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七十歲出山,八十多歲指揮牧野之戰!姜子牙年齡到底有多大

2021-01-09 網易

  在中國歷史上,不乏老將建功立業的美談,但老將的「老」總歸有一個限度,往往在60-70歲之間,再往上已經不是「老」了,而是「老掉牙」了,派70歲以上老將上場,怎麼看都非常不人道、不理智。但在三千年前,姜子牙卻在八十多歲的高齡,率軍在牧野之戰中打敗紂王,取得了一場關乎王朝更迭的決定命運的戰爭勝利。

  根據史書記載,姜子牙出生時,家道已經敗落,為此姜子牙做過屠夫、開過酒店、賣過酒水等,由於一生蹉跎,大約60多歲時老婆與他離婚,幾乎是一個標準人生失敗者。但在70歲或72歲時,姜子牙枯木逢春,遇見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一見如故,之後姜子牙一飛沖天。周文王死後,姜子牙輔佐周武王,80多歲時在牧野之戰中指揮大軍。

  從姜子牙的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到勵志到不能再勵志的人生傳奇,姑且信之,但在三千多年前,姜子牙70歲出山,80多歲親臨戰場指揮牧野之戰,怎麼都讓人覺得違背常理,如今很多80多歲的老人別說上陣打仗了,就是長途跋涉都非常危險,那麼史書記載的姜子牙年齡可信嗎?

  

  01:姜太公什麼年齡出山?

  關於姜子牙具體出山年齡,《史記》上沒有記載,但其他史書文獻上無一例外都是70歲以上,而且談到姜子牙七十齣山的荀子、尉繚子、孟子和屈原等都是戰國名仕,人品有保障。

  《說苑·尊賢》記載:「呂望年七十釣於渭渚」,與「太公望,故老婦之出夫也,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齊。」

  《尉繚子·武議篇》記載:「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盟津,過七十餘而主不聽,人人謂之狂夫也。及遇文王,則提三萬之眾,一戰而天下定,非『武議』安能此合也?」其中,「過七十餘而主不聽」後「及遇文王」,是指姜子牙曾在商朝為官,70歲時上書而商王不聽,後來在72歲時遇見周文王。

  後來,唐朝李白的《梁甫吟》中有「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認為姜子牙八十遇見周文王,這應該是文學誇張,不足為信。

  我們都知道,司馬遷著《史記》時,為了力求真實可信,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走遍大江南北,訪問了無數人,既然司馬遷沒有採用其他書籍中的姜子牙出山具體年齡,是不是表示司馬遷不認同70歲出山之說?

  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是一個神秘數字,在古代有「至大無極」之意。姜子牙或長相顯老,或年齡的確較大,於是用「七十」來籠統表示姜子牙年齡,而姜子牙當時實際年齡可能要小得多,估計大約只有六十餘歲。不過,這只是推測,並無實據。

  

  02:姜子牙何時遇周文王?

  姜子牙遇見周文王,歷史上有三種說法,司馬遷在《齊太公世家》中將之綜合。

  一,姜太公釣魚,周文王上鉤

  這一說法廣為人知,司馬遷記載有點顛覆姜子牙形象。

  《齊太公世家》記載:「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這裡用的是「奸」,相當於姜子牙在大富翁出沒之路上坐等,尋找機會與之來一次偶遇。非常神奇的是,周文王外出狩獵之前算了一卦,卦象顯示「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然後果然遇見了不凡之人姜子牙。

  姜子牙釣魚相遇周文王之說,充斥傳奇色彩,沒有一點可供判斷相遇時間的線索。

  

  二,周文王被囚,姜子牙救之

  紂王囚禁周文王(西伯)後,周國臣子散宜生、閎(hóng)夭久聽說姜子牙足智多謀,於是就請他參與營救周文王。

  姜子牙聽說「西伯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於是三人前去營救周文王,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周文王。周文王回國之後,才第一次見到姜子牙。

  《周本紀》記載,周文王被釋放之後六、七年而死。夏商周斷代工程推斷,周文王死於公元前1050年。據此,姜子牙遇見周文王的時間應該是1056或1057年,放寬一些大概在公元前1060年之前。

  還有一個細節可以佐證,即姜子牙女兒叫邑姜,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后,史書沒有記載邑姜何時出生,但周武王在公元前1043年去世之後,他們的兒子周成王還在襁褓之中,史雲「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如果姜子牙見周文王是在公元前1060年之後,姜子牙發達了重新娶妻生下邑姜,在13歲左右嫁給周武王(參考周文王13歲結婚生子),然後在公元前1046年左右生下周成王,那麼一切就說得通了。

  

  三,姜太公投周

  《齊太公世家》記載:「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

  姜子牙原是紂王臣子,因為紂王無道,於是遊說諸侯,沒有遇到賞識他的人,最終去了周國。

  以上三種說法,只有第二種提供判斷時間的線索。同時,第一種說法最不可信,第二種、第三種都有可能,且第三種隱含第二種說法。

  

  03:牧野之戰時姜子牙多大?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爆發,按照上述姜子牙營救周文王之說,當時姜子牙大約80多歲。

  《詩·大明》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原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上世紀二十年代,疑古派思潮興起,學者顧吉剛在《太公望年壽》中提出質疑,認為古文獻中記載的姜太公年壽數,都是戰國時代齊國遊士的妄談,「太公」原意是「老太爺」,後人誤解為長壽之意,從《詩·大明》中所描寫的戰爭場面和搏擊的迅勇情況看,姜太公在牧野之戰時不可能有90餘歲,實際年齡大約是三十歲,終於八十歲左右。

  以「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推斷認為,率軍出徵的姜子牙只有三十歲,顯然有些武斷。但八十多歲老人指揮牧野之戰,還能「時維鷹揚」,又的確讓人難以置信。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尚父」是指姜子牙,本意是指可尊敬的父輩。

  《禮記·文王世子第八》記載「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而終」,周武王伐紂時就是90歲。90歲的周武王,稱呼80多歲的姜子牙為尚父,顯然不可能。而且,周武王與一群弟弟們都在90歲左右,姜子牙80多歲,這麼一群老頭打贏牧野之戰,實在過於驚人,這個年齡不可信。

  《竹書紀年》記載:「武王(享)年五十四」,周武王伐紂時年齡為51歲,比較符合常理。如果周武王與姜子牙年齡相差十歲之內,估計就不可能使用「尚父」二字。周朝時期,男子13歲就可結婚,周文王就是13歲結婚,相當於13歲一代人,因此姜子牙比周武王的年齡應大13歲。以周武王這一年齡推算,牧野之戰時姜子牙年齡至少應在64歲以上。

  

  04:姜子牙何時去世?

  司馬遷不知道姜子牙何時去世,只在提到「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伋立」,認為姜子牙大概活了百餘歲。

  西晉時期出土的戰國竹簡《竹書記年》中記載:齊太公卒於周康王六年。周康王是周成王之子,周成王死於公元前1021年,周康王六年即公元前1015年。

  因此,如果周文王與姜子牙相遇於公元前1057年,那麼以姜子牙「七十齣山」來計算,姜子牙就活了112歲。在三千年前,這絕對是一個駭人聽聞的高壽。

  言而總之,根據現有史料來說,姜子牙享年應在110以上,與沒有見過《竹書記年》的司馬遷的「百有餘年」觀點不謀而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史書就是這麼說的。

  

  筆者認為,雖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要有質疑書本的精神,但在沒有進一步線索之前,沒有足夠證據駁倒姜子牙八十餘歲出徵之前,對於三千年前的舊事,我們只能相信史書記載,不可能為了質疑而質疑。

  參考資料:《史記》、《竹書記年》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姜子牙72歲出山拜相,85歲率軍伐紂,他最終活了多大年紀?
    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垂釣,遇到了周文王姬昌,一番交流之後,姬昌很是振奮,認為姜太公有經天緯地之才,請他出山並拜為「太師」。周武王姜子牙幫助文王治理國家,整軍備戰。周武王伐紂時,太公為軍師,指揮大軍打贏牧野之戰,滅掉了商。
  • 周武王享年93,90歲時竟親徵伐紂!周武王年齡到底該多大
    我們都知道,即便科技發達如斯的今天,九十歲的老人都鮮有遠行,更別說親自率領大軍遠徵了,因此儘管我們不能簡單的否定《禮記》這一記載,但《禮記》記載的確非常違背常理。既然如此,周武王最合理的年齡到底該多大呢?
  • 滅商後,元始天尊不給姜子牙神位,鴻鈞老祖看不過去,指了一條路
    看過封神榜的人普遍都認為姜子牙的貢獻最大,可以猜測,如果沒有姜子牙的神機妙算,轉危為幸的本領的話,滅商不會這麼順利,一路像開了掛一樣。但是,姜子牙最後連一個最低級的神級都沒有混到,這是為什麼呢?姜子牙絕對不是一個會吃虧的人。
  • 《姜子牙》到底什麼意思? 姜子牙男媽媽是什麼意思?
    《姜子牙》到底什麼意思?趕上國慶假期,很多家長帶著孩子進電影院,往往首選都是《姜子牙》,畢竟這是國慶檔四部電影裡唯一一部動畫片,而且講的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封神榜》的故事。但大部分小朋友看得都並不開心,還有一些被九尾嚇哭了的。
  • 別被電影《姜子牙》騙了,真的姜太公興周八百年,遠比電影傳奇
    對許多人來說,第一眼看到動畫電影《姜子牙》中的主角形象恐怕都會驚掉眼鏡,這個一臉落魄的中年大叔竟然就是傳說中興周八百年,受到後世無限推崇的姜子牙? 由於歷史太過古遠,姜子牙的生平記載很多都不可考了,目前只知道他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
  • 姜子牙是什麼神?為什麼會有「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這句話?
    實際上,《封神演義》是明朝時期的神話小說,裡面的姜子牙已經是神話了的姜子牙,是根據歷史原型進行再創作的一個形象,並不是真正歷史上的姜子牙。歷史上的姜子牙,名尚,又因為家族被封在呂地,所以又稱呂尚。姜子牙出生的時候,家道已經中落,為求生計,年輕時候的姜子牙幹殺牛的屠夫,開過酒店賣酒,一直到七十歲還一無是處。
  • 姜子牙72歲遇周文王?別讓《史記》等書給騙了,那時他才三十出頭
    姜子牙七十二歲遇周文王的說法,主要來源於《荀子君道》和《韓詩外傳四》的記載。《荀子君道》中是這樣寫的:「夫文王非無貴戚也,非無子弟也……倜然乃舉太公,州人而用之,……行年七十有二……」《韓詩外傳四》則這樣寫:「太公七十二而用之者,文王。」另外,《說苑.尊賢篇》雖然不說姜子牙七十二歲遇文王,但說:「太公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齊。」
  • 此人晚年得志,八十歲當了宰相而且還推翻了武則天,其命運也皆被相...
    張柬之影視劇形象照(圖)對於古來晚年得志的人很多,西周開國名相姜子牙。八十歲出山,輔佐文武二王打敗成湯商紂天下,開周家天下八百年,成為武聖人。張柬之年過花甲之後(六十三歲)才當上個青城小小的縣丞。自己才高八鬥,才華橫溢,卻始終志氣難升,一大把年紀才做了個縣丞,換作別人也許早已灰心喪氣了,可是張柬之非但沒有灰心喪氣,反而坦然面對,始終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為前程努力拼搏。
  • 姜子牙與周文王佔卦之術的傳說
    姜子牙,也叫姜尚 ,他的祖上是做官的,曾經輔佐過夏禹治理水土立過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所以又稱呂尚。到了姜子牙的時候,家境已經衰落,姜子牙少時就喜歡天文地理、軍事謀略,可是他一直是懷才不遇。有個傳說,周文王時期,有一個年輕人叫武吉,每日靠打柴為生養活體弱多病的母親,這一日,他挑著柴去集上賣,忽見一匹受驚的馬衝了過來,這時旁邊一人慌忙躲閃,不小心就撞到他的扁擔上,說也巧當場死了。這時在一旁的姜子牙看得清清楚楚,拉過那年輕人走到一僻靜之處,說道:「你快回家,按我說的做,不然你會被判償命的。」
  • 姜子牙:你們都想錯了
    周朝天下為何會有800年?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周文王為姜子牙拉車,文王走了800步,所以周朝天下800年。電視劇《封神演義》裡也有文王拉車的劇情,而在原書《封神演義》裡,卻沒有文王拉車這個說法。周文王文王聽說姜子牙是大賢,號飛熊,正應了飛熊入夢之兆。於是,這一日,文王坐在王車上,帶著聘禮,偕同文武百官一起前往渭水。
  • 《姜子牙》到底好不好看?姜子牙影評怎麼樣?
    《姜子牙》到底好不好看?姜子牙影評怎麼樣?在看電影之前先看了一些影評,表示畫面唯美,但是內容空洞,只是蹭了哪吒的熱點才受的關注。於是,我也拉低了對他的觀影期待。但是在觀影之後,讓我有了超多的驚喜。姜子牙不是一部全齡向的動畫電影並不準確,其實確切地說他不是一部全社會向的電影,更像是一部有著深度思考的圈子電影。
  • 姜子牙為何隱居山林,老來得志,他對歷史的貢獻又有哪些?
    姜子牙是商朝時期的人物,也稱為姜太公。相信很多人對姜子牙的認識是從《封神榜》這部小說中了解的。這部小說也拍成了許多影視作品,深受百姓喜愛。傳說姜子牙法力無邊,有深謀遠慮,簡直就是位神人。那麼歷史中真的有其人嗎?真的像傳說中那樣厲害嗎嗎?
  • 姜子牙直鉤釣魚邂逅周文王,無異於守株待兔?其實他是這樣想的!
    在中國歷史上,很多看似愚不可及的人或事,往往經過後來的驗證卻都是聰明的明智之舉。這種行為,有個美好的叫法,叫做「大智若愚」。上下五千年,若論中國歷史上大智若愚的賢人有哪些?我覺得,周朝的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的奠基人姜子牙算一個。他曾經賣過很多「傻」,但事後都發現原來他是最聰明的,尤其是他如守株待兔般「直鉤釣魚」那次。
  • 電影《姜子牙》裡的姜子牙之星座分析
    之處女座顯而易見的強迫症,不僅僅是對完美狀態的苛求。即使一排瓶瓶罐罐也得放得整整齊齊,不能高低錯落,而是要有規律可循。處女座不喜歡節外生枝,生活和事業都得清楚有序,處女座不太接受過於發散的思維,在TA們的世界裡邏輯性非常重要,而生活的節奏感卻無足輕重。
  • 周文王背了姜子牙808步,姜子牙便保周朝808年?故事真相在這裡
    所釣之物並非魚兒,願者皆上鉤。周文王便是那非魚之物了。中國的歷史也像一本典籍,記載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有些故事或者平凡,或者充滿著傳奇色彩,不得不讓後人們感嘆古人的智慧。想必大家都看過封神演義吧,那也就記得那個在江邊釣魚的姜子牙了吧。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姜子牙與周朝的故事。
  • 電影《姜子牙》,可能只有10%的人真正看懂它
    電影《姜子牙》的口碑非常兩極分化,看懂的,覺得這是一部深刻、絕佳的好電影。看不懂的,覺得這部電影劇情空洞、索然無味,一點都不好笑。不少人,懷著類似於《哪吒》的期待來看《姜子牙》,誤認為這是一部「合家歡」電影,帶著5歲的孩子,還有70歲的奶奶過來捧場。
  • 《姜子牙》:宏大世界觀下的猶豫與踟躕
    原創 骨朵網絡影視 骨朵網絡影視 文 │ 聆雨子編輯 | 星星一年多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火遍全網時,筆者寫過:此刻我願意相信,如果我們真的能在銀幕上復活屬於華夏的神譜,那孫悟空和哪吒,也許就相當於我們的鋼鐵俠與美國隊長
  • 《封神演義》七星聚義:姜子牙敕封的道教北鬥七星,你知道幾個?
    眾所周知,道教有北鬥七星之說,北鬥有七弓,主管解厄誕生。你知道嗎,北鬥七星原來都是《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敕封的。一、天樞宮貪狼星君:南伯侯鄂順南伯侯鄂順的實力在四大諸侯之中為最弱的一方。牧野決戰先與董忠戰平,後被紂王帝辛所陣斬,是比較悲劇的一員,死後受封鬥部貪狼星。
  • 不是元始,也不是姜子牙,而是他
    他不明白,他的對手不是姜子牙,甚至也不是闡教,而是另一個人才對。【一】緣起申公豹對姜子牙的恨來得無緣無故。以《封神榜之鳳鳴岐山》為例。紂王題詩,女媧震怒,萬妖齊出,王母、元始和通天三人為平息女媧的雷霆之怒,為平息人間倫常,決定開展封神計劃。元始通天決定各派一人下山執行這個計劃,就挑中了申公豹和姜子牙。然後老申就開啟了對師兄的無盡疑嫉。
  • 姜子牙的彩蛋是什麼意思?電影姜子牙大結局是什麼?
    通過前面姜子牙將餐桌擺放的整整齊齊,杯子還要用尺子來度量就知道他是一個強迫症的人。在吃飯時,哪吒一頓風捲殘雲,在飯桌上吃的一塌糊塗,讓有強迫症的姜子牙難以忍耐。等到結束回去時,姜子牙剛躺下就想起哪吒吃完後嘴巴上殘留的米粒,便輾轉反側最終去他家將哪吒嘴巴擦乾淨。第三個彩蛋是新作宣傳,就像《哪吒》宣傳《姜子牙》一樣,在《姜子牙》後《深海》接捧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