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民生實事亮點頻出
2020年實施的10件50項任務中45項已全面完成,為民辦實事真正辦到百姓的心坎上
教育供給不斷增加,公共衛生體系健全,為老服務能力增強,人居環境持續提升,水環境全面改善,住房條件顯著改善,城市管理共建共享……隨著2021年民生實事的「新鮮出爐」,溧水區亮出的2020年民生實事「成績單」,用實實在在的成績兌現了承諾,民生實事亮點頻出,群眾的獲得感顯著提升,為民辦實事真正辦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全區建成足球場地25片
經過半年的緊張施工,東屏街道首個公共體育7人制足球場建成並投入使用,讓廣大足球愛好者有了一個好去處。據悉,足球場佔地2900平方米,位於東屏體育公園,緊鄰街道辦事處、科創中心、幼兒園以及2個新建安置房小區,布局在人群集聚區。場地採用人造草坪地面設計,具有柔軟、舒適、耐磨、透水性好等特點。
據東屏街道文體中心主任嚴明新介紹,足球場建成後,許多來自城區的市民前來踢球,今年東屏大力推進文體惠民項目建設,依託街道體育公園,進一步豐富周邊配套,目前已建成了衛生間、休閒大廣場、親子塑膠小廣場、健康步道、籃球場、桌球室等。「足球場已正式對外開放,建設標準高,設施配套齊全。」嚴明新說,現在街道正在進一步明確整個體育公園的長效化管理機制,保證場地有人管理,給市民提供一個乾淨舒適的運動環境;同時製作公園提醒指示牌,規範市民文明運動行為。
同樣,幸莊公園11人制足球場已建設完成,它坐落於幸莊溼地公園,緊鄰無想山大道與致遠路,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周邊配有智能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等完善的配套設施。整個球場佔地9000方米,配有標準的球場專用草坪圍網以及賽事級的燈光系統,能夠滿足專業的足球比賽及訓練要求。
據悉,目前全區建成足球場地25片,其中學校場地6片,社會場地19片(5人制8 片、7人制9片、11人制2片)。在把廣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作為國家建設的一個基本著力點,且著力於打造「健康溧水、活力新城」的大環境下,我區將城市休閒生活和體育文化事業有機融合,在此基礎上致力打造集專業性與娛樂性於一體的足球場地,為廣大市民及專業球隊提供足球比賽及訓練的優質場所。目前已在石湫、東屏、白馬成功舉辦「區足協杯」比賽。
市民住上暖心安置房
「聽說我們的安置房建好了,不久我們就能搬進新房子了。」曾住馬家園拆遷的王女士說,一段時間後,她將入住湖韻怡居安置房。
據悉,湖韻怡居分A、B二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3.6億元,總面積為24.6萬平方米,地上總面積17.6萬平方米,地下總面積7萬平方米。共有4種套型1678套用於安置,主要安置浪塘口、陳沛橋、柘塘崗、深塘、馬家園、分龍崗、水建新村、東山等地拆遷戶。
為認真落實徵地拆遷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優先保障、建設資金優先保證、審批流程優先簡化、安全質量優先監管「五個優先」政策。2020年根據民生實事住房改善項目要求,應竣工分配安置房項目6個,實際竣工6個(共4896套),分別是錦和家園(606套)、福田雅居二期(928套)、湖韻怡居(706套)、華塘佳苑二期(902套)、金谷佳苑四期(782套)、湖韻怡居B(972套)。錦和家園、金谷佳苑四期、福田雅居二期已分配,湖韻怡居和湖韻怡居B已開始分配,華塘佳苑二期即將分配。
記者了解到,自2012年以來,全區拆遷60423戶,需要安置房82909套,目前在建和分配的安置房84個、58973套(其中已竣工分配安置房61個,34854套;在建安置房23個,24119套)。2020年計劃開工安置房22個共29362套,加上在建和分配的58973套安置房,共88335套安置房,完全滿足所需安置房82909套的安置需求。
2020民生實事基本完成
2020年,溧水區首次實施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區人大強化監督,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組織10個代表監督組對10件民生實事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督查,助推2020票決產生的10件50項民生實事有序落實。
據悉,2020年的民生實事主要是圍繞「百姓有需求、財力可承受、未來可持續、幸福指數逐年有提升」的思路,結合我區實際考慮,主要遵循「一個原則,三個突出」:堅持「提升獲得感、突出引領性、擴大受益面」的原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群眾感受最直接、需求最迫切、實施成效最明顯的問題,讓民生實事真正辦到百姓的心坎上。
溧水區通過三種方式進行遴選。一是第三方獨立遴選,由第三方機構對群眾建議進行甄別,合併同質化、排除投訴類,從近2000條建議中選取並整合82條民生實事項目。二是多方會商比選,組織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社區)書記和群眾代表開展民生實事座談會,對初步篩選出的82條建議進行深入評估、研討,充分融合各方意見及觀點。三是引入專家評審,邀請區委黨校、市委政策研究室社會發展條口、社科類學術機構的多位專家、教授及資深研究員和民生工作一線觀察員,為我區民生工作聽診把脈,對建議進行論證評審,進一步提高建議項目合理性及可行性。通過分析,群眾建議主要聚焦在社區基礎設施、養老保障、停車難、城鄉環境、文體設施等熱點方面,這些問題客觀上反映出我區民生工作在有些領域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現象。
截至目前,2020年實施的10件50項任務中45項已全面完成,4個(老舊小區燃氣改造工程、新珠路東延道路貫通、幸莊佳苑老舊小區整治、明覺小學主體建設)項目進度稍緩但基本達到序時進度,東廬中學改擴建工程存在問題正在解決。經過一年的努力,民生實事亮點頻出,群眾的獲得感顯著提升,為民辦實事越來越辦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最新12類40件民生實事出爐
為紮實有效地遴選好2021年度民生實事項目,使實事更加貼近民情民意,經與區人大相關部門充分溝通會商,我區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多渠道下沉」模式向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公開徵集建議和意見。
經梳理匯總,今年共徵集到2021年度民生實事有效建議2247條,有效建議較2020年增加26.2%。由第三方機構對徵集的建議進行甄別,合併同質化、排除投訴類,經梳理分析後形成「59條群眾建議清單」、「73 條人大代表建議清單」和「45條政協委員建議清單」。最終形成12類40件民生實事項目,主要包括加大教育惠民力度、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深化就業創業服務、增強為老服務能力、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優化交通出行環境、提升城市管理品質、改善城鄉居住環境、加強社會治理建設、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提高便民服務水平、豐富群眾文體生活。
「今年的教育惠民力度投入較大,主要包括開工建設致遠路幼兒園、荷家路幼兒園;完成永陽中心幼兒園易地新建和毓秀幼兒園、鍾靈路幼兒園建設工程等內容。」據區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民生實事關係百姓福祉,關乎民心所向。接下來,將持續把群眾的「門前小事」當作政府的「頭等大事」,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繼續用數字「說話」,為溧水人民交上一份更優秀的民生「成績單」。
■融媒體記者 韋蔣
編輯 陳林