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宏大世界觀下的猶豫與踟躕

2021-01-13 澎湃新聞

原創 骨朵網絡影視 骨朵網絡影視

文 │ 聆雨子

編輯 | 星星

一年多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火遍全網時,筆者寫過:此刻我願意相信,如果我們真的能在銀幕上復活屬於華夏的神譜,那孫悟空和哪吒,也許就相當於我們的鋼鐵俠與美國隊長;《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也許就相當於我們的《復仇者聯盟》與《X戰警》。

一個人還不足以撐起一個宇宙,所以哪吒之後,還要有姜子牙。兩者一上來,就是共生繼起結構。

幾乎從我們知道會有這部電影的那天起,它就持續不斷地與哪吒這位表現優異的「隊友」捆綁造勢,仿佛作為片尾彩蛋飄延到今。這也沒錯,畢竟《哪吒》帶來的突破太多,誰都不拒絕再驚豔一次。

但是,千萬不要用《哪吒》的標準、模式、套路、風格,去亦步亦趨地、點對點地評價《姜子牙》,這對二者都不公平、也不理智。它們是兩部截然不同的東西,只不過屬於一個神話系統。

而且,相比《哪吒》的好評如潮,《姜子牙》正在兩極分化的口碑撕裂中,帶著爭議艱難前行:上映以來,豆瓣評分和輿論反饋均不如預期,想看娛樂的會覺得過於沉重陰鬱,想看深度的,又嫌棄它一知半解、囫圇吞棗,啥都講了一點,啥都沒有講透。

人設重塑中的哲學命題和熱血主題

中國神話裡最有人氣的角色,大多是仙氣和妖氣的結合體:哪吒也好,孫悟空也好,二郎神也好,白素貞也好,還有濟公、呂洞賓、鍾馗……他們都在扶危濟困、救苦救難,卻從不示現以一般神佛的不苟言笑、不怒自威,相反,他們非常情緒化,敢愛敢恨敢闖禍,和秩序、或者說「天道」之間,保持著某種若即若離的牴觸關係。

這個緊張關係裡,隱藏著太多可以被動畫挖掘的東西。

哪吒和孫悟空還更特殊一些,因為後者多了一份「猴子氣」,前者則多了一份「孩子氣」。潑猴子、熊孩子——鬧騰、惡作劇、搞破壞,從來都是這倆的關鍵詞。這種「熊孩子和潑猴子」人設,自帶可觀的戲劇價值,尤其對動畫而言,「鬧」就意味著嘻哈鬼馬,也意味著叛逆和不羈,意味著「熱血中二魂」。更何況,如果能實現從「鬧」到「不鬧」的跨越,那文本內部,就天然擁有了人物成長性。

所以,哪吒與動畫,簡直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一加一大於二。

姜子牙就不一樣了:他是元始天尊的弟子、西周的丞相、武王的亞父、哪吒楊戩雷震子的師叔,是封神大典的主持者和諸神職位的分派者,是一個法相莊嚴、不怒自威的形象。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佳話,更是凝定為明君賢臣知遇之恩的終極想像。還有,他一出場,就已經七十多歲了。

一本正經、不苟言笑、高居廟堂、老氣橫秋,這些關鍵詞,真是太不動畫了。這帶來了遠比哪吒更麻煩的改寫難度:他身上可以動畫化的部分,少了太多。

簡單的辦法當然是直接玩顛覆,把他整成精靈古怪、鬼馬逗趣的老頑童,就像《哪吒》裡的那個嘻哈太乙真人。可要是這樣,使用姜子牙這個經典人物的意義又何在?直接編造一個怪爺爺不也一樣能把故事說圓了?所以,路還是要從哲學上去走通。

一言以蔽之就是:給他一個困境讓他去打破,從而挖掘出他內在的熱血。讓他與那些好像順理成章地加諸他頭上的能力責任身份榮耀之間,出現一種緊張的懷疑關係。讓他發出「犧牲無辜就是天道嗎」的吶喊,讓他因疑惑走上探尋真相的道路,最終發現正邪本就是世界的一體兩面,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無端的惡。

原著中被簇擁被保護被搭救的吉祥物式的姜子牙,變成了憂鬱、沉默、隱忍、外冷內熱、執念十足的魅力大叔。他這一生最重要的使命:伐紂、封神,都已經了卻完成。他卻在那一刻失去了一切,無論是職銜,還是信仰。所以他要做的已不再是替天討逆,冒險從此只在內心深處展開,以考驗信念的形式:是選擇相信權威,還是堅持自己。

個體與蒼生這一組概念的對立,個人與體制之間行為立場的分歧,宏觀的高尚目的對一場具象不公的無視與遮蔽。

舍一人而救蒼生難道會有錯?但連一人都不救,又憑什麼去救蒼生?退一萬步說,蒼生為什麼一定需要一個高高在上的他者來救?這些問題,本來就沒有答案。沒有答案的,才是天問。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主題,在內地文藝作品中、甚至在整個中國文化裡,其實都並不多見。以一部動畫電影來呈現,就顯得更加彌足。但也正因為如此,它也只能變得淺嘗輒止。

不管怎樣,叛逆和不羈、「熱血中二魂」、與秩序與「天道」之間的牴觸關係,由此又一次出現了。我們也終於找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在精神層面的貫通形態:從「我命由我不由天」到「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成為一個真正的神」,兩句出圈slogan,不變的是燃爆的氣質。

「世界觀」革命下的動畫和神話

一個動畫故事的人物關係網和主次情節線,被放置在怎樣的架構裡,怎樣的地理、水文、種群當中,遵循著什麼樣的身份規則和技能點進階規則,有著怎樣的價值體系、行為方式、社會屬性、職業特徵等,內含哪些歷史元素和宗教元素,散射出多少風物、儀式、巫術、民俗……上述這些,就是一部動畫的「世界觀」。

相比於漫威,相比於海賊王、火影忍者、鋼之鍊金術師,「世界觀」一直是國產動畫最顯得單薄、最小家子氣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它總與「低齡向」的質疑相伴比鄰,把一門潛力無窮的大藝術,做成了弱格局。

所以筆者一直在試著用「世界觀」這個關鍵詞,理解這一場國產動畫的革命。

所以大家會那麼激賞《哪吒》又那麼期待《姜子牙》,就像大家曾經為《夢回金沙城》《魁拔》《秦時明月》《大魚海棠》那樣的文本而興奮過一樣——每一次宏大「世界觀」的偶露崢嶸,哪怕稍縱即逝,也總讓人錯覺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所以創作者總是慣性求助於《西遊記》:它能提供一個「四大部洲、東土西天、三界五行、諸山列國」組成的完整「世界觀」布局。《封神演義》也是一樣。

所以本民族的動畫,其實極度需要回歸本民族的神話當中,神話的價值是什麼?人類幼年的文化記憶、一個民族的精神基因密鑰、生命初開的質樸、天籟般的純真。有沒有發現,這些敘述,與動畫藝術的存在意義,全然不謀而合?

相比於歐洲那種完備的、家譜一樣的神系,中國神話經常散落在浩瀚無垠的經史子集中,以各種似是而非的形態若隱若現,乃至於許多人類學家和文化學者一度斷言:中國是沒有神話的民族。

在這個意義上,如果能以動畫為契機,重新整理、爬梳、建構一整個來自東方想像的源流,並利用動畫的親民性、戲劇性、娛樂性、現代性,為它鋪設好落入當代人內心的情感對接埠,豈不是善莫大焉、功在千秋?

神話是動畫的機會,動畫也是神話的機會。哪吒和姜子牙,都是動畫與神話共同的機會。

公路片結構裡的視覺狂歡和風格雜糅

於是,在《姜子牙》裡,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封印與元神的對撞、精靈和怨魂的同舞,看到了神族、人族、妖族、狐族的分野與對立,看到了神仙殺劫、改朝換代、眾生皆苦,看到了寶物、魔法、異獸的層出不窮。一個遼闊的玄幻東方大陸,又一次呼之欲出。

當然,這次還不僅是《封神演義》,這次還有《山海經》元素:萬古封凍、宇宙洪荒的北海古戰場。還有《詩經》元素:玄鳥飛過夜空,留下啟示錄一樣的極光炫舞。

開篇史詩壁畫感裡的記憶屬性,古典美學裡層出不窮的文化符號,與後半程的旅途中,妖異魔幻的邪魅絕色,共呈於銀幕。光怪陸離、汪洋恣肆、恐怖猙獰的原始圖騰體系,與天人合一、萬物有靈、生死循環的生命哲學體系,共呈於銀幕。就仿佛一場視覺狂歡。

對於「動畫就是騙騙小孩子」的刻板低估而言,這狂歡是洗禮、是圖強、是能力和高度的自證。是告訴所有人,國產動畫可以做到、正在做到怎樣的事情。

但是,不得不說,它好像,也僅僅在視覺上才顯得遊刃有餘。因為很多人都在講,這一回,相比畫面,故事過於散碎、單薄、節奏漫漶、要素單一。其實不難發現,這個故事的講述方案,在很大程度,就是為了串起這場視覺狂歡而服務。

失去神力、踏上旅途,這裡面固然可以做相當深刻的主題解讀,但換個角度,要想把雪原、幽冥、沙漠、天梯、聖域、埃及神廟一樣的斬妖臺、復活節島一樣的靜虛宮、美國西部地下賭場一樣的小酒館……要想把這麼多光怪陸離的物事疊加在一起、還不顯絮叨凌亂,還有什麼,能比公路片結構「移步換景、走一段又遇上了一場新的體驗奇觀」的設定,更加合適?

然後,就是這個各種各樣的「故事連上了這些畫面,但這個故事撐不住和配不起這些畫面」:公路片的題眼與內核,在於「每往前走一段,就離發現自己的內心更近一步」。《姜子牙》對這個內核的實踐其實辦法不多,只能人為設置一些地理性的標尺(幽都山、歸墟)把尋找之路強行延展下去。

宿命鎖之謎被渲染得如此、到結尾又解開得如此便利,與其說來自姜子牙的頓悟,不如說來自師尊有恃無恐的主動坦白。

狐妖和小九大多數時間像兩個工具人一樣分別烙印著兩種理念,明明混雜為同一具肉身,卻又是敵是友一目了然,也許會很有意思的「小九不自覺地帶有狐妖的惡,狐妖不自覺地帶有小九的善」,好像始終不曾出現。

打敗師尊的力量不來自姜子牙、被棋子化和汙名化的狐族、北海受困的眾生,而是一個忽然空降的更高權威,他們之前甚至沒有任何出場和存在的跡象,只是在需要的時候一發令一揮手,一切就莫名其妙有了判決。這就是「啥都講了一點,啥都沒有講透」。

還有,儘管預告片裡有那句「建議八歲以上兒童觀看」,甚至它可以作為「動畫走向全齡主流藝術」的旗幟口號與賣點,但是,主創還是時時刻刻想把這部成人化、中年人向的作品,往更符合大眾理解上的「動畫片」,拉一點回來。

這個「拉一點回來」包括:從坐騎變成了寵物的四不相,被塑造成鐵憨憨還得捨身取義負責催化淚點的真愛申公豹、兩位主角之間《這個殺手不太冷》式的大叔蘿莉組合與一路沒啥趣味的強行鬥嘴、北海妖怪世界裡小黃人一樣的蘑菇精、」小孩不要吧咂嘴,大人吃飯不抖腿「、甚至片尾彩蛋裡強迫症發作的姜子牙本人。

也就是說,在倡導與彪炳更加成熟、也更加反低齡化的觀看素養同時,《姜子牙》還在受制於某些根深蒂固的東西、擔心著「觀眾會認為我太不符合他們對動畫片的觀看預期」,結果,也只能是這種風格上的搖擺不定。

凡此種種,就足以讓人理解《姜子牙》所面臨的肯定與責難並行,所遭遇的兩極分化的口碑,所具有的迎風展旗的勇氣,和所陷入的避重就輕的掙扎:它有《哪吒》的珠玉在前,卻面臨遠比《哪吒》更多的困難;它延續了封神宇宙的IP,卻在大宇宙的背景色裡講了一個容量不高的故事;在「怎樣改寫和還原神話」上,它解決了世界觀的格局立意,解決了視覺語言的技術課題,卻沒能徹底解決敘述與主題;在「怎樣定義動畫、怎樣適度嘗試成人動畫乃至暗黑動畫」上,它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卻又走得進三步退一步,猶豫踟躕。

但筆者還是要說:從《哪吒》到《姜子牙》,國產動畫目前走的這條路,依然是正確的、必須要去走的。所以,哪怕目前遭遇了一些懷疑和挫折,那也不該影響,繼續走下去的勇氣。就像電影中的姜子牙一樣。

原標題:《《姜子牙》:宏大世界觀下的猶豫與踟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姜子牙》到底什麼意思? 姜子牙男媽媽是什麼意思?
    《姜子牙》到底什麼意思?趕上國慶假期,很多家長帶著孩子進電影院,往往首選都是《姜子牙》,畢竟這是國慶檔四部電影裡唯一一部動畫片,而且講的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封神榜》的故事。但大部分小朋友看得都並不開心,還有一些被九尾嚇哭了的。
  • 《姜子牙》到底好不好看?姜子牙影評怎麼樣?
    而不是所謂的做大事者不拘小節,關鍵時刻殺伐決斷毫不猶豫,生命面前沒有人有資格做這個決定。那麼劇情引出下一個討論,師尊既然是錯誤的,那麼他就是大反派嗎?紂王的出場和便當看起來很多餘,似乎只是為了說出了宿命鎖的真相,而事實上他的作用是進一步展示出來在師尊統治下百姓的生活現狀,即使是像姻緣這種伴隨著幸福快樂的事情,在他牽線的時候,我們看到被牽連在一起的人臉上只有恐懼。而他自己也並不快樂,只是在看到姜子牙破衣爛衫的時候才獲得了那麼一丟丟優越感。經濟層面來考慮的話,就是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對比。
  • 「後疫情」國慶檔《姜子牙》現象:口碑/票房分化與宣發得失探析
    總體來看,《姜子牙》是一部製作上乘,工業化水準較高,美學風格精美獨到,主題、立意較為深刻,具有突破性與前瞻性,頗有「野心」的動畫作品。但是,影片也存在人物形象不夠「接地氣」,主題過於隱晦宏大,類型定位不明晰,劇作薄弱等問題。
  • 《姜子牙》發布全新海報!姜太公1.8M大長腿,四不像兇神惡煞
    比方說在前些時間就定檔大年初一的《姜子牙》,一部據聞會與《哪吒》共處同一個世界觀的國產動畫,至於是否真會將所謂的「封神宇宙」的浪潮掀開,還有2個月時間我們就能夠準確知道了。今天這期內容我將會就《姜子牙》官方最新近發布的幾張海報進行解讀,好讓你們能夠感受一下即將到來的這部新作的魅力---第一張:從這張海報可以看到,姜子牙正佇立在高聳入雲的巖石上方,右手持有著如同樹枝般的武器,而左手的肩膀上則站立著一隻如同貓咪般的生物。
  • 姜子牙的彩蛋是什麼意思?電影姜子牙大結局是什麼?
    通過前面姜子牙將餐桌擺放的整整齊齊,杯子還要用尺子來度量就知道他是一個強迫症的人。在吃飯時,哪吒一頓風捲殘雲,在飯桌上吃的一塌糊塗,讓有強迫症的姜子牙難以忍耐。等到結束回去時,姜子牙剛躺下就想起哪吒吃完後嘴巴上殘留的米粒,便輾轉反側最終去他家將哪吒嘴巴擦乾淨。第三個彩蛋是新作宣傳,就像《哪吒》宣傳《姜子牙》一樣,在《姜子牙》後《深海》接捧上映。
  • 《姜子牙》中細思極恐的隱喻,你看懂了嗎?
    今年國慶檔的《姜子牙》,在豆瓣上評分只有7.1,讓我差點錯過了這部好片昨天去影院看了電影,發現《姜子牙》是一部嚴重被低估的好片。很多觀眾拿《哪吒》和《姜子牙》做對比,認為姜子牙故事線混亂,沒有《哪吒》的生動有趣。這一點,從小朋友的反應就可以看出來。
  • 《姜子牙》登場,國產動畫工業化又向前一步
    電話那端,《姜子牙》聯合導演王昕談起自己在創作現場的冷酷面,笑著聊起生活中的另一番模樣。另一個時空下,聽到這樣的「自我評價」,《姜子牙》導演程騰果然無情回懟——「對,我覺得他可能對自己有錯誤的認知。」
  • 春筍甑飯: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白居易曾經做過江州司馬,江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一帶,這裡氣候溫暖溼潤,適合竹筍的生長。於是,我們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這裡不僅大飽口福,還寫下這首《食筍》詩。詩的前兩句先交代了春筍在這裡不足為奇,數量極多。他說:這個州郡,是竹子的故鄉,在山谷裡長滿了春筍。
  • 姜子牙被誰踢出了封神榜?榜單為何成為一筆糊塗帳
    榜單上不僅有武王伐紂的相關人員,還有無關的吃瓜群眾,比如姜子牙的老婆,馬氏也封為掃帚星,不管是姜子牙報復她還是給她開後門,都有以權謀私之嫌。最最最讓人不可思議的,主持封神大局的姜子牙,居然榜上無名!難道,封神榜真的是一筆糊塗帳?或是某些單位提拔人員的人情單?不管素質高低、人緣好壞,只要關係到了位,一切都可重新洗牌來過?
  • 電影《姜子牙》裡的姜子牙之星座分析
    1、姜子牙2、姜子牙之巨蟹座姜子牙因為一念之善放走了即將被誅殺的九尾妖狐,不顧權威和輿論譁然,因為自己看到的畫面和被灌輸的有差異。姜子牙從師尊的得意大弟子到最後為了蒼生做出的選擇並不是簡單的勇氣或者個人英雄主義,而是至純至真的善的力量,巨蟹座對是非對錯的理解不會被任何人和制度約束。關注,發現被自己忽略的謎底。
  • 姜子牙和申公豹誰厲害?元始天尊給姜子牙這些東西,就是為了保命
    姜子牙是《封神榜》中最為睿智的人。相傳姜子牙精通佔卜,而且本領高強,而且姜子牙一生輔佐西周,戰功赫赫。姜子牙的睿智滲透在各個方面,其實他是一位情商很高的人。當時姬昌派出自己的兒子姬發尋找這位室外高人,姜子牙雖知道姬發的身份,但也沒有戳穿。而是盡心的教導姬昌,褪去了姬昌身上的驕縱之氣,還傳給他功夫,姬昌得到了自己的得力武器——黃鉞。
  • 想要準確自我定位,還需要了解什麼是世界觀,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通常三觀是指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它們辯證統一,相互作用。佛教中也有三觀一說,即是一心三觀,為空觀、假觀、中觀。我們只探討普遍意義的三觀。今天一起來認識世界觀。世界觀是是一個人的空間觀念,是看待事物的立場和角度,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看法。世界觀具備實踐性,且有一個不斷更新、完善和優化的過程。
  • 姜子牙七十歲出山,八十多歲指揮牧野之戰!姜子牙年齡到底有多大
    但在三千年前,姜子牙卻在八十多歲的高齡,率軍在牧野之戰中打敗紂王,取得了一場關乎王朝更迭的決定命運的戰爭勝利。  根據史書記載,姜子牙出生時,家道已經敗落,為此姜子牙做過屠夫、開過酒店、賣過酒水等,由於一生蹉跎,大約60多歲時老婆與他離婚,幾乎是一個標準人生失敗者。但在70歲或72歲時,姜子牙枯木逢春,遇見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一見如故,之後姜子牙一飛沖天。
  • 姜子牙與周文王的卦術相比,誰更勝一籌?
    周文王是後天八卦的創始人,卦術舉世無雙,而姜子牙是他的軍師,是他拉車八百步請來的高人,算無遺漏。那麼兩人對決,誰更勝一籌呢?在《封神演義》中,兩人唯一一次較量,就是關於武吉的。武吉是一個樵夫,家中有一老母,日子過得緊巴巴。有天在渭水旁看見了一個用直鉤釣魚的姜子牙。
  • 周文王背姜子牙走了800步,姜子牙:我將保周朝江山800年!
    姜子牙在歷史上,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其經典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雖然在當時,普通人很不理解,殊不知,姜子牙卻是在等一位千古明君的到來,之後,便有了「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的歷史故事。周文王背姜子牙走了800步,姜子牙:我將保周朝江山800年!大家也都知道幾個周代的人物,比如說妲己,商紂王等,圍繞他們也發生了很多故事。
  • 周文王背了姜子牙808步,姜子牙便保周朝808年?故事真相在這裡
    想必大家都看過封神演義吧,那也就記得那個在江邊釣魚的姜子牙了吧。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姜子牙與周朝的故事。姜子牙原名姜尚,通過江邊釣魚結識了周文王,為周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據傳說,文王比年紀許多,兩人剛見面時,姜子牙就已經六十歲了,但是好飯不怕晚,姜子牙還是在晚年綻放了自己的光彩。話說那天周文王要出門打獵,臨行前算了卦。
  • 姜子牙與周文王佔卦之術的傳說
    姜子牙,也叫姜尚 ,他的祖上是做官的,曾經輔佐過夏禹治理水土立過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所以又稱呂尚。到了姜子牙的時候,家境已經衰落,姜子牙少時就喜歡天文地理、軍事謀略,可是他一直是懷才不遇。這時在一旁的姜子牙看得清清楚楚,拉過那年輕人走到一僻靜之處,說道:「你快回家,按我說的做,不然你會被判償命的。」說罷在他的耳邊咕噥了一陣,那武吉聽完之後,急急忙忙回到家,按照姜子牙說的,在家中挖一個地窖,裡面點上了四十九盞長明燈,自己便坐在地窖裡。
  • 從電影姜子牙,說說合盤中的宿命點
    > 關注隨緣 關注的別忘星標 在電影《姜子牙 蘇妲己在重生之後能夠聽到九尾妖狐幻術的召喚,誤以為是家人的召喚而執著的想要去幽都山,因此結識了姜子牙
  • 《流浪地球》韓國上映從打一分到真香,評價是能體現中國人世界觀
    那條評價說「厲害到能看到中國人世界觀的電影」,能看到這一點真的相當厲害了。電影最後老何面如死灰兩眼放光說出生死無常的時候,外國人肯定不懂這個點,但這就是中國人的世界觀,宏大格局下,個體為族群努力奔走,而我們稱他們為大俠。事實上,我們已經不用care其他國家對我們電影的觀感了,畢竟中國可是憑一己之力進入電影票房排行榜前100的國家。
  • 哪吒一戰封神,姜子牙定檔大年初一,國產封神宇宙即將開啟
    敖丙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已經公布了第二季會製作封神系列的《姜子牙》。而《姜子牙》的故事,則是發生在封神大戰後。那時的姜子牙,帶領著眾神戰勝了狐妖,終於推翻商王朝,贏得封神一戰的勝利,而姜子牙也即將被封為眾神之長。但是在巔峰之時,姜子牙卻因一時之過,被貶下了凡間,成為普通人,只能釣釣魚才能維持得了生活的樣子,被世人所唾棄。為了重新回到崑崙的姜子牙,決定踏上旅途,找回自我,不過一路上走來,姜子牙也發現了當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