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是商朝時期的人物,也稱為姜太公。相信很多人對姜子牙的認識是從《封神榜》這部小說中了解的。這部小說也拍成了許多影視作品,深受百姓喜愛。傳說姜子牙法力無邊,有深謀遠慮,簡直就是位神人。那麼歷史中真的有其人嗎?真的像傳說中那樣厲害嗎嗎?
真實的姜子牙並沒有傳說中的法術,但是確實是一位聰明絕頂,有著很高智慧的人,歷史上能超越他的人也是屈指可數。他在剛出生的時候,家裡一直很窮,長大後為了生活,做起了屠夫,也開過酒館。但是這一切都沒有耽誤他讀書的愛好,他通曉天文地理,經常研究治國之策,他渴望為國效力,展示自己的經綸。
他後來商朝為官,那時百姓生活疾苦,深受紂王暴政壓迫,看不慣百態的他辭去了官職,隱居於磻溪峽。傳說他經常以特殊的方式釣魚,就是直鉤背身不用魚餌,這也就有了後來願者上鉤的典故。
一次,周文王到山林裡前來求賢,二人談得投機,經常討論治國興國的良策,文王也是為學識淵博的君主,兩人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他隱居多年,後被求賢若渴的周文王感動,決定出山。在山林裡一呆就是十年,出山時已經是72歲,千裡馬終於遇到了伯樂,周文王對他言聽計從,並拜他為師,姜子牙也盡心盡力地輔佐文王,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他幫助文王推翻了商紂王的統治。文王病重後,仍希望他能夠留在朝野,幫助周武王理政。最後在姜子牙的謀劃下,武王率3萬大軍徹底消滅了商朝軍隊,建立了周朝。姜子牙被分封為齊。
他在政治上主張啟用賢臣志士,選怕有真材實料的人為官,敢於啟用異族,特別是吸納了一批東夷人,為周朝的建設發揮了極大作用,打破了當時以血緣世襲為主要用人標準的政策,最大程度上發揮了創造性。事實證明,他這種用人思想開創了唯才先河,為齊國後期的稱霸奠定了基礎。
姜子牙之所以能在滅商中起到決定性作用,這與他曾經在那裡做過官有很大的關係。那麼他本在那裡做的好好的官,為什麼就放棄了呢?主要是當時常年戰亂,對於想走仕途的他來說很難,於是就決定了隱居山林。他當時已經覺察到商朝的氣數將盡,如此奴役百姓,荒淫無度,必將受到懲罰。他期待著有一天會有伯樂來找他,在正確的地方施展才華。
小編認為姜子牙無論在史書的記載還是小說的刻畫,都是位謀略出眾,歷史地位極高的人物,這就說明他確實有過人之處。他足智多謀,善於用兵,計法超群,可以說是兵家和謀略家的始祖。他生於亂世,老來得志,盡全力輔佐完成了周朝的建立,可以說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為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