺,他一到臺灣就大放厥詞,說中國軍力落後,不足以牽制蘇聯,美國在戰略上無求於中國,可加強美臺關係而不必顧忌中國的反對。接著,裡根又邀請臺灣國民黨中央秘書長蔣彥士,出席1981年1月20日舉行的總統就職典禮。
  • 1992年5月22日 鄧小平視察首鋼
    1992年5月22日,鄧小平視察首都鋼鐵公司。上午8時,鄧小平在北京市領導的陪同下,坐麵包車來到首鋼。    首鋼工廠管理委員會的領導在月季花園迎接。見面後,鄧小平說,來首鋼是我的一樁心願,我一直關心著首鋼的改革。
  • 1997年2月19日 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鄧小平逝世
    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指出,「改革科技體制是為了解放生產力」在1985年召開的中共全國代表大會上講話1984年,與孫子萌萌和孫女羊羊,還有玩具小猴子們1986年春天,與孫女羊羊一起散步仰望1974年,鄧小平70大壽,最高興的莫過於抱著孫兒們照相了
  • 美國對華接觸戰略:生於1972年,卒於2020年
    紐約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亞瑟羅斯主任奧維爾•舍爾教授2020年6月7日撰文,哀悼美國對華接觸戰略之死,並附上了這樣的墓志銘:生於1972年,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